《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等式与不等式PPT
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精品教学课件(共196页)

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 等式的性质 (1)如果 a=b,那么 a±c=b±c. (2)如果 a=b,那么 a·c=b·c,ac=bc(c≠0). (3)如果 a=b,b=c,那么 a=c.
知识点二 恒等式 一般地,含有 字母
的等式,如果其中的字母取任意实数 时等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把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 积,并令每个因式分别为 0,即可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跟踪训练2] (1)因式分解: ①x2-xy-2y2; ②3x2+2xy-y2;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①x2-4x+3=0; ②2(x-3)=3x(x-3).
解 (1)①原式=(x-2y)(x+y). ②原式=(x+y)(3x-y). (2)①方程可化为(x-1)(x-3)=0, 解得 x=1 或 x=3,即方程的解集为{1,3}. ②原式可化为 2(x-3)-3x(x-3)=0, 得(x-3)(2-3x)=0, 解得 x=3 或 x=23,即方程的解集为3,23.
(3)解方程 t2x+1=x+t(t 为任意实数).
答案 (1)B (2)A (3)解 原方程变形为(t2-1)x=t-1. ①当 t≠±1 时,x=t+1 1,因此方程的解集为t+1 1; ②当 t=-1 时,方程无解; ③当 t=1 时,方程的解集为 R.
答案
题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例 1 (1)把方程 3x+2x-3 1=3-x+2 1去分母,正确的是(
式都成立,则称其为恒等式,也称等式两边恒等.
知识点三 方程的解集 所有解
一般地,把一个方程
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方程的解集.
【新知拓展】 1.恒等式的证明 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 (1)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 (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 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分 解因式.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 a=b,则 a-c=b-c.( ) (2)若 a=b,则ac=bc.( ) (3)若ac=bc,则 a=b.( ) (4)x3+1=(x+1)(x2-x+1).( ) (5)x2+5x+6=(x+2)(x+3).( ) 答案:(1)√ (2)× (3)√ (4)√ (5)√
用因式分解法求下列方程的解集: (1)xx-12=x; (2)(x-3)2+2x-6=0; (3)9(2x+3)2-4(2x-5)2=0.
解:(1)xx-12-1=0, 即 xx-32=0, 所以 x1=0,x2=32, 所以该方程的解集为0,32. (2)(x-3)2+2(x-3)=0, (x-3)(x-3+2)=0,
分解成 c1×c2,并且把 a1,a2,c1,c2 排列如图:
,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 a1c2+a2c1,如果它正好等于 ax2+bx+c 的一次项系数 b,那么 ax2+bx+c 就可以分解成(a1x +c1)(a2x+c2),其中 a1,c1 位于上图中上一行,a2,c2 位于下 一行.
x2+(p+q)xy+pqy2 这类二次齐次式的特点是: (1)x2 的系数为 1; (2)y2 的系数为两个数的积(pq); (3)xy 的系数为这两个数之和(p+q). x2+(p+q)xy+pqy2=x2+pxy+qxy+pqy2=x(x+py)+qy(x+py) =(x+py)(x+qy).
2.1 等式
第1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考点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等式的性质
掌握等式的性质,会用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结构图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知识结构表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 解法: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这样的几个方(2) 二元一次方程(组) 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分类 解法: 基本思想是消元,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方程(组)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02=++c bx ax (0≠a ).(3)一元二次方程 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根的判别式(ac b 4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以上结论,反之亦成立.方 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程 (4)分式方程 解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方法是运用等式性质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解与 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有时也可采用换元法.不 应用: 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③列出方程(组);④解方程(组);⑤检验方程(组)的根;⑥作答. 等式 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有关概念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性质1: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a -c >b -c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2: 如果a >b ,并且c >0,那么ac >bc .性质3: 如果a >b ,并且c <0,那么ac <bc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 基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特别要注意当系数化为1时,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分类 定义: 几个未知数相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 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解集的公共部分.解集有如下规律: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题无解.应用: 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关键是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建立不等式模型,通过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列不等式时还要密切关注题中的不等关系,如“至少”,“至多”,“不大于”,“不小于”等等.。
2.1.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课件)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1)2 −( − 1)2 = [(2 + 1) + ( − 1)][(2 + 1) − ( − 1)]
= 3( + 2) = 3 2 + 6.
新知探索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一个经常会用到的恒等式:对任意的,,,都有
2 + 5 + 6 =________________.
( + 2)( + 3)
新知探索
尝试与发现:证明恒等式( + )( + ) = 2 + ( + ) + .
并由此探讨 2 + + 的因式分解方法.
上述恒等式的证明,也只需将左边展开然后合并同类
不难知道,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新知探索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
任意两个非零的实数,它们的乘积不可能是零,因此:
如果 = 0,则 = 0或 = 0.
利用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方程的解集.例如,由方程
(4 + 1)( − 1) = 0可知4 + 1 = 0或 − 1 = 0,从而
2.1.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或代数式,等式仍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代数式,等式仍成立.
尝试与发现:请用符号语言和量词表示上述等式的性质:
+ =+
(1)如果 = ,则对任意,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项即可.据此也可进行因式分解.例如,对于3 2 + 11 + 10
人教版高一数学课件-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4)如图所示,所以 2x4-5x2+3=(x2-1)(2x2-3)=2(x+1)(x -1)x+ 26x- 26.
[方法技巧]
二次项的系数 a 分解成 a1×a2,常数项 c 分解成 c1×c2,并 且把 a1,a2,c1,c2 排列如图: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 相加,就得到 a1c2+a2c1,如果它正好等于 ax2+bx+c 的一次项 系数 b,那么 ax2+bx+c 就可以分解成(a1x+c1)(a2x+c2),其中 a1,c1 位于上图上一行,a2,c2 位于下一行.
D.(1)和(2);(3)和(4);(3)和(5)
解析:x2+7x+6=(x+1)(x+6), (x2+4x+3)=(x+1)(x+3), x2+6x+8=(x+2)(x+4), x2+7x+10=(x+2)(x+5), x2+15x+44=(x+4)(x+11).故选 D.
答案:D
2.分解因式 a2+8ab-33b2 得 A.(a+11)(a-3) C.(能小试 1.判断正误
(1)所有的方程都有解.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中一定有两个元素. 答案:(1)× (2)×
() ()
2.方程 x2-6x+5=0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1,5}
3.方程 x2-2x+4=0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4.方程 x(x+1)(x-2)(x-3)=0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0,-1,2,3}
B.解方程 2x2+6x=0 时,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2x,
得 x=-3
C.解方程 x2-3=2x 时,分解因式得 x(x-2)=3,解
得 x1=0,x2=2 D.解方程 x2+2x+1=0 时,分解因式得(x+1)2=0,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课件1苏教版

知识梳理
【小练习】 1.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填一填: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知识梳理
x-48=52
x-48+48=52 ○+ □48
知识点2: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例】判断:x=24是方程51÷3+x=41的解。 ( √ )
【讲解】将x=24 代入方程51÷3+x=41,左边=17+24=41,右边也是41,则 x=24 是方程51÷3+x=41的解,所以答案是正确。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要判断一个数值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要将x的值代入原方 程,如果通过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那么它就是此方程的解;如果方 程左右不相等,则它就不是此方程的解。
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4.解方程并检验。
(1)3.9+x=12.8 (2)x–3.5÷0.5=24
(3)3.5+x=20.8 (4)x+8-7=32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1)x=8.9 (2)x=31 (3)x=17.3 (4)x=31 。 讲评:第(2)小题 可能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先算 出3.5 ÷0.5的值,再解方程。第(4)小题可以先算方程左边8-7=1,在 转化为x+1=32,也可以用等式的性质先同时加7在同时减去8来解方程。
【参考答案】6. 5条。
课后习题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沪科版七上《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夯实基础
4.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B ) A.如果 a=b,那么ac=bc B.如果ac=bc,那么 a=b C.如果 a2=3a,那么 a=3 D.如果2x+ 3 1-1=x,那么 2x+1-1=3x
夯实基础
5.【中考·杭州】设 x,y,c 是有理数,( B ) A.若 x=y,则 x+c=y-c B.若 x=y,则 xc=yc C.若 x=y,则xc=cy D.若2xc=3yc,则 2x=3y
夯实基础
*9.若 a,b 表示非零常数,整式 ax+b 的值随 x
的取值而发生变化,如下表:
x
-3 -1 0 1 3 …
ax+b -3 1 3 5 9 …
则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b=-3 的解
为( C )
A.x=-3
B.x=-1
C.x=0
D.x=3
【点拨】将-ax-b=-3化简得ax+b=3.
正解:D
整合方法
12.解下列方程,并说明变形的依据: (1)x-4=7;
解:两边加4,得x-4+4=7+4(等式基本性 质1).于是x=11.
整合方法
(2)13x-2=5.
解:两边加 2,得13x-2+2=5+2(等式基本性 质 1).化简,得13x=7. 两边乘 3,得 x=2少应该分别放几个
物体a和物体c? 解:由(1)知 a=94c,即 4a=9c, 所以若天平一边放一些物体 a,另一边放一些物 体 c,要使天平平衡,则天平两边至少应该分别 放 4 个物体 a 和 9 个物体 c.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共15张PPT)

04 综合练习与提高
综合练习题一
总结词
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 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练习题,理解一次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掌 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 。
综合练习题二
总结词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详细描述
通过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增减性、截距等性质,掌握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购物时,我们 可以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和折扣率来 选择最划算的购买方案,这需要用到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
另外,在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 控制生产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来制 定最优的生产计划,这也需要用到一 元一次不等式R。
02 一次函数与方程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一次函数是形如$y = kx + b$的函数,其中$k$和$b$是常数, 且$k neq 0$。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变量的方程,其形式 为$ax + b = 0$,其中$a$和$b$是常数,且$a neq 0$。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共15张 ppt)
目录
• 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 一次函数与方程 •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 • 综合练习与提高 • 总结与回顾
01 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
一般形式为y=kx+b(k≠0),其 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b为截 距,k为斜率。
线性函数
特殊的一次函数,形式为y=kx+b (k≠0,b=0)。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程、速度和时间问题、价格和销售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