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点评

合集下载

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温州卷

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温州卷
(5)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 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 相通的,我们将这本《鲁迅入门读本》奉献于诸位面前。
(6)现在,请打开本书,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
2012 年 2 月 4 日 目 录 第一编 感受鲁迅:人之子与人之父 一、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 五猖会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二、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节选) 我的第一个师父 风筝 第二编 阅读鲁迅(一):人·动物·鬼·神 一、人与动物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狗·猫·鼠 二、人·鬼·神 无常 补天 铸剑 三、生命元素的想象 死火 雪 秋夜 四、诗与画 鲁迅新诗与旧体诗选(八首) 看司徒乔君的画 第三编 阅读鲁迅(二):睁了眼看 一、睁了眼看
44
A. 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 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
迷惘、不足与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示例】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
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阅读笔记:《藤野先生》中,鲁迅去日本求学,是救国的 不懈探索,也是思想的不懈探索。他写到一群中国人围 观同胞被枪毙时拍掌欢呼,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冷漠麻 木的国民只能做无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结论真 的有点“可怕”呢。
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 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他 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 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 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这里所表现的,正 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鲁迅追求“真” 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 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 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 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 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 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 是人生之一大幸。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微信》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微信》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原题再现】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以下情景:S 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 点开微信朋友圈……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代替S 。

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依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社会在发展,网络在进步,自从有了微信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已突破9.27个亿,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微信,一个服务于大众且被广大用户所欣然接受的新生代名词,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微信群体更是多得无法计算:从家族群,同学群,师生群,朋友群,战友群,同事群,写作群,研讨群,公众群等等。

每天从天不亮开始,一直到子夜时分,手机声此起彼伏,抢红包,发红包,一条条回复,一个个表情,微信群里的人都沉浸在快乐中,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有了微信群,再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开心就好。

先说说微信群带来的好处:同学群体:自从建立了微信群,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找到分别了几十年的老同学,就像火炬接力,信息传递一个传一个,即使在海外生活了多年的同学也能很快找到,加入同学群,重温校园里那些抹不去的青春记忆。

看着生活在国外的同学发来的一张张照片概况万千,尽管中年的我们已稍稍发福,尽管容颜已改变,但同学情是一辈子的,已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家族群体: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在家族群里,只要谁家有什么事,在群里留个言,大家都会全力以赴,就连生活在国外的家人也经常关注着家里的一切。

师生群体:准确的说,是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的一个群体,方便平时师生间相互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事情也好及时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得到良好发展。

战友群:从穿上军装的第一天起,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之间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战友,。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卷)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积累1.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鲁迅箴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jiàn)___踏出来的。

从只有(jīng)_____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gǒu)(3)_____活。

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

所谓发展,也不是放(zòng)(4)____。

【答案】(1). (1)践(2). (2)荆(3). (3)苟(4). (4)纵【解析】【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践”“荆”“纵”等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苟活”:苟且活命。

注意据义定形。

2.2.古诗文名句积累。

(1)深林人不知,______。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4)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5)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一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靓相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质感。

吴均《山中杂诗》中“______,_____”。

也极具画面感。

即在大处勾勒,又在细处绘景,从极远处写到眼前,又从眼前写到天空,层次丰富,意境幽远。

(6)下列诗句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不相符的一项是(_____)A.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1). (1)明月来相照(2). (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3). (3)君子喻于义(4). (4)受任于败军之际(5). (5)大漠孤烟直(6). 长河落日圆(7). 山际见来烟(8). 竹中窥落日(9). (6)C【解析】【详解】(1)—(5)为名句名篇默写。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放下手机》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放下手机》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原题再现】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以下情景:S 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 点开微信朋友圈……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代替S 。

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依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放下手机天涯成了咫尺,只是少了言语。

——题记圆圆圈圈,圆圆圈圈。

一个朋友圈,网住人们的思念,一个朋友圈牵涉人们的心田,一个朋友圈,只留下自己沉默的语言……圈多了,或许绊住了我们的语言,圆多了,或许也锁上人们的心田。

依稀的歌声传入“曾经是围绕在一起,无话不说的兄弟,现在难得再相聚,却都已低头不语,你拍照分享朋友圈,觉得最有意义,却忘记把简单快乐的留在这里……”袅袅余声,如同涩涩的柿子,给人留下难言的酸甜。

时间太细,指缝太宽,不知觉初中毕业我们已分别三年,三年的思念、挂念占满了我们的朋友圈,只是圈中一条条问候多了几许精致,少了一丝真诚;一份祝福多了几分重复,少了几缕真情,只是……只是再到我们相遇,已不知从何说起。

难得的同学聚会来得很齐,如同十五的月亮整整齐齐。

然而人手一部手机,人没有言语,手机占了先机。

留念往昔?拍照、分享、点赞……流程以下,是我们不再热情的心。

热闹的饭桌上手机林立,但听那,四起的快门声扬在耳底,上汤,拍汤;上菜,拍菜,直到把热菜拍成冷菜而已!或许可以说朋友圈中的距离成了友谊,而面对面我们的距离成了友谊!无言漫步,我想问朋友圈把那份快乐爱笑的你们,都丢在了那里?如果说朋友圈中的天涯是咫尺,那咫尺天涯的你们还好吗?细碎的叹息,沉默的身影“曾经回到家,总要关心爸妈的身体,现在却不停盯着,让你沉默的手机,你总会花很多时间点赞在人群,却忘记对爸妈说声我爱你……”那是父母苍老的背影,他们不在你的朋友圈中,你也不要找寻。

【最新2018】历年温州市中考高分作文解析与点评-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历年温州市中考高分作文解析与点评-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年温州市中考高分作文解析与点评近年来,中考作文立意更加贴近学生,写作角度更加丰富,作文越来越“活”了。

考场作文在把握立意的同时,如何脱颖而出,多些饱含生活体验、抒写少年情怀的文章?如何把中考作文写好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为此,本报特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金戈老师,立足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综观近年中考作文并结合范文,来谈谈这个问题。

——编者特邀主持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金戈综观我市近四年的中考作文:一是以话题作文为主。

201X年以“寻求”为话题,201X年以“问题”为话题;即使是201X年的命题作文“这也是课堂”以及201X年的半命题作文“十六岁,我多了一分▲”,都表现出话题作文的特点。

它们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在内容、范围上合理、适度地作出限制。

二是作文命题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的积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

三是作文给考生一个较为宽泛的写作空间。

让考生在同一个话题下,或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可以虚构故事,联想与想像。

温州市20XX年中考作文题:游戏时,我们寻求乐趣;学习时,我们寻求更新更佳的答案;遇到挫折,我们寻求勇气和力量;与人交往,我们寻求心灵沟通的渠道;置身大自然,我们寻求解开自然奥秘的钥匙;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寻求传承文明的途径……请以“寻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有利于引导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寻求真、善、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要正确理解“寻求”的内涵。

不要把寻求等同于寻找,寻求包含“寻找、探求、发现”的意思,比寻找要宽泛、深刻。

2018年温州中考作文评析

2018年温州中考作文评析

2018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点评——卓好教育林老师中考成绩出来后,学生中不乏考的好的,也有一两个考得不太理想,估分偏高的,具体细节不得而知,只是讨论到作文立意饱受争议。

我们来看看中考原题:18.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见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请根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替换S。

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你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叙述……【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乍一看,整个作文题目流露出浓浓的为微信打广告的的气息,不禁质疑收了腾讯多少钱。

初看作文题,鄙人认为立意可以有的是:自制、自律、专注,艰难的选择,不忘初心,我不去“想”也不去做,正确处理阅读、学习与手机娱乐关系,科技便捷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快与慢,深度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的关系。

至于朋友圈也是一种阅读,第一反应并没有这个想法。

因为这个语境,“好好读写书”如果是承接或因果,应该有明显关联词如“所以”“因此”,而且注意“回到家”,家是很隐蔽的、放松的地方,学习了一天,工作了一天,家休闲的场所,什么时候变成正式读书,奋斗的战场了。

再则,据鄙人浅薄的理解,微信对于人们而言,首先它是交流工具,什么时候成了阅读载体了。

然后微信朋友圈使用群体而言,大多是高中生以上人群,别说乡下孩子有没有手机、微信账号,连城市一般中小学生大多还是用qq的,他们用微信唯一用途应当就是与至亲发发信息,诸如“妈,我马上回来吃饭了!”之类,又或者是逢年过节了,亲戚群露个脸抢个红包。

而朋友圈信息大多是些ps的“照骗”,别有用心的“鸡汤”,不堪入目封面、危言耸听的“科普”,微商的勤奋发家史,全球各地旅游、美食照等等,连可以碎片化的阅读的软文都微乎及微,放上一片自己的读书心得都会让人嗤之以鼻,曰:“矫情!”自己不免也面红耳赤。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一、积累(18分)_________号__生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校__2.古诗文名句积累。

[11分,第(1)~(5)题每空1分,第(6)题3分]又在细处绘景,从极远处写到眼前,又从眼前写到天空,层次丰富,意境幽远。

3.瓯越文学社组织大家去江心屿采风,同学们围绕以下几句诗议论纷纷。

下列说法错误◇((2)◇((1)B.零落。

(,-------------★启用前的一项是(3分)(□□)在--------------------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孟浩然)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李白)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杜甫)______ ___考___ __ __名__姓__ __ __学_业毕本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此--------------------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鲁迅箴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jiàn)(1)___________踏出来的。

从只有(jīn g)卷--------------------___________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gǒu)(3)___________活。

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

所谓发展,也不是放(zón g)(4)___________。

上--------------------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3)子曰:“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4)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5)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景象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2018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8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8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制,在坚守语文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本质,引领教学导向,推动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更新,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丰满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2018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要求,充分体现温州市初中语文新常规的精神,凸显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注重方向性的引领。

命题坚持“大阅读”理念,关注“整本书阅读”;重视课内外融通,注意方法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辩证思考。

全卷稳中有变,变中求实,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出发,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求稳健扎实地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致敬名家经典,引导真实阅读。

本卷遵循“大阅读”理念,引领学生走近名家,走进经典,思考生活,拥抱未来。

鲁迅是初中阶段文章入选教材数量最多的一位作家,现代文阅读即以钱理群编选的《鲁迅入门读本》为材料,在名家的引领下,让学生走进鲁迅的作品。

所选材料从该书的“前言”到“目录”再到“选文”,贯通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互既各自独立,又深具内在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阅读、答题其实就是经历了一次几近于真实的“整本书阅读”过程。

同时,在设题中多处联系教材与名著阅读内容,使学生重温并运用学过的内容,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理解鲁迅。

透过这位语言大师凝练的、老辣的、幽默的文字,触摸他内心深处对每个中国人的爱与悲悯,领略他的思想与情怀,以此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

全卷有着浓厚的语文味,符合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本质,也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

二、融通课堂内外,关注思维品质本卷坚持一贯的阅读教学引领,拓展阅读文本类型,丰富阅读方式,改变僵化的模式化的阅读习惯,引导真实有效的阅读。

现代文阅读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追求课内外阅读融通。

考题设置既从文本的特质出发,依文设题,又注重联系课内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点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温州作文作文题目
根据要求写文章。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以下情景:
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微信朋友圈……
写作提示:可以是任何人称代替S。

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依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吴老师点评
问:温州这个题目,你感觉怎么样?
答:题目清晰明了,和今年浙江中考的走向总体一致,走温和亲民,贴学生设情景,贴着学生设情景,都致力于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和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能结合熟悉且深有感受的日常经历,帮助学生打开,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适当限制,避免学生套题套作、泛泛而谈。

这个题目还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中考的甄别功能。

同时也涉及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

另外,写作提示:可以是任何人称代替S。

很妙。

换做以前大概会说,你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等等,而这次却用了“人称”这个既专业又好懂的术语,感觉很棒。

问:那么温州的作文和别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呢?
答:的确有不同,同样是设情景,温州设置情景的方式不同,温州今年是直接提供情景,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景开始写作。

甚至可以把这个情景当做文章的开头。

而且温州的情景只是文章的开始,至于学生如何发挥,留下空间,并没有
设置情景的目的。

就像同样坐车,温州只是叫你上车,至于开往何处,由学生决定。

还有,第三个不同,温州的这个情景,不单单是一个情景,也可以视为一则材料,于是学生便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论述,于是这个情景具有多功能,所以你说今年的作文是情景作文可以,是材料作文也可以。

问:大家说,这个题目和绍兴的那个wifi手机很像,你觉得一样吗?
答:同样涉及手机素材,貌似一样,其实还是有不同的,绍兴的wifi手机,更像是一个符号,而温州的“微信朋友圈”更应该视为一个具体产品。

就像生活中,你说,“我想看一下你的手机”,“我想看一下你的微信朋友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Wifi手机,更多指向是时代与科技,微信朋友圈,更多指向是人与生活。

各所偏重。

问:那么这个作文题目的关键点是什么?
答:先了解关键点,先重新看看这个情景
“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微信朋友圈……”
这里,“读书”、“微信朋友圈”是两个关键词。

对传统“读书”的思考,大家应该多会想到,如果在文章中表达对阅读、对读书的独特的思考,肯定没有问题。

我觉得,这篇文章如果有差异,关键取决于人名对微信朋友圈的认识。

不同的人肯定会对“微信朋友圈”有不同的认识理解。

比如,把微信朋友圈视为负面干扰。

在这个情景,咋一看,好像感觉读书是正事,而看微信朋友圈是不好的事情,把微信朋友圈,理解为一种对阅读的干扰。

这是一种。

另外,把微信朋友圈定位为一种生活,甚至另一个世界,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朋友圈定位和不同,不同人的朋友圈,代表着不同的生活。

那么看朋友圈,
就是不是对“读书”的干扰,而是另外一种阅读。

其实,这里需要思考“读书”、“微信朋友圈”这两个关键词的独自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