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GB/79889/14872587.html
章宗祥,1916年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1915年代表政府跟 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 陆宗舆,出卖国家,激起全国 人民的愤怒。
“卖国贼”的 “英雄事 迹”
章宗祥与当时的交通总 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 舆勾结,向日本大量借款, 签署“二十一条”,出卖国 家主权。
五四运动著名领导人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 育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什么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 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共同参 与,通过示威游行、罢工、 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 青年》杂志等刊物,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 影响了学生青年,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新 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使中国人民对日本以及 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
团结 进步 爱国 科学
这就是伟大的“五四精 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 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许多 爱国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卖国贼。
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年5月11、14日, 上海、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工人也 给予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 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斗争,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该运动主要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干涉,同时也是一次民主与科学思想大潮的集中爆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与起因。

1.响应巴黎和会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出席国家之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原本属于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旅居点等特权及其在华获得来自日本的长春地演进到中国人至今仍大量关注并讨论这些问题。

2.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青年学生们怀着抗议和不满情绪组织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并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抵制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他们高喊口号:“拒绝取消山东归还日本”,“打倒欺侮工商业者”等。

这些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支持和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独立斗争潮流。

二、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与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斗争,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在运动中呼吁推广科学、民主与自由的观念,开展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使中国社会开始接触新思潮,启蒙教育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2.独立意识觉醒在五四运动中,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并发出强烈的反对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声音。

这种独立意识觉醒对于激发整个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与知识分子的崛起在五四运动后,对传统教育制度进行了彻底反思,强调以科学为导向的新式教育。

同时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大量先锋人物涌现出来。

2.文化与艺术创新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文化人开始探索独立自主、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并注重发展原创力量。

五四运动知识点

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

(2)取消二十一条。

(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1)时间:1921.7(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面,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四运动吧。

一、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二、过程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场运动的爆发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的、民族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复兴和民主化开展了新的篇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国内外形势的交汇和中国社会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一案被卖国求得和平的北洋政府所压低,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反对列强压迫民族主义情绪的拒斥引起了激烈反应。

另一方面,农民工人阶级的民族困境和经济矛盾、学科专业领域过程升级的引导下,形成了群众中唤起爱国热情和民主情绪的社会背景。

因此,五四运动正是针对当时的困境,要求进行国家独立、民主激发、社会革新和文明进步。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1.民族主义思潮崛起五四运动将“爱国主义”引导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

它不只是简单的呼吁“爱国”,而是将爱国主义纳入了现代化的框架中。

青年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反侵略”的正义感过程确立了“外敌”“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也反映出了现代化和民族解放的要求,同时也给那些努力为国民提供穷人救助和异议者提供保护的爱国同事带来蓬勃生机。

2.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前进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发展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它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让人们认识到了习惯或惯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积极创新、自主发展。

五四运动给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推动,从兴办新学院、推崇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为我们国家建立了现代文化教育基础。

中国青年实现了自己的“心灵红太阳”。

3.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理念、思潮和观念都在以巨大的力量向前推进,包括了一些基本的身份、权益、职业、制度的逐步变革,并在建设现代化新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民主自由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和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特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特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特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的起因、意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五四运动。

一、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民众的苦难深重,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受到严重的损害。

此时,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其中最为著名和具有标志性的就是五四运动。

二、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但却未能取得它应有的利益。

中国的领土被日本占领和侵略,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

此时,北京的学生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撤销对巴黎和约的签署,并向日本发出强烈的抗议。

三、运动的意义1. 激发了爱国热情: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们纷纷离开校园,投身于国家救亡运动中,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2. 推动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五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他们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和新的道路。

3. 促进了社会变革: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契机。

在这个时期,许多学生组织和工人组织得到了发展,并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五四时期提倡的新思想和新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四、运动的特点1. 高度的民族主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鲜明民族主义色彩的运动。

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强调民族利益和尊严,在行动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2. 平等与自由的呼声:五四运动提倡平等与自由的思想,呼吁废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学生们要求政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推动民主与科学的发展。

3. 文化革命的探索:五四运动是一次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运动。

五四时期,许多文学家和学者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反对传统的封建文化。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0张PPT)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0张PPT)
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陆宗舆:前驻日公使,曾签订 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
二十一条,时任币制局总裁,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
出卖了国家主权
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 精神
进步 精神
民主 精神
科学 精神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 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 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 1919年6月
2、斗争中心:
北京→→上海
3、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
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
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历史阶段 不 领导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青春》1916年
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 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 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 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 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 一种幸福。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 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
• 当前学界认同的观点:爱国主义是精神源泉,民主 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 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解精神、 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夯实——回顾五四运动
4、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 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 •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阶级、组织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走进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知识链接——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 北洋军阀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启蒙 思想传播;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2、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
• 民主;科学;新道德;析新新文文学化。运动和
3、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联系?
• 促进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走进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 •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准备。 •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一定时期的实践。 • 五四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
大正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三、思维拓展提升——走出五四运动 2、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陆征祥,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巴黎和 会中国代表团团长。 1926年,陆征祥比利时籍夫人去世。 同年,陆征祥将夫人安葬与比利时布 鲁塞尔故里。 同年,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一所修 道院进行了更衣礼,从此了断了俗缘。 同年,陆征祥将民国元年至民国九年 外交总长室秘电全部交给中国驻比利 时大使馆。。。
1、请用关键词概括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 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 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 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 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 中国人有权管中国事: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知识 分子紧密结合,其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
• 有人提出:如果说五四运动是民族精英的总动员, 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历程?
1、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2、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二、重点难点分析——走进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意识
• 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
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
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梁启超
• 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中国 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 不是中国人没有权管中国事: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反对巴 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
• 1915年1月18日,二十一条要求,并要 求中国绝对保密。
• 1至4月,袁世凯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 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 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
• 中国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 日本作出让步。至5月7日,日本向中国 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
• 最终袁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 一条中十四条内容(民四条约)
一、基础知识夯实——回顾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原因:
➢远因: • 1915年,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近因: • 一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一、基础知识夯实——回顾五四运动
3、五四运动Βιβλιοθήκη 过➢爆发: • 1919年5月4日,学生运动(火烧赵家楼) ➢口号: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签字。 ➢扩大: •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转移。 ➢结束: 1919年6月28日,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轮复习——五四爱国运动
本课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夯实——回顾五四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走进五四运动 三、思维拓展提升——走出五四运动
一、基础知识夯实——回顾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历史背景:
➢政治: • 北洋军阀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经济: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短暂春天) ➢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3、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
4、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
二、重点难点分析——走进五四运动 3、如何理解和发扬五四精神
• 当前学界认同的观点:爱国主义是精神源泉,民主 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 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解精神、 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 袁世凯下令要求全国各级学校以每年5月 9日为国耻纪念日,称为“五九国耻”。
《民四条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
一、以胶州湾全部开放为商港; 二、在日本国政府指定之地区,设置日本专管租界; 三、如列国希望共同租界,可另行设置; 四、此外关于德国之营造物及财产之处分并其他之条 件、手续等,于实行交还之先,日本国政府与中国政 府应行协定。相应照会,即希查照。须至照会者。
1、请用关键词概括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联系实际,作为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理想、奋斗、创新、担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三、思维拓展提升——走出五四运动 1、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 一直以来,1915年北洋政府对日“二 十一条”交涉都被看作袁世凯“卖国 外交”或“屈辱外交”的典型,而且 无论教科书中还是国人的历史记忆里, 袁世凯大都被认为是因称帝需寻求日 本支持而主动接受“二十一条”的, 因此,“窃国大盗”袁世凯又多了个 “卖国贼”的称号。
唐启华,1955年生于台湾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 院国际关系史博士,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 系主任,主要从事民国外交史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