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前言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

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0.5自学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 第七章头痛 1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6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 1.5 第十三章癫痫 1.5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2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2 第十六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病自学第十九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自学第二十章睡眠障碍 1第二十一章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合计3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熟悉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实践和发展;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2112021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40/2先修课程: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诊断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5年制教材、教学参考书:1、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Clinical Neurology, 9th edition, 2015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

由于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且其他系统和器官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具有支持协调作用,所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影响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全身各种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结构改变。

因此神经科学与其它临床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经遗传学等领域的新技术高速发展,临床神经病学的知识体系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和基本技能(神经病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方法) ,毕业后能胜任一般医疗和预防工作中所涉及的神经系统疾患及有关问题的处理,为今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具备全面知识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

(2) 熟悉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脑的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

(3) 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神经系统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与方法。

(4) 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基本技能:(1)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

(2) 熟悉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和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

(3) 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CT、MRI 、DSA、EEG、EMG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040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学分:2.5学分总学时数:45学时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15学时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参考教材: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中突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CBL教学,并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扎实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最终能独立防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基本技能(1)熟悉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反射:包括浅、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检查方法。

(3)熟悉肌力、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三、课时安排总学时45节(30/15),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0.5注:CBL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

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7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30%。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人类神经系统具有极复杂精细的结构与功能,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神经网络。

神经系统感受内外环境传递的信息,使机体作出适当的反应,调节机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活动,并参与人类的意识、学习、记忆和综合等高级神经活动。

神经系统构成人体极复杂生物学机器的调控中心。

神经病学(neurology)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各种疾病通常有独特的病理变化、神经(或肌肉)系统特定的好发部位和发病规律等,这正是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的基础。

随着近20年来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许多无创性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临床神经病学得益颇多。

例如,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神经电生理的发展提供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经颅多普勒(TCD) 等,同位素技术发展有了单光了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了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局部脑血流量测定(rCBF)等,以及神经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寡克隆带、脑脊液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等。

应该强调的是,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许多神经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等必需的常规检查。

基因诊断技术也正在发展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和mRNA检测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和概念1.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研究对象: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和体征2.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 中风(脑卒中)- 定义和病因- 分类和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原则2. 癫痫(epilepsy)- 定义和发病机制- 分类和临床特征- 诊断和治疗方法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定义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4.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五、其他重要内容1. 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技术- 神经影像学在神经病学诊断中的应用2. 神经病理学- 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神经病理学在神经病学研究中的作用3.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预防措施-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支持措施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与资源- 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实验室训练、临床观察等2. 学生评估方式- 学术考试- 实践操作评估- 个人/小组项目报告七、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 《神经病学概论》- 《神经病学临床案例研究》2. 参考资料:- 国内外相关期刊论文- 最新的神经病学研究报告八、结语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有效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神经病学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涉及到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医学院和医学相关专业中开设的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用于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神经传导的生理过程。

3.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代谢性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4. 神经系统检查与诊断-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病史采集、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癫痫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等;- 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脑外科手术、神经内科手术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2.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神经病学科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2.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对神经病学教学的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七、结语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神经病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共5篇)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共5篇)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共5篇)第一篇: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2.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1.一般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一般介绍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内囊、脊髓、大脑半球、视神经的解剖特点。

2.熟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传导通路。

3.了解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

讲授内容1.重点讲授内囊、脊髓、大脑半球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

2.详细讲解运动、感觉、视觉传导通路。

3.一般介绍脑与脊髓的血管、脑神经、周围神经和肌肉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2.掌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

4.掌握感觉障碍、瘫痪的各种类型临床表现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5.掌握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6.熟悉失用症和失语症的临床表现。

7.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1.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2.重点讲解失语、失用、失认症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重点讲解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5.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类型的诊断原则。

6.详细讲解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7.一般介绍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常规体检方法。

2.重点掌握肌力检查及六级记录法。

3.熟悉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现病史应询问的主要症状。

4.了解昏迷病人、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的体检法。

讲授内容1.详细讲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

2.一般介绍现病史的采集。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讲神经病学总论神经病学概述目的要求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和实践。

2、自学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作为一般了解)3、自学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掌握感觉障碍、各种类型瘫痪的临床表现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2、熟悉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2、重点讲解各种失语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4、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病损表现和定位诊断。

5、自学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要求熟悉)6、自学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2、掌握脑脊液(CSF)常规、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3、熟悉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范围。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腰椎穿刺术与脑脊液检查。

2、自学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及血管超声检查。

(要求掌握)3、自学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

(要求掌握)4、自学放射性核素、脑活检、神经活检、肌肉活检以及基因诊断。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程序。

2、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原则。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类型。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诊疗程序,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2、自学临床思维方法。

(要求熟悉)第三讲脑血管疾病目的要求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各种脑血管病的分类;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英文名称:Neurology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编写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神经病学Neurology一、课程简介和任务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病学作为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和病理的诸多神经科学基础学科息息相关。

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和神经药理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

神经病学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模型、标本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诊治神经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1、绪论掌握内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神经病学的目标;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症状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方法的名称。

了解内容:神经病学的特性;神经病学的发展。

2、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本部分神经解剖学内容已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中涉及并需掌握,需要学生课前复习解剖学相关内容。

(1)中枢神经掌握内容:额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顶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颞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枕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边缘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内囊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节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脑干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小脑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了解内容:间脑(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及岛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2)脑与脊髓的血管掌握内容: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了解内容:脊髓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3)脑神经掌握内容: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4)周围神经掌握内容:脊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自主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了解内容: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5)肌肉了解内容:肌肉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6)运动系统:掌握内容: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锥体外路的生理功能及病损表现;(小脑相见本章第一节)了解内容:锥体外路的解剖结构。

(7)感觉系统:掌握内容:感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8)反射掌握内容:反射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意识障碍掌握内容:意识的概念;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嗜睡、昏睡状态、昏迷)和临床表现。

觉醒、意识的内容、意识障碍的解剖学基础;昏迷与闭锁综合征的鉴别。

了解内容: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植物状态)的临床表现;意识缺乏症、木僵的概念,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的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2)认知障碍掌握内容:国内常用的失语症及其分类、临床特点和解剖基础;失语症与构音障碍的区别;失用症和失认症的概念;痴呆的概念。

了解内容: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解剖基础及常见类型;观念运动性失用症的常见临床特点及其病变部位;记忆障碍分类;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计算力障碍的临床表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3)头痛掌握内容:头痛概念。

了解内容:头痛的部位和发病快慢与疾病的关系(4)痫性发作及晕厥掌握内容:痫性发作和晕厥的概念及常见病因;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

了解内容:晕厥的临床表现。

(5)眩晕掌握内容:眩晕的概念、临床分类、临床表现。

了解内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6)视觉障碍掌握内容:视力障碍的表现;视野缺损的类型和定位诊断。

(7)听觉障碍掌握内容:传导性耳聋与感音性耳聋的鉴别了解内容:听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8)眼球震颤了解内容:眼球震颤的分类及表现。

(9)瘫痪掌握内容:瘫痪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10)肌肉萎缩掌握内容:肌萎缩的概念。

了解内容:肌萎缩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11)躯体感觉障碍掌握内容:感觉的概念及分类;感觉障碍的分类、分型及临床特点。

(12) 共济失调掌握内容:共济失调的概念、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和解剖学基础。

了解内容: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13)步态异常掌握内容:步态异常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14)不自主运动掌握内容:不自主运动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了解内容:不自主运动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15)尿便障碍了解内容:尿便障碍的分类及表现。

4、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掌握内容: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意识障碍患者的检查;失语症的检查法;脑神经检查;运动、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脑膜刺激征检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了解内容:精神状态和其他高级皮质功能检查法;失用症和失认症的检查法;自主神经检查。

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掌握内容:腰椎穿刺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脑电图的临床应用;脑脊液特殊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正常脑电图特点;视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和意义;常规肌电图检查适应证;经颅超声血流图的临床应用。

了解内容: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MRI的基本原理;MRA、DWI、PWI、MR 波谱、MRI脑功能成像临床意义及应用;脑磁图的临床意义;常见异常脑电图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正常肌电图、异常肌电图所见及临床意义;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电刺激的临床意义;经颅超声血流图的检测指标和意义,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SPECT和PET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的目的及临床意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基因诊断常用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

6、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内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原则。

了解内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临床思维方法。

7、头痛(1)偏头痛掌握内容:偏头痛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了解内容:头部的痛敏结构;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特殊类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2)其他头痛性疾病掌握内容:紧张性头痛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紧张性头痛的病因;丛集性头痛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低颅压性头痛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8、脑血管疾病(1)概述掌握内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了解内容: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脑血液循环的调节及病理生理。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掌握内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基本临床特征和治疗;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TIA的特征性症状及常见症状;TIA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预后。

(3)脑血栓形成掌握内容:脑血栓形成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基本临床特征、辅助检查(CT/MR表现)、诊断、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急性期治疗;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及其他临床综合征(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水岭脑梗死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了解内容: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的概念,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病理、外科治疗、康复疗法和预防。

(4)腔隙性梗死掌握内容:腔隙性梗死的概念、一般临床特点及临床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了解内容:腔隙性梗死的病因、病理与CT表现特点,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5)脑栓塞掌握内容:脑栓塞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CT/MRI检查及治疗。

了解内容:脑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

(6)脑出血掌握内容:脑出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基本临床特征和CT特点;壳核出血、丘脑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外科治疗适应证。

了解内容:脑出血的病理和预后。

(7)蛛网膜下腔出血掌握内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急性期并发症、脑脊液和CT检查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内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和病理生理、DSA检查和预后。

(8)其他脑血管疾病掌握内容:血管性痴呆的概念和诊断标准。

了解内容: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淀粉样血管病、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自学)。

9、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运动神经元病了解内容:运动神经元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自学)。

(2)Alzheimer病掌握内容: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很可能AD诊断标准及治疗要点。

了解内容:Alzheimer病的病因、病理、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3)额颞叶痴呆了解内容:额颞叶痴呆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4)路易体痴呆了解内容:路易体痴呆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5)多系统萎缩了解内容:多系统萎缩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治疗(自学)1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概述了解内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

(2)病毒感染性疾病掌握内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概念、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和预后。

病毒性脑膜炎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3)其他病原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掌握内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Creutzfeldt-Jacob病(CJD)的概念。

了解内容: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检查;脑囊虫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神经梅毒、神经Lyme病、艾滋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朊蛋白病、神经梅毒的概念;神经Lyme病的病因;CJD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