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文化

合集下载

香道简介及制香品香

香道简介及制香品香

通过了解和体验香道文化可以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种生活方 式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能让我们 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香道 融入到我们的家居美容休闲和 社交生活中让香道的文化与技 艺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香道的未来发展
1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回归,以及 生活品质的提高,香道作为一种古老而精
致的文化,正在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未来,香道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
2
发展
香道的未来发展
文化传承
首先,香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和传承。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 人对香道产生兴趣,并加入到这 个领域中来。同时,也会有更多 的研究者、学者和艺术家投入到 香道的研究和创作中,推动其不 断发展和创新
香道与生活
1
香道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2
在日常生活中,香道可以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家居、美容、休闲还是社交场合,香道都能为
3
我们带来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
香道与生活
家居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香道可以为我们 的居室增添一份宁静与美好。通 过点燃一支香品,可以营造出一 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帮助我们 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香 道也是一种极好的家居清洁方式 ,香品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具有很 好的吸附作用,可以用来清洁家 中的空气和表面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香道的未来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道文化 不仅会保持其传统的魅力和 内涵,同时也会与时俱进, 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以下是香道未来的几个可能 趋势
香道的未来趋势
全球化与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东方文化的 影响力逐渐增强,东方香道文化 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 爱。未来,香道将会有更多的国 际交流机会,吸引全球各地的人 们前来学习和体验。同时,香道 也将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 上,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香 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展现出更 加多元化的面貌

香道文化的传承

香道文化的传承

香道文化的传承
香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香为媒介,将人们的感官、心灵和思维引向一种神秘的境界。

香道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

香道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从最早的祭祀祖先到后来的道教、佛教、儒家等各种文化流派,香道文化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在古代,香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物品,人们常用香来祭祀神灵,表示敬意和崇敬之情。

而在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香道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香道文化的传承有很多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口耳相传和实践探究。

口耳相传是指通过口头的方式将香道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后代。

这种传承方式是最为古老和基础的,它保证了香道文化能够延续下去。

实践探究则是指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香道文化。

这种传承方式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香道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除了口耳相传和实践探究,现代社会还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承方式,比如书籍、网络、展览等。

这些新的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播香道文化的知识和理念,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文化形态。

总之,香道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才能使香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 1 -。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香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修行方式和文化艺术,主要通过燃香、闻香和品香来进行修身养性。

香道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香道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

在儒家文化中,香被视为一种祭祀和礼仪的重要物品,应用于宗教仪式和祭奠活动中。

而在道家思想中,香则被视为一种净化心灵、修养身心的手段。

由于这两种思想的影响,香开始被视为一种与精神修养相关的物品,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香道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道逐渐发展成熟并丰富多样。

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艺术。

在香道文化中,人们通过选择不同的香料和炉具来燃香,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炼香成为了一种技艺,香艺师也成为了一种职业。

闻香和品香也成为了一种雅趣,通过闻香和品香,人们可以感受到香气的美妙和空灵,进而放松身心、提升心灵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香道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人们往往缺乏耐心和时间去燃香、闻香和品香。

一些商业化的香品滥觞,使得香道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纯粹与雅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浮华。

香道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它舒缓压力、提升心境,并且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我修行和情感抒发的空间。

为了传承和发展香道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社会需要加强对香道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博物馆等,向公众介绍香道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尊重香道文化。

相关机构和香艺师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通过传授炼香技艺、品香经验等,提升香艺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培养更多的香艺爱好者和从业人员。

需要创新和发展香道文化。

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创造更多丰富多样的香道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可以将香道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与香有关的艺术作品,为香道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香道文化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修行方式和文化艺术,它通过燃香、闻香和品香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提升心灵境界。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

这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古今,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

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汉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从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汉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燃我一生之忧伤,换你一丝之感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

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

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品味香气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鉴别方法。

由于不同的香味风格各异,没有统一的鉴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醒脑提神,有愉悦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气躁;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刺鼻;香味即使浓郁,也不会感觉气腻,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

从早期的简单用香,到后来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表明了人类安逸从容的生活态度。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

(完整版)香道

(完整版)香道

沉香:入脾去邪
•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最为神奇,为众香之首,集天地气味一体,散 食色欲为一方;被称为植物中的钻石;从质量来说都是从古至今的第一位。 沉香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体凝聚物,体 积不同,形状各异。沉香是瑞香科植物所包含的树种为基础,在特定的条件 下(受伤害)经多年累积结出的一种香料。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云 南等地。天然沉香已极为稀少、珍贵,属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
龙涎香:活血利气
• 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鲸消化系 统的肠梗阻所产生。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类似异丙醇的气味) ;虽然现在它已经大部分为化学合成物取代,龙涎香和3-甲基吲哚历史上主 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价值很高。2012年8月,英国男孩捡到罕见龙涎 香,价值高达4万英镑。

龙涎香具有开窍化痰,活血利气。主治神昏气闷,心腹诸痛,消散症结,咳喘气 逆的要用价值
麝香:通关透窍
• 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 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 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 “麝”。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 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 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什么是香?
• 广义的香,是指香气、芳香的气味。辞源中说:凡草木有 芳香者皆曰香,如芸香、檀香等。
• 狭义的香,是指用天然芳香类香药及植物黏合剂为原

香文化知识点总结

香文化知识点总结

香文化知识点总结导言香文化指的是以香为载体,通过鼓舞人心的香味,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纯净心灵、平静身心、提升气质、增加气场等效果。

香文化已经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逐渐传播到了西方。

在香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有影响力的香文化知识点。

本文将对香文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香文化。

第一部分香文化的历史渊源1. 古代香文化的起源古代的香文化起源于中国的深远历史中,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

据史籍记载,商周时期的商人就曾使用过香来祭祀神灵。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文化逐渐向全国各地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香文化。

2. 香文化的发展演变香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香文化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香文化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香文化的传入西方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香文化也逐渐传入了西方国家。

在西方社会中,香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香文化的种类和功效1. 香的种类目前,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每一种香都有其独特的香味和功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2. 香的功效香具有舒缓情绪、增强气场、净化空气等功效。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使用香可以辅助修炼身心,提升气质,使人更加平和、专注。

在现代社会,香也被广泛用于舒缓压力、改善睡眠、净化空气等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第三部分香文化的艺术表现1. 香道艺术香道是一种通过点香的方式进行修行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传承于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香道注重修心养性,强调专注、平和、内省,是一种富有禅意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众多艺术家和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2. 香文学香文学是将香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香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营造意境,使香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展现。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香道是一种东方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国,受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文化传承。

香道文化也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形态之一,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从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在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再到现代的文化创意,香道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香道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

当时,人们以燃香祭祀山神、河神以及祖先先人。

这些祭祀活动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崇敬以及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文化。

在后来的商周时期,香燃和烧香的活动逐渐成为了一种礼仪。

在古代,人们燃香不仅是为了祭祀神灵,更多的是用于礼仪、祈福以及消除不祥之气。

在日本,香道文化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香道在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佛教传入日本,佛教的香灸法让人们开始关注香道艺术的研究和相关文化活动。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散香、熏香、香道活动的发展成为许多日本城市和社会团体的一种传统习俗。

此外,香道在日本还与汉方医学、禅宗和茶道等文化密切相关。

在中国,香道文化的发展也是极为广泛的。

除了传统的燃香祭祀外,许多古楼阁、名胜古迹都有着丰富的香道文化历史。

例如,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香道文化活动。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香道也成为了网络直播、在线购物以及教育培训的新兴业态,这些应用方式主要是在推广传统香道文化、传播香艺技能方面发挥作用。

在文创产业方面,中国的香道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文化符号。

大量香道文化的相关产品不断涌现,包括香盘、香粉、香油、熏香等等。

在各种团体与公司的经营下,香道产品的营销渠道逐渐扩展到海外市场。

在当前新时代,香道文化传承以及创新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传统中草药材料供求不平衡、技艺传承困难、文化产品的质量问题等发展问题都需要持续发力与深入探究,使传统香道文化更好地跨进新时代的舞台。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

浅谈香道文化发展香道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独特文化,它着重于研究香的种植、制作和使用。

香道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近年来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香道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更好地了解香道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香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那时人们将香用于祭祀和祈福,认为香具有神秘而神圣的力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香道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香道注重通过研究香材的性质和作用,以及香炉的制作和香燃香器的使用方法等,来达到香品的最佳效果。

在中国古代,香道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不仅成为了宫廷贵族的独特风尚,还渗透到了民间文化中。

古代文人墨客也对香道非常痴迷,将其与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和文化表达方式。

香茶、香雾、香熏等香道艺术也随之产生,成为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香道文化在中国逐渐被边缘化和遗忘。

近年来香道文化又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使得香道重新流行起来,不仅是它独特的历史内涵,更因为它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促进的作用。

现代香道注重绿色环保,强调纯天然香材的使用和制作过程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了香道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性。

除了在中国,香道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道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不仅是香味带来的美感,更是一种通过香味来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文化方式。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平静、宁静和放松的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香道文化正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使人们可以通过研究香味的特性和作用,来达到身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香道文化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香道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传承和发扬香道的古老智慧和价值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道目录:1香道朔源2香道养神3古代用途4香道养生1香道朔源编辑本段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态度: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

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

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

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香道以前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目的的。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用香的记载。

如苏轼的《和鲁直》、朱熹的《香界》:《和鲁直》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其中,黄庭坚总结的香之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皋。

我们看到,作为香道文化的学习者,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是一种以“乐香”为道艺的高雅艺术。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品香文化。

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带走了完整的茶道典仪,而与茶道一起东渡的就有香事。

后来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品香”风俗,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香道”。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绚丽多彩的篇章,在传入东瀛后,早已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

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生活艺术,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那些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传承在中国早已逝去。

品香,这种勘验人们学识和觉知的艺术,不是仅仅要求参与者通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优雅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目标。

不少人听说香,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范畴。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说是非常的早,中国用香的文明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导与提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

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品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

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

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之后,随着满清王朝与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加之西方文化的侵入,而致国势日渐衰微。

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趋于萎顿粗疏,香席文化的仪式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已日渐式微,至此香道逐步淡出了普罗大众的视野。

如今,改革开放已逾三十载,社会昌明,国运强盛,人心思善,正是整理恢复传统文化的大好时节,香道作为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枝,正亟待广大有识之士与学者的共同挖掘、整理和复兴。

2香道养神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独特的“香文化”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

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

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

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开发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香来自于自然,是天然的芳香植物,天然的香气成分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精神得到放松,使人的内心变得宽阔与美好。

香是非常美的,它的美不单单是它的色泽,更是那种自然的和谐的美,没有任何做作和修饰。

与香为伴,人性会变得清纯而透明。

由于人类的智慧,香的美得到了升华。

香是充满人情味的,它告诉我们如何去享受和爱护自然的美,又启迪我们如何运用它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

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让人静下心来体味生活,能够让人心情愉悦,享受生活的乐趣。

香让这个燥热的社会平静下来,让我们真心享受生活,您还在为工作发愁,为生活纠结吗?请您走进香,走进静谧的香世界。

您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一个让您流连的世界。

香之妙:养神养生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

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

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

在清宫医药档案中,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

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

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

选香用香君友会奇楠沉香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品味香气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鉴别方法。

由于不同的香味风格各异,没有统一的鉴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醒脑提神,有愉悦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气躁;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刺鼻;香味即使浓郁,也不会感觉气腻,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

3古代用途1、药用香做为药用的起源极早,在经典中,就有以牛头旃檀作为药用的记载。

当初提婆达多唆阿阇世王谋杀佛陀,从灵鹫山推下巨石要压死佛陀。

他们的计谋虽然未得逞,佛陀的脚却被碎石击中而流血。

当时的医王侍缚迦为佛陀诊察之后,认为只有以牛头檀栴为医方才能医治。

但是此香极为珍贵稀有,一般拥有的人也只有国王求索时才敢献出。

当时有一个卖香的商人,听说此香能治佛伤,于是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欢喜奉上此香,以此因缘故,而被佛陀授记于未来世当证辟支佛等,名为“栴檀”。

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曾记载苏合香丸可用来治病:“此药本出禁中,祥符中尝赐近臣。

”北宋真宗曾经把苏合香丸炮制而成的苏合香酒,赐给王文正太尉,因为此酒“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

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

”宋真宗将苏合香丸数篚赐给近臣,使得苏合香丸在当时非常盛行。

此外,在中国的金创药及去瘀化脓等方剂中,乳香、麝香及没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份。

而现今极为流行的“芳香疗法”,可以说是起源于埃及。

埃及人极为注重卫生,他们发明了能够恢复健康、美容的沐浴法,就是在沐浴之后以香油按摩,来减轻肌肉酸痛,松弛神经。

这原来是用来为木乃伊防腐的技术。

现代许多科学研究也指出,香味有助于人体健康,如耶鲁大学精神物理学中心的学者,指出香薰苹果的气味可以使焦虑的人降低血压,并避惊慌;薰衣草则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提高警觉。

辛辛那提大学相关测验则显示,空气中所加入香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都使精油等芳香疗法变成极为流行的健身法。

在宋代,也有将香药调入饮食而作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并调龙脑、麝香入“龙凰茶园”中。

而制作名贵的墨锭,也常调入龙脑、麝香。

在《武林旧事》卷六中,也有以沈香水饮用的记载。

2、祭祀庆典开始大量丰富使用香的埃及人,最初就是将香运用在繁复的礼拜仪式中,在祭祀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必须燃烧数以吨计的香,乃至死亡时复杂的埋葬和防腐方式也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和香膏。

在古代的巴比尔塔宝塔形的建筑顶上,祭司经常点燃成堆的馨香来祭祀天神,他们认为在高塔上焚香,能更接近诸神。

在中国,有很多用香来祭祀及举行典礼用香的记载,例如祭天地、祖先、亲耕礼等。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河南开封地区发生早灾,仁宗就在西太乙宫焚香祝祷求雨,仪式中曾焚烧龙脑香十七斤。

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圣诞,从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及宫内人吏都要依序进香贺寿。

3、薰衣早在西汉就记载着以焚香来薰衣的风俗,衣冠芳馥更是东晋南朝士大夫所盛行的。

在唐代时,由于外来的香输入量大,薰衣的风气更是盛行。

在《宋史》中记载,宋代有一个叫梅询的人,在晨起时必定焚香两炉来薰香衣服,穿上之后再刻意摆型袖子,使满室浓香,当时人称之为“梅香”。

北宋徽宗时蔡京招待访客,也曾焚香数十两,香云从别室飘出,蒙蒙满座,来访的宾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气习,数日不散。

4、宴会古代在宴会及庆典中,香也是不可缺乏的场景。

在埃及,上流人士参加宴会时,大都会在头顶上戴一个蜡制的香膏圆锥体,让它慢慢融化,使脸和肩上都滴上芳香的糖浆。

而古罗马人,则常在公开的典礼和宴会上,遍洒芬芳的玫瑰。

在酒神祭等狂欢节目中,没有大量的玫瑰,是非常不礼貌的。

古罗马人甚至设了“玫瑰日”这样的节目。

有时在酒宴中,他们会从天花板上洒下布满香水和花瓣的香雨。

在中国南宋官府的宴会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

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细节繁琐,因此官府特别差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

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六局”之中就有所谓的“香药局”,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专司香的使用。

5、考场焚香案在中国多样的用香的文化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场合会焚香,就是在考场设香案。

在唐代及宋代,于礼部贡院试进士日,都要设香案于阶前,先由主司与举人对拜,再开始考试。

宋朝欧阳修就曾作一首七言律诗“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来描写这种情景:“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春晓席群英,无晔战士御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