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方法简介—系统脱敏法心理学
学点心理治疗知识(五)——系统脱敏疗法

病 人 对 与 此 刺 激 物 相 关 的 事 物 或 情 境 都 会 变 得 极 为 敏 感 ( 件 反 条
射 泛 化 ) 如 广 场 恐 惧 症 患 者 , 应 用 这 一 原 理 ,让 恐 惧 症 病 人 仍 起 病 人 焦 虑 、 张 、 惧 等 不 适 感 。 开 紧 恐 始 可 能 只 怕 空 旷 的场 所 ,后 来 则 会 扩 展 到 害 怕 所 有 的 空 间 , 如 怕 然 暴 露 于诱 其 发 生 恐 惧 反 应 的刺 受 的各种或 某种刺 激条件 或情境 记 录 下 来 ,据 其 主 观 不 适 体 验 的
制定 主观不 适评定 单位 犒
是通 过 各 种 条件 反射 习得 而来 。 以恐 惧 症 ( 称 恐 怖 症 ) 例 , 或 为 一
种 本 来 无 害 的 中性 刺 激 物 ,由 于
引 起 自身 焦 虑 、紧 张 、恐 惧 等 不
实 验 室 环 境 、 笼 、 食 条 件 因 多 适 体 验 的 程 度 ,由 低 到 高 依 次 量 猫 进 次 与 电 击 结 合 , 遂 成 为 条 件 刺 激 化 , 如 按 五 分 制 或 十 分 制 进 行 评 物 。猫 一 见 便 产 生 恐 惧 , 形 成 实 定 。 以 五 分 制 为 例 , 0 分 是 心 情 即 完 全 平 静 、 无 不 适 感 受 ,1 分 是
松 训 练 、 呼 吸放 松 训 练 、 默 放 深 静 松训练等方法进行 。 般需经 6 8 一 ~ 次 , 次 2 ~ 0分 钟 的 训 练 , 使 每 03 可 心 身 达 到 比较 理想 的 放 松 状 态 。
设 计不适 层次表 将 曾 经 引
作 “ 互 抑 制 ” 正 常 的 食 物 性 条 交 , 件 反 射 抑 制 了 引 起 恐 惧 的 防御 性 条件反射 , 而使 恐惧症 状消失 。 因
心理治疗方法汇总整理

1、系统脱敏法:工作原理:系统脱敏法源于沃尔普的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研究。
其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要求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即交互抑制),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工作程序:●学习放松技巧。
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
●建构焦虑等级。
就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进行归纳整理,要求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求助者给每个事件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
理想的焦虑等级是级差均匀,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系统脱敏。
在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之后,就可以进行脱敏训练。
按照设计的等级表,由小到大逐级脱敏。
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级的刺激情境,当感到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全身放松,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
每次放松后由求助者自己给自己的焦虑程度打分,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
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此时算是一级脱敏。
接着进行下一级的脱敏治疗,如此进行直到最后一级脱敏治疗。
要求在治疗结束后,在现实生活东不断练习,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如果引起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应分别建立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逐级脱敏。
●系统脱敏治疗时想象的次数,因个体和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在脱敏治疗过程中,当一开始的焦虑分数超过50分,说明焦虑等级表设计不合理,应重新制定。
●有的求助者不适合系统脱敏治疗,可以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2、冲击疗法工作原理:冲击疗法又名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
其原理:让求助者持续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引起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痛苦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顺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消退性抑制。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
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
通俗地说,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系统脱敏法”在20世纪50年代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法是主要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
系统脱敏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常常是用来治疗恐怖症和其他焦虑症状的有效疗法。
它采用层级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害怕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
所以沃尔帕认为去除焦虑的积极方法就是解除恐怖对象,消除焦虑:当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符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部分或者全部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反复训练,直至来访者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就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与发展得。
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得情境,并通过心理得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得目得。
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得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得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得呈现,她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与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得治疗原理。
概念“系统脱敏法”就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得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与恐惧刺激得同时,施加与焦虑与恐惧相对立得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得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得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1]历史类似系统脱敏法得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
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得妻子旅途中,在旅舍得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
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
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
医师张从正(号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
张从正说:“娘子,请瞧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
张从正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
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得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
晚上又叫击其卧房得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系统脱敏疗法得理论基础就是学习理论,即经典得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假设:(1)个体就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得行为得。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得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得适应性行为、沃尔帕得“系统脱敏法”第一步: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得实验笼里,先响铃声,后电击它、这样次数多了,猫变得非常焦虑恐惧。
心理学中的系统脱敏法是什么

心理学中的系统脱敏法是什么在心理学的广阔领域中,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其中系统脱敏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颇具成效的方法。
那系统脱敏法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系统脱敏法是一种用于治疗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障碍的心理治疗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他们所害怕或焦虑的情境,同时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焦虑和恐惧反应的目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一些可能对自身构成威胁的事物,比如高度、黑暗、公众演讲等,身体会自动进入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模式。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这些都是身体为了应对潜在威胁而做出的准备。
但如果这种反应过度或者在没有实际威胁的情况下频繁出现,就可能发展成为焦虑或恐惧障碍。
那系统脱敏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治疗师会和患者一起构建一个“焦虑等级表”。
这个等级表是根据患者对不同情境的恐惧程度进行排序的。
比如说,对于一个害怕坐飞机的人,等级表可能从想象坐飞机的场景开始,到在机场候机,再到登机、起飞等等,按照恐惧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接下来,治疗师会教患者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患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以便在面对焦虑情境时能够迅速让自己放松下来。
然后就进入了实际的脱敏过程。
治疗师会从等级表中最低级别的焦虑情境开始,让患者想象或者实际接触这个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同时运用之前学会的放松技巧,使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
当患者能够在这个情境中不再感到焦虑时,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入下一个更高级别的情境,如此逐步推进,直到患者能够面对等级表中最高级别的恐惧情境而不再感到焦虑。
系统脱敏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一种相对温和、逐步进行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一下子被暴露在极度恐惧的情境中,从而减少了可能的心理创伤。
而且,通过反复的练习和逐步的适应,患者能够逐渐改变对恐惧情境的认知和反应,建立起新的、更健康的心理模式。
系统脱敏法例子教资

系统脱敏法例子教资系统脱敏法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应用一、背景介绍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逐步适应并克服特定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许多考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和恐惧,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复习效果,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考试表现。
因此,运用系统脱敏法来管理这些情绪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系统脱敏法的原理基于心理学中的“交互抑制”理论。
这个理论主张,如果一个刺激能引起个体的焦虑或恐惧,那么对抗这个刺激的放松状态就可以抑制这种焦虑或恐惧。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逐步暴露于引起焦虑的刺激,并学习如何放松来应对这些刺激,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三、系统脱敏法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应用假设有一个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我们称她为小李。
小李在之前的模拟考试中表现不佳,对考试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她担心自己无法通过考试,这使得她在备考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
以下是运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小李的步骤:1.确定小李的焦虑源:首先,我们需要和小李一起确定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感到焦虑的具体情境和原因。
例如,她可能在想到考试日期、看到模拟试卷或者听到其他考生讨论考试成绩时会产生焦虑情绪。
2 .制定系统脱敏计划:了解了小李的焦虑源之后,我们可以和她一起制定一个系统脱敏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从小李最不感到焦虑的情境开始,例如只是想象一下考试场景。
然后,根据她的反馈,逐渐增加引起焦虑的情境,例如模拟考试、听到其他考生讨论考试成绩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等来帮助小李缓解焦虑情绪。
3 .实施系统脱敏:按照制定的计划,小李需要逐步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中。
例如,她可以先想象一下考试场景,然后在适应这个场景后,逐渐增加模拟考试、和其他考生讨论考试成绩等更真实的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录音或视频来记录她的反应,以便后续反馈和调整。
4 .反馈和调整:在每次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之后,小李需要反馈她的感受和反应。
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原理

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原理
系统脱敏法(System Desensitization)和交互抑制原理是心理学领域的概念,用于描述对刺激的逐渐减弱的反应,以及在持续受到刺激时反应的减弱现象。
1. 系统脱敏法:
-定义:系统脱敏法是一种通过逐渐引入适量刺激,使系统逐渐适应并减弱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
-原理:当系统反复受到相同或类似的刺激时,初始的强烈反应会逐渐减弱,系统逐渐对刺激产生耐受性。
-应用:在心理治疗中,系统脱敏法常被用于治疗恐惧症、焦虑症等,通过逐渐引入导致恐惧或焦虑的刺激,帮助个体逐渐适应并减轻其负面反应。
2. 交互抑制原理:
-定义:交互抑制原理描述了在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刺激时,其中一个刺激的存在会抑制对另一个刺激的反应。
-原理:当两个刺激同时存在时,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其中一个刺激的强烈性会抑制对另一个刺激的反应。
-应用: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交互抑制原理被用于解释感知和认知的现象,如视觉上的竞争性抑制。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脱敏法和交互抑制原理可以相互关联。
例如,在治疗恐惧症时,通过逐渐引入导致恐惧的刺激,利用系统脱敏法帮助个体逐渐减弱对该刺激的恐惧反应。
同时,如果引入其他刺激以与恐惧刺激竞争,这就涉及到了交互抑制原理,其中竞争性刺激可能会减弱恐惧刺激的影响。
系统脱敏法

系统性脱敏,也称为相互作用抑制,是由学者Walpa建立和发展的。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使患者逐渐暴露出对神经症的焦虑和恐惧,并通过心理放松来对抗这种焦虑,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全身性脱敏”是由精神病学家瓦尔帕(Walpa)在1950年代创立的,它是从互动抑制作用发展而来的,因此也被称为互动抑制作用。
当焦虑和恐惧刺激出现在患者面前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反的刺激,从而患者逐渐消除焦虑和恐惧,并且不再对有害刺激敏感并产生病理反应。
此方法可用于治疗恐惧症,此外,它还适用于以焦虑为主的其他行为障碍,例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和强迫症。
系统脱敏主要基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其治疗原理是抵抗条件反射。
恐惧症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情绪紧张,与紧张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患者在认为只能刺激情况时会感到焦虑。
因此,沃尔帕认为消除焦虑的积极方法是减轻恐怖分子的目标并消除焦虑:当存在引起焦虑的刺激时,引起与焦虑不符的反应会导致部分或完全抑制焦虑,从而减弱焦虑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是采取一种放松的方式来鼓励患者逐渐处理他们担心的事物,直到消除对刺激的恐惧为止。
系统性脱敏的基本原理是相互抑制,也就是说,当出现引起焦虑的刺激时,患者可以做出反应来抑制焦虑,这种焦虑可能很弱,直到最终消除刺激和焦虑之间的条件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
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
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
(1)放松。
(2)想象脱敏训练。
(3)实地适应训练。
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
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
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
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
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
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
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
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
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