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

实证分析的基础是占有数据资料,采集到必要的 数据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资料实施描述性分析。
2020/5/23
21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 二、数据描述的图表工具 • 1、统计表的种类 • 2、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是统计资料整理和描述分析过程中 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频数分布能对观察资料实 施大幅度的压缩和提炼,可以使资料以更加清晰、 简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便于直观地了解现象 的内部结构。
2020/5/23
28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 三、数据分析的特征数字
• (二)定量数据的特征数字
• 2、定量数据集中趋势特征数字的综合应用
(2)中位数与四分位数的结合应用
从方法性质上,中位数与四分位数没有 本质的不同,都是根据样本数据排序的位置 确定的,所以常称为位置集中趋势测度。但 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经常见到的“箱线图”。
2020/5/23
24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 二、数据描述的图表工具 • 5、数据描述的图形显示 (1)直方图、折线图与曲线图:功能与绘制; (2)累积分布图:功能与绘制; (3)饼形图与圆环图; (4)帕雷特图:应用与绘制; (5)雷达图:功能、阅读与绘制; (6)散点图:功能、应用与绘制; (7)茎叶图:含义、作用于制作。
2020/5/23
23
第3章 统计资料描述分析
• 二、数据描述的图表工具 • 4、频数分布中的几个概念 (1)频数。每个组观察值出现的次数,统称为 频数,用以反映各组观察值发生的频繁程度。 (2)频率。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 的比率。 (3)累积频数。几个相关组发生频数的合计, 能够反映组合并后的观察值总共出现的次数。 (4)累积频率。几个相关组发生频率的累加和, 能够用于描述和解释组合并后观察值出现的相对 频繁程度。
2014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8.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单位,凡是被抽中的单位不再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接下来抽选的样本单位,只是从剩下的总体单位中进行抽取,这种抽样方式叫做( )
A.不重复抽样B.简单抽样C.随机抽样D.双相抽样
9.EXCEL中,拟合优度系数计算的函数是( )
A.抽样调查B.实验设计C.普查D.参与观察
3.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组成样本时,保证每一个单位被抽出来的概率相等,这种抽样方法叫做( )
A.等距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4.把非定量的文献史料、语言习惯等带有特征的因素设法转化成可以量化处理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判断的方法叫做( )
A.内容分析法B.间接调查法C.判断调查法D.阶段抽样调查
5.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或顺序关系的定类资料,称为( )
A.定量资料B.定类数据C.调查资料D.定序资料
6.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的比率叫做( )
A.累积频数B.频率C.频数D.累积频率
7.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称为( )
30.某农场打算添购一批拖拉机以完成每年三季度的生产任务春种330公顷,夏管130公顷,秋收470公顷。可供选择的拖拉机型号、单台市场价格以及拖拉机的使用能力参数列示于题30表。
题30表
问题:每种型号的拖拉机各购买几台,才能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且还能保证总的花费最少。
要求:列出解决这问题的数学模型(不求解)。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数据质量检查的抽样方法P21
22.控制图P205
23.中位数P47
24.变异系数P58
数据模型与决策习题与参考

《数据模型与决议》复习题及参照答案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样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样系统的优化门路及方案,为决议者提供科学决议的依照。
3.模型是一件实质事物或现真相况的代表或抽象。
4、往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拘束条件,它能够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会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重申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成效拥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看法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错的方法,拥有典型综合应用特征。
8.运筹学的发展趋向是进一步依靠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第一要察看待决议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剖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议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正确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成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剖析,定议待决议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色之一是用系统的看法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 t ”表示拘束。
16.成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行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样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1. 成立数学模型时,考虑能够由决议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目B.销售价钱C.顾客的需求D.竞争价钱2.我们能够经过(C)来考证模型最优解。
A.察看B.应用C.实验D.检查3.成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含( A )阶段。
A.察看环境B.数据剖析C.模型设计4. 成立模型的一个基本原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相关的(D.模型实行B)A 数目B变量C拘束条件D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6.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成效拥有(A)A连续性B整体性C阶段性D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剖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43页精选文档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A数量 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A可正 B可负 C非正 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 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 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A数量 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 D )A可正 B可负 C非正 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数据、模型与决策》习题

数据、模型与决策习题一、判断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 2. 在邻接矩阵中,全零的列所对应的点为汇点( ) 3. 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一定是基本最优解( )4. 可行解集非空时,则在极点上(凸多边形顶点)至少有一点达到最优值 ( )5. 基本解对应的基是可行基 ( ) 6.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是基本解( ) 7.可行解是基本解( )8. 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检验数为最大正数对应的k x 作为进基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 )9.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 下,,当 时,拒绝 即可认为 与 之间确有线性关系( ) 10. 凡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 ) 11. 正反馈系统具有自我增强功能( )12. 选取检验数为最小值对应的k x 作为进基变量,将使目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 ) 13. 马尔柯夫链的特性为:事物的第n 次实验结果仅取决于(n-1)次实验结果( ) 14. 对于非确定性问题,无论采取何种预测方法,也不可能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 ) 15. 可达矩阵表明了各点长度不大于n-1通路的可达情况( )16.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过程中,由专家构造的判断矩阵也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 ) 17. 决策的定义是: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满意)方案,并加以实施( ) 18. 科学决策就是依靠决策者的个人阅历、知识和智慧来对可行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 ) 19. 小中取大原则—悲观原则,是一种悲观保守的决策策略,而大中取大原则—乐观原则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决策策略 ( ) 20. 决策树针对的是具有风险性特征事物的一种决策方法( ) 二、填空题α()1,-->k n k F F 0:210====p H βββ y ˆk x x x ,,,2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其中 (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和 )是( )。
(自考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计算与应用题答案

南京大学
T26: 该题考点: 单样本总体均值假设检验 课本知识点:P89 对应例题:P90 例 4-7 解: 由样本数据,可以计算出平均值,方差(计算公式见例 4-7) : X=22.5, S=220.9 提出假设: HO:U=19,H1 19; 由课本 P90 的(4.20)式计算检验统计量:
因此有
KR C1 R 0.5 h Q o QO 50 5000 3 5000 0.5 1 707.1068 707.1068 15708 PE1
数据、型与决策 计算题与应用题答案
南京大学
KR C2 R 0.5 h Q1 1 Q 50 5000 1.8 5000 0.5 1 1500 1500 9917 PE2
(22.5 19) 27 =0.0823 220.9
远远小于 t0.95 (27 1) 的值(注:一般而言 t(0.95)都要略大于 2),拒绝 说明该行业股本回收率平均为 19 的可能性很小。 T27 该题考点: 风险性决策准则 课本知识点:P188 对应例题:P188 例 8-4.5 解: 甲产品的期望收益: -500*0.1+0*0.15+300*0.25+700*0.3+1000*(1-0.1-0.15-0.25-0.3) =-50+0+75+210+200 =435 乙产品的期望收益 0*0.12+100*0.18+200*0.35+500*0.3+650*(1-0.12-0.18-0.35-0.3) =0+18+70+150+32.5 =270.5 因此选择甲产品销售 T28 该题考点:描述性统计、 课本知识点:P43 对应例题: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第 1 页共40页A.销售数量B.销售价格C.顾客的需求D.竞争价格 2.我们可以通过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B.应用C.实验D.调查 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阶段。
A.观察环境B.数据分析C.模型设计D.模型实施 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A数量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 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在单因素等重复实验中,因素影响的均方为0.2986、误差影响均方0.0472,则F统计量的值是( )
A.0.1581B.0.2514C.0 3458D.6.3263
二、填空题(每A.抽样调查B.实验设计C.普查D.参与观察
3.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组成样本时,保证每一个单位被抽出来的概率相等,这种抽样方法叫做( )
A.等距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4.把非定量的文献史料、语言习惯等带有特征的因素设法转化成可以量化处理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判断的方法叫做( )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数据质量检查的抽样方法P21
22.控制图P205
23.中位数P47
24.变异系数P58
25.折中准则P186
四、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写出下列每小题的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26.根据题26表给定的资料计算行样本频率并进行简单说明。
题26表
27.经济学家经常担心,失业救济措施可能会使商业循环衰退时期被临时解雇的人数发生扭曲,其中一个基本猜测是:失业救济将会使公司裁减更多的雇佣人员为验证这一猜测是否成立,收集的一组样本资料列示于题27表。
30.某农场打算添购一批拖拉机以完成每年三季度的生产任务春种330公顷,夏管130公顷,秋收470公顷。可供选择的拖拉机型号、单台市场价格以及拖拉机的使用能力参数列示于题30表。
题30表
问题:每种型号的拖拉机各购买几台,才能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且还能保证总的花费最少。
要求:列出解决这问题的数学模型(不求解)。
12.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获得第一重样本,然后再从第一重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即第二重样本,利用这第一二重样木,对研究目标进行统计推断,这种抽样组织方式叫做。
13.在单因素不等重复实验中,因素影响的均方6889.13、实验误差影响均方1408.97,则统计量的值是。
14.相比于定距资料,定比资料拥有。
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方差D.极差
8.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单位,凡是被抽中的单位不再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接下来抽选的样本单位,只是从剩下的总体单位中进行抽取,这种抽样方式叫做( )
A.不重复抽样B.简单抽样C.随机抽样D.双相抽样
9.EXCEL中,拟合优度系数计算的函数是( )
A.内容分析法B.间接调查法C.判断调查法D.阶段抽样调查
5.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或顺序关系的定类资料,称为( )
A.定量资料B.定类数据C.调查资料D.定序资料
6.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的比率叫做( )
A.累积频数B.频率C.频数D.累积频率
7.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称为( )
15.均匀分布的离散程度最大,因此若的计算结果越大,意味着频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也越大。
16.X1,X2,…,Xn为f(x;θ)的一个简单随机样本,θ是总体参数,由样本确定的估计量为1=1(X1,X2,…,Xn)和2=2(X1,X2,…,Xn),对于给定的α(0<α<1),能使P(1≤θ≤2)=1-α成立,则称1-α为。
17.在若干个能够互相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加以明确区分的方法和技术叫做。
18.多元回归分析中,拟合优度系数R2是的递增函数。
19.把每一年各月(季)观察值直接与上一年同一月份(季)的观察值进行对比,计算年距环比发展速度,以消除季节变动和长期趋势的影响,能够粗略地描述时间序列的。
20.一批产品的质量水平总是围绕着某个均值变化,这就是产品质量的。
题27表
要求:通过计算说明救济水平与解雇率之间的相关性。
28.一家电力公司1997-2000年各个季度的供电负荷(单位:兆瓦)资料列示于题28表。
题28表
试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四期简单移动平均法确定长期趋势。
29.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从加工这种零件的生产线上抽取50个做检查,得到=20.00,S=0.005,试计算工序能力指数Cp。
五、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需计算的写出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31.试述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基本内容。
32.在一次问卷调查中,要求被试人对“你是否幸福”从设计好的回答中选择一个: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幸福,不太幸福,很不幸福,问卷汇总后得到15个人选择“非常幸福”,35个人选择“比较幸福”,70个人选择“幸福”,23个人选择“不太幸福”,8个人选择“很不幸福”。要求:
通过计算分析问答的变异程度。
33.根据下列所给的赢得矩阵,确定局中人的最优策略。
2014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运用数据模型开展定量分析,其根本目标是( )
A.管理决策B.数量分析C.理论指导D.科学管理
2.主要为搜集某一时点或一定时期内现象总量资料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