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③中国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人物,呼唤新的政治 力量承担;
整体感知: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专制
袁世凯专权 (1912—1913)
洪宪帝制 (1913—1916)
张勋复辟(1917)
段祺瑞专权 (1917—1918)
“二次革命”(1913) 护国运动(1915— 1916) 讨逆运动(1917) 护法运动(1917—1918)
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1915年复辟帝制,1916年为洪宪元年
思考:袁世凯之所 以能在中国复辟帝
制的原因?
思考:袁世凯之所以能在中国复辟帝制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不彻底,社会上还存
着梦想复辟帝制的复辟势力; 2、主观原因: 袁世凯窃取政权、掌握军队; 3、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2、袁世凯指使下的复辟活动:
3、护国运动: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②③孙梁蔡2)中启锷经山 超 等过于 发 人:表 武19力《15讨异年袁哉发行,表动所《谓讨国袁体宣问言想复么题》想辟很者;: 帝快》袁 制失;世 为败凯 什?
这决定了他必然要对内镇压革命势力,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找一找:袁世凯为了达到独裁专权统治,采取了哪 些做法?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表现: ①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②袁世凯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 命,并以讨好列强;
③又免去江西、安徽、广东三个省反对借款的都 督职务,并派兵南下镇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代 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
的 经
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济
政
策
A
第
4 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
课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古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代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的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经
济
政 策
B
第 5.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
4 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课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根本
经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济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政策 A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
A.经济基础决定的
古 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代 C.中外关系决定的
的 D.阶级关系决定的
经
济 政
A
策
第课4 8不A..正下有确列利的关于是于农古业(代的重发)农展抑商政策的评价,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古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代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的
经
济 政
D
策
第
4 9.历史上清朝的“十三行”指 课 的是 ( )
第
14.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
2.自然经济的限制作用。
3古代.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政的策,采取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 萌经芽发展的措施如:闭关锁国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并不可避免。 2.主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 (3)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闭关锁国政 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 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 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时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单选题(共10题)1.在家庭和社会劳动分工中男子劳动的作用及意义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男子劳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是()A.使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B.使人类进入氏族社会时期C.推动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D.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2.古代金属器成型方式包括锻打和铸造两种。
下图的制作工艺和工具出现在()A.半坡时期B.商周时期C.两汉之际D.唐宋之交3.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A.坯车B.匣钵C.支钉D.垫饼4.下图反映的是()A.牛耕技术在江南推广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的经济状态D.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5.河南登封阳城战国治铸铁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在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表明当时()A.农具生产技艺高超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D.农耕技术世界领先6.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该诗所咏叹的工具()A.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B.是人力汲水的灌溉工具C.是北方劳动人民发明的D.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7.宋朝陈旉的《农书》涉及对土地进行深耕之方法,按照节气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施肥与薅草、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复种组合与土地的充分利用等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粗放经营C.精耕细作D.个体生产8.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于岸,筒贮于槽,乃为得法。
……就系竹筒或木筒于轮之一周。
水激转轮,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所横水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
”该书中记载的古代生产工具是()A.筒车B.翻车C.水排D.坯车9.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 小雅· 北山 》
井田制
第 4 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课 古 代 内容: 的 (1)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 经 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缴纳贡赋。 济 政 (2)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 策 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 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第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4 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 课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 影响: 代 的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经2.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济3.严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 政的扩大; 策 4.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 第 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4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课 古 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 代 的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 现象: 济 乾隆年间,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 政 策 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将大量商业资本 投向土地。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本节知识体系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原因,目的,表现,评价
“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内 容、 影响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倭寇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危及
海禁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______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_____,对外贸易只能 互市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 ②土地兼并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④项说法错误。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闭
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阻碍
“重农抑 商”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海禁”与 “闭关锁国”
专卖制度 官营手工业
“海禁” “闭关锁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 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现出这样的画面——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通过以上两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 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A、所有制关系: ●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国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受田者对土地有使用权,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 国王缴纳贡赋。
你认为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什么?
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工商业活动与农 业争夺劳动力;商业活动不利社会的稳定以下材料中Biblioteka 别采取了什么方法来限制商业?
1、1贬38低1年商明人政社府会规地定:位“,商对贾其止生衣活绢方、式布进。农行家限有制一
人为清商代贾关者卡,林亦立不,得“衣关绸津、有纱过。路”之1税50,6年镇又集“有禁落商脚贩之、 税仆”役。、除倡正役税、外下,贱还不有许各服种名用目貂的裘杂。税”,15如21康年熙还年规间定江: 西“南商昌贾、、饶技州艺、之吉家安器、皿抚不州许四用府银,。原”先的“岁额无多”, 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明,史多》征卷且6 7至《一舆二服十志 》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国③有小土农地 土地私有制
荒 地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
出租
(大部分,主体) 交租
形
式
国有土地
分配
(一部分土地) 纳税
小农私有 农民自耕 (少量) 纳税
特点: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感悟历史:
材料一: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 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 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 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
材料二:《徽州府志》记载说:“本府万山中,不可舟 车,田地少,户口多。”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 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 只1.5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 “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 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 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 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 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 者发展成为机户。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
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材料二:自1、今倭以后寇,的各侵该扰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
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 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 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 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轻 徭 薄
徭田 役赋 兵人
田 赋
抑 制 兼
地主 并
新 的 封 建
赋 役头 税
地
租
王 朝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抑制土地兼并——均田制
(1)政府将荒田和部分官田 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缓和社会矛盾;
(2)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 纳租税,并服徭役;
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维护封建统治;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 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 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中国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闭关锁国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规定官民占有土地 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 卖。
防止土地大规模集中,
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 并。
二、“重农抑商”
概念
主张发展农耕,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 思想和政策。
发展演变 战国商鞅首倡; 西汉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明清固守 “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目的
(1)工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商业活动不利社会的稳定
直接:确保政府的收入来源、徭役、兵役的 征发;
根本: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二、“重农抑商”
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 ①促进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 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2)明清时期:弊大于利。 ①这一政策强化了自然经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B、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榨取他 们劳动。
C、形状: ● 西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
材料一:《管子·海王篇》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 有一耒一耜一铫。
材料二:“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 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 取代。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过程
生产力发展 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税制改革 “初税亩” (前594年鲁国)
各国变法运动 秦国商鞅变法
结果
井田制开始崩溃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 加速井田制瓦解
最终从政治法律上确立 起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像不仅行阻跪碍拜海答外礼市。场最的终开他拓以,单抑膝制下资跪本的的形原式始朝积见累了,乾阻 隆碍了帝资。本乾主隆义帝萌很芽不的高滋兴长,,接而见且以使后中,国就与要世他界离隔京绝回, 国中国,逐拒渐绝落了后英于国世通界商潮要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2、课以重税
三、海禁与闭关政策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
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 下西洋)
原因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2.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
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
严格限制的措施。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雇佣
出资
充足资金的 作坊主、商人
经营 利润
手工工场
劳动 自由的劳动力
工资
被雇佣
出力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资金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的 土地所 有制制
国有土地制
(一部分土地)
地主土地制
(大部分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
农民土地制 (3)特点:(少量土地)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①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 ②可以自由买卖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建 立
海禁===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是指海明禁清主两要代是严对禁内私的人防出范海 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下西洋)。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 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
②抑制了社会经济活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根本上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僇[lù]力本业(农业),耕织致(交纳) 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 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 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 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 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其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执"同"势"),以利 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 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