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3-2014学年地震工程学期末试题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期末试题

2013-2014(2)材料力学(126006)期末复习题(1)

x
2 1 4 3
㈠ ㈠
3 4 1 2
x
m M
(A)
㈩
㈩
[选择题-第1题图]
(B)
(C)
(D)
[选择题-第2题图]
1AI102 ] 2.( 10 分)[本题得分______ 大于材料的抗拉压弹性模量 矩形截面纯弯梁 ,材料的抗拉弹性模量E E t c ,则正应 力在截面上的分布图有以下四种答案: 正确答案是______ 。 1BI203 ] 3.( 5 分)[本题得分______ 图示梁采用加副梁的方法提高承载能力 ,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 ,截面尺寸相同 , 则副梁的最佳长度有四种答案: 3; 4; 5; 2。 ( B) l/ ( C) l/ ( D)l/ ( A)l/ 正确答案是______ 。
αc Ec (铜管)
l
[计算题-第5题图]
试卷第 6页 / 共16页[43题]
[ ND 59 ]
Libr.UpDate P130528
d D
Hale Waihona Puke αs Es (钢杆)ID 0016cf1dd1dd
☆☆☆☆☆ 材料力学组卷系统(2013A版)☆☆☆☆☆
组卷时间:2014年05月29日[08:51AM]
1BG413 ] 6.( 15 分)[本题得分______ 图示圆轴AB长 l = 100 mm ,直径 s= 80 mm 的杆BC A端固定 ,B端有长 d= 10 mm , 与截面联成整体 。在B端加扭转力偶矩m 后 ,测得BC杆顶点C沿z 方向的位移Δ = 1 . 5mm 。若轴材料的G = 80 GPa ,试求: max ; τ (1 )轴内的 (2 )轴表面处的切应变γ 。
[ ND 59 ]
Libr.UpDate P130528
习题_中文版_ 2013new 同济抗震复习资料

第 3-5 章作业 一、思考题 1.试画出《抗震规范》建议的标准反应谱图形?并示出其上的特征点。 2.试用矩阵形式写出主振型关于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正交的表达式。 3. 请写出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方程,并对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作出解释。 4. 什么是地震反应加速度反应谱?请解释地震反应谱和设计反应谱之间的关 系。 5. 如何理解反应谱理论是“准动力”理论?请用简短篇幅谈谈你的看法。
2. 五层钢框架的层串模型及五阶振型简图如下, 结构的自振周期分别是 0.7104s、 0.2459s、0.1591s、0.1272s、0.1145s。已知该建筑位于 II 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三 组,设防烈度 7 度( max 0.08 )。重力加速度 g 9.8m / s 2 。试用振型分解法(SRSS 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和层间剪力。
。
4.为什么对于框架-支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要对框架负担的计算剪力进行调整?又是怎 么调整的? 5.框架结构中结构分析的梁端弯矩和梁端弯矩设计值有什么差异?并自行推导梁端弯矩设 计值和梁端剪力设计值之间关系的一般公式。 6.分别绘制四种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的简图。 7.将以下厂房形式简化为质点模型。
。对于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其水平
二、思考题 1、 什么是构造柱?什么是圈梁?一般认为,构造柱和圈梁是最重要的构造措 施,请你用简短篇幅就此进行评价。 2、 下面两幅照片是 2008 年汶川地震中收集到的砌体结构房屋内承重窗间纵墙 的破坏情况,请谈谈你对这种结构震害成因的认识和如何预防或减轻这种震 害的看法。
图 8.2 横向框架图
2. 如 8.3 所示,为某框架计算简图,已知柱 1 高 5.5m,梁 1 跨度为 8m,柱截面为: H500x350x12x18,梁截面为:H600x250x10x16,柱 1 的内力设计值为: M c 305.8kN m ,
同济大学2013级地球物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题(DOC)

第一部分地球的物理结构和物理演变离子态:物质以等离子体的方式存在的聚集状态。
等离子体是由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宏观电中性物质。
电离层:习惯上把70---1000km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电离大气叫做电离层。
磁层:1000km以上完全电离的大气。
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面:地理坐标系上赤道所在的平面。
地平面:大地的水平面,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
天顶、天底:将观察点的铅垂直线无限延伸后与天球交于两点,向上与天球的交点称为天顶,而正对向下延伸与天球的交点,称为天底。
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半径,与地球同心。
天极:地球的自转轴与天球的交点叫天极。
黄极:过天球中心并垂直于黄道面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自身产生的物理现象,间接地认识地球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
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物理手段是探索地球内部的高科技比如对地震波的研究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了莫霍面的存在,软流层的存在,如果不是地球物理的应用分析,凭人类现有的技术仍无法直接钻入地球更深处研究,从这点看地球物理的确是探索地球内部的高科技。
2、你现在较以前对地球的物理认识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地球的整体物理特征:起源,年龄,自转和形状。
基本物理性质:速度分层,电磁性质,密度分布,热学性质。
地球物理的应用:板块构造学说,油气勘探,环境与工程地质勘查。
3、结合实例谈地球物理场和场源的关系场源是地球物理场存在的基础,场源的变化是地球物理场发生变化的唯一决定因素。
天然场的场源是地球本身,天然场的正异常是由地球本身因素(整体或局部)决定的;人工场的场源是由地球本身与人工工作共同组成的,人工场的正异常由地球本身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
例如由地震波触发形成的弹性力场。
4、结合实例谈地球物理学的模型和正演模拟,异常和干扰模型是将真实系统简化的描述,保留真实系统的重要特征,是模拟的基本工具。
同济大学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物理期终考试试题

同济大学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物理期终考试 普通物理 ( A 卷 ) 学号 2012 级 专业 姓名一、选择题 (每题4分)1、一物质系统从外界吸收了一定的热量,则(A )系统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B )系统的温度一定降低;(C )系统的温度一定升高;(D )系统的温度一定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或保持不变。
[ ]2、理想气体从某一初态经过绝热自由膨胀过程,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则其(A )温度降低,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C )温度不变,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 ]3、设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为 f (v ),总分子数为N , 分子密度为n ,则处在速率区间 v → v + d v 内的分子数为(A ) ()d n f v v (B ) ()d N f v v(C ) ()d f v v (D ) ()d Nn f v v [ ]4、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A )ν , (B )2ν , (C )4ν , (D )2ν . [ ]5、当一个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某一段介质元在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A )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它的动能转化为势能;(C )它从相邻的一段介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介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少。
[ ]6、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一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 )振动的相干叠加;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 (D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 ]7、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 e V ,而钠的红限波长是540 nm ,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 1 e V = 1.6×10-19 J ,h = 6.63×10-34 Js )(A )535 nm ; (B )500 nm ;(C )435 nm ; (D )355 nm . [ ]—— 1 ——试卷编号: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了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D)使屏靠近双缝。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试题

第一节岩石的成因和分类1.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石英B. 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2.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
A. 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B. 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C. 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D. 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3.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A. 断口B. 节理C. 层理D. 解理4.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5.岩石按成因分为( )1. 岩浆岩2. 沉积岩3. 花岗岩4. 片麻岩5. 变质岩A.1、2、3B.2、3、5C.1、2、5D.2、4、56.按照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分类,浅成岩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B.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到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C.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D.岩浆沿地表裂缝侵入到地表某部位冷凝而成的岩石7.根据物质组成的特点,沉积岩一般分为:( )A. 碎屑岩类、化学岩类、生物岩类B. 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C. 粘土岩类、化学岩类、生物化学岩类D. 碎屑岩类、生物化学岩类、粘土岩类8.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 )。
A. 矿物化学性质及结构发生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B.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C.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D.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结构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9.下列属于沉积岩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是( )。
A. 大理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石英岩10.下列结构中,( )不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B. 隐晶质结构C. 玻璃质结构D. 化学结构11.下列结构中,(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地震工程考试试题

地震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瑞利波2、地震震级是根据()来确定的。
A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的破坏程度D 地震的震中位置3、场地土的类别主要取决于()。
A 土的类型B 覆盖层厚度C 土层的剪切波速D 以上都是4、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主要包括()。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以上都是5、抗震设计中,“三水准”设防目标是指()。
A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 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C 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D 以上都不对6、以下哪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较好?()A 框架结构B 剪力墙结构C 框架剪力墙结构D 筒体结构7、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 底部剪力法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 时程分析法D 以上都是8、隔震技术的主要原理是()。
A 增加结构的刚度B 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C 减小地震作用D 以上都是9、消能减震技术中常用的消能器有()。
A 粘滞阻尼器B 金属阻尼器C 摩擦阻尼器D 以上都是10、以下哪个因素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小?()A 结构的质量B 结构的高度C 结构的朝向D 结构的材料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2、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和()的程度。
3、建筑场地类别分为()类。
4、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和()。
5、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的轴力较大。
6、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较()。
7、时程分析中,输入的地震波应至少选用()条。
8、隔震层一般设置在()。
9、消能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10、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一般出现在()。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地震反应谱的概念及其作用。
地震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地震工程考试复习题

1 构造地震的成因?➢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回转能量,造成的地壳运动。
➢地壳在这巨大能量的作用下,使其原始水平状态的岩层发生变形。
➢当这一能量只是使岩层发生弯曲而没有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时,岩层只发生褶皱。
➢当岩层脆弱部分岩石强度承受不了强大的能量作用时,岩层便产生了断裂和错动。
➢随着地壳运动的不断变化,地应力的作用不断加强,构造运动不断随之加剧,当地应力的作用超过某处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将发生突然的断裂和猛烈的错动,因而引起震动。
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地面就会随之运动,这就是地震。
2地壳的六大板块?全球地震带?●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有两个主要的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南美洲西部海岸起,经北美洲西部海岸—阿拉斯加—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印尼伊里安岛直到新西兰。
82-90%的地震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2、欧亚地震带:西起伊比利亚半岛,经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中央亚细亚—伊朗—喜马拉雅山脉—缅甸—苏门答腊——爪哇,与太平洋地震带相衔接。
●除上述两条地震带外,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中有条形地震带3 面波,体波的定义和区别?拉压波,瑞雷波,love波地特点?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即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可以通过地球本体的两种“体波”和只限于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拉压波:质点只有x向的振动,而无y,z向振动,即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瑞雷波:为体波到达地表面后反射叠加而成,在震中附近并不出现。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地表面法线组成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
而与该平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没有振动,是一种SV波love波:产生的条件是半无限空间上存在一松软水平覆盖层,是一种SH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震工程学》试题
2013级硕士研究生姓名:学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地震震级:
地震动三要素:
平稳随机过程:
位移延性:
滞回曲线:
二、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2分×7=14分)
1、Rayleigh波和Love波都对某一点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有贡献,而SH波则仅对地震动的水平分量有贡献。
(A、B)
2、地震动准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Fourier幅值谱具有相同的量纲,且通常无阻尼准速度反应谱值大于相应的Fourier幅值。
(A、B)
3、通常,平原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比山区衰减要慢。
(A、B)
4、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动力弹性模量大于静力弹性模量,而动力强度则反之。
(A、B)
5、砌体墙的滞回耗能性能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退化,这与钢筋混凝土压缩构件的滞回性能是类似的。
(A、B)
6、采用振型组合法时均可使用SRSS方法代替CQC方法。
(A、B)
7、平稳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过程,因此将地震动作为各态历经过程是合理的。
(A、B)
三、简答题(6分×11=66分)
1、试简述地震发生机制的粘滑说。
2、什么是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与捏拢效应?
3、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它具有什么性质?
4、试通过两个振型的频率与阻尼比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C=aM+bK的系数a、b(其中M为质量矩阵、K为刚度矩阵)?
5、示意画出下图中的反射与折射波(其中界面以下固体剪切波速大于上层物质的剪切波速)。
6、为什么在线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通常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7、试简要叙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
8、试推导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频域传递函数的形式,并给出二者的关系。
9、试简要叙述幅值法如何识别单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阻尼比。
10、试阐述防屈曲支撑和悬挂隔振的基本原理。
11、图中所示为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用于某多层框架结构,请简述如何采用纤维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以及你将采用的材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