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6-2 SDS编号:LBPC-M-004 产品名称:氢气版本:LBPC-M(2)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口石化有限公司地址: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潘家村西首邮编:276808电子邮件地址:lbshihua163.联系电话:0传真号码:0企业应急电话:0技术说明书编码:LBPC-M-004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作业,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型工具。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制作:审核:批准: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中文名称2:氢气技术说明书编码:K201分子式:H2 分子量:2.01供应商:供应商应急电话: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氢含量:高纯氢〉= 99.999%;纯氢〉=99.99% CAS号:133-74-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度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害爆炸危险: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2.氢气比空气轻得多,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3.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N/A 眼睛接触:N/A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N/A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氢气瓶或氢气储罐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磷酸铵干粉氢气储罐/氢气瓶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气源。

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

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

可能的话,将那些处在火灾区附近、未受火直接影响的氢气瓶转移到安全地段。

如氢气无法切断的话,可让气体燃烧,直到气瓶、储罐内的氢气烧完为止。

注意:这种处理方法是假设火势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采用的,而且,氢气燃烧过程中,应持续用水对气瓶、储罐进行冷却,直到氢气完全烧尽为止,避免气瓶、储罐因过热而发生爆炸事故。

氢安全技术说明书_氢气技术规范

氢安全技术说明书_氢气技术规范

氢气技术规范1气体质量标准(1)满足GB 3634.2-2011《纯氢的质量标准》要求。

(2)参数。

2气瓶(组)技术要求(1)报名供应商所提供气瓶需经过办理使用登记手续且按规定进行了定期检验。

(2)使用数量:为了保证#1、2机组正常运行和气体置换,现场需要常备20组氢气瓶组(共400瓶)。

(3)氢气集装格(20瓶氢气瓶组)技术规范:卧式;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重量轻,抗拉强度强;便于叉车的叉装。

(4)贮氢单元每组包含:有效容积40L(水)氢瓶20只、工作压力P=15MPa,最高工作压力30MPa,强度试验压力为45MPa。

(5)每个氢瓶出口有1个气瓶阀;每列共5只氢瓶通过分支管联接到支管(共设4个支管),4个支管通过阀门联接到母管,母管设有2个出气接口和1个压力表。

(6)贮氢单元内汇流排:集容管:φ28X5、φ27X3集容管材质:H62、1cr18ni9ti分支管:φ6x1.5、φ20X3分支管材质:T4、1cr18ni9ti紧固方式:焊接和螺丝紧固。

(7)压力表:1个;量程:16MPa;工作介质:氢气。

(8)氢气瓶应符合以下国家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GB5099-1994《钢制无缝气瓶》、GB7144-1999《气瓶颜色标志》、GB12137-1989《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13004-1999《钢制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15382-1994《气瓶阀通用技术条件》、GB1527-1987《拉紫铜管》、GB699-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50177-93《氢氧站设计规范》。

(9)为了方便登记每个氢气瓶组尽量使用同期定检气瓶。

3进场验收3.1气瓶(组)验收(1)氢气集装格明显部位有集装格(气瓶)产权单位名称和对集装格及气瓶进行编号;(2)集装格及其防撞杠必须保持完整,没有破损;(3)氢气瓶表面脱漆有锈蚀的地方需进行防腐刷漆处理;(4)气瓶上粘贴充装产品合格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应含:充装单位名称和电话、气体名称、气体纯度、充装日期及充装人员代号;(5)气瓶上有制造标志和定期检验标志且在定检有效周期内;(6)气瓶颜色、色环标志及警示标识符合要求;(7)其他要求按照我方提供的《集装格交接规程》必须做到位。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氢气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日期: 11月15日 SDS编号:最初编制日期:版本:2.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电话号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用。

易燃,遇热或明火会发生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它设备,生产和使用装置安装气体探测报警装置。

·事故响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安全储存: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废弃处理:本品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可直接排入大气。

处理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物理和化学危险:本品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易燃,遇热或明火会发生爆炸。

健康危害:吸入: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皮肤接触:无影响。

氢气MSDS

氢气MSDS

氢气MSDS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化学品俗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英文名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应急咨询电话传真技术说明书编号66CAS号133-74-0第二部分化学品名称有害物成分含量CAS号氢气≥98.0 133-74-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现代工业和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氢气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氢气的安全使用,特编写此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便广大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氢气的安全技术知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极低,易于扩散。

由于其极易燃易爆的特性,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非常广,只需4%~75%的氢气浓度就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因此,在使用氢气时,必须特别注意其安全性。

二、氢气的安全使用。

1. 储存与输送,氢气的储存与输送是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储存设施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氢气泄漏;输送管道应采用耐压、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2. 燃烧控制,在使用氢气进行燃烧时,必须严格控制氢气的浓度,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同时,使用合适的点火设备,确保燃烧过程的安全性。

3. 废气排放,在氢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必须得到有效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氢气的安全措施。

1. 安全培训,对于使用氢气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了解氢气的特性以及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2. 安全设施,使用氢气的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氢气泄漏报警器、防爆设备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氢气使用的流程和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氢气事故处理。

在使用氢气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立即停止使用氢气、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等,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充分了解氢气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氢气的安全使用。

希望通过本说明书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氢气的安全技术知识,确保氢气的安全使用。

13、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13、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氢气按照GBT 17519-2013编制修订日期:最初编制日期:2020年5月26日版本:1.0单位名称: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3)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3)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5)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5)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6)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6)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9)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9)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9)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10)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10)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11)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12)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12)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气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作业,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型工具。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 化学品及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气化学品英文名:HydrogneCAS号:1333-74-0UN编号:1049分子式:H2相对分子质量:2.0162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闪点(℃):<-50引燃温度(℃):400沸点(℃):-252.77 (20.38K)密度:0.09g/ml爆炸下限(%):4爆炸上限(%):74.2临界压力(KPa):1664.8临界温度(℃):-234.8溶解性:难溶于水。

主要用途: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示踪器。

还用作还原剂,燃烧剂等。

氢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危险性概述:氢气具有高燃烧性,还原剂,液态温度比氮更低。

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

氢的着火、燃烧、爆炸性能是它的主要特性。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但氢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可使人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氢中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液态氢可致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会造成环境缺氧,并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燃爆危害:可以和空气或氧气一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此外氢和氟、氯、一氧化碳混合也有爆炸危险,且氢与氟的混合物在低温和黑暗环境就能发生自发性爆炸,与氯的混合比为1:1时,在光照下也可发生爆炸。

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氢气共5页MSDS编号:2014003 版本日期:2014年4月10日—————————————————————————————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氢气
英文名称:Hydrogen
化学式:H
2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0
技术说明书编码:2014003
生效日期: 2014年4月10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描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容器与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感不适,就医。

食入:无意义。

灭火方式: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灭火。

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防日晒,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纯品
有害物成分:氢
浓度:≥ 98%
CAS No. 1333-74-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水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戴好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护服,在安全距离以外灭火。

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贮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密闭化;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嗅气体
PH值:无意义
熔点(℃):相对密度(水=1):(-252℃)
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
溶解性:不溶于水、酒精和醚。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爆炸下限%(V/V):
引燃温度(℃):400 分解温度:无意义
易燃性:易燃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燃烧(分解)产物:水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其他: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本品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可直接排入大气。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1
UN编号:1049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远离火种、热源。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类易燃气体。

《剧毒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将该物质划为第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周国泰
《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危险货物品名表》(2005版)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GB13690-2009)
《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张维凡、张海峰着
张海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大典》第一卷(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填表时间:2014年4月8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