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合集下载

唐卡的艺术价值

唐卡的艺术价值

唐卡的艺术价值
唐卡的艺术价值
唐卡作为藏族⽂化艺术的⼀种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传统⼯艺和鲜明的民族特⾊。

在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周边地区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藏地的民间艺术,形成兼容并蓄⽽⼜独树⼀帜的绘画风格,具有很⾼的艺术价值。

在内容上,唐卡所表现的题材除了宗教内容外,还有⾃然风光、政治,藏医藏药、天⽂历算、历史传说、社会⽣活等⽅⾯。

其中表现藏医理论的《四部医典系统挂图》曼唐,堪称藏族医学的形象化教科书,表现藏族天⽂历算的唐卡如《须弥⼭图》等,也反映出藏族独特的宇宙观。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本文简介: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

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

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

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

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的领域。

一千四百多年来,伴随着藏族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唐卡绘画用震撼人心的视觉艺术展示着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悠远文化,体现着藏族文化最本质的精神内涵。

一、唐卡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由于藏族有史料记载的历史起始于吐蕃王朝建立的初期,因此唐卡绘画的起源至今尚未能确切考证。

但从藏族绘画艺术的起源来看,唐卡绘画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朝之前。

藏族绘画史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4500至5000年的藏东河谷区以昌都“卡诺”文化,在卡诺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以及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宫殿,雍布拉冈墙壁上的绘画,都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据五世达赖喇嘛所着的《大昭寺自录》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成一幅白拉姆(吉祥天母)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中。

”这幅相传由松赞干布绘制的唐卡,即是有文献记载的藏族第一幅唐卡绘画作品。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定都拉萨,藏族的游牧文明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化,这为唐卡绘画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汉族文成公主与尼伯尔尺尊公主又将繁盛的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带入了藏区。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幼儿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与审美能力。

而在幼儿园中,藏式唐卡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引入课程中。

那么,何为藏式唐卡艺术?其起源、特点和教育价值是什么?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解说。

首先,藏式唐卡艺术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西藏地区并流传至今。

唐卡字面意为“卷轴”,这种绘画形式以绢布、纸或皮革为基材,采用鲜艳的颜料进行绘制,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唐卡作品通常以宗教主题为主,如佛陀形象、佛教故事和神圣的佛法图案等,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哲学和宗教信仰。

其次,藏式唐卡艺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色彩鲜明且富有层次感,通过运用鲜艳的颜料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出细腻的肌理和丰富的光影效果。

其次,构图严谨而富有装饰性,常采用对称、集中和平衡的布局方式,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而美好的感觉。

再次,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绘画技巧彰显了艺术家的造诣,使作品充满了神秘、高雅和灵性的气息。

那么,为何选择在幼儿园中引入藏式唐卡艺术呢?这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方面,藏式唐卡艺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态。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欣赏唐卡艺术,幼儿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此外,唐卡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和哲学也可以启发幼儿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地引入藏式唐卡艺术呢?首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藏式唐卡艺术的历史、起源和特点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唐卡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这些作品中的故事和象征意义。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幼儿亲身感受绘画的乐趣和魅力。

其次,可以开设一些与唐卡艺术相关的创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尝试绘制唐卡图案。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唐卡艺术是西藏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卡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唐卡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制作工艺、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唐卡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七世纪,最初是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的时候,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唐卡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卡艺术在当时主要是用来传承佛教经典以及描绘佛教故事、传说。

到了宋朝,唐卡艺术逐渐传入中国,融合了中国的绘画技法及用色,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到了元代,蒙古朝廷推行藏传佛教,唐卡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唐卡艺术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涉及到了更广泛的主题。

明清时期,唐卡艺术逐渐走向成熟,风格多样,制作技术更加纯熟。

此时期的唐卡艺术不仅具有传承佛教教义的宗教意义,还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制作工艺唐卡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对画布上涂上一层油土,再一层一层地用石灰凝土进行加压,直至达到较为平整的粘土表面。

接着开始设计绘制唐卡,首先是画出勾勒线条,再开始上色。

唐卡的颜料主要是由石灰、岩石、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等自然物质制成,其中每种颜料质地、颜色都有特殊的要求。

绘制完成后,还要进行加金等后期附加工艺,最终制成唐卡。

三、传承现状唐卡艺术作为西藏的独有艺术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目前,唐卡艺术传承人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杰出人物。

比如该领军门巴,传承了数十年的唐卡制作技艺,并且积极在推广唐卡文化,丰富了人们对唐卡艺术的认知。

然而,唐卡艺术的传承仍然面临着一定困境。

一方面是由于唐卡制作工艺的繁琐性,导致传承人很难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制作难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影响的加大,许多人转而关注其他艺术形式,唐卡的市场需求相对缓慢。

四、未来展望唐卡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唐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起源于7世纪,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唐卡绘画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也有影响,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领域中,唐卡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其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元素,还可以传承佛教文化精髓。

本文将从唐卡艺术的特点、设计应用与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设计师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唐卡艺术的特点唐卡绘画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装饰性特点,它在表现形式、构图结构、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唐卡作品的题材多以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和宗教人物为主题,通过图像和色彩来诠释佛法的思想和内容。

在构图结构上,唐卡绘画注重对称均衡、神秘而又富有韵律感的布局,采用精心设计的装饰性边框,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而在色彩运用上,唐卡作品以深沉、鲜艳的色彩为主,它既表现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又体现出对心灵世界的深刻诠释。

唐卡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神秘性和文化独特性,这些特点为其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二、唐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1. 艺术品饰品设计唐卡艺术的精美图案和独特色彩使它成为设计饰品的理想灵感源泉。

可以将唐卡中的佛教图像、吉祥物等元素融入首饰、文具、家居饰品等设计中,通过工艺品的制作和雕刻工艺,将唐卡的美感和神秘感完美展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2. 室内装饰设计唐卡艺术丰富的纹理和浓烈的色彩使其成为室内装饰设计的理想素材。

可以将唐卡的图案和色彩融入墙绘、壁画、嵌板、窗帘等装饰中,为房间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境。

无论是在佛教寺庙、宗教场所,还是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唐卡艺术都能为空间增添一份特殊的文化气息,增强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唐卡图案的应用可以为空间增加神秘感和艺术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力量和美好。

3. 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唐卡艺术的图案和色彩还可以应用于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中。

唐卡的作用和意义

唐卡的作用和意义

唐卡的作用和意义
“唐卡”是藏语。

“唐”的含义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

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画一尊佛。

“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

唐卡,其实也就是西藏的卷轴绘画。

1、历史意义: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

大部分是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

2、宗教意义:唐卡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

唐卡这门绘画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

3、经济价值: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

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仍属于小众收藏。

简介: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是西藏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彩绘的布或纸绘制的佛教画。

唐卡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被视为西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西藏的寺庙和家庭中,唐卡画被广泛地用于佛教信仰和崇拜。

唐卡画根据其绘制的佛像、神明、护法等内容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如下:
1. 佛教唐卡:这是唐卡画最为常见的种类,通常是绘制佛陀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表达佛教信仰和教义。

2. 护法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描绘佛教护法神,如四面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保护佛教教义,辅佐修行者达成目标。

3. 显密唐卡:这类唐卡画是将显教和密教相结合,通常是绘制佛教教义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如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五方佛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表达佛教教义的深度和广度。

4. 家庭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为个人或家庭定制,绘制自己所信
仰的佛像或神明,如家庭祖先像、财神像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增加信仰的力量和凝聚家庭温情。

唐卡画是一种极富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其种类多样,寓意深刻。

在西藏,唐卡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符号,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设计唐卡的理念是什么

设计唐卡的理念是什么

设计唐卡的理念是什么唐卡是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其极富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设计唐卡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表达佛教的教义和精神:设计唐卡的首要目标是表达佛教的教义和精神,通过绘画和布局来传达佛法的智慧。

唐卡绘画通常描绘佛教神明、佛陀的事迹、佛教经教理以及佛教故事等。

设计唐卡要准确地表达出这些内容,同时给人以艺术美感和心灵的启迪。

2. 传承历史和文化:唐卡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唐卡要注重传承历史和文化。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唐卡的技艺和样式,并结合当地的传统图腾和符号等元素,使唐卡作品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3. 细腻精致的技艺:设计唐卡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

绘画师要具备熟练的线描、色彩运用和构图能力,能够精确地表现出佛教神明的神态和表情,使人感受到神性的存在。

此外,绘画师还要运用多种画材和工具,如颜料、金箔、毛笔等,使唐卡作品呈现出细致而富有层次感的艺术效果。

4. 融合现代审美和创新:设计唐卡虽然要传承历史和文化,但也需要与现代审美和创新相结合。

设计师可以在传统的唐卡样式和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和风格,创造出更具个性和时尚感的唐卡作品。

同时,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式,使唐卡作品更加突出和吸引人。

5. 传递心灵的追求和内涵:设计唐卡的最终目的是传递心灵的追求和内涵。

唐卡作品通常给人以富有灵性和内在深度的感受,能够唤起观者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因此,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和沉淀,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心灵层面的启发。

总之,设计唐卡要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融入其中,传承历史和文化,展现细腻精致的技艺,融合现代审美和创新,并传递心灵的追求和内涵。

通过这些理念的贯彻,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具有深远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唐卡作品,拓展唐卡艺术的边界,为人们传递更多的艺术美和心灵寄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

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

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

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

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

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

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

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

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

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

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

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

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作,可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接下来要两人合作,在画布的背面用沾满颜料的绳子弹出交叉的线,确定画面的外框,再在几个交叉点在画布正面用铅笔点出来,以此在正面确定画面大小。

至此唐卡开始绘制前的准备工作才全部完成。

而绘制唐卡就又是一门繁杂的工作了。

绘制唐卡,也需要考虑其构图,在这点上唐卡与其他绘画形式是相同的,但构图方法却又与其他绘画形式大相径庭。

总体来说,唐卡的画面讲究一个字:满。

首先,画面的主体会占大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其细节会极为充实,会尽可能多地围绕主体,结合主题,添加陪衬,如:山水、花草、云霓、光环等。

而添加陪衬也是十分严谨的,在保证充实的饱满繁密的画面的同时,也要不失秩序井然。

细节来讲,唐卡的构图大小分为几类,以下文中会挑四种常见且重要的构图进行论述。

第一种,中心构图,顾名思义,此构图方式以人物为中心——主要涉及主尊、神。

因每个佛像都有自身的辨别标识,所以主体一定要根据规范。

四周的画面围绕中心主体及主题展开,可自由发挥,可讲述故事,但要因地制宜。

第二种,三界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多与上一种构图方式,即中心构图,相结合。

同样,人物在中间,人物上面为空界,又称圣界;人物下面为地界,又称凡界。

第三种,风俗画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并不需要尊主,即不需要主体。

整个画面以连环画方式讲述故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第四种,自然科学唐卡构图。

这种唐卡相对通俗,比其他构图方式更易理解。

他实用性在先,艺术性在后,只是单纯把知识绘制成唐卡。

唐卡是十分严谨的,不管是人像,还是吉祥八宝,都有他们自己的规格尺寸,所以下笔绘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格子,以保证所画内容的准确性。

接下来,一幅完整的唐卡要经过铅笔稿,铺底色,做颜色过渡渐变,勾线,和画边框。

由于唐卡颜料都是矿物颜料,所以他们干的速度很快,一不小心画面颜色就会分块分层,好好地一片蓝色无故多出来好几条分界线。

所以唐卡画师们在作画时都需要极其专心。

在整幅画都画完后,还要用小刀小心翼翼把画沿着边框裁下来,进行保存或装裱,这样画框就可以反复利用。

而装裱,就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唐卡的类别和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唐卡的起源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随佛教由印度传来;二,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三,用法王松赞干布自己的鼻血绘制;四,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

从内容上讲,唐卡主要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两大类别,他们又分支为很多小的题材,隶属于宗教类有:圣像唐卡,佛本生故事唐卡,人物传记唐卡,祈福还愿唐卡等;非宗教类有:民间文化,藏医药材,天文星象,历史,政治,经济,日历,建筑等。

而唐卡的形式和材料又与内容有着很大关系,比如可保存上百年,不会干裂掉色的颜料可以保证对佛像的尊敬以及佛像的神圣。

唐卡画是为了便于收藏、携带而制作的,是从固定的壁画中发展而成的一种绘画形式。

现在的唐卡不止绘制,刺绣、纺织等方式皆可称为唐卡。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祭拜,有着不同内涵的唐卡有着不同的祭拜用途,这其中包含了求子、求学、保平安等多种意义。

所以画面中
任何一处用色,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而是他们各有各的意义。

唐卡中背景里常出现的浪花流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相辅相承,用来塑造这幅画下的理念的,如:狮子,意为无敌;大象,意为力量;老虎,意为凶猛;骏马,意为神速;祥麟,意为宁静。

而有时两种动物合为一体,又意味着社会和睦、万物和谐,如:画一个海螺身水兽头的生物,就有着和解和睦的意思,因为海螺和水兽本是敌对的生物。

此外,还有山水树石,代表着长寿;青山绿水,代表着吉祥;日月星辰,代表着智慧。

色彩,在唐卡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矿物颜料源于自然,本身就色彩鲜艳,饱和度高,没有那些浊色、灰色,所以画面通常看起来富丽浓艳,表现力极强。

这其中,绿色可表慈悲救苦,黄色可表福德增益,白色可表辟邪消灾,红色可表怜悯怀爱,蓝色可表威德降伏。

唐卡的内涵意义,某种意义上也是当代人对理想中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往唐卡的绘制者多为僧人,画师们并不会把唐卡当做艺术品来进行创作,而是一种敬佛礼佛的郑重其事的仪式。

在他们眼中唐卡是极为神圣的,这既是视觉的冲击,也是心灵的慰藉。

如今,人们会祭拜唐卡,祈福许愿,期盼着心中所想成为现实。

人们也会把心中所愿一点一滴地画在唐卡中,创造一种意境。

画中所绘的是虚景,而人们拥有美好的心灵却是实事。

借助线条和色彩,在唐卡绘画中勾勒出丰富多样的,不断使心接近理想世界的意境。

唐卡是藏族人民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积淀着深厚的审美品格与价值。

他以自己独特的生存和成长方式延伸着唐卡艺术的内涵,只要民族集体血脉不断,文化艺术的魂魄也必然不息。

参考文献:
[1]大圣唐卡.工艺揭秘|唐卡画布是怎样制作的?[EB/OL].https:
///a/146753850_649773,https:///a/146753850_649773.
[2]罗桑开珠.略论唐卡象征艺术的美学内涵[C].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市东直门:文物出版社,2015.416-425.
[3]尹俊燕.浅析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美[C].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市东直门:文物出版社,2015.437-442.
[4]赵玉芹.试论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J].西藏艺术研究,2010,3:457-463.
作者简介:杨惠泽(2001-)女,学历高中,研究方向,唐卡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