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水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抛石护脚工程施工

抛石护脚工程施工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多。
水利工程中的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护措施,旨在保护堤坝、岸线等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提高其抗洪能力。
本文以某河流治理工程为例,介绍抛石护脚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二、工程概况该河流治理工程全长57公里,计划建设护岸工程8处,总长度15.9公里。
工程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生态预制混凝土锁块型式和水下护脚抛石、网兜石型式。
总投资约8.47亿元。
工程将于今年汛后开工建设,预计每公里造价约0.53亿元。
三、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技术1. 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采用GPS测量,插旗做好标记。
(2)编织布铺设:在抛石前,先铺设一层编织布,用于包裹石块,增强防护效果。
2. 抛石施工(1)抛石顺序: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向下游侧进行抛投。
(2)抛石方式:采用船载抛石设备,将石块抛投至指定位置。
(3)抛石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保抛石厚度达到预定值。
(4)抛石质量: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石块,石块大小均匀,质地坚硬。
3. 施工监控(1)水下地形测量:在抛石前,对抛石区域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2)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抛石进度、质量等情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1. 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施工网格,确保抛石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掌握落距和挂档:在抛石过程中,掌握好落距和挂档,确保石块抛投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3. 定量抛投: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进行定量抛投,确保抛石厚度达到预定值。
4.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抛石护脚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5. 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五、总结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防护措施,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水下抛石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下抛石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水下抛石护岸施工 (1)1. 抛石前准备 (1)2. 水下地形测量 (1)3. 铺设土工布 (3)4. 抛投试验 (3)5. 定位船定位 (3)6. 石料船的石质检查、计量 (5)7. 抛石船挂档(就位) (6)8. 挖掘机抛投 (6)9. 潜水员水下作业 (7)10. 竣工水下地形测量 (7)11. 开始下一抛区抛石 (7)12. 抛石施工质量控制 (7)三、施工技术要求 (10)1. 严格控制各施工段长度 (10)2. 确保抛石准确、抛投均匀 (10)四、水上施工作业安全措施 (11)一、工程概况新八顷险段是珠海市西区海堤白蕉联围东堤内的一个堤段,北起金湖钢厂码头附近,南至东南卡水闸,全长 1.9km ,合同工期212 个日历天。
该工程的任务是解决堤身及岸坡自身稳定问题和解决防冲问题,使新八顷险段不再发生险情,满足50 年一遇的防洪要求,达到达标加固的目的,与整个白蕉联围所有堤防一道,共同捍卫白蕉联围的安全。
本工程水下抛石工程量约为31.8 万m3 ,拟选用100 ~200T 驳船3 艘,运输能力完全能够保证施工需要。
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量、流速、流向、冲距、航运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抛投块石的进度和质量,拟采用 1 艘200T 定位船分区分段进行网格抛投,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将块石用驳船运至施工现场抛投水域范围后采用挖掘机抛投,由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抛投指挥,同时搞好安全施工。
每个断面从江心向岸边,先脚后坡,但对崩坍较快的地段宜由近至远,先坡后脚,连续施工,突击完成。
二、水下抛石护岸施工抛石前准备→抛石前测量→铺设土工布→抛投试验→定位船定位→抛石船挂档→ 挖掘机抛投→抛后测量检查→合格后移到下一抛投位置。
1. 抛石前准备器材设备准备。
测量仪器:G.P.S 、全站仪、回声仪、流速仪、测绳、皮尺、标旗等;定位器材:200T 定位驳船1 艘、铁锚、钢丝绳、铰车和铁丝等;安全设备:救生圈、救生衣、导航标、灯、扩音喇叭等和其它一些必需设施。
堤防工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堤防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它起到了防止河水泛滥、保护周边农田和村庄的作用。
而抛石护脚作为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流对堤坝的冲刷和侵蚀。
本文将介绍堤防工程抛石护脚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工程内容堤防工程抛石护脚主要是在堤坝的下部设置一层坚固的石料来抵挡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从而保护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现场进行勘察、测量、设计和材料采购等;2. 施工方案的制定:考虑到堤坝的具体情况、水流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3. 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4. 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和清理工作。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现场勘察: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形地貌、水流情况、土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等,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 测量和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测量和设计工作,确定抛石护脚的具体尺寸、坡度和材料等,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3.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购符合要求的石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供应充足和质量可靠。
四、施工方案的制定1. 抛石护脚的具体尺寸和坡度:根据堤坝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抛石护脚的高度、宽度和倾斜角度等。
一般来说,抛石护脚的高度应该大于水位高度,以确保水流不会直接冲击到堤坝的表面,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效果。
2. 石料的选择和堆放:选择符合要求的石料,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堆放。
一般来说,石料应该具有坚固耐磨、不易飘移和易于固定等特点,以确保抛石护脚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工艺和方法:确定抛石护脚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包括石料的运输、堆放、固定和加固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和质量可靠。
1. 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比如设置警示标志、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
抛石护岸设计

抛石护岸设计
1、抛石护脚施工
(1)施工放线:定位堤顶人行道边线,以便计算和掌握垂直于堤防轴线方向抛石范围。
(2)抛石前用挖机沿水边线修正出供挖机操作的施工平台。
施工分3个施工段,分别为观景平台和其左右施工段,先施工观景平台,再向左右两个工作面延伸。
(3)运输石头车辆沿堤防迎水坡方向卸下抛石后,挖机将滞留在坡面的石头填筑到水里,并对进入水中的石头进行整理,避免进入水里的石头不稳定状态和水下搭窝的可能,并保证填筑的范围满足设计方案要求。
(4)抛石由底到面的粒径要由大到小,水底的石头选择越大越稳,同时要保证一定量的小石头填隙。
接近水面约1米处后,要控制好粒径约在30CM以内,并大小石比例适当,以便减小石间空隙,当填到距水面约10CM时,开始填筑2-8CM的碎石到栈桥基础底高程整平后,再用20T振动碾碾压至不变型为止,碾压过程中结合人工对变型部位随时进行填筑碎石。
最后对压后的抛石体顶面用适当比例的水泥浆进行人工洒浆3遍,水灰比由10:1、7:1最后一次5:1.2、栈桥钢筋与混凝土施工矮排架基础分三次浇筑,分别为观景平台与其左右两边的栈道,并与排架与面板形成交叉施工流水作业,以提高施工进度。
3、档土墙混凝土施工。
4在景观平台抛石进入到水里一定范围,在不影响抛石施工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档土墙的基础开挖,开挖一段基础。
即用20吨振动碾振实一段,并对开挖完成的段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每段墙体分基础与墙体两个仓面施工,并与其他段墙体形成跳仓作业交叉施工。
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XX水利工程项目1.2 工程部位:水下护脚1.3 施工内容:水下抛石护脚施工,包括抛石、压实、平整等工序。
1.4 进度要求: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确保工程质量。
二、施工组织2.1 施工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2.2 施工队伍:由具有丰富水下抛石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组成。
2.3 施工设备:潜水设备、抛石船、潜水泵、测量仪器等。
三、施工工艺3.1 抛石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对抛石区域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抛石范围。
(2)将抛石材料分批次运输至施工现场,堆放在指定位置。
(3)抛石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抛石材料均匀抛投至水下。
(4)抛石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效果,确保抛石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3.2 压实施工(1)采用潜水泵将水下抛石区域的水抽出,确保抛石材料能够均匀分布。
(2)潜水员穿戴潜水服,手持振动棒对抛石材料进行压实。
(3)压实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材料的密实程度,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3 平整施工(1)潜水员穿戴潜水服,手持刮刀对抛石材料进行平整。
(2)平整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材料的表面,确保表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4.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4.3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区域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管理5.1 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5.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5.3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4 严格执行潜水作业安全规程,确保潜水员安全。
六、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6.1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环境保护。
6.2 施工现场设置垃圾回收点,确保文明施工。
6.3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水下抛石施工安全措施方案

水下抛石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引言水下抛石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土石工程施工方法,通过将石块抛入水下,以控制水体水流速度、冲击力等,从而达到稳定河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然而,由于水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水下抛石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勘察: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水流速度、水深、水底地势等,以便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
2. 安全评估:评估施工区域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并制定应对措施。
3. 人员培训:培训施工人员,提高其水下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并了解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
设备和工具水下抛石施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有:1. 水下机械:包括水下吊袋、水下推土机等。
这些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安全绳索和救生设备: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工具,如救生衣、救生圈等。
3. 水下通讯设备:以确保施工人员与岸上指挥人员之间的畅通沟通。
安全措施为保障水下抛石施工的安全,以下措施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实施:1. 预防溺水事故: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并接受潜水救生培训。
岸上应配备救生人员,以应对紧急情况。
2. 提供安全作业空间:设立良好的标志和警戒线来定义施工区域,并确保施工区域内没有水痕、陷阱等隐患。
3. 预防工具伤害:严禁将工具、设备随意丢弃,及时清理现场并妥善存放工具、设备。
4. 安全用电:确保使用的水下设备电源安全可靠,避免电击事故发生。
5. 防滑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滑鞋或脚垫,以防止水滑造成的摔倒事故。
6. 紧急救援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紧急救援预案,并明确各类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施工过程管理在水下抛石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 施工现场管理:现场应设立专人负责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入场进行记录,并进行现场巡视,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抛石护坡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抛石护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流、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以保证堤坡的安全。
本工程主要包括水上水下抛石护脚、碎石垫层、模袋混凝土(设计图纸收到后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手摆石、干砌石、岸边清基、土方回填、播草籽等施工内容。
二、施工准备1. 组织施工人员了解现场和各种情况,择优选择各种材料、半成品的供应厂商,签订供货合同。
2.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及基线,测设控制网,再引测本工程控制轴线及高程点控制。
3. 按照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平整现场,布置水、电、道路及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
4. 熟悉施工图,进行图纸内部会审,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的矛盾。
5. 组织力量编制分阶段、分专业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计划及施工图预算。
6. 编制月生产进度计划及周作业计划,编制材料、劳动力、设备进场计划。
7. 加强参建施工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从精神面貌、生活作风、施工环境保护、社会公德方面进行职工思想教育。
8. 对工程使用材料进行检测,按砼强度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
9. 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各工种安全交底,重点部位的工艺交底。
三、施工工艺1. 抛石护脚(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抛石护脚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石块规格。
(2)采用人工或机械将石块运至施工现场。
(3)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推土机或人工将石块抛至预定位置。
(4)检查抛石护脚的密实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碎石垫层(1)将碎石运输至施工现场。
(2)采用推土机或人工将碎石平整在抛石护脚上。
(3)检查碎石垫层的厚度和密实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 模袋混凝土(1)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模袋材料。
(2)将模袋材料运至施工现场。
(3)按照设计要求,将模袋材料铺在碎石垫层上。
(4)采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注入模袋内,确保混凝土饱满。
(5)待混凝土凝固后,检查模袋混凝土的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手摆石、干砌石(1)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石块材料。
(2)将石块运输至施工现场。
水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3.5、水下抛石护脚3.5.1、概述本标段设计水下抛石23593m3,工程采用平顺守护型式,枯水平台以下采用抛石固脚,平顺护岸型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角小,对水下岸坡及水下护坡稳定很有利,不会造成对上、下游的回流冲刷。
水下抛石宽度为10m~50m,分区抛护,抛厚1.0—1.2m。
抛石粒径0.15 m~0. 5m。
3.5.2、施工工艺流程3.5.3、施工方法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划分网格、准确定位、掌握落距、合理挂档、定量抛投、多次抛匀。
(1)抛前水下地形测量开工前,对抛护区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2)施工网格划分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根据我单位多次从事水下抛石施工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单位从事抛石施工的装石船的具体情况,可将施工网格划分为20m(垂直水流方向)×20m(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人工抛石时,将施工网格划分为10米(垂直水流方向)×20米(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
每个标准网格再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档位进行抛布,不足标准宽度的抛区可划分为定宽的小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编制施工档位图。
(3)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方法:据我单位护岸工程的施工经验,水下测量采用普通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难以达到施工精度要求,所以本工程采用GPS配合数字式测深仪进行水下抛石前后的地形测量和施工定位,从而做到水下抛石均匀到位,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在抛区附近的岸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的方法在岸上测设一点,由此点放出施工基线。
根据测设的已知点设立一条正基线(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或斜基线(不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
在基线上根据各施工小区的长度划分放出各基线桩。
由基线桩上测设出各断面桩(方向桩),方向桩应垂直于抛区长度方向。
测量放样技术要求:测量放样放出的基线桩与方向桩应与定位船通视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赣东大堤风光带防洪工程(岸线整治)水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编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昌市赣东大堤风光带防洪工程项目部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一月十七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水下抛石棱体施工 (3)1.抛石前准备 (4)2.水下地形测量 (4)3.施工小区(网格)划分4.测量、放样 (5)5.抛投试验 (5)6.定位船定位 (5)7.石料船的石质检查、计量 (7)8.抛石船挂档(就位) (7)9.挖掘机抛投 (8)10.竣工水下地形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开始下一抛区抛石. (8)12.抛石施工质量控制 (8) (8)三、施工技术要求 (10)1.严格控制各施工段长度 (10)2.确保抛石准确、抛投均匀 (10)四、水上施工作业安全措施 (10)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南昌市赣东大堤风光带防洪工程(岸线整治),北起滕王阁南侧新洲闸,南至生米大桥桥头立交,途径朝阳洲、朝阳新城,主线全长约8km。
本次设计整治范围为生米大桥至三志物流段。
该工程实施后,将成为展示赣江独特文化内涵,具有较高旅游、休闲品质的亮点景区;将与赣江滕王阁景观对接,提升该区域的景观及沿江的景观品质和旅游价值;改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条件,景观环境,全面提升区域景观品质,营造具有现代气息,体现赣江景观特色的游览休闲带;改善区域水质条件,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一一建筑(环境)四位一体的滨水地区景观环境;以开阔的空间和完善的游览设施,服务于市民,当地及国内外的游客。
在沿线形成亮丽的绿化景观带,起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做好山水文章、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作用。
对改善主城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促进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2、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季雨量较多,多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9.9℃,最高气温43.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45mm,年最大降雨量2356.6mm,年最小降雨量1046.2mm,最大日暴雨量208.9mm,最大时降雨量58.7mm,年平均降雨天数142天,4~6月份为丰水期,11月~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余为平水期。
南昌市主导风向为北风或北东风,平均风速4.6~5.4米/秒,历史最大风力11级。
3、施工工期2012年11月开工,2013年5月完工,工期6个月。
二、水下抛石棱体施工抛石前准备→抛石前测量→抛投试验→定位船定位→抛石船挂档→挖掘机抛投→抛后测量检查→合格后移到下一抛投位置。
施工工序流程详见《水下抛石施工工艺流程图》1、抛石前准备器材设备准备。
测量仪器:G.P.S 、全站仪、回声仪、流速仪、测绳、皮尺、标旗等;定位器材:定位驳船1艘、铁锚、钢丝绳、铰车和铁丝等;安全设备:救生圈、救生衣、导航标、灯、扩音喇叭等和其它一些必需设施。
2、抛前水下地形测量在施工前进行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施工小区(网格)划分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施工小区(网格),可将施工小区(网格)划分为10m (垂直水流方向)×20m (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每个标准网格再分为上、下两个半区进行抛布,不足10m 宽度的抛区可划分为定宽的小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编制施工档位图。
4、测量、放样抛石棱体定线放样,在浅水区插设标杆,间距20m ;在深水区,无法在水中确立抛前水下地形测量 施工区域划分 测量放样定位船定位石料船石质检查、计量、挂档抛投块石 水下地形测量 竣工水下地形测量定位船移位 补抛石料 否 是施工位置,因而需在与施工位置对应的岸上设立标志,以确定施工位置,设定位船,通过岸边架设的定位仪指挥船舶抛石。
①测量放样方法a.在抛区附近的岸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的方法在岸上测设一点,由此点放出施工基线b.根据测设的已知点设立一条正基线(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或斜基线(不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
c.在基线上根据各施工小区的长度划分放出各基线桩。
d.由基线桩上测设出各断面桩(方向桩),方向桩应垂直于抛区长度方向。
②测量放样技术要求a.测量放样放出的基线桩与方向桩应与定位船通视良好。
b.测量采用红外线测距仪。
c.利用测设点作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放出基线桩和方向桩,桩位距离误差小于5mm。
5、抛投试验拟定试验段长度100m,进行生产性抛投试验。
通过试验以得到冲距与水深、流速、块径之间的关系。
用流速仪和回声仪测量施工部位的水流流速V和水深H,并对试抛块称重W,量测出石块的落距S,点绘S与VH/w1/6的曲线,推算出冲距公式S=kVH/W1/6中的系数K值。
6、定位船定位(1)定位船选用本工程拟投入3艘1000t钢质定位船,并配有专业操作人员。
(2)定位船锚、缆的选用使定位船定位准确、牢固,首先必须选用合适的锚具及锚缆。
1)锚具的选用:上游锚选用1000kg重的锚,下游锚选用600kg重的锚,顶头锚选用400kg的锚。
2)锚缆二根上游缆和二根下游缆选用Φ21.5以上的锚缆,二根顶头缆规格也不应小于Φ16.5。
(3)抛锚顺序及定位船抛锚定位a. 定位船的抛锚顺序为:外上游锚(领水锚)——里上游锚——外顶头锚——里顶头锚——里下游锚——外下游锚。
应注意的是上、下游锚应成八字形,以利定位船里外移动。
外上游主锚 里上游锚 滩⊕ ⊕外下游锚 里下游锚 地 ⊕定位船抛锚示意图b.冲距(漂距)的确定块石在抛到江底过程中,因水流的带动,块石向下游移动,因此在抛投前要计算出块石的冲距,以便算出抛石在水流的作用下,所移动的距离,确保抛投位署的准确。
抛石冲距经验公式为:S=0.8VoJ/W1/6。
S —冲距(米)Vo —水面流速(米/秒),测速仪测定抛投点水面流速。
H —水深(米),用测深仪测定抛投点水深。
W —块石重(kg ),施工中可采用代表块石重量测算。
c.定位船抛锚定位定位船锚抛好后,即可进行定位,先将定位船移至要抛投的断面,测出流速和水深,计算出冲距(漂距),冲距加装石船头空白区距离为定位船的提前量,利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
使定位船下游侧舷边所拴装石船块石位置与入水后需抛投的位置相堤轴线断面花杆 交会花杆赣江水道定位船抛 石区域对应。
定位船定位的具体要求如下:●所采用的定位船为长80m,宽20m的长方形结构。
船舷上每5m设一挂环。
●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确定抛投断面后,在岸上插两根花杆(用于定位船初步定位),在两根花杆中心线上埋设地锚。
●定位船在准备抛投的断面上垂直水流方向停泊,抛外上游锚、里上游锚、外下游锚和里下游锚。
●通过全站仪测定,同时调整锚揽,使定位船的船舷位于准备抛投的断面线上,该50m长的船舷做抛石船(石驳)挂档抛投的基准线。
7、石料船的石质检查、计量抛石船只的选用:采用800的驳船,施工中订立标准船型,按标准船型划分小区,按标准船型选用装石船只。
(1)石料石质的控制和数量的确定a.石质的控制水下抛石要把好石料质量关,块石供应先经试验,确定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选用。
杜绝风化石、水解、碎石等不合格的石料。
b.数量的确定石料船到达工地指定地点后,在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对检查合格的石料进行量方,量方时长度量2次,宽度量4次,高度量8次,取平均值计算方量专人视空隙率大小和石质情况核扣方量。
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质检人员随机抽船过磅,根据抽磅结果确定系数,消除虚吨位,以监理核定量为准。
8、抛石船挂档(就位)定位船定位结束后,可在定位船下舷边挂吊装石船进行施工,根据抛投须均匀的原则,各装石船船位应相互错开,以保证抛石均匀。
根据所确定的标准船型及有效抛护宽度将抛石标准网格的半区10m×10m的网格分为8个长10m宽1.25m条形区域(即四个船位)进行抛布,每个船位依次错开1.25m,从而保证抛投均匀,且无空档。
装石船抛石在标准网格中,应从船两边进行抛石,在非标准网格的定宽小区抛石时,应由船一边进行抛布,这样挂档能够保证块石入水后落至指定区域,从而达到抛投均匀的目的。
9、挖掘机抛投石料船进档挂牢后,开始组织抛投,采用船上挖机抛投,船只抛投结束,方可解缆离档。
记档人员及时准确地将抛投量上档位图,做到各网格实际抛投量控制在设计量的95%~105%范围之内。
遵循“先远后近,先下游后上游、先点后线、先深水区后浅水区”的顺序,循序渐进,分层抛投,不得零抛散堆。
10、竣工水下地形测量水下抛石工程结束后,我项目部要派专人配合业主委托的测量人员采用GPS系统对抛投区域及相邻的部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绘制比例为1:2000的水下地形图,将抛前抛后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对比,确定抛投成果。
11、开始下一抛区抛石(1)在开始下一个断面施工时又重复前一个施工断面程序。
在施工过程中防止漏抛、重复抛和区域外抛。
(2)整个施工段采取一次抛投方案,即每个细小网格单元一次抛投达到设计方量,确保块石到位的准确性、均匀性和密实性。
(3)搞好全过程资料收集、整理,作好施工验收准备。
采用图表随时记录方格抛方量,作移位的依据。
统计抛石进度,写出抛石日志,其内容包括:日期、水文、气象、桩号、水位、流速、漂距、定位型式、船次、数量及验收、移位情况等。
使抛投作业达到“抛足、抛匀、抛准”质量要求。
12、抛石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抛石施工的施工材料比较单一,主要为块石,块石质量要求:a.要求石质坚硬,遇水不易破碎或水解,湿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比重不小于2.65t/m3。
b.不允许使用风化石、泥岩和薄片、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c.块石的粒径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往往错误地认为抛投的块石越大越好,越稳定。
根据多年抛石施工经验总结,抛投的块石只要能抵卸水底最大流速的冲击,能保持在河坡上的稳定即可,小粒径级配适宜的抛投块石可以增加覆盖层次,减少孔隙,防止河床泥砂淘刷,增强对河床的护岸效果,抛填块石粒径选择不小于0.32m。
(2)施工中应做好材料质量、运输、验收等工作的落实:a.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前派人到采石场落实块石的供应及块石质量等事宜,严把料源关。
石料船运到现场后,经检查石料符合质量及规格要求后方可验收计量。
b.船舶运输:各运输船(队)提前将航政部门核定航运薄上交我项目部的物资部。
由专人负责查验确定船(队)的装载吨位,并复核船舶吃水线,查验船只有无积水、压舱货等。
对查验合格的船只统一编号,发放专用运输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