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案例以支持观点。
首先,地理环境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理条件极其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通常会发展农业产业。
这种地区的农产品可能出口到其他无法自给自足的地区,从而形成了国内经济的拉动力。
以荷兰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包括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该国发展了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其次,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拥有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通常会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例如,巴厘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热带地区,拥有美丽的海滩、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文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地理环境给予巴厘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该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和物流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通常能够成为贸易和物流中心。
例如,新加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战略要地,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和运输中心之一。
其便捷的港口和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还可以影响资源的分布和开发。
一些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石和水力发电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挪威位于北欧的北海油田成为该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油气资源的开发使挪威成为世界石油出口大国之一,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地理环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理条件相对脆弱的地区,如沙漠、雪山或森林,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经济开发,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之一,其宏伟壮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
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
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
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
1、地理位置的影响(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发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围。
(2)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形、气候和水资源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形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地形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比如,平原地区广袤的土地适宜农业发展,农业作为经济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资源。
而山地地形则不利于农业的开展,但却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铁矿、煤炭等,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另外,海岸线较长的国家和地区则具备发展渔业和海洋经济的优势,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潜力。
其次,气候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特点。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宜发展农业和种植特色作物,比如糖、咖啡等,从而形成了农业经济的特色。
而寒带地区则常年低温,适宜发展渔业和林业,如北欧国家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木材资源也很丰富,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地中海气候适宜旅游业的发展,南欧国家的旅游业便是经济的重要支柱。
最后,水资源是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都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充沛与否决定了地区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些缺水的地区常常面临粮食产量不稳定、工业发展受限、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然而,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农业、渔业、水电等与水资源相关的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比如以阿拉伯国家的沙漠开发为例,通过引水和滴灌技术,使得部分沙漠地区实现了农业发展。
总结起来,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形决定了资源的分布和产业的布局,气候决定了农业和产业的类型,水资源则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因此,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加科学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发展工业经济还是农业经济,地理环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气候、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区域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例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产出会相对较高。
相反,气候寒冷、干燥的地区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气候还会影响到其他行业,如旅游业。
一些风景如画的地方,如高山、海滨地区,吸引大量游客。
然而,如果气候条件恶劣,如频繁的暴雨或台风,将对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作为某一地区独有的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的繁荣。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丰富,对于发展工业和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当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它有较大的潜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带动就业,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要注意的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环境问题,例如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与否,决定着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市场流通。
一个发达的交通网能够促进产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加速产业集聚效应。
再举个例子,一个地区离港口或国际贸易中心近,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将更有利于该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发展。
与此同时,交通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简便、高效的交通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旅游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气候、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以便更好地利用和发展地理环境资源,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地理的影响国际货易是跨过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
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差不多上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势特点、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阻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进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势、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差不多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制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
如俄罗斯,虽有宽敞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专门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
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按照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形了解。
1、地理位置的阻碍(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阻碍,能够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稳的,宽敞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顺,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进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进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要紧部分确实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畴。
(2)濒临海洋依旧深居内陆的位置,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进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阻碍。
地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地理环境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因素如气候、地形和资源分布等,都会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地理因素,并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直接影响着农业、能源和旅游等重要行业。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作物种植更加丰收,能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也能吸引更多游客。
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气候适宜且降雨充沛,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其中的木材、粮食和水果的出口对巴西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地形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在地形崎岖的地区,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造成了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地理障碍,限制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
然而,地形也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机遇。
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水运资源丰富的长江,其庞大的航道网络与港口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资源分布也是地理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例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这使得该国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带动了该国的经济增长。
相反,资源贫乏的国家往往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资源的稀缺性往往会导致国家更加依赖进口,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各种自然景观如山脉、海滩和河流都能吸引游客,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
例如,尼亚加拉大瀑布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独特的自然奇观,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为两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此外,地理环境中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例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可以吸引国际游客,并为这些国家带来巨额收入。
总之,地理环境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气候、地形和资源分布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能源、贸易和旅游等重要行业的发展。
理解地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引言: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都会对该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讨论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和机制。
第一部分: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矿产等,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全球石油输出大国,为该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发展机遇。
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果没有其他优势,可能会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与质量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国家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产出、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发展都会有所差异。
例如,热带地区多雨季和干季的交替使种植业和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气候条件还影响到旅游业、能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世界上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国家,如冰岛、瑞典等,却能够利用自身的气候条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极地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第三部分: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理特征会决定其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例如,拥有海岸线的国家可以依托海洋资源进行渔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山区地形可能限制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可能提供富饶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促进生态旅游和农业发展。
地形地势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国际贸易。
山区国家往往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来建设交通网络和保障货物的流动。
结论:地理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都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动力,但同时也存在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一个国家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身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努力克服挑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陆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中国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地,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
西部地区则以铁矿石、钾盐等资源为主要特点,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则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发达的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2. 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等重要的支流。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
北方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依赖人工引水进行农业灌溉。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农业和水利工程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沿海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农业、交通以及工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1. 山地地势对农业产出和发展产业的限制。
中国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山地地势限制了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
农业生产受到地势限制,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相对较低。
同时,山地地势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2. 河流和沿海地形对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拥有大量的水运资源,包括河流和沿海。
长江、黄河等河流成为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沿海地形缓和了沿海城市的发展,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
三、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1.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
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
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
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
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
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
1、地理位置的影响
(1)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
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发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
他们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围。
(2)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遥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是严重影响他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
众所周知,海运是当今国际间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
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挪威海峡,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4)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亦是很大的。
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在世界以北大西洋为经济贸易重心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它利用便捷的北大西洋航线开展对欧洲的经贸活动,使其东北部和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经济贸易重心区。
而今,美国又乘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太平洋东部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呈现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趋势的契机,利用其便利而发达的太平洋航运,促使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率先抢占了太平洋地区的市场。
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2、地形条件的影响
这里的地形概念,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类型、坡度,还包括地面的覆盖层等方面。
地形对于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形差异是造成以后各项指标差异的“主导”因素。
美国,由于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然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横亘于非洲偏北部的广大地区,使这里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深受影响。
可见,地形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牧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是很大的,以致将影响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开展。
3、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是很明显的。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这是一种表现形式。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延伸,气候带排列有序,分别为热带、温带和寒带,纬度地带性清楚,这又是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气候条件也会对国际贸易活动直接产生影响。
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处
高纬度的港口,气温太低,秋冬季节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国际贸易近乎瘫痪或停顿。
自然界中变化多端,可谓“天有不测风云”。
重视气象现象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与分析,特别是较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的观测研究,了解气候变化态势,熟悉气候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中掌握世界市场动向,以便主动地采取措施,搞好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和经贸界人士的一项基础工作。
全球性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世界各地旱涝失常,同时诱发狂风、大潮、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工业、交通、国际贸易以巨大的冲击,其中首当真冲的是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可以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由此而产生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世界市场上的粮食贸易。
4、资源条件的影响
所谓资源,内涵广泛,这里着重论述矿产资源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
它具有非再生性质,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消耗量与日俱增。
因此,矿产资源的赋存储量、规格品种、组合结构、品位状况、地理分布以及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等,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往、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国家、地区的经贸发展和世界初级产品市场格局等,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
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常常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显视了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环境等。
其中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活跃的因素,战争与和平的环境对世界贸易影响极大,前者使交战国双方经济受到破坏,贸易中止,后者则可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
西欧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集的地区,其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战后西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利用物质、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和潜力,依靠美国的扶持并化敌为友,结束历史上的长期敌对状态,积极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特别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欧元的启动和使用,商品、资本、人员、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其在工业总产值、外贸总额、国际储备等项指标上成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支强大的劲旅。
此外,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消费习惯和水平等文化地理环境亦程度不同的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汉语081班李雯
20081603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