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流派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 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 筑艺术。
对新型住宅建筑的研究
德国西门子住宅区(Siemensstadt Housing,Berlin,1930) 达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stock Housing,1927~1928)
到美国后的活动
英平顿的乡村学院 (Village College,Impington,1936)
格罗皮厄斯住宅 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 、毛石地基葡萄架等,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
协和建筑事务所
格罗皮厄斯住宅1945年格罗皮厄斯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创立了 协和建筑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简 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 宿舍主体高5层,长方形平面,底层 敞开,只有几对柱墩,每个宿舍房间 都有很大的玻璃窗。主体后面连结单 层的形状不规则的附属建筑,两者之 间形成高低、曲直的对比。
在展示馆的室内,纵横行列和 墙,是如此的弯曲,如柯布描 述他们“蓄意的变形”,因而创造 一个那样的空间,是一个连续 的压条,为立体派艺术家之方 式,因为前庭的区域、楼梯、 大厅及餐厅是具压缩含括的, 透明清澈的,他们几乎同时的 被感受到像是一个流动的空间, 在这分至圈上不可抗拒的线展 示出在室内里如此明显的区域。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 阳光很少,而格罗皮厄斯设计的房 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 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 行列式布局.外形比例恰当,简朴 整洁。
同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 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 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 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1. 工艺复兴运动:20世纪初,一些建筑师开始反对装饰豪华的历史建筑风格,提倡恢复建筑的实用性和清晰度。
他们试图将建筑与工业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2. 德国表现主义:德国的一群建筑师在20世纪初提出了"表现主义"的概念,他们试图通过建筑表达情感和个人主义。
这种建筑风格强调了独特的形状和动态的线条。
3. 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它致力于将工艺与美术相结合,倡导功能主义和工业化生产。
该学派的建筑师设计了许多具有简洁、几何线条和现代感的建筑。
4. 国际风格:20世纪20年代,随着技术和通信的进步,建筑师开始跨越国界寻求新的设计思路。
国际风格强调简洁、功能性和现代材料的使用,建筑具有纯净的线条和标志性的水平窗口。
5. 建筑师及其作品:在现代主义建筑领域,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勒·柯布西耶的巴西巴黎风格、费利克斯·坎德尔的巴黎机场、小纳塔·莱布斯金德的洛斯安格斯国际機場。
6. 后现代主义:20世纪后期,一些建筑师开始质疑现代主义
的价值观,并试图挑战和扭曲传统建筑的规则。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和符号性,建筑设计更加大胆和独特。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从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强调,到对形式和个性的关注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对于当代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塑造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现代建筑流派

二、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 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 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 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三、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 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 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 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代表作品有由福斯特 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楼,法兹勒汗的汉考 克中心,美国空军高级学校教堂。
淮安国际会展中心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大 多是一些普通的建筑,造价并不特别高,外表也 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力图在新的要求与条件下 把同房屋有关的各种形式上的、技术上的、社会 上的和经济上的问题统一起来的思想与方法,使 它们在功能、技术、环境或形式上均分别做出了 一些切实可行的新经验。
3.白色派
白色派以“纽约五” 【埃森曼、格雷夫 斯、格瓦斯梅、赫 迪尤克和理查 德·迈耶】为核心 的建筑创作组织, 在20世纪70年代前 后最为活跃。
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 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 筑中的“阳春白雪”。“纽约五”与“白色派” 常为互代。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 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 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 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2.精美主义建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 向是战后第一个阶段 (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 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 的设计倾向。它最先流 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 上属于比较“重理”的, 人们常把以密斯•凡•德• 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 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 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 代表。
Hale Waihona Puke 密斯·凡·德·罗也因此在战后的 几乎十年中成为建筑界中最显赫的人物。 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 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 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沏地反 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范斯活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 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 林新国家美术馆是二战后讲求技术精美 的主要代表作。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 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到60 年代末开始降温。
《现代建筑流派》课件

风格特点与影响
1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包括采用历史建筑元素 、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等。
2
后现代主义建筑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冲 击,推动了建筑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3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影响了其他艺术领域,如文学 、绘画、雕塑等,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重要文化 现象之一。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英国伦敦的千年 穹顶、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Guggenheim博物 馆等。
风格特点与影响
01
高技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暴 露的建筑结构、使用高技术材 料、强调动态和流线型的建筑 设计等。
02
它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 创新,并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 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起源于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 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逐渐成
为主流的建筑风格。
它强调功能主义,注重建筑的经 济性、实用性和工业化生产方式 ,追求简洁、明快、新颖的设计
理念。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发展与当时 的艺术、文化、社会背景密切相 关,对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概述
01
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现 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批判。
02
它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和 历史意义。
03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和复杂性,反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单一和刻板。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包括文丘里、摩尔、格雷夫 斯等。
代表作品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奥运村 、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等。
影响
解构主义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挑战了 传统美学观念,拓宽了建筑创作的思路,使建筑设计更加多 元化和个性化。同时,它也启发了其他现代建筑流派的发展 ,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创新与进步。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发展课件

3. 玻璃幕墙的 使用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 广泛采用玻璃幕墙, 使建筑具有现代感 和透明性,突出建 筑的现代气息。
4. 名园设计的 融入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 注重将名园设计的 元素融入建筑中, 营造出富有诗意和 人文气息的空间。
IV.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对建筑带来的影 响
1 1. 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兴起推动了中国 建筑设计的发展,为建筑界带来了许 多新的思想和技。
4. 北京大鱼中央商场
北京大鱼中央商场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 设计被认为是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代表作品 之一。
III.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1. 线性与几何 形状的运用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 善于运用线性和几 何形状,营造出简 洁而有力的建筑风 格。
2. 窗户和外墙 装饰的形式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 注重窗户和外墙装 饰的形式,通过创 新设计营造出与传 统建筑相融合的外 观效果。
2 2. 对全球建筑的影响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凭借其独特性和创 新性对全球建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高度关注。
3 3. 融入当地文化的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成功表明,在设计建筑时融入当地文化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有助 于确立建筑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V. 北京现代建筑的未来
1
1. 红桥别墅
红桥别墅是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代表作品之 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闻名。
2. 金茂大厦
作为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金茂大厦是 北京现代建筑流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北京国家体育场
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国家体育场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壮观的场馆效果成为北 京现代建筑流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现代建筑流派.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构成主义
1 产生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由雕刻艺术家马里维奇和贾 波、佩夫斯纳两兄弟1920年提出。他们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 的机械艺术结合起来发展为构成主义。 2 只有通过理性和科学才能达到纯粹的真实。用最简单的元素 (直线、原色和单纯的几何形体)反映结构清晰、秩序井然的世 界 3 风格派是1717年由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造型艺术团体,艺术 上追求几何形像的组合和构图(蒙德里安)
蒙 德 里 安 绘 画
乌 得 勒 支 住 宅
包 豪 斯 校 舍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 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 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 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对这些建筑观点 ,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 称为“现代主义”。 包豪斯校舍就是运用现代建筑的理念建设的第一所传授现代艺术观念 的学校。包豪斯校舍校舍的建设采用的是现代建筑的手法,它注重功 能性,采取不规则的平面构图方式,根据功能需要灵活的布局。 并且充分显示了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建 筑外部反映内部的功能主义,而非由外至内的形式主义。达到了实用 、美观、大方、坚固的现代建筑宗旨,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当代建筑流派
1 现代主义 6 有机建筑 10 象征主义 14 解构主义 18 新现代主义 2 构成主义 7 密斯风格 11 典雅主义 15 新古典主义 19 高技派 3 风格派 4 功能主义 5 国际式建筑
解析当代建筑的设计流派及其特点

解析当代建筑的设计流派及其特点当代建筑涵盖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设计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而这些因素也反映了当代建筑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下面我们将解析当代建筑的设计流派及其特点。
1.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期产生于欧洲,曾经是建筑领域里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流派之一。
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通常简洁、几何、注重功能性。
在现代主义的设计中,形式必须遵循功能,以及建筑物应该以一种工业化的方式建造出来。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包括用现代材料修建的钢铁结构和大量的玻璃幕墙。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这一风格转向了更加广泛的艺术和文化领域。
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们变成了一种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的符号。
后现代主义通常倾向于复制一种传统建筑的形式,但不按照一般的规则来实现其建筑成分。
并且,后现代主义建筑通常是多功能的,既可用作住宅,也可用作办公室、博物馆、商场等。
3. 後建筑现代主义对于建筑现代主义的不满,导致了後建筑现代主义的形成。
这是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初期的新一代建筑设计师采取的变革。
後建筑现代主义采用的是一种更加自然和有机的设计风格,不再强调功能性,而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的设计经常涉及到可持续性和生态因素,多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概念。
4. 文化主义文化主义的设计流派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开始出现。
这一流派的设计注重建筑和其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外形常常表达出一个社区或文化的特定识别符。
文化主义通常旨在通过建筑形式来传达文化特征的信息。
因此,文化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充满活力的外观。
5. 维多利亚式复兴维多利亚式复兴最早是在19世纪的英国出现,之后在全球迅速传播开来。
这种设计风格通常带有重复的图案或细节,甚至拥有宏伟的柱廊和不对称形式。
维多利亚式设计风格鼓励使用浅麻布,和木材装饰在建筑物外部方面,从而创造出一个褐色和红色的色调。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分支一览表(安显楼)

当代建筑
新现代主义风格
比喻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马里奥·博塔
代表作:圣约翰教堂
后现代主义装饰商业建筑
减
少
约西格拉姆大厦
理性主义(功能主义)
:一切从功能出发,建筑
的形式服从建筑的功能
密
斯
名言:少即是多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格
罗
皮
乌
斯
开创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设计教育设计救国,带有社会性质
代表作:法古斯工厂
包豪斯校舍
柯
布
西
埃
名言:建筑是住房的机器
代表作:萨沃伊别墅
基本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拉斐尔·莫尼奥
代表作:巴西集合住宅,博尼苏丹博物馆
新都市主义
典雅
主义
(形式主义
代表人物:山崎实(雅玛萨基)
代表作品:纽约世贸中心
年代
(大约)
建筑思潮
10年-20年
早期-发展期
30-50年代
成熟期
50年代—70年代
鼎盛时期
80-90年代
物极必反
以后
当代建筑
现代建
筑的发
展历程
(20世纪)
现代主义建筑:为穷苦阶级服务、带有社会性(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现代设计的诞生)1928年瑞士成立CIAM通过《雅典宪章》
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在国际建筑界的统治地位)
有机主义(赖特、阿尔托)
:局部属于整体、整体属部、局部和整体又与环境相协调.
代表作:流水别墅、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国际主义风格
(由于2战大批建筑师来到美国,美国社会阶层不同于欧洲国家,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特把建筑沿山脉侧面布置,平行于西 北走向的山峰,用45度对角线偏转以与 周围地标建立轴线联系,并形成凸出的 宽大台阶,与沙漠构成强有力的联系。
“在有岩石与仙人掌的地方, 这是可以想像到的最华丽的 景致。”
室内景观之一。在这里人们捕捉到某 种质朴原始的氛围。史前巨石作为藤 架走廊尽端围合处的景观,揭示出史 前各式居住模式在景致与运动路线组 织上的重要性。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西塔里埃森 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应赋予 的完美形象。”
不管是西塔里埃森序列空间的展示 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 都使摄影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 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 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 体。
场地运动的节奏犹如一曲行进的圣歌。
在这里,并不只 是用围合空间来 限定西塔里埃森 的建筑形式,形 成空间体验,更 重要的是这些空 间介于建筑与建 筑、建筑与环境 之间——走道、 桥、平台以及台 阶,它们不只将 建筑相连,而且 把整个建筑群与 四周的山脉、峡 谷相连,还与远 古的历史相连。 建筑群呈壮丽的废墟形态,“这些厚重的墙体, 似乎在告诉人们10万年前它们已存在于此了。”
构成主义风格特征
建筑的形成必须反 映出构筑手段---谋 求造型艺术成为纯 时空的构成体,使 雕刻、绘画均失其 特性,用实体代替 幻觉,构成既是雕 刻、又是建筑的造 型。
第 三 国能与构造的制 约,把功能因素视 作建筑创作的根本 依据
里特维德是将风格派艺术从平面延伸到 立体空间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红蓝椅》 在形式上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 间》的立体化翻译
世界十大高楼第十名:中银大厦
有机建筑
1 现代建筑注重空间,认为建筑的真实性不在于围合作用的实 体,建筑的本质为空间。这种重虚略实简化了实体形态的边界 要素,几何形的抽象组合产生了简洁、明亮、轻快的形态特征 2 以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由内而外的 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实质上,由内而外就是强调功能,整 体性就是建筑内外空间与环境的统一。
有机建筑特征
1 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 母题构图贯穿全局。 2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 3 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
4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内在的自然本质出发,提倡 自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塔里埃森是赖特将生活与工作完美结合的体 现。它不只是一个栖息的居所,也是赖特可 以持续地、执着地从事设计实践的场所。以 三维尺度、当地材质来进行创作。
加拿大市政厅
巴西国会大厦
国际式建筑特征
1 反对装饰,强调建筑形体应反映内部空间及结构体系,形成 简洁明快的立方体建筑模式,被称方盒子 2 提倡形式追随功能,导致同类建筑形式的一致性,是功能主 义的产物。 3 充分肯定机器和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排斥个性化
4 设计手法简练,以矩形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 由
21 白色派
现代主义建筑 构成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
1 产生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由雕刻艺术家马里维奇和贾 波、佩夫斯纳两兄弟1920年提出。他们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 的机械艺术结合起来发展为构成主义。 2 只有通过理性和科学才能达到纯粹的真实。用最简单的元素 (直线、原色和单纯的几何形体)反映结构清晰、秩序井然的世 界 3 风格派是1717年由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造型艺术团体,艺术 上追求几何形像的组合和构图(蒙德里安)
蒙 德 里 安 绘 画
乌 得 勒 支 住 宅
包 豪 斯 校 舍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 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 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 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对这些建筑观点 ,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 称为“现代主义”。 包豪斯校舍就是运用现代建筑的理念建设的第一所传授现代艺术观念 的学校。包豪斯校舍校舍的建设采用的是现代建筑的手法,它注重功 能性,采取不规则的平面构图方式,根据功能需要灵活的布局。 并且充分显示了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建 筑外部反映内部的功能主义,而非由外至内的形式主义。达到了实用 、美观、大方、坚固的现代建筑宗旨,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阿尔托 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大楼
现代建筑特征
1.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 新结构的特性 4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5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黑格尔通过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相比较,认为建筑作为艺术的起源 ,以及包括建筑美在内的建筑艺术的全部意义,最为重要的在于找到 建筑本身的自有意义,这就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或绝对精神,这“是打 开建筑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秘密的唯一一把钥匙,也是贯穿到迷径似的 建筑形式中的一条线索”。由于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分别在于这 种艺术作为建筑并不创造出本身就具有精神性和主体性的意义,本身 也不就能完全表现出这种精神意义的形象,而是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 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所以这种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 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 注重于艺术的形式分析是西方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和一贯传 统,这一传统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依然影响到艺术和美学研究。黑格 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和个别感性形象对立统一的精神活动,艺术发 展所经历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不同阶段也就是艺术理念与 艺术形式之间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现:即形式大于理念,形式与理念的 和谐、形式小于理念。浪漫型艺术(如音乐、诗歌)是艺术发展的顶 峰,艺术从此就要衰落,艺术精神就要脱离艺术发展到宗教和哲学上 去,从而得出了艺术消亡的错误结论。
功能主义
1 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 派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形式 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 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2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如勒· 柯布西耶等都强调满足功能要 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功能主义者颂扬机器美学
宾 西 法 尼 亚 大 学 理 查 德 医 学 研 究 大 楼
国际式建筑
1 以技术代替艺术,认为美即功能,把使用者抽象为生理或物 理意义上的人,以精确的象外科手术式的精密手法对待建筑中 的功能问题。忽视不同文化地域人的精神审美要求。导致国际 式泛滥,被称为方盒子建筑。
2 国际式建筑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国建筑师相互影响,在 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彼此接近的形式和风格,不是现 代主义建筑刻意追求的目标。国际式没有自己的组织,却在许 多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黑格尔建筑美学的贡献和启发主要在于考察艺术史的历史树学高度及 其闪烁的辩证思想的光辉,黑格尔美学的终极目的虽然在于论证理念 或绝对精神自己实现自己并又回复到自己的发展过程,但对包括建筑 在内的各种具体艺术的研究是深刻的,指出了建筑的些特征,看到了 艺术发展的些规律。尽管黑格尔的出发点和前提是错误的,但整个西 方艺术理论可以说到了他那里才有了完整的体系。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建筑历来被视为一门艺术 ,与雕刻、音乐、绘画相提并论。因此探论建筑与其他艺术之问的关 系便成了西方美学研究的市要内容之一。比黑格尔略旱的许莱格尔、 歌德、谢林等人的比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 对此,黑格尔曾经明确指出:“弗列德甩希•许莱格尔曾经把建筑比 作冻结的音乐,实际上这两种艺术都要靠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
厚重的红杉木架在矮墙之上,木架间设有 通透的帆布饰条,不论前、后、内、外, 都可自然通风。建筑材料的成功运用,给 人们展现了一幅沙漠风情,唤起强烈共鸣。
有金色竖琴的沙漠方舟。
建筑室内空间变化莫测,宛如一个个 洞穴,比如入口处的赖特办公室或者 藤架走廊与开敞门廊的交叉处称之为 大洞穴的空间,以及那些在造型上有 意识地像帐篷式的空间处理,如设计 绘图室和称为花房的主起居空间。
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1.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2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3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4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5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6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
新建筑五点: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 长条形窗
世界十大高楼
我眼中的建筑美学是什么?
我为建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建筑的造型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法则才是美的。这类 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学派。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师维特鲁 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也非常重视比例的研究。17、18世纪的欧洲古典主 义建筑师们,更把建筑的比例关系推崇为建筑艺术最高的客观法则,在各种数学关系 中寻求美的奥秘。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L.柯布西耶(1877~1965)曾经用"黄金分 割"的比例设计建筑。欧洲关于建筑形式美法则的研究,从文艺复兴以来,通过两条途 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一是测量古希腊、罗马的大量建筑遗物,从中总结出来一套比 例法则。其中以G.da维尼奥拉和A.帕拉第奥总结的"五种柱式典范"影响最为深远。五 种"典范"是古罗马建筑五种柱廊形式的比例法则,在300~400年间一直被认为是欧美 建筑最美的代表。再是通过对许多公认为美的建筑进行几何的构图比例分析和视觉分 析,总结出若干形式美的法则,称为"构图法则"。这类著述很多,其中,1952年出版的美 国哈姆林所著《二十世纪的建筑形式与功能》和1960年出版的苏联建筑科学院建筑理 论、历史和建筑技术研究所编写的《建筑构图概论》较有代表性。前者把构图法则归 纳为10种,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和不规则的序列 设计、性格、风格、色彩。后者强调建筑构图中形式与功能、结构的统一性;作为"协 调手段",总结出 7种构图法则,即对称与不对称、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模数、 比例、尺度、光学校正;另有 4种辅助手段,即色彩与照明、建筑装饰图案、雕塑、 纪念性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