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合集下载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1)
学校:黄淮学院院系:生物工程系班级:城艺1401B 姓名:万淑蒙
1,建筑位置:黄淮学院北区行政楼
建筑评价:此建筑物是黄淮学院北区
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较为高大宏伟,成中轴对
称形式,顶端有棺形,建造精致,而且有柱子,
有一种奇伟之感。

2,建筑位置:黄淮学院北校区创新创业园
建筑评价:此建筑建筑比较规整,中规
中矩,占地面积较大,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只
是建筑构造太平淡无奇,没有特点,不过刚好
不抢主体物行政楼的眼线。

3,建筑位置:黄淮学院中区图书馆
建筑评价:此建筑是黄淮学院除行政楼以
外另外一栋标志性建筑,顶端仍为棺木形状,
建筑物透露出一种雄厚的气势,学术气气浓
厚,看上去无比庄严。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2)
学校:黄淮学院院系:生物工程系班级:城艺1401B 姓名:万淑蒙
1.建筑位置:天龙大酒店
建筑评价:此建筑物高大巍峨,跟旁边的低
矮建筑物成了鲜明对比,汲取了中国的传统建
筑形式,重大气。

有一种高档感觉。

在某种程
度上更具有现代性。

2.建筑位置:新客运总站
建筑评价:该建筑在马路拐角口,给人十分
便利的感觉,建筑从外看较为低矮,但从内
看,建筑较为宽敞也较为明亮。

是一个现代
性较强的建筑。

3.建筑位置:婚纱拍照馆
建筑评价:这个建筑比较小,但是并不失重
实感,这个建筑最好的一点就是设计在两个
岸边,节省了空间,而且设计房型比较有美
感。

现代建筑流派

现代建筑流派

二、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 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 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 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三、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 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 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 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代表作品有由福斯特 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楼,法兹勒汗的汉考 克中心,美国空军高级学校教堂。
淮安国际会展中心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大 多是一些普通的建筑,造价并不特别高,外表也 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力图在新的要求与条件下 把同房屋有关的各种形式上的、技术上的、社会 上的和经济上的问题统一起来的思想与方法,使 它们在功能、技术、环境或形式上均分别做出了 一些切实可行的新经验。
3.白色派
白色派以“纽约五” 【埃森曼、格雷夫 斯、格瓦斯梅、赫 迪尤克和理查 德·迈耶】为核心 的建筑创作组织, 在20世纪70年代前 后最为活跃。
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 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 筑中的“阳春白雪”。“纽约五”与“白色派” 常为互代。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 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 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 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2.精美主义建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 向是战后第一个阶段 (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 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 的设计倾向。它最先流 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 上属于比较“重理”的, 人们常把以密斯•凡•德• 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 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 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 代表。
Hale Waihona Puke 密斯·凡·德·罗也因此在战后的 几乎十年中成为建筑界中最显赫的人物。 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 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 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沏地反 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范斯活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 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 林新国家美术馆是二战后讲求技术精美 的主要代表作。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 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到60 年代末开始降温。

浅谈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浅谈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于 其 富有 古老 欧 洲 的 f 它 也 是 一种 现 代 主 义 的设 计 形 式 。
2 . 5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人们越来越看不到充满 乡村气
息 的 建筑 。看 惯 了 高楼 大 厦 的 人 开 始 向 往 乡 土 建 筑 , 乡 土 设 计 理 念 由此 产
科 学论 坛
秣潦潘
浅谈 中国当代建 筑几种设 计倾 向

刘 超 胜 要: 随着 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 建筑行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不仅要提供人们安全
舒适的居住环境, 还要 满足视觉上 的美感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逐渐生成了一些 个性鲜 明的建筑设计倾 向, 本文通过概述几种普遍的设计倾向, 浅谈 下在 建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建筑形式 社会 环境 建筑 设计
人类历史 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 上 内容和本质都在 发生着变化 , 从 二十 世纪开始人们在 工业革命带来 的影 响下, 产生 了现代 建设设计理念 , 时至 今 日, 我 们 已经 迈 入 二 十 一世 纪 , 在 信 息 革 命 的推 动 F, 建 筑 智 能 化 已经 成 为这个 时代的标志, 随着社会 的不断进步在建筑设计领 域产生了几种鲜明 的设计倾 向, 在这几种设 计倾 向的影响下 , 我们 的建筑 呈现出多种 多样的 艺术表现 形式 , 让人们的生活充满 了美好和幸福 1当 代 城 市 建 筑 中形 式 设 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已不再单 纯的追 求物 质 七的享受, 而 开始重视精神~ 的满足 。因此, 传统的建筑 设计理 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 日 益 增长 的精 神 追 求 ,在 保 障 建 筑 舒适 度 的 同 时 还要 具 有 艺 术 形 式 的 美 感 。 由 于个人所处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理念的不同, 不同的人对美 的定义就有 了不同的理解, 建筑设计师 为了能更好 的满足住户 的需求 , 要深 入了解人 们 所欣 赏 的艺 术 形式 , 不 能 根 据 设 计 师 主 观 的 理 解 而 设 计 出 自我 感 觉 良好 的建筑 形式 。这是 当代城市建筑中形式设计 的主要原则 。 1 . 1韵 律 与 节 奏 美, 可 以分 为很 多不 同 的表 现 形 式 。 其 中 韵 律 和 节 奏 就 是 表 现 美 感 的 种有效途径 。这里所指的韵律和节奏不单单是指音乐的律动, 而是包含 了世界万物, 在对某些 事物进行有序合理 的排 列时, 会给人 以视 觉上的节 奏感, 使原本 简单枯燥 的建筑设计变得充满美感 。 比如说, 有些人想让 自己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前现代主义时期
· 工艺美术运动:从传统中借取手工艺精神。
· · 新艺术运动:从自然中获取纹理和图案。 都没有找到真正适合材料的形式。 没有找到真正适合工业生产方式的形式。
三、流派时期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建筑方面,这都应该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狂 飙突进、最有革命性的一个时期,流派纷呈,英才辈出。建师们追 逐革命、理想、社会责任、历史感等等具有深刻意义的崇高目标, 并且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体系,诞生了一大 批令人景仰的伟大建筑师,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主要建筑观点
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当代建筑应该体现工业化的精神 。 1、反传统,反对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抛开历史上建筑风格和样式 的束缚,按照今日建筑的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作。 2、强调建筑师要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3、主张采用新技术成就,在建筑设计中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设备、工 业化施工的特点。
代表作 William Morris, Red House
红屋 Red House Philip Webb 1859-1860 平面 L 形,外材料:当地红砖, 按功能开窗,材料、功能、艺术 造型三者结合。
Deanary Garden
工 艺 美 术 运 动
• 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富商 • 学历:牛津大学神学 • 特长:平面设计,涉 及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玻璃
1927年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国际建筑展
包豪斯(Bauhaus):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旨在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是世界上第一 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者。它的 成立也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正式诞生。
评价: 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者; 奠定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创立的理性设计特征为日后欧洲工业产品 设计风格打下基础。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分支一览表(安显楼)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分支一览表(安显楼)
代表作:文丘里住宅/美国纽约电话与电报公司大厦
当代建筑
新现代主义风格
比喻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马里奥·博塔
代表作:圣约翰教堂
后现代主义装饰商业建筑


约西格拉姆大厦
理性主义(功能主义)
:一切从功能出发,建筑
的形式服从建筑的功能


名言:少即是多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开创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设计教育设计救国,带有社会性质
代表作:法古斯工厂
包豪斯校舍


西

名言:建筑是住房的机器
代表作:萨沃伊别墅
基本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拉斐尔·莫尼奥
代表作:巴西集合住宅,博尼苏丹博物馆
新都市主义
典雅
主义
(形式主义
代表人物:山崎实(雅玛萨基)
代表作品:纽约世贸中心
年代
(大约)
建筑思潮
10年-20年
早期-发展期
30-50年代
成熟期
50年代—70年代
鼎盛时期
80-90年代
物极必反
以后
当代建筑
现代建
筑的发
展历程
(20世纪)
现代主义建筑:为穷苦阶级服务、带有社会性(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现代设计的诞生)1928年瑞士成立CIAM通过《雅典宪章》
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在国际建筑界的统治地位)
有机主义(赖特、阿尔托)
:局部属于整体、整体属部、局部和整体又与环境相协调.
代表作:流水别墅、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国际主义风格
(由于2战大批建筑师来到美国,美国社会阶层不同于欧洲国家,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4
浏览量: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

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

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

在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

各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在当代新建的房屋中有意识地保持历史上流传的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

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

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

北京的友谊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高技术派
国外不时有一些民用建筑以其形态类似工业建筑或看来像是某种工程构筑物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1977年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中心落成时引起一阵轰动,至今这座炼油厂人似的公共建筑仍是巴黎旅游的一个热点。

80年代末落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伦敦劳埃德大厦,同样以其高技术派的建筑风貌名噪一时。

这些着名的高技术派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酝酿、发源于60年代的意大利,主要成员包括c.艾莫尼诺、G·格拉西、A·罗西和卢森堡的R·克里尔、L·克里尔等人,其中尤以罗西和克里尔兄弟为代表。

它与诞生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建筑思潮的两大倾向。

新理性主义又称坦丹萨学派,是从两本特别具有创新意义的着作发端的,这就是罗西1966年的《城市建筑》和格拉西1969年的《建筑的逻辑结构》。

新理性主义基本上承袭了2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理性主义。

1926年理性主义运动的宣言中指出:新的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

我们并不刻意创造一种新的风格……。

我们不想和传统决裂,传统本身也在演化,并且总是表现出新的东西。

理性主义的建筑往往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但却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孕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因此,理性和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构成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也与现代主义有着重要的区别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4
浏览量:。

阿尔多·罗西对新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罗西不同,克里尔兄弟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城市形态学方面的理论。

新理
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同时诞生在本世纪60年代,他们都针对已逐渐教条和僵化的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和修正,而且同样主张回到传统中去学习,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

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加上人为的复杂表述,解构在建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作品,与解构理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概括地说,建筑中的解构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