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合集下载

10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0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perchloroethylene化学品别名:全氯乙烯CAS No.:127-18-4EC No.:204-825-9分子式:C2Cl4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致癌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致癌,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收集溢出物。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请参阅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四氯乙烯>= 99.0 127-18-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61580 四氯乙烯

61580 四氯乙烯

61580 四氯乙烯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中文名: 四氯乙烯; 全氯乙烯英文名: tetrachloroethylene; perchloroethylen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 纯品CAS 号: 127-18-4相对分子质量: 165.82分子式: C2Cl4化学类别: 卤代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性综述: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

可有肝损害。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

可有肝损害。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 可燃闪点(℃): 无资料引燃温度(℃): 无资料爆炸下限[%(V/V)]: 无资料爆炸上限[%(V/V)]: 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危险特性: 一般不会燃烧, 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致癌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氯乙烯(乙烯基氯)chloroethyleneC2H3ClCAS号:75-01-4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59.8 闪点:无意义沸点(℃):-13.4相对密度(水=1):0.91饱和蒸气压(kPa):346.53(25℃)危险特性本品为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

本品为致癌物,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资料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乙烯、全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perchloroethylene分子式:C2Cl4相对分子量:165.82(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127-18-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

可有肝损害。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在水生坏境中造成长期不利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禁止催吐。

避免饮牛奶、油类,避免饮酒。

就医。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一般不会燃烧, 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四氯乙烯127-18-4

四氯乙烯127-18-4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25.3 hPa (19.0 mmHg) at 25.0 °C (77.0 °F) 17.3 hPa (13.0
mmHg) at 20.0 °C (68.0 °F)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 好氧的 - 暴露时间 28 d 结果: 11 % - 不易快速生物降解的。方法: OECD测试导则301C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蓝鳃太阳鱼 - 21 d -0.00343 mg/l 生物富集因子 (BCF): 49
12.4 土壤中的迁移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麻醉,可能发生对肝的伤害。,可能发生对肾的伤害。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7:感叹号; GHS08:健康危害; GHS09:环境危害;
信号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51
也许可能会导致癌症。
H411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造成长期影响。
警告申明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1
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
RS
Hazard symbol(s) Xn;N
欧洲陆运危规 : 1897

氯乙烯危害安全告知卡

氯乙烯危害安全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危害安全告知卡:氯乙烯确认人类致癌物;极易燃气体特别警示确认人类致癌物;极易燃气体;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理化特性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

分子量62.50,熔点-153.7℃,沸点-13.3℃,气体密度2.15g/L,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临界压力5.57MPa,临界温度151.5℃,饱和蒸气压346.53kPa(25℃),闪点-78℃,爆炸极限3.6%~31.0%(体积比),自燃温度472℃,最大爆炸压力0.666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燃烧或无抑制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健康危害】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液体污染皮肤也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可致肝血管肉瘤。

急性中毒:主要为麻醉作用,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液体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损害、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

重度中毒可引起肝硬化。

可致皮肤损害,少数人出现硬皮病样改变。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四氯乙烯
危险货物编号:61580
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
UN编号:1897
分子式:C2Cl4
分子量:165.82
CAS号:127-18-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熔点(℃)
-22.2
相对密度(水=1)
1.63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二氧化碳。
5.83
沸点(℃)
121.2
饱和蒸气压(kPa)
2.11(20℃)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005 mg/kg(大鼠经口)
LC50:5042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光气。
闪点(℃)
/
爆炸上限(Hale Waihona Puke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四氯乙烯MSDS

四氯乙烯MSDS

四氯乙烯MSDS
四氯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四氯乙烯99.9 127-18-4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