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调研报告

边际效益调研报告边际效益调研报告一、引言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是指在某一经济活动中,当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资源的投入时,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边际效益的计算对企业和个体的决策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评估每一个额外资源投入所产生的收益。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和理解边际效益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说明边际效益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对边际效益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四、边际效益的概念边际效益是指在投入一定资源后所获得的额外效益。
它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密切相关,决策者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差异来进行决策。
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决策者可以选择增加资源投入;如果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决策者应该减少资源投入。
五、边际效益的计算方法边际效益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估:1. 边际效益的数量化计算: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计算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例如,一个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额,计算每增加一台生产设备所带来的额外销售收入,从而评估边际效益。
2. 边际效益的定性评估: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效益,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估。
例如,某企业通过增加员工的培训投入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虽然无法直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字,但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来评估边际效益。
六、边际效益的实际应用边际效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企业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1. 生产企业的扩大生产规模决策:当企业考虑增加产品生产时,可以通过比较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决策。
2. 投资项目的决策:当企业面临多个投资项目时,可以通过比较每个项目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来选择最有利可行的项目。
边际效益

经济学解释
边际效应递减: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递减,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
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通俗的解释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这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
问题:如何在六小时的复习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答:
从表格的数据来看,每一科目的学习成绩,都是随着学习时间的
增加在逐步增加的。
但是以数学科目为例子分析来看:
65-50=15,78-65=13,86-78=8,88-86=2,89-88=1,89-89=0
所以不难看出边际效益在递减,那么在3小时以后增加值就很小
了。
同理经济学和外语成绩也是如此,那么试着分析一下:如果任何
一科目复习四小时以上,那么其他科目就需要每科一小时,或者一科两小时,一科0小时,0小时的效益是最低的,俩个科目都一小时效益也不是最大的,所以总成绩一定不是最大值。
所以最佳的时间分配一定是3小时,2小时,1小时。
那么纵向对比数据,可以得出
86-78=8,84-79=5,88-81=7.所以效益最大的是数学成绩,同理可以得出2小时效益最大的是外语,一小时效益最佳的时经济学。
所以最高分数是数学86,外语79,经济学78,总分243分。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及原因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及原因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某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其对产出的贡献逐渐减小的规律。
这种规律的出现是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对产出的贡献上存在
差异,一些要素的边际效益会更快地递减。
2. 生产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相
互制约,它们的效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3. 生产过程的限制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限制性因素,例
如设备、技术、劳动力等,这些因素使得在某一时刻内,要素的投入增加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
4. 投入成本的变化:在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时,投入成本
也随之增加,这也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
综上所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由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生产过程的限制性以及投入成本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所致。
了解这种规律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管理和运用资源。
- 1 -。
什么是边际效用?

什么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的变化。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解释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如何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利益。
边际效用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提出,他认为人们在满足某种需求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的满足感会递减。
也就是说,初始时,每增加一单位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较大,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人正在享用一块巧克力蛋糕,初始时,他对这块蛋糕的满足感很高,每一口都让他感到愉悦。
然而,随着他继续吃下去,他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当他吃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感到腻了,甚至不再想吃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边际效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边际效用被用来解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过程。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权衡其价格和边际效用,以追求最大化的总效用。
当边际效用与价格相等时,消费者达到了最大化效用的平衡点。
此外,边际效用的概念也在生产理论中得到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效益。
例如,当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时,初始时每增加一名员工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生产效益,但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递减。
企业需要权衡边际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总之,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的变化。
它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消费者行为和生产决策。
了解边际效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如何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利益。
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当市场价格为P5,相应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5,尽管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同样可以决定一个最佳产量Q5。但是,这时,平均收益为E5Q5,它小于平均可变成本G5Q5,倘若厂商继续生产的话,其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就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厂商只要停止生产,可变成本就降为零。此时,厂商不生产比生产强。
假如市场价格为P3,相应地,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3,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厂商最好选择的产量水平是Q3即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点E3决定的产量水平,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为E3Q3平均成本F3Q3,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厂商此时是亏损的,在单位产品上的亏损额为E3F3,总亏损量为E3F3×OQ3。此时尽管亏损,但厂商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继续生产,因为平均可变成本是G3Q3它小于平均收益E3Q3,只有继续生产,厂商才能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之后,还能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生产比不生产பைடு நூலகம்。
当市场价格为P2,从P2出发的水平线D2就是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恰好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切于后者的最低点E2,边际成本曲线SMC也经过该点,同样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厂商最好选择的产量水平是即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点E2决定的产量水平Q2,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为E2 Q2平均成本也为E2 Q2,厂商的利润为零即既无利润,又无亏损(但实现了正常利润),这点通常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如果这个边际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投资获得的效益一次比一次大,投资是成功的。但是,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边际效益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边际效益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边际效益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所引起的效益的增加或减少。
在许多经济决策中,边际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边际效益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并讨论如何运用这一概念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选择最佳数量在许多经济决策中,选择最佳数量是一个关键问题。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需要考虑购买多少最划算。
通过考虑边际效益,我们可以确定最佳购买数量。
当增加一单位时,如果效益增加较快,那么购买更多的数量可能是明智的。
相反,如果效益逐渐减少或保持不变,那么购买更少的数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二、生产决策在生产决策中,边际效益也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需要考虑生产多少产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通过分析边际效益,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生产数量,以避免生产过剩或供应过剩的情况。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考虑需求、竞争、成本等因素来预测未来市场趋势,并据此做出明智的生产决策。
三、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边际效益。
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逐渐增加,而市场需求不变,那么为了保持利润水平,企业可能需要提高价格。
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下降而市场需求仍然强劲,那么企业可能想要降低价格以刺激销售。
此外,通过分析客户的反馈和反馈率,企业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调整价格,并了解客户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资源分配在资源分配决策中,边际效益也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需要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的利润和增长。
通过分析边际效益,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项目或产品具有更高的潜力,并据此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投资新项目或研发新产品的机会成本,即放弃其他潜在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通过权衡这些机会成本,企业可以做出更明智的资源分配决策。
五、风险评估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风险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分析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企业可以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回报。
例如,当面临两个不同的投资选择时,企业需要考虑哪个选择会带来更高的收益或更低的成本。
边际效益

第一章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编辑]什么是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简写为MC),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TC /△Q),也就是MC=△TC/△Q。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
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
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用总成本(TC,total 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边际成本定价是销售商品时使用的经营战略。
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商品可以销售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
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编辑]其他的成本的定义1、固定成本指不随着产出变化的成本,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变量。
2、变动成本指营业成本、最初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等。
这些都随着产出而直接变化,例如劳动力,燃料,能源和原材料成本。
3、平均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总成本。
4、平均固定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固定成本。
5、平均变动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变动成本。
[编辑]边际成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边际效益是什么意思

边际效益是什么意思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总效益的增量。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揭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
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最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了,西方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说明的: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
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
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
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
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是指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
.杨继绳认为知识经济并不改变上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规律认为,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当资本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
一单位的资本投入,其效益就会减少。
具体说,比如,一个很饿的人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觉得特香,吃到最后一个时候就觉得不是那么香了。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编辑本段]
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编辑本段]
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或者说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编辑本段]
如何理解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
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
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对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
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发挥出来。
一旦固定要素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出现递减。
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
其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
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
在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
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