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分析法是怎样解释消费者均衡的

合集下载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一)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增 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MRS XY Y / X
(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当边际替代率为零时,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水平的直线; 当边际替代率为无穷大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当边际替代就为常数时,则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第三节 预算约束线分析
一、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简称约束线,又称消费可能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 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 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图3-6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
预算约束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做出的,若消 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发生变动,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通过选择 商品组合获得了最大效用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时的状态。
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MX QRXSXY
PX PY QY
/ PY M
二、无差异分析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比较
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边际效用 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其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也 就是说,在(3-8)式给出的条件下,消费者均衡条件(3-9) 式与(3-3)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效用
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可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即:
幸福

效用 欲望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序数效用论:希克斯与帕累托

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理 评价,因而很难准确加以衡量,更难以对不同消费 者的效用进行比较和加总。 然而,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 序。 例如:长跑后。


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 量的商品或者服分析:
Px X PY Y M
Y A(0,M/PY) C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为:
OA P t an X OB P Y
0
D 预算空间 X B(M/PX, 0)
2. 消费者预算线的移动
(1)在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
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位置发生平移。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 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基本特征:

第一,密集性。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 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 曲线不会相交。 Y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
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四、消费者剩余 1.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
之间就可能出现的差额。

注:该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1)离散型的计算:例如
(2)若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2)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考试科目:经济学基础专业:世界经济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及矫正外部性的政策。

2.简述库兹涅兹的倒“U ”字假说。

3.简要说明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异同之处。

4.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公共物品由市场提供时会产生市场失灵的情况?5.简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对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影响。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l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果发生了“完全挤出”,一个较大的预算赤字将会给予经济多大刺激?什么因素会使挤出更有可能发生。

2.为什么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状态下可能盈利与可能亏损,而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却通常有经济利润?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l .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8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 、Y ,他的效用函数为(,)U x y xy =,且2x P =元,3y P =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 、Y 的数量各为多少?(2)若x P 下降25%,则购买的X 、Y 的数量为多少?此时总效用变化多少?2.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Q 3-6Q 2+30Q+40,成本以美元计算,假定产品价格为66美元,试求:(1)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商品价格变为30美元,在新的价格条件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是多少?四、分析题(共30分)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试分析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2)国外利率下降。

参考答案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基础专业:世界经济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及矫正外部性的政策。

答:(1)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含答案)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D=350-3P ,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P46公式) 解:(1)因为D =S所以:350-3P=-250+5P 350+250=5P+3P 600=8P P=8600=75(2)把P=75代入D函数和S的函数 D=350-(3×75)=125 S=-250+(5×75)=125 答: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0元下降为60元时,需求量由200单位增加为40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P62公式)解:已知:Q1=200 Q2=400 P1=100 P2=60代入公式:Ed=1212P P Q Q --×2/)21(2/)21(Q Q P P ++,Ed=10060200400--×2/)400200(2/)60100(++Ed=34,Ed=1.33答:需求弹性是1.33,因为需求弹性大于1,所以,需求是富有弹性。

3.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当价格为每公斤15元时,销售量为1500公斤,该商品出现的销售量增加到3500公斤,问该商品现在的价格是下降还是提高了,变动了多少?(P60公式) 解:根据公式:Ed=P P Q Q //∆∆,,,代入公式:2=15/1500/)15003500(P ∆-,,,2=15/1500/2000P ∆,2=15/3/4P ∆,2×15P ∆=34,2×△P=34×152×△P=360,2×△P=20,, △P=10 答:价格下降了10元。

4.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部分。

(P86原理) 某物品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1 100(100-0=100) 2 (100+50=150) 503 180(180-150=30) 4 (180+20=200) 205 210(210-200=10)7.社会原始收入水平2000亿元,消费为1200亿元,当收入增至2800亿元时,消费增加到15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以及乘数。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货币或实物资源所带来的额外效用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如何权衡成本和效益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递减的边际效用:当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对于个体来说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例如,当一个人饱食度不高时,吃下一块蛋糕可以带来比较大的满足感,但是当他已经吃了几块蛋糕后,每增加一块蛋糕的边际效用就逐渐减少。

2. 边际效用均衡原理: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选择使边际效用相等的方案。

也就是说,当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其价格时,人们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例如,当商品的价格较高时,人们的边际效用会下降,因此他们会减少消费;而当商品价格较低时,边际效用上升,人们会增加消费。

3.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比较:人们进行决策时会将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人们会增加消费;如果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人们会减少消费。

这种比较有助于个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二、边际效用理论的应用边际效用理论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解释和分析人们的消费决策、生产决策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消费决策:边际效用理论对于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权衡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以达到满足自身最大化效用的目标。

例如,当购买某种商品时,消费者会考虑消费的数量和价格,并在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作出决策。

2. 生产决策:边际效用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决策。

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同样需要权衡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例如,企业在决定生产某种产品时,会考虑每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以及所需的生产成本,从而决定最优的生产方案。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一定时间内从消费一定量某
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总量)
函数形式:TU = f(Q)
边际效用: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 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增量)
函数形式:M= UΔTU (数)据 =dTU (函 数 ) 式
一、欲望与效用
1. 效用
定义: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能获 得的满足程度。
正效用:物品给予的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 负效用:从消费物品过程中感到痛苦。
影响效用及其大小的因素
物品的客观物质属性:饥则食,渴则饮,寒则衣 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因人: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因时:冬天和夏天的阳光 因地:沙漠中的水
P1×Q1+P2×Q2++Pn×Qn =M 消 费 者 的 预 算
MU1 =MU2 ==MUn =λ 消 费 者 均 衡 条 件
P1
P2
Pn
λ为 每 一 元 货 币用的,边假际设效为 常 数 。
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1. 消费者均衡及其均衡条件
漫画(6元/本) 每元漫画
支出的
数量 总效用
MU
漫画与 煎饼的 总效用
一、欲望与效用寻找衡量效用的标尺……
1.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以主观心理因素界定效用,用 具体的数值来衡量消费者满足的程度。
基本观点: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用具体数 值衡量消费者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加总求和。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流行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初。 常见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
261
140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消费者均衡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商品和服务的组合,使得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是通过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比较来实现的。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这种满足感所付出的成本。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自身的需求来决定购买的数量和质量。

在计算消费者均衡时,首先要确定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当消费者获得的某种商品越多时,其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小。

因此,消费者将会根据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来确定购买的数量。

要计算商品的边际成本。

商品的边际成本是指为了购买额外的一单位商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边际成本可以通过商品的价格来计算,也可以考虑到购买该商品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在消费者均衡状态下,消费者会将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比较,选择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商品组合。

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那么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数量;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消费者会减少该商品的购买数量。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可以通过构建边际效用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来实现。

边际效用曲线是指消费者对不同数量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关系,通常是递减的;边际成本曲线是指消费者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的变化关系,通常是递增的。

通过比较边际效用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可以确定消费者均衡状态下的商品组合和购买数量。

在这个交点上,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消费者无法通过调整商品的购买数量来提高总体效用。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不仅仅适用于单一商品的选择,也适用于多种商品的组合选择。

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根据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确定购买数量和质量,以达到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商品和服务,避免过度消费或不足消费的情况发生。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两种不同描述1.对于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各有不同的描述2.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时,其最大满足受支付能力的制约。

如果消费者将其收入(R)全部都用于支出,那末他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预算支出等于收入总额(R=PAQA+PBQB+PcQc+……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

当消费者的支出既等于预算支出,又使每一种支出所得到的各种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者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已得到最大的满足,他再也不能从改变消费品构成与数量中得到更多的效用。

该消费者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与数量,这叫做消费者均衡。

3.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假设消费者收入一定,并全部用于消费,同时假定商品X与Y的价格不变,那么消费者可能消费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必等于消费者收入,在平面坐标上会形成一条线ABAB线上在任一点,都是消费者收入(或预算)在许可的条件下两种商品可能的组合,所以AB线被称为消费者可能线。

AB线上方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购买力不及;AB 线下方的任一点,表明消费者没有取得他能够取得的商品量;AB线上的各点则是消费者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以其收入可购得的两种商品的各种量的组合。

消费者为其收入许可条件下选择能获得最大满足的商品组合,应将其无差异曲线图(见序数效用理论)与消费可能线置于同一图中,由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来决定其应取的商品组合,消费者既然在其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所示的商品组合中可以取得最大的满足,就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所以被称为消费者均衡。

这一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完全一致。

4.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效用
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使为理论的核心。

它是消费者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维持不变的状况表现,消费者此刻处于一种均衡情况。

[编辑本段]消费者均衡实现的假设条件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
这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

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对各种物品购买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一个消费者到商店中去买盐、电池和点心,在去商店之前,对商品购买的排列顺序是盐、电池、点心,这一排列顺序到商店后也不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说先花第一元钱购买商品时,买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边际效用最大,电池次之,点心排在最后。

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由于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

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

因为每一元货币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在购买各种商品时最后多花的每一元钱都应该为自己增加同样的满足程度,否则消费者就会放弃不符合这一条件的购买量组合,而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购买量组合。

3、物品的价格既定
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

因为满足程度可以比较,所以对于商品的不同购买量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可以进行主观上的分析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