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数效用论
第四章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第四章第二节序数效用论在经济学中,效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衡量个人对不同物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在序数效用论中,效用被看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来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满意程度,而不是用来衡量绝对的满意程度。
序数效用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弗朗西斯·恩斯特(Francis Ysidro Edgeworth)在19世纪末提出。
根据序数效用论,个体的效用不能被量化,只能通过比较来确定。
个体可以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满意程度,但无法说出这些选项的具体效用值。
在序数效用论中,经济学家使用偏好关系来描述个体对不同选项的排序。
偏好关系表示个体对选项的相对喜好程度。
例如,如果个体更喜欢选项A而不是选项B,我们可以说个体对A的偏好高于对B的偏好。
根据序数效用论,个体面临的选择是基于他们的偏好关系。
例如,如果个体更喜欢A而不是B,当给予他们选择时,他们可能会选择A。
然而,我们无法知道个体对A和B的具体效用值,只能确定他们的相对满意程度。
序数效用论对经济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做出决策的原则和行为。
根据序数效用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优先选择他们偏好的选项。
因此,经济学家可以使用序数效用论来解释市场供求和个人消费行为的模式。
序数效用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公共政策制定中。
政府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偏好关系,来制定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先选择的选项来满足个体的偏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用水平。
然而,序数效用论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无法提供关于个体效用值的具体信息。
这使得序数效用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操作性。
其次,序数效用论假设个体的偏好关系是稳定和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偏好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总之,序数效用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满意程度。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的决策原则和行为,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起到指导作用。
尽管序数效用论存在一些限制,但它仍然是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条件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条件序数效用论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根据自己对商品的偏好进行排序,然后选择能够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的组合。
序数效用论的核心概念是“序数效用”,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
一、序数效用的概念与性质序数效用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进行排序,并不关心具体的效用数值。
这与基于间距的基尼系数等理论不同,它更注重于比较而非度量。
二、消费者均衡条件根据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追求最大化自己的总体满足感或效用水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均衡条件:1. 边际替代率相等条件(MRS=Px/Py):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指的是当一个商品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另一个商品数量需要减少多少单位才能保持总体满足感不变。
在消费者均衡状态下,两个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应该相等,即消费者对两个商品的偏好程度保持一致。
2. 边际效用相等条件(MUx/Px=MUy/Py):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的是消费一个额外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在消费者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应该使得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以达到最大化总体满足感的目标。
三、消费者均衡图解为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图解来说明。
假设有两种商品X和Y,它们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表示。
消费者根据自己对这两种商品的偏好进行排序,并将其表示为一个凸形的偏好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条不同的偏好曲线,每条曲线代表着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而处于最大满足感状态下的曲线则被称为最高可行性线(Budget Line),它表示了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不同商品组合。
根据边际效用相等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最高可行性线与偏好曲线相切或平行。
这是因为在最大满足感状态下,消费者希望使得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序数效用论名词解释

序数效用论名词解释
序数效用论是指研究人类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及内部学习的信号,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当下所做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激励原则、经济原则、动机原则等,主要概念是:个体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收益是其利用信号来决策最佳行为的核心思想。
在序数效用论中,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会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去评估并选取最有利的行为,最后再根据行为结果计算出其获得的效用(用来衡量当前行为的收益),决定行为的价值。
它从个体效价的角度来考量个体的行为。
以顾客服务为例,序数效用论可以更好的帮助顾客可以从顾客服务收获到最大的收益;另外,对于用户体验,序数效用论也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在采取行为后所产生的犯错风险及其最终收益所带来的损失。
序数效用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其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衡量行为的方法,例如可以用序数效用论来衡量一个行为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等于其风险。
另外,这一理论也使得以激励、经济原则及动机原则为基础的决策模型的分析及应用更为困难,因此,在理解序数效用论前,必须先全面掌握其中的理论和经济原则,从而使项目管理更加高效。
总之,相较于传统理论,序数效用论更加贴近实际,为研究和解决社会行为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估方法。
只有深入理解序数效用论,才能在把握社会心理学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更高效的运用这一理论,为个体及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章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是什么? 3、一种商品消费量最优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4、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是什 么?
导言
一个多世纪以前,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1848-1923)发现,即使在没有使用 效用概念的情况下,需求理论的所有重要组 成部分仍能够加以分析。帕累托发展了现在 被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序数 效用理论。
消费者偏好——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一条消费可能线
消费者均衡点: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切点。 Y AC
M
E
O
N
D B
I3
I2 I1 X
A消费可能线AB与无差异曲线I1无交点,消费 者不能实现I1所代表的效用。
B消费可能线AB与无差异曲线I3有交点,消费 者能实现I3所代表的效用,但此时效用还没有 实 的现效最用大都值能。够实I3与现I。2之Y间的任何一条线所代表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的主要观点: 效用不能计量,只能比较大小,但不能
说出具体值。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二、序数效用论的研究工具 (一)无差异曲线 (二)消费可能线 三、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四、实例分析 (一)时间分配 (二)政策讨论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或排 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数量组合。
XO
X
特征(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Y
I1
I2
I3
O
X
3、边际替代率(MRS或RCS)
(1)含义: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 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M PX X PY Y
或
Y
M PX X PY PY
二、消费可能线
Y 8 2X+2.5Y=20
O 无差异曲线
10
X
(三)斜率 P X 消费可能线的斜率为 PY ,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的负数。
②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不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④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水平既定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为增加一 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②公式:
MRS XY
Y X
二、消费可能线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节
二 一
序数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二消费可能线三
消费者均衡
一、无差异曲线
(一)偏好的基本假定 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好,序数效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基本的假设 条件:
第一,完备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要么对A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要么对A和B的偏好一样或者 说对A和B的偏好无差异。
一、无差异曲线
商品组合 A B C 苹果(X) 1 2 3 鸭梨(Y) 10 6 4
D
Y
4
2.5
I O 无差异曲线 X
一、无差异曲线
(2
①在同一坐标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 续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各种商 品的消费都是多多益善,即 MU 0
序数效用论名词解释

序数效用论名词解释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经济学中的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不同的选择往往会考虑到选择的顺序和排名。
序数效用论将个体的偏好表示为排名的方式,而不是具体数值的方式。
它认为人们对于选项的偏好是基于选项在一个序列中的位置的。
这种排名方式可以通过比较和排序来表示,而不是具体地量化出每个选项的效用值。
它强调选择的相对重要性,而不是绝对的效用数值。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的选择是有序且一致的。
这意味着对于同样的选项,人们的选择是稳定的,不受其他选项的影响。
它还假设人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不同选项进行排名,从而能够将偏好转化为序数。
序数效用论在解释个体的选择时更关注排名而不是具体数值的大小。
它认为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更关注选项之间的顺序,而不是它们的具体效用数值。
人们会将选项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他们的顺序进行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效用差异很小,人们仍然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的原因。
序数效用论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个体消费或选择的增加,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个体对第一个选择的满足程度往往比后续选择的满足程度更高。
总之,序数效用论是一种解释人类选择偏好的经济学理论。
它认为人们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是基于选择的顺序和排名的,而不仅仅是绝对的效用数值。
它强调选择的相对重要性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对于理解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偏好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序数效用论

项目
一、 偏好的假定
1. 完备性
完备性即对于任意两种商品组合A和B,理性消费者 总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即消费者 总是可以做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 对B的偏好;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对A和B具有相 同的偏好。对A和B具有相同的偏好,也被称为A和B是 无差异的。所以,完备性强调的重点在于偏好顺序的可 区分,而不需要真正知道偏好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3.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1)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2)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三、 预算线
1. 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budget line)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 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 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2.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的时 候,两种商品的组合会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保持不变。这 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 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一部分对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即 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就是用来度量这种替代比率大小的一个概念。
2.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利用价格-消费曲线可以得到与商品X的各种价 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X的需求量。如图3-13所示, 在纵轴为价格、横轴为需求量的坐标平面上,连接 这些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点,就形成了商品X的完 整的个人需求曲线D。
分析图3-12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0、 E1和E2,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 品X的价格与商品X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 均衡点E0,商品X的价格为P0,则商品X的需求量为X0。 在均衡点E1,商品X的价格下降为P1,则商品X的需求 量由X0增加为X1。在均衡点E2,商品X的价格继续由 P1降至P2,则商品X的需求量由X1增加到X2。
9经济学基础-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计量,更不能加总求和,但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比较大小。
如某消费者认为消费油条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豆浆所带来的效用,则对于该消费者而言,油条的效用第一,豆浆的效用第二。
序数效用论用“偏好”取代基数效用论的“效用单位”,用“商品组合”替代基数效用论的“商品”。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效用的大小顺序。
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想一想当你到商场选购服装时,影响购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无差异曲线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主因之一是偏好。
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对偏好有如下三个假定。
设两种商品有A、B、C三种组合,则消费者偏好具有:①有序性,即可以比较大小,如A>B>C;②可传递性,如因为A>B>C,所以A>C;③不饱和性,即消费未达饱和点,数量多比少好。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无差异曲线,亦称等效用线,是指消费者偏好相同的各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各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所消费的商品种类繁多,为简化分析,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这样即可直接用平面图研究消费者行为。
假定两种商品能相互替代,且可无限细分,则消费者可通过两种商品此消彼长的不同组合来达到同等的满足程度。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4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数量组合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效用都是相同的。
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中,可以有无数的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
消费选择具有明确 性、唯一性:A>B A=B A<B
传递性
若A>B,B>C,则 A>C
不满足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 于商品数量较多 的商品组合,多 多益善。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 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二、无差异曲线
商 品 组 合 A B C D E F 表A 巧 克 力 20 30 40 50 60 70 棒 棒 糖 130 60 45 35 30 27 表B 巧 克 力 30 40 50 60 70 80 棒 棒 糖 120 80 58 50 44 38 表C 巧 克 力 50 55 60 70 80 90 棒 棒 糖 120 90 83 70 60 54
(1)I=P1X1+P2X2=2*30=60 (2)P2=I/X1=60/20=3
(3)2X1+3X2=60 (4)预算线斜率为:-2/3
课堂练习
3.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所示。其中,横轴和纵轴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 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商品组合 巧克力 表A 棒棒糖 巧克力 表B 棒棒糖 巧克力 表C 棒棒糖
A B
C D E F
20 30
40 50 60 70
130 60
45 35 30 27
30 40
50 60 70 80
120 80
58 50 44 38
50 55
60 70 80 90
120 90
83 70 60 54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X
12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三、消费者均衡
X2 30
A B E I1 I0
图:利用无差 异曲线描述消 费选择
I2
0 40 X1
课堂练习
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C )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2.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在( A )实现均衡。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二、预算线的变动
1.第一种情况:平行移动
• 价格不变,收入变化 • 收入不变,价格同比变化
Y
• 收入增加,曲线外移 • 收入减少,曲线内移
O
图-a
2019/2/22 10
X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变动
2.第二种情况: 以纵轴上某点A为轴心旋转
• 收入不变,X价格变化,Y价格 不变。
Y A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特点:
1.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即坐标平面上存在着一组无差异曲线群,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 平越高。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特点:
2.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不能相交。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特点: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一、预算线与预算方程
1.预算线: 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的 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 别称:消费可能线、预算约束线或者等支出线。
2.预算线方程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一、预算线与预算方程 3.预算线几何图形
巧克力(块) 300
• X降价,向外转,更平坦。 • X涨价,向内转,更陡峭。
2019/2/22
O
图-b
11
X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变动
3.第三种情况: 以横轴上某点B为轴心旋转
• 收入不变,Y价格变化,X价 格不变。
Y
• Y降价,向外转,更陡峭。 • Y涨价,向内转,更平坦。
O
2019/2/22
B
图-c
B2
I/P2
小明有300元,可以用来买CD和 巧克力,CD价格为15元,巧克力 价格为1元。请问预算线该怎么画?
E
150 D 100
F
预算线的方程:I=P1X1+P2X2 转换为:X2 = -P1/P2*X1 + I/P2
X2 = - 15X1 + 300
B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P1
0
5
10
15
20
CD(盘)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课堂练习
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B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2.常见的无差异曲线( B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水平线 D.是一条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