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试行)

根据应用电子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及我校教学、管理、推荐就业的实际,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招生对象: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

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应用电子技术,能从事电子元件生产、整机安装、调试、检修、质检等工作;担任电子产品的局部设计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担任生产流水线的组织、管理及产品推广、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的大学专科层次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三、就业方向

电子产品设计研究、生产、销售企业从事技术设计或管理、技术生产或产品销售工作、或从事家电维修的个体劳动。

四、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㈠思想品德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热爱电子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

㈡知识技能

1、具备基本的文化基础素质

2、掌握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操作技能与方法

4、能从事一般电路的开发设计、安装调试、设备维护等工作

㈢、基本能力

1、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好的自学习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2、具备编排简单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能力。

3、能进行一定的社会交往,正确处理工作中和各类关系,为工作和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

㈣、身心素质

1、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身体健康。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文化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教学(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选修课等,形成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教学实习服务;教学实习为就业服务的课程结构。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学完所开设的理论和实习课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电子产品线路,并能安装、调试。

1、文化课(公共课)

(1)、政治(法律、哲学、邓小平理论):通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及法律常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体育与健康:通过几个主要运动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高等数学: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熟悉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英语:通过英语的教学,进一步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及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能阅读简短的专业英语文章。

(5)、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

学生掌握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基本。

(6)、劳动课:通过劳动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专业课

(1)电工基础:掌握基本的电路组成、电工原理、电工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对一般的电路能独立分析设计。

(2)电子线路: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能分析、计算、设计低频和高频放大电路、频率变换电路和直流稳压电路等相关的电路。

(3)数字电路:掌握基本的数字电路部件以及各种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电路以及A/D、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电机及电器控制技术: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熟悉微型电机的控制原理

(5)电工仪表与测量:掌握各种仪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修保养等。

(6)机械制图:具备绘图素养、掌握绘图方法、能读懂简单的机械图纸。

(7)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熟悉几种常用的单片机特别是80C51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并能进行简单的编程及操作。

(8)EDA: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电路设计、模拟运行。

(9)变流技术:掌握半导体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

计算方法。

(10)电子电路工艺学: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工艺要求、熟悉电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工艺。

(11)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结合实习教学,掌握电视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熟悉维修方法。

3、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掌握相关通用工种的基本操作;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及操作规程。

4、选修课

学生应在以下课程中选修1~4门课程学习,考试合格(每门课每学期考试合格得 2 分,累计达到6分以上),才能毕业

(1)PLC、工厂供电、工厂电气设备、影碟机原理和维修、空调器原理和维修。

(2)专业英语、车床实习、钳工实习、数控技术。

5、毕业实习

通过下厂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熟悉本实习生产岗位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及实习课题计划见附表一、附表二和附表三。

附表一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附表二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附表三

实习课题计划表

六、校外主要实训、实习基地(1)江苏昆山富士康公司

(2)福建晋江华达电子集团

(3)广东深圳微星电子公司

(4)广东深圳正勤电子厂

(5)广东东莞劲佳光电厂

备注:根据教育部有关领导在湖北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本教学计划中理论和实习所占比例分别为46.2%,53.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试行)

根据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管理、推荐就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招生对象:招收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

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电工、应用电子专业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简单设计开发、制造及工业设备基本控制的设计、装配、维修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可承担电子、电气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

技术工作。

三、知识结构与素质能力要求

㈠思想品德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热爱本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

㈡知识技能

1. 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和个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子、电工的专业理论知识;

3. 掌握中级电工的操作技能;

4. 具备一定的工业控制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5. 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6. 了解一定的美学文化基本知识,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㈢、基本能力

1、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好的自学习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2、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相关业的操作技能有一定了解。

3、具备编排简单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能力。

4、能进行一定的社会交往,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类关系,为工作和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

㈣、身心素质

1、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身体健康。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普通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技能鉴定、综合实习及劳动和军训),必选课等,形成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教学实习服务;教学实习为就业服务的课程结构。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1、普通课

(1)思想政治: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法律

常识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普通话:掌握汉语拼音,能给汉字注音,能识读音节,会说普通话,并能通过普通话的初级考试。

(4)体育:掌握几个主要的运动项目,熟悉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5)语文:提高学生在说、听、读、写等方面能力,突出实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6)数学: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三角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英语:掌握语言、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说、听、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8)计算机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基本操作及使用方法。

2、专业课

(9)电工基础:掌握基本的交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对一般的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10)模拟电子: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学会电路分析的基本技术。

(11)数字逻辑:掌握基本门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时序电路的基本原理。

(12)电机与拖动(含控制线路):了解电机结构,熟悉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原理和方法。掌握典型拖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13)电子仪表:了解电气测量基本原理、了解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4)变流技术:了解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可控整流的工作原理,了解逆变的工作原理。

(15)EDA技术:学会Protel99se软件的使用,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学会PCB的简单设计。

(1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掌握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熟悉其基本指令,能设计简单的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并能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

(17)PLC原理及应用:了解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基本指令,了解功能指令,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18)机械制图:学会常见机械图纸的绘制技术,能看懂一般机械装配图。

(19)电子电路工艺:掌握电子电路制作的工艺流程,熟悉电子电路设计、制作方法。

3、实践课:

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学会电子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常见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学会处理简单的电气故障;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了解相关通用工种的基本操作;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及操作规程。

具体要求及时间分配见附表一、附表二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附表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附表二:专业课程设置及安排表

六、核心课程教学与训练项目一览表附表三:核心课程教学与训练项目一览表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试行)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管理、推荐就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招生对象:招收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

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机电一体化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比较简单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维护、维修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可承担电子、电气、机械、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

三、知识结构与素质能力要求

㈠思想品德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热爱机电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事业心和

责任感。

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

㈡知识技能

1. 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和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机械加工的专业理论知识;

3. 掌握电工、电子的专业理论知识;

4. 掌握中级电工和中级车工的操作技能;

5. 具备工业控制的初步理论知识;

6. 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7. 了解一定的美学文化基本知识;

㈢、基本能力

1、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好的自学习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2、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相关业的操作技能有一定了解。

3、具备编排简单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能力。

4、能进行一定的社会交往,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类关系,为工作和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

㈣、身心素质

1、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达到

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身体健康。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普通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技能鉴定、综合实习及劳动和军训),必选课等,形成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教学实习服务;教学实习为就业服务的课程结构。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1、普通课

(1)思想政治: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常识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普通话:掌握汉语拼音,能给汉字注音,能识读音节,会说普通话,并能通过普通话的初级考试。

(4)体育:掌握几个主要的运动项目,熟悉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5)语文:提高学生在说、听、读、写等方面能力,突出实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6)数学: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加强三角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英语:掌握语言、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说、听、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8)计算机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基本操作及使用方法。

2、专业课

(9)电工基础:掌握基本的交直流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对一般的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10)机械制图: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

(11)机械基础:熟悉常用机械零件和传动的基本知,掌握液压传动的典型元件及简单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

(12)数控编程: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数控程序的编制方法。

(1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的切削方法、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了解生产率和经济性的综合分析。

(14)电子技术:了解常用的电子元件的特性,掌握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基本的数字电路部件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围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敬业爱岗,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事商贸工作。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优质生源。 (二)业务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商业、贸易、金融等企业,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事商务信息搜集与管理、电子商务结算、运输、保险、报关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及网络常用软件; 3、掌握市场营销、外贸业务、经贸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4、掌握财务、金融等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初步的网页制作能力; 2、具有EDI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3、具有商品推销与广告策划、商务信息处理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 5、具有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德育 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纪法制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创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教材:职业道德与礼义规(版) 法律基础知识(北师大版)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北师大版)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讲解学习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能进行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能正确搭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会用万用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能列举出桥式整流电路在电子电器或设备中的应用四、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课时。 2. 实训模块适应不同专业需要,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以及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分别进行个案分析、社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05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化学专业 二、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一学期或延长一学年毕业(不含休学期)。 三、学位授予门类:理学学士 四、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六、业务培养规格:通过四年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学科的某些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七、课程设置:本专业设置的课程有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必修课及综合选修课。各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由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纲要确定。本教学计划仅对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进行设置和说明,具体设置请参阅所附表一、表二和表三。对于综合选修课的设置与说明,请参阅校发《公共课教学计划》。而在校的修业期内,要求完成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62个。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42个,专业必修学分71个,专业限选学分不得少于12个,专业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4个,综合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0个,课外实践课13学分。具体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参见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八、学时学分分配: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进入电子商务相关行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及知识素养,具有熟练的商务信息电子化采集与处理能力,掌握以电子交易平台与电子数据交换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原理与实务,具有网络营销及其它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能力,能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维护、互联网领域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等相关工作,能进行电子商务实际运作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就业岗位 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为电子商务相关领域运作人员。学生毕业后可面向工农业生产、贸易、物流、互联网等行业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运营与维护、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交易处理、电子交易平台维护、贸易单证处理、物流管理工作,或选择自主创业。 2、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理想、懂政策、有法律意识,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勤奋上进。

(2)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健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3、知识结构 (1)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守则及知识产权、劳动法等知识。 (2)了解电子商务应用方案,理解流通领域中互联网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各环节的应用。 (3)具备基本的经济及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原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 (4)掌握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知识,熟练操作常用软件,能够较好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5)掌握互联网浏览器使用方法及互联网应用的基本知识; (6)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熟练使用网络营销工具进行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 (7)掌握常用的网络信息调研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及其它网络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电子与电工技术》教学计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了电工学和电子技术。其特点是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基础性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是指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系统概念,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性是指课程内容和体系是随着随着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所以这门课程已经作为基础课或者是专业课。这门课还涵盖了数学、物理、电学等基础知识,其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比较多,理论推导与计算内容也较难,对于理工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相对枯燥,学习时也会觉得比较吃力。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使学生学好该课程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到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激发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 学习电子电工过程中,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学生的学习心里对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兴趣培养的方面,激发有利于学生对于新事物和新课程的理解,并进行探索和创造。对于学习电子电工而言,兴趣的引导是学生最好的催化剂。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也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完美的教学方案 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整个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学形式。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的处理教材,如何在教学找那个体现个人特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培养课堂师生感情,课堂上除了学生就是老师。 4)设计完美的提问。 5)预留创意课后作业。 三、学习方法 1. 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目前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它是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他指的是在学习中用小组来引导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及他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方式来传授课程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同合作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把学习方法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协助。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发挥,自我调整,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使学生和教师更多更充分地交流,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从而使学生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取得良好的学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表word参考模板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高中三年制)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3月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机电产品(自动化)的加工工艺、安装、调试及维护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工作岗位 1、产品设计员、车间工艺员和生产线操作员。 2、机电技术设计主管或助理。 3、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 4、机电产品销售。 5、数控编程员。 (二)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 3.掌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与电子学、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基础、PLC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等。 4.掌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常用数控设备、自动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使用与调试,加工与编程、故障分析与处理,设备的数控改造,CAD/CAM 等。 5.具有运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操作应用,特种加工、测试技术等。 6.具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设备管理、经营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结构 1.具有对常用数字控制设备的使用调试、加工编程、养护维修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排除数字控制设备一般故障的能力。 3.具有对一般的专用机械和工艺装备及其电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4.具有对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掌握钳工和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计算机运用技术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图形表达能力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 2、学制:三年。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 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 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

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能进行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能正确搭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简述其工作原理;会用万用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能列举出桥式整流电路在电子电器或设备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0课时。 2、实训模块适应不同专业需要,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0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电路基础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度表

临床美容专业( 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进度表考核方式学时分配学期安排周课程学时学期课程名称学分学备注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学期6学期7学期8学期第5学年类别数序号闭卷考查讲授实践时(18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48周)专业基础课医用高等数学482481√专业基础课医学物理学6231√专业基础课基础化学5631√专业基础课医学生物学6431√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5632√专业基础课组织胚胎学8442√专业基础课系统解剖学11262√专业基础课生理学12063√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12063√专业基础课医学导论3623√专业基础课病理学11064√专业基础课医学微生物学6634√专业基础课医学免疫学5634√专业基础课医学伦理学2414√专业基础课药理学11065√专业基础课病理生理学6635√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4625√专业课美容临床心理学3625√专业课人体寄生虫学4825√专业课美容局部解剖学6035√√专业课医学美学3015√专业课诊断学10056√√专业课医学影像学4026√专业课外科学12066√√专业课美容中医学90576146√√专业课美容药物学3016√专业课预防医学402406√专业课内科学10057√√专业课美容外科学10657√√ 专业课妇产科学4027√专业课儿科学3017√专业课传染病学2017√专业课美容皮肤病学7237√√专业课美容医学造型艺术4027√专业课美容化妆品学3028√专业课神经病学3028√专业课

医疗美容技术7038√√专业课眼科学3028√专业课耳鼻喉科学3028√专业课美容牙科学7038√专业课精神病学2018√专业课选修课医学文献检索专业课选修课卫生法学专业课选修课美容营养学专业课选修课医患沟通学专业课选修课发与护发美发专业课选修课美容按摩学专业课选修课医学英语专业课选修课行为医学合计2518125.01641400000000考试门数考查门数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办学理念 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速专业发展。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和稳定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在全省工科院校一流、在全国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特色的专业。 整体建设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依托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五年内将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系统传授和探索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重点学科-博士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使其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质量等方面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应用化学本科专业。 具体建设目标 (1)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和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计划于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招生达到30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40 %以上。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培养和引进人才。计划到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博士导师8名,教授12名,副教授15名;博士学位的老师占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比率的80%以上。 (3)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3部;建设2门精品课程,1门优秀课程;应用化学专业90%以上的专业科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3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化学学科实验中心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1000万元以上,用于应用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 (5)加强科学研究,申请高水平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发展基金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在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5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基地,并将1个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20xx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 20xx年电子商务专业教 学计划正式版

20xx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熟悉贸易法律、法规、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企业会计等商务知识;具备扎实的

数学、外语、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基础;熟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程序设计等技术知识;能够规划、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能对网站的运营进行维护、电子商务设计开发应用能力,并能借助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能够在银行、商贸、物流等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技术开发、运营管理及电子商务系统使用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即以商务经营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电子商务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介于“金领”与“蓝领”之间的“银领”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师范方向)(专升本)教学计划课件.doc

应用化学专业(师范方向)(专升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化学专科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业余学习,进一步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探索、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达到全日制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相应水平,成为从事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化学专业理论和系统的文化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对国内外化学的新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二.学制、学位、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本专业学制3年,学生可在2~3年内修满毕业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形式为业余学习。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申请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应用; (二)专业课:无机化学选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分析与仪器分析;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中学 化学教学研究;专业英语; (三)选修课:环境化学;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精细化工概论;食品化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 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四)本专业主干课程为:无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选论;物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构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五)本专业学位课程为:无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选论;物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四.教学环节说明 (一)学时分配 总计划学时:2033学时,其中:公共课420学时,占总学时的20.6%;专业课1361学时,占总学时的67%;选修课252学时,占总学时的12.4%。 (二)教学环节说明 1.自学时间纳入总教学时数,各位学员必须保证自学时间 2.在以上课程中,参加省自考通过课程,凭成绩证明可提出免修,但最多不得超过总课程的1/4。

电子商务师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师培训计划、大纲(四级、三级)

电子商务员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进行简单网页制作,并通过框架和布局进行网页定位;能熟练使用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交换工具,能够开展基本的网络营销活动,进行电子交易,掌握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基本操作。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电子商务员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是培训对象掌握网页制作中超链接、图像图形、表格、框架等相关知识,掌握浏览器、电子邮件、BBS、文件压缩等知识,掌握邮件列表、群发邮件、网络交流礼仪、网络广告等知识,掌握网上注册、网上单证、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知识,掌握密码管理、信息存储、数字证书、安全电子邮件、病毒防范、防火墙等知识。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电子商务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正确使用常规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简单网页制作,能够使用网络检索工具采集信息并进行分类,能够使用邮件列表等工具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能够进行网上注册与电子支付,能够利用软件实施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2.教学要求 2.1理论知识要求 2.1.1职业道德 2.1.2基础知识 2.1.3网页制作知识 2.1.4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交换知识 2.1.5网络营销知识 2.1.6电子交易知识 2.1.7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知识 2.2操作技能要求 2.2.1网页制作 2.2.2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交换

2.2.3网络营销 2.2.4电子交易 2.2.5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3.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24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69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22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91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50课时 机动课时:8课时

中级电工教学计划规划方案、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 (适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编制:中铁山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审批: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职业工作前准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常规工作和有一定复杂性技术工作。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路和磁路、电子电路、安全用电、仪器、仪表、晶闸管、电机、拖动与自动控制等基本知识。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图进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有关仪器、仪表,能够检修故障电动机,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的控制电路及电气故障进行分析、检修、排除,能够对选配器材进行按图安装、测试、调整。 2.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 2.1.1电路和磁路 2.1.2电子电路 2.1.3安全用电 2.1.4仪器、仪表 2.1.5晶闸管 2.1.6电机 2.1.7拖动与自动控制 操作技能要求 2.2.1线路分析

2.2.2仪器、仪表的使用 2.2.3电动机检修 2.2.4电气故障检修 2.2.5配线与安装 2.2.6 测绘与调试 3. 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 400 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 160 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 47 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 33 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 120 课时。 机动课时: 40 课时。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大纲 1.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中级维修电工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完成较复杂的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机床的检查和故障排除。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注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培训对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理论知识部分操作技能部分内容总课时授课复习内容总课时授课练习电路和磁路14122线路分析1569电子电路24186仪器、仪表的使用1248安全用电12102电动机检修20416仪器、仪表18144电气故障检修51843晶闸管423012配线与安装39732电机524012测绘与调试16412拖动与自动控制45369————机动22——机动18——总计22916047总计17133120 总课时数: 400 课时。 3.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电路和磁路 3.1.1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戴维南定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变换原理,理解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功率因数,掌握相、线电压与相、线电流的概念,明确磁的基本知识,掌握磁路欧姆定律,理解电磁感应、自感、互感、涡流等物理概念。 3.1.2教学内容 (1)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2)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年级专业代码081101学位类别工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专业方向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方向:化学工程方向、精细化工方向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方向:化工传递过程、工业化学、化工分离工程,精细化工方向: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化学。 主要实践环节: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学时、学分分配表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商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中职教育,突出个人综合能力,以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为天津市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培养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本专业岗位能力需要的高级技能性应用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1.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2.修业年限:三年 3.招生对象:初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者。 4.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通讯技术与Internet应用技能,网站运作实务基础,熟悉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能够在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从事网络服务的实用型人才。5.人才培养体现的特点: 本专业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理论及实践应用知识为基础,在商务营销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并进行网站规划、网页制作、在线交易等业务。 6.专业基本能力: (1)核心技能:掌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网页制作、商务礼仪及谈判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面向一线”,能迅速适应工作的从业能力。了解相关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对电子商务作出适时的简单分析并及时的作出反映,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 (2)资格证书:要求取得电子商务初级资格证书;鼓励取得会计电算化

初级证、OSTA办公自动化中高级操作员证、会计从业资格证。 7.就业方向:网络营销、网页广告设计、计算机应用、文秘、财务、银行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一)公共基础项目 1、必修课程 (1)德育(128学时,含四科) ①职业生涯规划:(34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②职业道德与法律:(36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③经济政治与社会:(34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④哲学与人生:(36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专业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辅修)教案计划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在化工、轻工等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医药、食品、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及设备进行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和设计计算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年 四、辅修学时与学分 辅修学时: 毕业实习:周 毕业论文(设计):周 辅修学分: 五、辅修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相近专业:应用化学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 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化学工程与工艺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351011 学时/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应用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化学电源、防锈工艺、电镀工艺、涂装工艺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型的和综合创新性的技能训练和探究性训练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应用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面向应用型化学化工学生、符合应用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强化训练模式。探索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并举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式。缩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差距。 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书籍并消化理解,提出并完善设计方案,准备并完善相应的设计内容,整理、分析相关设计内容,绘制相应图表等,课程设计报告推荐采用国内外期刊论文的形式撰写。鼓励思想创新和设计创新。增强学生创新性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并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或设计准备及实施。设计课题要具有新颖、实用、多学科的特点,体系创新性。 1、课程设计内容范围 (1)金属局部和全面腐蚀的观察与测试; (2)金属表面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3)缓蚀剂的配方与应用; (4)金属的电化学保护及性能表征; (5)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6)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7)电镀工艺与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应用;

初级电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初级维修电工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工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电气元件及电气设备维修及安装等工作。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应用及工具的基本使用;熟知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能力以及使用相关仪表测量的能力并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2)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3)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4)勤俭节约、关心企业。 (5)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电工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与安全技术 (2)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3)电机及其控制线路 (4)仪表、照明、工具、材料 (5)安全防护技术与电气设备安装 3.操作技能要求 (1)动力部分 (2)照明及仪表部分 (3)工具部分 (4)安全部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68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复习80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练习88课时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教学课时分配表 备注: 1、本教学时数仅适用于农民工培训班使用。 2、实操时可据学员人数及设备工位数分别采用大班教学或分组教学。 四、教材: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维修电工》(初级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维修电工初级工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为贯彻落实银川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对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此,在本工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银川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关于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的有关要求而制订。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训学员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学员将来的就业和学习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学员通过培训后,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初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分理论教学(应知的知识)和实训教学(应会的技能)两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第一节直流电路 一、教学内容: 1、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联接 4、电功和电功率 二、基本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理解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掌握电路功率的计算。 第二节磁和电磁 一、教学内容: 1、电流磁场及基本物理量 2、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3、电磁感应 4、自感与互感 二、基本要求: 了解电流磁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左、右手定则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交流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