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申报表

合集下载

国际棋联ID申请表

国际棋联ID申请表

国际棋联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中文拼音)格式示例
王小明
,
性别
照片
联系方式
出生
年月日
格式示例
家庭住址
邮箱
(一人一个邮箱号,不可以重复)
所属单位俱
乐部
教练姓名
证件类型证件号
证件黏贴处:(请黏贴有效期内的证件正反页)
注:.若参加计算国际等级分的比赛,请在开赛前个月由棋手注册单位向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提交ID申请表,每月日、日协会统一注册。

.注册后请在国际棋联官网自行查询。

号的管理将按照国际棋联相关规定执行。

注册完成记录
号码姓名协助申请人注册日期
1 / 2。

业余段位认定申请书

业余段位认定申请书

您好!我是XX市XX区的业余棋手,名叫XXX。

自从接触棋类运动以来,我对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我逐渐在棋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提出申请,希望能得到贵协会对我的业余段位认定。

以下是我的个人情况及学习经历:一、个人情况1. 年龄:XXX岁2. 性别:男/女3. 学历:XXX4. 职业:XXX二、学习经历1. 棋类启蒙: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棋类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跟随父亲学习象棋、围棋等棋类知识。

2. 系统学习:XXXX年,我开始在XX棋院报名参加棋类培训班,系统学习棋艺。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棋艺得到了迅速提高。

3. 参赛经历:自XXXX年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棋类比赛,曾获得以下成绩:- XXXX年第XX届XX市象棋锦标赛业余组XX名- XXXX年第XX届XX省围棋锦标赛业余组XX名- XXXX年第XX届XX市国际象棋锦标赛业余组XX名三、学习态度1. 热爱棋类运动:我深知棋类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陶冶情操的活动,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棋类运动的热爱和执着。

2. 认真学习:在棋艺学习过程中,我始终认真听讲、刻苦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

3. 严谨治学:在比赛中,我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对待对手和裁判尊重有加,展现了一名棋手的良好风貌。

鉴于以上情况,我诚恳地请求贵协会对我的业余段位进行认定。

我相信,在贵协会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为我国棋类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敬礼!申请人:XXX联系方式:XXX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国际象棋等级

国际象棋等级

国际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1、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2、非各级正式比赛(如邀请赛、职工赛等)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3、男女棋手通用本标准。

第三条:批准权限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一级棋士以下由相应各级体委批准授予。

国际象棋棋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实施细则为执行国际象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一)棋手等级分是棋手比赛成绩的数学化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棋手的实力水平。

(二)棋手等级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根据棋手在统计期限内的比赛成绩计算确定。

(三)经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可以随时公布一部分棋手的新等级分。

二、经过计算确定的棋手等级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列表,于每年一月一口和七月一日各公布一次。

公布的最低数字:为2001。

棋手如长期不参加比赛,其等级分可在等级表中保留三年。

以后根据比赛成绩重新确定等级分。

三、可计算等级分的比赛统称为等级分赛,包括:(—)全国团体赛和个人赛;(二)全国优秀棋手在集训期间的正式比赛;(三)国际正式比赛;(四)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其它比赛;四、等级分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循环制比赛,至少三分之一的棋手应有等级分;如参赛人数在十人以上,则至少有四名有等级分;双循环赛中,六名棋手至少有四名有等级分。

(二)参赛单位只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或相应级别的单位,主办单位参加时例外),并不得少于三个单位(舍文宁根制除外),同单位棋手不得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

(三)至少应有二名国家级裁判员主持整个竞赛的裁判工作。

(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国际象棋竞赛规则,时限为两小时不超过46着,每天不超过两轮。

(五)主办单位必须在赛前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经批准后有效。

模板

模板

附件1比赛报名表姓名报名组别联系人电话省、市宾馆预订姓名标准间数(或大床)入住日期及时间离开日期及时间宾馆星级附件2: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条例一、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设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共设17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即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至十五级棋士,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产生( 一)凡经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 ( 以下简称“省级体育管理部门” )、省辖市一级(包括直辖市的区)体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以下简称市级体育管理部门)、县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以下简称县级体育管理部门)主办或授权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均可授予棋手相应的棋协等级称号。

(二)获得棋协大师称号者有资格参加全国运动员等级赛二级运动员组比赛;候补棋协大师有资格参加全国运动员等级赛三级运动员组比赛;棋协一级和二级棋士有资格参加运动员等级赛定级组的比赛(指省级和市级比赛)。

( 三)获得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者,可以申请办理棋协大师称号;获得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者可以申请办理候补棋协大师称号。

( 四)对积极支持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发展且有重大贡献者,经省级体育管理部门 ( 见本条例第六条)的申报,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审批,可授予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五)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协大师和候补棋协大师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得少于9轮,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1 2 0分钟;(六)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一至六级棋士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得少于7轮。

如使用棋钟,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60分钟。

(七)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七至十级棋士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少于5轮。

如使用棋钟,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40分钟。

(八)各地应根据参赛人数和赛制,确定具体比赛轮数,使之更加符合竞赛原则和公正性。

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锦标赛(个人)前8 名;(二)世界锦标赛(团体)、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前6 名;(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个人前6 名,团体第一名。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锦标赛(个人)第九至十六名;(二)世界锦标赛(团体)、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第七至十二名;(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个人第七至十六名,团体第二至六名;(四)亚运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个人前16 名,团体前6 名;(五)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前6 名,少年个人前6 名,少年团体前3 名;(六)全国锦标赛(个人)前24 名;(七)全国锦标赛(团体)前6 名;(八)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个人)青年组、甲组前3 名;(九)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青年组、甲组前2 名。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第七至十名,少年个人第七至十二名,少年团体第四至六名;(二)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二十五至三十二名;(三)全国锦标赛(团体)第七至十二名;(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个人)青年组第四至十名,甲组第四至八名,乙组前 6 名,丙组前3 名;(五)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青年组、甲组第三至六名,乙组前3 名,丙组第一名。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第十一至十二名,少年个人第十三至十八名,少年团体第七至十名。

(二)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三十三至四十八名;(三)全国锦标赛(团体)第十三至十六名;(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个人)青年组第十一至十八名,甲组第九至十六名,乙组第七至十六名,丙组第四至八名,丁组第一名;(五)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青年组、甲组第七至十名,乙组第四至六名,丙组第二至三名,丁组第一名。

五、三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锦标赛(个人)第四十九至六十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第十七至三十名;(三)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个人)青年组第十九至二十四名,甲组第十七至二十四名,乙组第十七至二十二名,丙组第九至十六名,丁组第二至三名;(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青年组、甲组第十一至十六名,乙组第七至十名,丙组第四至六名,丁组第二至三名;(五)省(区、市)体育局、市(地、州、盟)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个人锦标赛前16 名,团体锦标赛前6 名;(六)省(区、市)体育局、市(地、州、盟)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少年个人冠军赛甲组、乙组前8 名,丙组、丁组前3 名;少年团体冠军赛甲组、乙组前3 名,丙组、丁组前2 名。

2011深圳市国际象棋等级赛报名表汇总

2011深圳市国际象棋等级赛报名表汇总

2011深圳市国际象棋等级赛报名表A组(公开组):序号姓名性别棋手等级参加组别1张旭炜男三级运动员公开组2余昌濠男三级运动员公开组3刘淼钦女三级运动员公开组4唐可然男一级棋士公开组5陈柏宁男公开组6赖乐海男二级运动员公开组7赵虎悦男三级运动员公开组8余凯丰男三级运动员公开组9王心竹女三级运动员公开组10张宇桐男公开组11林以丹女公开组12李茂泽男公开组13何塬龙男公开组14黄德赐男公开组15陈雨轩女公开组16黄天牧男公开组17邹晨男公开组18余煦洋男公开组19李沨清男公开组20任逸天男公开组21夏襄宸女公开组B组(运动员定级组):1 冼桑羽 女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 陈澳华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 郭楷明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 李宗润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5 刘靖华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6 叶泓轩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7 万易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8 辛大炜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9王玥女 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0邝弘熙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1吴笛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2杨予墨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3 刘泳成 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4 张慕旖 女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5曾令祺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6曲逢灏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7赖昊宏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8王怡哲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19张誉严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0吴宇恒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1杨逸飞男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22张恒嘉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3刘慕泽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4吴权根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5董宇然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6樊艾琳女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27肖阳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8杨宇航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29刘贝豪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0刘一蔚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1王子宏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2唐远卓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3王紫泥女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34顾栢维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5张祺皓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6吴少铭男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37吴一昊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8杜雨馨女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39王敏晴女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40胡展怀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1罗敖杰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2李金珂男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43李瀚睿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4骆宁锋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5徐瑜泽女 一级棋士 运动员定级组46鲁俊成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7曾令奇男一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8黄证芝女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49邹珺清男运动员定级组50周吴尚男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51梁天齐女二级棋士运动员定级组52胡金宇男运动员定级组C组(二、三级棋士组):1肖然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杜世彦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3邵彦哲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4黄雨菲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5吴雨柔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6陈亦心女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7张栩博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8陈翰隆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9卜桐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0欧阳翔南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1王梓瞳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2徐奔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3刘若语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4何嘉树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5陈昊阳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6邹元干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7揭伦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8钟双鸿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19钟卓林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0彭瑾衡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1谢学熙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2邓晶心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3张梓雯女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4陈芷鸥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5张绍瑄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6陶佳伟男二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7叶宇涵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8陈梓峰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29王嘉骏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30谢行思女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31任柏承男三级棋士二、三级棋士组32翁泽峰男二、三级棋士组D组(四~六级棋士组):1田尉霖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蒋沛奇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修泽宇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邱钰翔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文俊元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6向阳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7王天一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8王雨桐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9刘子沛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0张伟南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1刘昊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2梁天羽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3翟梓皓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4余玄正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5黄靖达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6黄思成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7贾愚喆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8牛大鑫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19周云瀚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0钟笛睿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2王毅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3江理美女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4史嘉宁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5黄子谦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6王辰洋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7宋春霆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8陈芃玮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29潘璟熙男四~六级棋士组30陈俊先男四~六级棋士组31孙天辰男四~六级棋士组32刘宇泽男四~六级棋士组33刘靓女四~六级棋士组34潘灏文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5李子涵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6王明辰女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7文廷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8吴鑫泷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39吴欣凤女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0黄池明洋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1孟卓豪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2应子奕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3邱炯岑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4姜添添女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5詹础女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6鹿雅棋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7虎艺寻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8郭希铭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49杨雅婷女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0张招垦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1徐晖桓男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2谭轶男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3吴佳睿四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5熊圣曦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6曹知寒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7张渚五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8甘雪均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59刘中铨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60李玉欣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61葛乐骏男六级棋士四~六级棋士组E组(棋士定级组):1陈为女二级棋手棋士定级组2陈毅楷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3张浩宇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4汪雨涵男二级棋手棋士定级组5陈明俊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6赖铭健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7李思澄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8常朝翔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9陈兆希男一级棋手棋士定级组10王玉莹棋士定级组F组(三~五级棋手组):1吴东泽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2邓铭洁女四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3夏楚天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4方歌女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5黄亭开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6吴泽琛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7苏凯伦男四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8李云开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9覃爽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0吕真熹女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1曾嘉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2狄裔天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3杨冠熙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4程雪女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5彭瑞女四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6秦昊男三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7宋坤晔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8陆海鹏男四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19李恒熙男五级棋手三~五级棋手组G组(六~八级棋手组):1卢嘉实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2严惠婷女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范锐滨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4刘相诚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5吴双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6梁家浚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7万鹏飞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8吕锦皓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9石子栋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0曾韦霖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1王彻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2姚浩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3张弘毅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4梁承韬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5王轶飞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6奉柯男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7邹其欣女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8丁子毅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19柴鸿宇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20张昊凌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21龙腾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22马添玙女六~八级棋手组23杨宇晨男六~八级棋手组24元润昊男六~八级棋手组25陈志恒男六~八级棋手组26陈锦雄男六~八级棋手组27罗嘉垚男六~八级棋手组28游 轶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29陈楷润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0李天泽男六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1邓宇东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2陈远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3汪琪域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4熊孝睿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5李翀男七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36胡伟毅男八级棋手六~八级棋手组H组(棋手定级组):1王滢渲女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罗美滢女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罗美洁女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李青云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李东岳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习迦玥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张卓然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黄嘉勋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9程之航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0徐海琪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1蔡劼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2黄秋实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3张羽萱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4肖澄女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5陈婉馨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6侯天昊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7阮子闻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8钟骐骏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19彭晓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0程朗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1徐冠祺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2詹钒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4罗弘圳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5钟沛晔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6姚烨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7刘俊龙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8王宏胜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29赵晗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0彭海涛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1王伟明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2刘炜婷女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3郑锦鹏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4郑朗建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5赵烨城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6季梦阳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7蔡成俊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8罗乃夫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39赵承泽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0纪贺为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1何乐为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2郭圳宇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3寿沛然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4姜川泰熙棋手定级组45黄圳宇棋手定级组46袁博文棋手定级组47黄奕珺棋手定级组48黄伊丹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49李宛栩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0冯雅圣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1张笑晗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2沈乐熙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3沈晋熙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4李昀泽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5谭一然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7余殊伦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8王延安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59隋锺林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0谢俊杰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1李鸿宇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2郑炜祺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3王子睿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4夏子欣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5唐远识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6陈凯霆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7周倚凡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8于东平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69程天霖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0张骐男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1游孟希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2赵天淇九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3李轩羽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4刘翰林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5吴湘阳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6吴桐青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7吴宜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8林倩如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79王维亚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0谢庭达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1杨宇停女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2唐果女 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3魏雅东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4杨浩东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5赵树人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6朱润奇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7许一鸣男无级棋手棋手定级组88曾子巍9级棋手棋手定级组。

2024国际象棋 运动员技术等级 申报标准

2024国际象棋 运动员技术等级 申报标准

2024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申报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象棋协会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一定的象棋基础知识和技术水平。

运动员需要熟练掌握象棋的规则和基本战术,包括开局、中盘和残局的策略。

运动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比赛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实践。

国际象棋协会要求运动员必须通过相关的技术等级考核。

在国际象棋领域,技术等级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实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运动员的等级分为大师级、大师级以下、专家级和业余级四个等级。

申请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的等级,并提交相关的等级证明材料。

国际象棋协会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比赛素质和职业操守。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尊重裁判和对手,遵守比赛规则和纪律,做到公平竞争、文明比赛。

运动员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以确保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国际象棋协会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各种象棋比赛和训练活动,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参加比赛是检验自己实力的最好方式,通过比赛的锻炼和对手的交流,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象棋水平和竞技能力。

通过参加训练活动,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象棋技术和战术,拓展自己的象棋视野和思路。

第二篇示例:2024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申报标准是指国际象棋运动员在申请参加比赛或获得特定级别认证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和标准。

国际象棋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智力运动,每年举办的各类比赛都吸引了众多选手的参与。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水平,国际象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技术等级标准,对运动员进行评定和分级。

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主要包括国际象棋等级分(Elo Rating)和国际象棋头衔。

国际象棋等级分是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所获得的积分来计算的,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员的水平越高。

而国际象棋头衔则是根据国际象棋组织的规定和要求来评定的,包括大师(Grandmaster)、国际大师(International Master)等头衔。

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怎样确定演示课件

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怎样确定演示课件

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怎样确定国际象棋等级分是称号条例和许多重大比赛竞赛规程制订的根底。

下面我给你介绍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是怎样确定的,欢迎阅读。

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共设八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包括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棋士、棋协二级棋士、棋协三级棋士、棋协四级棋士、棋协五级棋士、棋协六级棋士,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凡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单列市体育局认可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棋手相应的等级称号。

具备以下条件的比赛可申报中国国际象棋相应业余等级称号一申报中国国际象棋棋协一级棋士含棋协一级棋士以上的业余等级称号的比赛:1、轮次不少于9轮。

2、比赛采用每方1小时包干以上的用时制含1小时。

二申报中国国际象棋棋协二至六级棋士业余等级称号的比赛:1、轮次不少于9轮。

2、比赛采用每方30或40分钟包干,计时方法由地方主办单位视人数在赛前决定。

晋升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一根据棋手在比赛中所取得成绩得分率,参照晋升等级的对照表,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

二按年龄分组的比赛:1、全国国际象棋按年龄分组的比赛:10岁以下组含10岁组最高申请称号是棋协一级棋士,12岁以上组含12岁组最高申请称号是棋协大师。

2、各省、市级国际象棋按年龄分组的比赛:根据全国国际象棋分组赛标准递减一级。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象棋幼儿赛:最高组别申请称号是棋协四级棋士,各市参照省级标准递减一级。

专业棋手一般主要看等级分等级分的计算方法国际等级分是称号条例和许多重大比赛竞赛规程制订的根底。

其理论根底是统计几率理论中的正常几率函数,转换关系用表格列出。

其计算原理是:凡可以计算等级分的比赛,按本人等级分和对手等级分的差异从概率函数表上查出预期得分率,然后计算预期得分瑞士制和循环制算法有所不同,最后把实际得分和预期得分的差乘以换算系数根据不同情况分为10、16、25三种,正值为升,负值为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申报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申报表
1日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时废止。

国家体育总局章二〇一〇年二月
八日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前八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2、
第二名授予参赛的4名运动员;3、第三名授予参赛的3名运动员;4、第四至六
名授予参赛的2名运动员;5、第七、八名授予参赛的1名运动员。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
赛(个人)第九至十六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第二至八名授予除国
际级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成员;(三)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
国锦标赛(个人)前十四名;(四)亚洲团体锦标赛出场率不低于40%和得分率不低于70%: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4名运动员;
3、第三名授予参赛的3名运动员;
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赛的2名运动员;
5、第
七、八名授予参赛的1名运动员。

(五)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出场率不低于40%和得
分率不低于70%: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
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三至六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六)全国锦标赛(团体)出场率不低于40%和得分率不低于70%: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男4名、女
3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三至六名授予参赛
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七)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前二名且得分率达到70%;(八)全国等级赛甲组冠军且得分率达到76%。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国锦标赛(个人)第十五至三十二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前八名授予
除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的男、女运动员且出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三)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前八名授予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的男、女运动员且出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四)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团体)(10岁—16岁)前二名且出
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五)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前十名,参赛人数不足20人,录取前五名(17岁—20岁);
(六)全国等级赛乙组参赛人数50人以上,录取前十三名;参赛人数70人以上,录取前十
八名;参赛人数100人以上,录取前二十五名;参赛人数150人以上,录取前三十八名;(七)全国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冠军;(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锦标赛前三名;(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赛乙组冠军。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三十
三至四十二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赛的男4名、女3名运动员;(三)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四)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团体)(10岁—16岁)第三至五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五)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第十一至十八名,不足20人比赛,录取第六至九
名(17岁—20岁);(六)全国等级赛丙组参赛人数50人以上,录取前十三名;参赛人
数70人以上,录取前十八名;参赛人数100人以上,录取前二十五名;参赛人数150人以
上,录取前三十八名;(七)全国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第二至十二名;丙组(12岁组)、丁组(10岁组)前八名;(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锦标赛第四至十二名;(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赛丙组前六名;(十)省、自治区、直辖
市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前三名,丙组(12岁组)、丁组(10岁组)冠军。

五、三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一)全国锦标赛(个人)第四十三至六十二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第十三至十六名
授予参赛的男4名、女3名运动员;(三)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第十三至十六名授予
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四)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团体)(10岁—16岁)第六至九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五)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第十九至二十六名;不足20人比赛,录取第十至十二名(17岁—20岁);(六)全国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第十三至二十五名;丙组(12岁组)、丁组(10岁组)第九至二十名;(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锦标赛第十三至三十二名;(八)省、自治区、
直辖市等级赛定级组前十名;(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第四至八名,丙组(12岁组)、丁组(10岁组)第二至四名;(十)省辖
市、地区、自治州个人锦标赛前六名;(十一)省辖市、地区、自治州等级赛定级组前
六名;(十二)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冠军赛前三名;(十三)县(区)个人锦标
赛冠军。

注:申请等级称号的条件1、赛制:不得少于11轮棋,每轮棋用时不少
于60分钟。

全国性的赛事允许有一次快棋申请称号。

2、亚洲团体锦标赛、全国智力
运动会(团体)、全国锦标赛(团体)按出场次数(按条例的出场率)来计算得分率。

3、凡参加全国等级赛的运动员必须持等级证书参赛。

技术等级证书必须符合上述条例的比赛名
称方可办理等级证书,否则视同无效。

4、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赛:(1)比赛分为甲组(一级运动员组)、乙组(二级运动员组)、丙组(三级运动员组)、定级组;(2)持棋协大师证书可参加乙组,持候补棋协大师可参加丙组,持棋协一至二级棋士证书可参加定级组。

5、参加省级以下(含省级)比赛所有人员必须是有当地户籍的运动员。

6、比赛秩序册、成绩册、获奖证书(根据规程录取名次发)必须加盖组委会章,而全国等级赛的成绩证明单必须加盖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公章方可作为申请运动员技术等
级称号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