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条例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是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认可的全国通用称号,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四级棋士、五级棋士、六级棋士、七级棋士、八级棋士、九级棋士、十级棋士、十一级棋士、十二级棋士、十三级棋士、十四级棋士、十五级棋士,共计17个级别。
其中,十五级至十一级为鼓励性质,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可直接授予。
十级(含)以上证书一般通过比赛并达到规定胜率才可获得。
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一般由省级相关管理部门才可授予。
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只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权授予,是国际象棋业余最高的两个等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官网查询。
2、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实施细则

附件2: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实施细则一、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的产生:(一)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棋手相应的等级称号。
1、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办的全国国际象棋等级赛、个人赛、团体赛中可产生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和棋协一级至六级棋士。
2、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赛中可产生棋协一级至六级棋士。
3、在地、区、市级的比赛中可产生棋协二级至六级棋士。
4、在区县级比赛中可产生棋协三级至六级棋士。
(二)各级承办单位,严格遵照条例晋升原则进行制定规程,如发现不按条例执行,将取消其承办比赛的资格。
(三)在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和全国国际象棋等级赛上,已获得晋升专业等级称号者和比赛得分率达到65%者,可根据所获等级申请相应业余等级称号。
1、一级运动员可申请棋协大师;2、二级运动员可申请候补棋协大师;3、三级运动员可申请棋协一级棋士。
(四)符合产生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的国际象棋比赛,承办单位须事先向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申报,并至少应有三名国家级以上裁判员主持裁判工作,其比赛成绩方为有效。
二、办理等级证书相关事宜:(一)审批等级证书单位要求: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一级代理发行机构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认真审核每位棋手申请表的内容(审查申请表是否与秩序册、成绩册的内容相符和原等级证书是否真实),要求审批业余等级证书单位在审核后的申请表上盖章并存档。
2、如发现办理等级证书机构,不按照条例执行,不认真审查,查出后,将取消其办理证书的资格,并通报批评。
(二)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实行属地管理。
各级审批单位按管辖地权限审批等级称号,不能跨辖区接受等级称号审批申请。
在全国比赛时,棋协一至六级棋士等级证书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办理,暂没有一级代理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到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办理业余等级称号的棋手(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和棋协一至六级棋士),其申请表必须在比赛时领取,领取的表格上要加盖比赛组委会章方为有效,不领取表格的棋手视同放弃申报。
国际象棋教程:国际象棋等级划分

国际象棋教程:国际象棋等级划分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个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分8个等级:大师、候补大师、一至六级棋士,通过业余等级比赛授予。
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特级大师(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女子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国际象棋教程:国际象棋等级划分

国际象棋教程:国际象棋等级划分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个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分8个等级:大师、候补大师、一至六级棋士,通过业余等级比赛授予。
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女子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相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

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一、介绍在中国国际象棋界,为了对象棋棋手的实力进行评估和认可,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设立了一套证书对应的等级分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提高象棋棋手的竞技水平、推动象棋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的具体情况,以及该制度在中国象棋界的作用和影响。
二、证书对应等级分的分类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根据象棋棋手的水平不同进行了相应的分类。
目前,该制度将象棋棋手分为以下几个等级:2.1 初级初级等级是对于刚刚接触象棋的新手所设立的等级。
具体来说,初级等级分为初级一、初级二、初级三、初级四四个级别。
初级分数要求较低,对新手来说是一个起点,也是激励新手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动力。
2.2 中级中级等级是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象棋棋套并具备一定竞技水平的棋手所设立的等级。
具体来说,中级等级分为中级一、中级二、中级三、中级四四个级别。
中级等级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棋手在开局、中盘和残局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2.3 高级高级等级是对于在象棋界有一定影响力并具备较高竞技水平的棋手所设立的等级。
具体来说,高级等级分为高级一、高级二、高级三、高级四四个级别。
高级等级对于象棋棋手而言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们在象棋界中的地位和实力。
三、等级分的计算方法在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制度中,等级分是通过比赛来计算和获取的。
具体来说,每个等级都设定了相应的等级分范围,而棋手的等级分则取决于他们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战绩。
等级分的计算方法基于Elo评分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竞技性游戏中参赛者实力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棋手的等级分会根据他们与其他棋手的胜负关系进行动态调整。
如果一个棋手在比赛中击败了一个等级分较高的对手,那么他的等级分将会上升;相反,如果他输给了一个等级分较低的对手,那么他的等级分将会下降。
四、等级分在中国象棋界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国际象棋证书对应等级分制度在中国象棋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申报表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申报表年月日修订后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10月1日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时废止。
国家体育总局章二〇一〇年二月八日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前八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4名运动员;3、第三名授予参赛的3名运动员;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赛的2名运动员;5、第七、八名授予参赛的1名运动员。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第九至十六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第二至八名授予除国际级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三)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国锦标赛(个人)前十四名;(四)亚洲团体锦标赛出场率不低于40%和得分率不低于70%: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4名运动员;3、第三名授予参赛的3名运动员;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赛的2名运动员;5、第七、八名授予参赛的1名运动员。
(五)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出场率不低于40%和得分率不低于70%: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三至六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1、第一名授予参赛的男4名、女3名运动员;2、第二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三至六名授予参赛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七)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前二名且得分率达到70%;(八)全国等级赛甲组冠军且得分率达到76%。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国锦标赛(个人)第十五至三十二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前八名授予除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的男、女运动员且出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三)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前八名授予运动健将外其他参赛的男、女运动员且出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四)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团体)(10岁—16岁)前二名且出场率不低于30%和得分率不低于60%,授予参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五)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前十名,参赛人数不足20人,录取前五名(17岁—20岁);(六)全国等级赛乙组参赛人数50人以上,录取前十三名;参赛人数70人以上,录取前十八名;参赛人数100人以上,录取前二十五名;参赛人数150人以上,录取前三十八名;(七)全国少年冠军赛甲组(16岁组)、乙组(14岁组)冠军;(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锦标赛前三名;(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赛乙组冠军。
2021年象棋棋手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象棋棋手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象棋棋手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特级大师(国际级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冠军;(二)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二、大师(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甲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三、一级棋士(一级运动员)(一)全国个人赛乙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
(三)全国少年赛乙组冠军。
(四)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棋士(二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丙、丁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八名。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甲组前六名,乙组冠军。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六名。
(七)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冠军。
五、三级棋士(三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丙、丁组二至六名。
(二)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十七至三十二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九至十六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丙、丁组冠军。
(五)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七至十六名。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乙组冠军。
(七)县级个人赛前六名。
(八)县级少年赛甲组冠军。
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任一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二、世界象棋锦标赛的成绩等同于全国个人赛成绩。
三、非各级正式比赛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第三条批准权限一、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象棋等级规定

象棋棋手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特级大师(国际级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冠军;(二)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二、大师(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甲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三、一级棋士(一级运动员)(一)全国个人赛乙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
(三)全国少年赛乙组冠军。
(四)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棋士(二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丙、丁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八名。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甲组前六名,乙组冠军。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六名。
(七)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冠军。
五、三级棋士(三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丙、丁组二至六名。
(二)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十七至三十二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九至十六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丙、丁组冠军。
(五)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七至十六名。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乙组冠军。
(七)县级个人赛前六名。
(八)县级少年赛甲组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布最新《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条例》的通知
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单列市棋牌中心及各地棋院和协会等相关管理培训机构:根据我国国际象棋普及发展现状,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在原《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2011年)基础之上,经过调研、讨论和修订,现发布最新版《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条例》,原《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同时废止。
希各地认真遵照执行新的规定。
(协会章)
2013年3月4日
附件: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条例
一、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设置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共设17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即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至十五级棋士,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产生
( 一)凡经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 以下简称“ 省级体育管理部门” )、省辖市一级(包括直辖市的区)体育行政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以下简称市级体育管理部门)、县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应的棋类协会(以下简称县级体育管理部门)主办或授权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均可授予棋手相应的棋协等级称号。
(二)获得棋协大师称号者有资格参加全国运动员等级赛二级运动员组比赛;候补棋协大师有资格参加全国运动员等级赛三级运动员组比赛;棋协一级和二级棋士有资格参加运动员等级赛定级组的比赛(指省级和市级比赛)。
( 三)获得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者,可以申请办理棋协大师称号;获得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者可以申请办理候补棋协大师称号。
( 四)对积极支持中国国际象棋运动发展且有重大贡献者,经省级体育管理部门( 见本条例第六条)的申报,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审批,可授予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 五)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协大师和候补棋协大师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得少于9轮,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1 2 0分钟;
(六)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一至六级棋士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得少于7轮。
如使用棋钟,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60分钟。
(七)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七至十级棋士等级称号的比赛轮次不少于5轮。
如使用棋钟,比赛双方每局用时总和不少于40分钟。
(八)各地应根据参赛人数和赛制,确定具体比赛轮数,使之更加符合竞赛原则和公正性。
(九)棋协十一级至十五级棋士等级称号属于鼓励性质,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实际棋力由各
地培训机构及教练、教师直接授予,具体标准如下:
十一级棋士:30分钟内解答20道简单的两步连杀棋题。
十二级棋士:5分钟内解答10道简单的一步杀棋题。
十三级棋士:会双车和单车杀王。
十四级棋士:会基本残局杀王,如单后杀,单兵升变;掌握王车易位原则,过路兵的吃法和逼和的规则。
十五级棋士:了解国际象棋基本规则,能够正常下完一盘棋。
(十)凡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比赛,可以申报计算协会等级分。
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晋升得分率表格
(一)根据棋手在比赛中所取得成绩(得分率),参照晋升等级的对照表,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棋士等级称号晋升对照表如下:
晋升各级称号得分率
原等级称号晋升等级与得分率
棋
协
大
师
候
补
棋
协
大
师
棋
协
一
级
棋
士
棋
协
二
级
棋
士
棋
协
三
级
棋
士
棋
协
四
级
棋
士
棋
协
五
级
棋
士
棋
协
六
级
棋
士
棋
协
七
级
棋
士
棋
协
八
级
棋
士
棋
协
九
级
棋
士
棋
协
十
级
棋
士
棋协大师
候补棋协大师65%
棋协一级棋士80% 65%
棋协二级棋士80% 55%
棋协三级棋士75% 55%
棋协四级棋士75% 55%
棋协五级棋士75% 50%
棋协六级棋士75% 50%
棋协七级棋士75% 50%
棋协八级棋士70% 40%
棋协九级棋士
70% 40 %
棋协十级棋士70
% 40 %
棋协十一级棋士及以下50
%
20
%
表中得分率计算:得分率=得分÷轮次×100%
( 二)按年龄分组的比赛,根据赛事类型和级别,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相应棋士等级称号:
1.全国国际象棋少年冠军赛。
8岁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一级棋士,1 0岁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候补大师,1 2岁及以上组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大师。
2.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的其它少年赛事,根据比赛类型和水平决定授予称号的标准。
3.按年龄分组的省级国际象棋比赛,最高组别批准等级为棋协一级棋士;市、县级比赛根据第四条第三款和第四款类推。
4.省、市、县级国际象棋幼儿(学龄前)比赛,最高申请称号为棋协七级棋士。
( 三)三个省及以上的比赛,混打前十名最高可授予棋协大师和候补棋协大师称号;如分年龄组,则十六岁以上组(含)前六名且得分率达到标准的最高可授予棋协大师称号;十二岁以上组(含)前六名且得分率达到标准的最高可获得候补棋协大师称号(每次比赛不少于200人参赛,每省不得少于40人参赛)。
四、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审批
(一)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可批准授予所有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二)省级体育管理部门可批准授予一级至十五级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三)市级体育管理部门可批准授予二级至十五级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四)县级体育管理部门可批准三级至十五级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五)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特色学校、幼儿园、后备人才基地以及各地具有法人资格的俱乐部、培训学校和青少年宫等可根据本条例第二条第八款所列标准授予十一级至十五级协会棋士等级称号。
(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等级称号实行属地管理,各省级审批单位不得接受外省棋手的称号审批申请。
五、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的证书管理
(一)证书颁发机构
1.各省级体育管理部门为一级管理代发机构。
2.各地一级管理代发机构,应按照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称号证书统一标准收费,不得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二级管理代发机构。
3.一级管理代发机构须于每年1 月3 1日前以电子版形式,向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报送上一年所发协会六级棋士(含)以上各级证书小计及总计、另需上报一级棋手个人资料(棋手姓名、性别、年龄、证书编号)等信息。
( 二)等级证书和等级证明
1.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统一制作和颁发;
2.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一级至六级棋士颁发等级证书;七级至十五级棋士颁发等级证明。
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荣誉等级称号的申报
( 一)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士颁发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 二)荣誉等级称号申报程序:由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推荐至省级体育管理部门审核,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批准,核发荣誉等级证书。
( 三)可申报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荣誉等级称号的单位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 棋院) ,或相应的国际象棋协会或棋类协会。
2.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备案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地俱乐部。
七、本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解释权归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201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