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融入论文

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生态策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对能源的消耗,提升建筑使用效果和舒适度,从而有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减缓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匮乏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就我国建筑设计中神态策略的融入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生态策略的运用方法,希望对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问题;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越来愈认识到绿色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策略建筑设计,主要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概念,以自然因素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降低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依赖,有效解决建筑能源消耗问题。
1 建筑设计生态概念分析将建筑设计融入生态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旨在利用自然因素来改善室内环境,比如提高室内采光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平衡等等,良好的生态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的舒适度,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生态建筑充分利用生态学知识,重在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应用两个目标,从而确保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就是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优化室内空间,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通风性能以及采光度,从而取暖电器的使用以及照明设备的应用,确保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
随着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我国逐渐面临能源危机,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生态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建筑环境,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以及潮汐能的利用,为建筑提供必要的能源供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建筑能源构架,缓解我国能源匮乏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分析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分析【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近些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一跃成为经济大国。
正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因为建筑与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所以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
正是因为如此,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了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做到二者的和谐,就必须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把生态因素考虑在内,在完成建筑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最好能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这样不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也达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现状,所以,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的建筑设计标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现状与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环境和谐1.前言我国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的国情,建筑行业在生态方面的影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如果把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不仅符合我国施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并且,在把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的同时,建筑设计理念的科学性也得到了提高,在设计环节融入生态理念,就是在根本上改变了建筑设计的传统观念,也在根本上解决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
随着社会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了必然之选。
2.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天,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都期望建筑与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现实的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威胁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关系的问题,下面主要分析以下几点:2.1 有关建筑生态和谐的意识低下我国早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在战略提出后的这么多年,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及城市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考虑较少,在城市建设用地内必然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本文引入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生态补偿”思想,通过城市空间的更新而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系统的循环,从而弥补在快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摘要:城市建筑设计生态补偿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城市发展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攫取,比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二是对自然生物生境的破坏,比如,城市建成环境主要以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为主,自然环境中的大部分生物并不适应这种生境;三是废弃物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等。
从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自然生境的改变影响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这就需要从空间层面进行“生态补偿”,从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将生态学思想结合到城市空间中,学者已对此有广泛研究,可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在宏观城市空间的研究上,mcharg 早在 1969 年就已将宏观生态学思想应用于城市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了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julius gy fabos 利用生态系统模型对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了实践研究。
richard t. t. forman 提出将生态学原理与土地规划相结合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俞孔坚基于景观生态学提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 sp)的概念,并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可以看出,将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城市空间研究当中,从很早就已产生,但是基于“生态补偿思想”的空间研究还有所欠缺,其理论框架、设计方法、技术措施等都尚待进一步完善。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与意义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与意义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与意义摘要: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中国古代的建筑生态理念和当今的建筑生态科技,分别列举实例,对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进而表达出当前时代下,让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也是一种发展的新趋势,是时代赋予设计师新的要求和使命。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环保;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环保意识的滞后,经济发展同样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树立环保意识加强治理的同时,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也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意义展开阐述。
一、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一)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历史沿革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微观环境,建筑的存在本身既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始终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
在建筑里的生态观念自古有之。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做到和谐相处的思想始终影响着后世,融入到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汉代王莽时曾下令“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市”。
即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民众要在居住的宅院里融入自然的元素,树艺。
表明了古代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
揭开中国风水学的神秘面纱,从其发展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建筑里的生态策略成分,“风水”内容主要包括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四个方面。
其中,“察砂”,是指建住宅时除了觅龙寻得山脉之外,要考虑住宅周边的形势,要求四周的小山能够起到遮挡恶风,增加小环境适宜性;“观水”,除了其象形意义外,还强调水质必须甘香清洌。
躲避恶风,有适宜的水源,这体现了古人对住宅与周边环境的构筑融洽生态体系的注重,希望到物质世界和谐与精神感受舒畅的高度协调。
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人们开始远离自然山水,风水学也继强调住宅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及精神感受的舒适外,同时增加了留意朝阳取暖、风向流通等物理因素,尤其注重住宅周围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循环策略和可持续策略,这点从中国的很多古城设计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和体现。
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
Ke r s o c r o d a u ti a l e eo me t u b n p a n n y wo d :lw- a b n i e ,s sa n b ed v lp n r a ln ig
,
收 稿 日期 :0 20 -7 2 1 .22 作者简介 : 文红 (9 1 , , 石 17 -) 男 工程师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 3 建 筑物 的 实质性 功 能意识 淡 薄 .
从 而满足 未来 的改造或者变化的可能性 。 形式化 的建筑 设计是我 国建筑设 计 的通病 , 而不实 的建筑 4 结语 华 与 国际上 的简约风格 明显 的背道 而驰 , 生态策 略要求建 筑设计尽 生态 策略是生态建筑的根基 , 而生 态建筑则 是生态策 略 的具 可能少 的影 响以及 改变 自然环境 , 因而 在具体 的建 筑设计 中关 注 体化表现 。在建筑 活动 中的朴 素 的生态策 略主要 体 现于建 筑材 其实质功 能才 是重要的 , 而我国建筑界 恰恰缺 乏这种 意识 。无论 料 、 筑结构之 中, 建 建筑材料 的天 然性 , 筑结构 的 自然融合 性成 建 是 建筑材料亦 或是 建筑结构 , 都缺乏 实质性功 能 的考 察。这也 其 为生态策略 的主要表 现形式 。而 根据 现代 的生态策 略 , 在具 体的 是制约我 国生 态建 筑实践的重要 因素 。 建筑设计 的过程 中, 我们需要积极 的关 注于建筑材料 以及建 筑结
第3卷 第 1 8 5期
.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1 . 8
2 0 1 2 年 5 月
V0 . 1 38 No. 5 1 M a . 201 v 2
文章编号 :0 96 2 ( 0 2 1 —0 8 0 10 —8 5 2 1 ) 50 1 -2
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策略研究

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环境保护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议题,如何在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融合的策略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融合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高效设备和绿色施工方法,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2.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如使用自然通风、日照、绿化等手段。
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材料、设计可拆卸和可回收的建筑组件,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4.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建筑设计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通过优化建筑形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降低建筑的能耗。
5.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筑设计可以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创建栖息地、提供食物和水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三、实践案例1.澳大利亚的1 Bligh Street:这座大楼采用了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如智能通风系统、高效的LED照明和热泵系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中国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英国馆的设计采用了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钢结构和玻璃,以及绿色屋顶和垂直花园等生态设计元素。
3.美国的One World Trade Center:这座大楼在设计中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
四、结论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生态设计、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策略,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实践中,建筑师和设计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策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
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
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行业中,提升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 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
(2)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生态策略的意义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浅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社 。O o 4 一1 2 o .O4 .
3 3 开 放 性 原 则 . 中各种活动及节点串联起来 , 形成一 机能 紧密 相连的有机体 。具
1 生 态设计 的原则
两个 : 一是要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 对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
, 室 内、 对 室外 , 局地 、 对
19 年 由美国 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 93 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 虑 ; 另一个就是要从 建筑 材料及使用
原则》 中提出“ 可持续 的建 筑设计 细则 ”其 中涉及 注重生 态建筑 区域以至全球环境和资源影响 的考 虑 。 ,
3 — 9. 73
同而对建筑 、 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 使之趋于多样 化 ; 环境设计 面临 [ ] 先 觉. 代 建 筑 理 论 【 . 京 : 3刘 现 M] 北 中国 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
1 9 414 . 9 9. — 2
(] 4 高亦兰, 王 海. 人性化建筑外部 空间的创造[]华 中建筑, J.
此外 , 基于人的私密性 , 在设计中应避免空 间的浪费 , 不可 避免 纳 ; 如 提供社会阶层的混合 , 强化环境意象等 等。中国人对空问环境 时, 就需要提供空间的多种利用 和辅 助空问 , 如将 花坛边缘 、 大台 原本就缺乏“ 开放” 的概念 , 常筑墙 自限。在现代社会 观念 冲击下 , 阶、 小品基座等设计得高度合适 , 整洁美观, 增加其可坐性等等。 旧观念、 旧的使用行为与新的城市环境发生严重冲突, 这就更要求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6期 2006 年 3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F1 ITEC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生态为代价的建设模式遗留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以生态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已经变的十分重要和紧迫。
什么样的建筑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有其深刻广泛的整体概念,意味着建筑师不但需要求助于高技术的解决方法,还要用美学手段去协调人和自然,将环保技术、能源节约可持续性等各类因素艺术的融入建筑设计。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策略与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空间层次上的具体体现。
它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建设中,实现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所以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朴素的生态策略一开始就贯穿于人类的建筑活动中,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等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的协调。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天井建筑、窑洞建筑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风水学等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建筑史。
近现代建筑师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完善。
美国建筑师赖特的“有机建筑”(以流水别墅为代表,图1),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的“新建筑五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
立面,以萨伏伊别墅(图2)为代表),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的“干热气候建筑”(图3),都已经体现了深层生态策略的设计原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建筑同所在地域、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就是将被动式的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同时主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着“空间使用”这个建筑的基本问题将建筑声、光、热学与建筑材料、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使前者维持在后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处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完善,相应地使环境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图1流水别墅
图2萨伏伊别墅
图3建筑通风剖面图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其主要特征有: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再生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与环境和文化领域的和谐统一等。
图4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素
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4
所示。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声环境以及长效适宜的灵活空间等;对大环境的保护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要小。
对小环境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使用阶段,而对大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将生态策略引入其中,例如建筑的高度和朝向、定位均应综合考虑到地区的各种因素,在建筑周围设置水面,利用蒸发来降低环境温度等等。
具体到单个建筑,在酝酿设计时,每个单独要素,如中庭、大空间、构造、屋顶、体量等和各种建筑设备一样重要,应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同时各种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可能性也归纳在其中。
三.生态建筑设计常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作为整个生态设计的组成部分,由土壤、绿化、水、气流、地热资源、雨水等组成的外部环境在建筑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用来提高建筑设备的效率,达到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的目的。
通过以下一些常用技术措施,将生态策略引入建筑设计之中。
1.透明保温隔热材料立面
此种材料的立面由垂直于墙面的透明光导管及厚实的墙体组成,光导管可将来自太阳的热量传至作为蓄热体的外墙,同时防止
热量散失。
外墙表面被涂成黑色,加强了吸热效果。
这种立面可有效地吸收热量,适合寒冷地区的建筑。
2.“缓冲空间”
通常建筑的南立面设置有大玻璃面的“阳光室”,这一空间如同集热器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收及储存热量的作用,其作用如同温室,在冬季可有效提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能耗。
此外,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在窗户上及室内设置反光镜面或棱镜。
这样不仅可以延长自然采光时间,还可改善室内光舒适性。
3.强化型保温隔热墙体
一般情况下,墙体轻质化和提高热容量相互矛盾,轻质化可以减轻建筑重量,加快建造速度,因而节约资金、能源。
提高墙体热容量则意味着厚重材料,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节约能源。
而解决这一矛盾,通常可采用双重或多重墙体的做法。
4.通风管道的设置
自然通风除了保证穿堂风以外,强化自然通风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通风管道,例如在卫生间中设带有控制阀的通风道以保证其维持经常性的负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在外墙设小型通风道,每个房间有气流控制阀,冬天时室外新鲜空气经过通风道在地下室升温后进入室内。
这样就可以在冬季门窗密闭的情况下保持室内自然通风,新鲜空气经过居室后从厨房或卫生间的通风道中排出。
此外,通风塔的设置也有效地提高了自然通风的效果。
5.种植屋面
植草屋面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低层及多层住宅建筑上,其具有降低屋面反射热,增强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居住区绿化效果,改善空气质量等优点。
6.地表水的循环利用
地表水过滤器在一般情况下,雨水经过简单的物理方式进行过滤后即可用于浇灌、清洁等公共卫生的目的。
小规模的地表水过滤器包括沉淀池、滤池及带水泵的蓄水罐等部分,足可应付建筑周围绿地浇灌、场地清洁以及夏季降温、节约水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并且过滤设备可全部采用埋地式,不占用土地面积。
7.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电池板及集热器国外节能建筑中已有不少将电池板与屋面、墙面结合的例子,日本更是突破了硅电池组不能弯曲的难题,使电池板附着于曲面形瓦片上,并将这种太阳能发电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践,是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结合的佳例。
各种太阳能集热器已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是放在屋面上的,但也有与墙体或窗户合二为一的,至少节约10%以上的采暖能源。
太阳能热水器一年所节约的能源也是十分可观的。
这种节能方式必将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趋势。
8.吸(蓄)热墙、屋面
吸(蓄)热墙及屋面常以质量较大的材料(混凝土、砖石等)为主,墙体隔着一层玻璃朝向太阳,当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墙体上时,墙体开始储存热量,同时处于玻璃和墙体之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的
热气流通过墙体上方的开口进入室内,同时带动室内冷空气自墙体下方开口进入风腔,如此不断循环,使室内加热。
蓄热屋面与蓄热墙体类似,其目的都是储存热量并将其传递给室内。
效率较高的蓄热屋面由水袋及顶盖组成,这是因为水比同样重量的其它建材能储存更多的热量。
9.地源热泵
这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节能型采暖技术,其原理类似电冰箱。
不同之处是利用空气、地下温度与室内温差采集热量及释放冷气,这样就比一般空调机的能耗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热泵可利用的热源包括空气、水及土地。
与热泵系统相结合的地热利用对未来有着深远意义,相应的决策应尽可能早地决定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
由于热泵系统首先利用自然能源,所以它也作为生态建筑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10.综合动力站
目前建筑层次上的综合动力站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热水系统,以及依赖于高效节水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的沼气发生系统,这些能源称为建筑自生能源。
建筑应首选自生能源,并以城市公共能源加以补充。
四.结语
21世纪将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生态建筑所涵盖的技术也必然是多层次的。
国内目前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有益并且有效的探索,生态建筑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引起建筑师和开发商越来越
多的兴趣,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植物层错落有秩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模拟自然植被群落,形成乔、灌、草、地被、花卉多物种复式群落,形成丰富的植物层,疏密有秩,既有茂密的树林又有疏朗的草坪。
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所提供的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