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
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融入论文

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生态策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对能源的消耗,提升建筑使用效果和舒适度,从而有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减缓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匮乏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就我国建筑设计中神态策略的融入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生态策略的运用方法,希望对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问题;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越来愈认识到绿色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策略建筑设计,主要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概念,以自然因素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降低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依赖,有效解决建筑能源消耗问题。
1 建筑设计生态概念分析将建筑设计融入生态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旨在利用自然因素来改善室内环境,比如提高室内采光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平衡等等,良好的生态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的舒适度,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生态建筑充分利用生态学知识,重在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应用两个目标,从而确保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就是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优化室内空间,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通风性能以及采光度,从而取暖电器的使用以及照明设备的应用,确保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
随着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我国逐渐面临能源危机,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生态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建筑环境,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以及潮汐能的利用,为建筑提供必要的能源供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建筑能源构架,缓解我国能源匮乏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浅析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生态为代价的建设模式遗留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以生态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已经变的十分重要和紧迫。
什么样的建筑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有其深刻广泛的整体概念,意味着建筑师不但需要求助于高技术的解决方法,还要用美学手段去协调人和自然,将环保技术、能源节约可持续性等各类因素艺术的融入建筑设计。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策略与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空间层次上的具体体现。
它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建设中,实现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所以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朴素的生态策略一开始就贯穿于人类的建筑活动中,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等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的协调。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天井建筑、窑洞建筑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风水学等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建筑史。
近现代建筑师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完善。
美国建筑师赖特的“有机建筑”(以流水别墅为代表,图1),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的“新建筑五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以萨伏伊别墅(图2)为代表),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的“干热气候建筑”(图3),都已经体现了深层生态策略的设计原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建筑同所在地域、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就是将被动式的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同时主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着“空间使用”这个建筑的基本问题将建筑声、光、热学与建筑材料、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使前者维持在后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处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完善,相应地使环境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
Ke r s o c r o d a u ti a l e eo me t u b n p a n n y wo d :lw- a b n i e ,s sa n b ed v lp n r a ln ig
,
收 稿 日期 :0 20 -7 2 1 .22 作者简介 : 文红 (9 1 , , 石 17 -) 男 工程师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 3 建 筑物 的 实质性 功 能意识 淡 薄 .
从 而满足 未来 的改造或者变化的可能性 。 形式化 的建筑 设计是我 国建筑设 计 的通病 , 而不实 的建筑 4 结语 华 与 国际上 的简约风格 明显 的背道 而驰 , 生态策 略要求建 筑设计尽 生态 策略是生态建筑的根基 , 而生 态建筑则 是生态策 略 的具 可能少 的影 响以及 改变 自然环境 , 因而 在具体 的建 筑设计 中关 注 体化表现 。在建筑 活动 中的朴 素 的生态策 略主要 体 现于建 筑材 其实质功 能才 是重要的 , 而我国建筑界 恰恰缺 乏这种 意识 。无论 料 、 筑结构之 中, 建 建筑材料 的天 然性 , 筑结构 的 自然融合 性成 建 是 建筑材料亦 或是 建筑结构 , 都缺乏 实质性功 能 的考 察。这也 其 为生态策略 的主要表 现形式 。而 根据 现代 的生态策 略 , 在具 体的 是制约我 国生 态建 筑实践的重要 因素 。 建筑设计 的过程 中, 我们需要积极 的关 注于建筑材料 以及建 筑结
第3卷 第 1 8 5期
.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1 . 8
2 0 1 2 年 5 月
V0 . 1 38 No. 5 1 M a . 201 v 2
文章编号 :0 96 2 ( 0 2 1 —0 8 0 10 —8 5 2 1 ) 50 1 -2
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摘要: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应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生,其具有以人为本,居住建筑的绿色不能说是生态的,而居住建筑的生态类型是以绿色为基础的生态环境。
绿色、环保、节能、生态等概念,建筑业普遍认同生态建筑应该是可持续的,未来的建筑需要节约资源,并且除了建筑自身的节能外,还要考虑建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是当前人们需要考虑的重点,本篇文章全面探讨关于建筑设计生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引言: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态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世界上约有一半的温室气体是由建筑物内的材料运输和建筑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造成的,这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大影响。
在建筑领域,建筑设计是有效保护环境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策略,不仅可以使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可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1.建筑生态设计的原则?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两者之间不断产生矛盾,上述状况是我国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大方面压力,如何将生态设计理念与建筑理念结合开来,这样做可以实现建筑的生态设计,因此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1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任何建设项目的规划都必须在现场考察当地环境和其他具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各种限制条件,正确控制建筑与自然准则之间的联系,即当地与自然要素的关系,做到建筑和周围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一方面,将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利用建筑周边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达到建筑目的,全面实现生态化与建筑节能。
1.2节能节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作为一种随着人类发展而兴起完善的产物,在人类生存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对周围环境会产生相应影响,建筑建设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而且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资源、能源危机加剧,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是目前建筑设计对生态环境要素的考虑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设计工作重视和注意。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筑建设越来越多,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国家构建生态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进程。
人们生态观念逐渐增强,对于倡导生态理念和保护生态资源越来越重视。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原则1、整体性原则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融入应对当地社会环境、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规划,实现建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防止为了盲目的追求生态策略融入,使建筑设计脱离实际情况。
2、生态和谐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使建筑和生态环境实现和谐融洽,最重要的是让居住、使用者可以和自然环境产生和谐共鸣。
能够真正实现通过自然生态的优势,积极舒缓人类身心,颐养精神,实现建筑和自然,以及人和自然的有机统一。
3、资源节约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必须要考虑到节约资源、能源,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最自然生态的建筑效果。
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节约用地,随空间实现最优化配置,通过使用非粘土空心砖来减少墙体厚度或者在墙体安设橱柜等有效方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从而节约土地资源。
第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把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可以实现节约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效果。
再次,要合理节约水资源。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师应加强生态意识,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策略, 尽量减少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生活的需要[ 3] 。
生态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运用生态策略和手段, 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等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共同参与, 才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微观环境,建筑的存在本身既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建筑始终持续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
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同时也会产生不少废弃物,这都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教育、审美等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很自然地从要求有舒适的家居,进一步要求有温馨怡情的居住环境,甚至要求他们所居住的城市也要有迷人的景观和高尚品位。
因此,关注生态的建筑设计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
一、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设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
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讲究生态和谐建设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
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加强,建筑领域的生态建筑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生态策略的含义及生态建筑的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和完善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人在买房子的时候往往不只是关注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更多的关注起周围居住的环境,比如说绿化率等等。
可见现代的建筑设计,需要更多的关注生态因素。
所以生态策略成为了二十一世界建筑设计中的主旋律,它也必然成为了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建筑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所建造的,但是在建筑这些设计的时候往往对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就要遵循生态环境所存在的规律,所以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不仅仅是顺应人们购买居住空间的意愿,更是保护了自然环境,顺应了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生态策略的含义及生态建筑的特征2.1在建筑设计中一种建筑叫做生态建筑,主要指建筑物具有生态思想和技术。
而生态策略则是生态建筑中的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生态建筑可以展现于我们眼前全靠生态策略这一抽象的理念才得以实现,所以说生态策略是一种指导思想,是生态建筑的根基理念,而反过来,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的具体化表现。
在我国北京,至今仍流传着以前人们居住的四合院,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名胜古迹,但是四合院的建筑设计就是一种生态建筑,其体现的生态策略就是古代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2.2生态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的结合,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态建筑也可以称它为绿色建筑。
生态建筑是要把建筑本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完美设计,使得物质能源在建筑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可以得到有序地循环利用,并且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低消耗、少污染并且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
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
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行业中,提升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 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
(2)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生态策略的意义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3-0020-02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王丽纯冯艳林(大同市二院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037005)摘要: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现状,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揭示了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环境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从而解决了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合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1建筑行业的现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兴起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变快,但是,过快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
能源的消耗指数不断攀升,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把“可续化发展”观念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环境的重视。
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把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目前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植被保护和原生的土壤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对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人文脉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容纳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建筑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生态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平衡,环境质量也会因此下降。
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庞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反映。
城市中的空间构造是极不合理的,社会景观所占的空间比例往往很大,相反的,自然景观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内。
为维持城市的活力和环境的质量,人们采取两种方式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一种是栽植绿色植物,另一种是输入很多的自然能源来换取人工的自然。
通过对建筑物容量的限制,来提高自然空间的占有率,已经成为目前改善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自然生态观念还有一种方式是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和自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建筑中使自然再现。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尊重自然,最大限度的把自然的要素置入建筑物中。
赖特的建筑设计就很好的把建筑的生态规律完整的展现出来。
建筑在他看来仅仅是自然的某一个器官,把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在城市的建筑中,人们常常会为了建造一个人工的自然环境而使自然再现,人们创造自然的方法也有很多。
这些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使人更加亲近的感受自然。
3融入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策略指的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把自然景观积极的引入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对自然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但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并不能代替自然。
接着,要使建筑设计适应人类的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的健康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在建筑物中植入绿色植被表示出了一定的欣喜。
生态自然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愉悦人的心境,调节人的情绪,有试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就可以使人的心情更加爽朗,缓解人的精神压力。
于是,在城市的建筑中引入生态景观是十分必要的。
再者,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观念,适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环境的严重污染使人们开始进行反思,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对建筑的巧妙设计,把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的环境保护。
4建筑中生态策略的实施4.1建筑方案的设计要求独具特色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重视环境的生态价值,但是,注重环境生态价值的同时,注意保持设计方案的特色。
生态化的建筑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优秀的建筑形象的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
建筑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建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生态环境上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建筑作品能够很好的与建筑的周边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
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使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以便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
很早以前,我国的“建筑人员”就具备了朴素的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比如,在古代时候,由于中国的南方多雨湿润,盖房的时候采用斜顶以便雨水能快速滑落。
黄土高原地区的房子———窑洞,就是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建立起来的。
4.2室内空间的绿化倾向建筑的外部设计和环境相适应,内部的设计也应该向绿色化的倾向发展。
这种绿色化的倾向,主要是通过设计师的巧手,把外部的绿色引入室内,对此,建筑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实现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
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室内和室外连为一体。
目前,这种设计手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是最常见的,比如,很多建筑物内部设计了共享大厅和内庭院,或者在设计的建筑物的上部设计一个可以开启的天窗,这个天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设计手段,常常被设计师采用,即将面向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可以半开或者全开的墙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获得更多·02·第39卷第3期2013年1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9No.3Jan.2013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3-0021-04中心城区复杂环境下方案设计研究柏林(中铁(天津)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天津300133)摘要:结合中心城区复杂环境下车站设计的难点,对车站站位、站型确定、车站规模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对非标准车站建筑设计重点作了分析,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车站,站位,站型,设计中图分类号:TU92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南段线位周边用地大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沿线拥有鼓楼、火德真君庙、后海、景山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等著名的皇家园林及旅游景点,连接了王府井等繁华的商业街,是传统文化风貌的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区。
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外部控制因素较多,通过对其控制条件的分析,使本站的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打破了地铁车站常规模式。
车站的结构形式比较适合于周围的建筑条件,便于旅客的换乘,在某些方面具有独一性、创新性。
1工程概况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南段是由一期工程(奥运支线)向南延伸。
南段线路北起奥支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北土城站、知春路与北辰路交叉口,线路以地下线形式沿北辰路向南敷设,经过北三环安华桥后一直向南,经旧鼓楼大街向南至北二环的鼓楼桥,然后再继续向南延伸,沿旧鼓楼大街至地安门外大街,在地安门外大街与平安大街交叉口处折向东,经由南锣鼓巷至交道口南大街与平安大街交岔口后向南敷设,终点设置在中国美术馆西门。
本段共设置6座地下车站:安华桥站、安德里北街站、鼓楼大街站、什刹海站、南锣鼓巷站、中国美术馆站。
南段线6座车站中有4座换乘车站,安华桥站远期与M12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号的阳光和新鲜空气,把房间的空间向外延伸,拓宽了室内的空间。
2)室内和室外的景观一体化发展。
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建筑设计法。
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使室内的小空间和室外的大空间形成对比,既可以优化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建筑与自然连为一体。
常见的手法有引水法、栽植绿化法。
3)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生态建筑在实施之前要注意选址,要选择和周边的环境协调一致的位置。
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的处理建筑、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新旧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对公园进行绿化的时候,要注意把回归自然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保护原有的植被,就势而建。
不以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建设宏大的建筑物,以突显自然的魅力。
在这种设计中,建筑物仅仅作为一个点缀而存在。
4.3建筑技术向生态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生态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应该要明白,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能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污染。
建筑设计师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便更好的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需要考虑生态建筑,不仅要从设计上考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要注意施工时用材、用能等的生态化。
第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积极使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等新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此同时,还要尽量使用当地的资源,减少对外来特殊资源的使用;要尽量使用木材,天然的石材等可再生的天然节能材料。
建筑技术的生态设计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
生态化的建筑应该要注意降低建筑的能耗,这种能耗主要包括空间上节约和能源上的节约。
在节约水资源这一方面,采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推广中水系统的运用,循环用水。
在供暖方面,采用太阳能作为供热系统的能源,或者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把风能等清洁进行转化。
通过建立沼气池把生活用水进行加工处理,这对净化环境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1]王亮.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19-21.[2]赵辉.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6):89-91.[3]吴宝权.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55-58.[4]刘海波.关于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122-123.[5]蒙恪勤.浅谈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的设计与实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9-11.Integrity research on ecological strategy in building designWANG Li-chunFENG Yan-lin(Datong 2nd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Datong 037005,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current building industry status ,through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immerg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uilding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ecological strategy in building design ,so as to solve present environment problem.Key words :building design ,ecological strategy ,integrity·12·第39卷第3期2013年1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ol.39No.3Ja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