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石大《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1Botany课程编码:01023011总学时/总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理法学分:理论48/3学分适用专业: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开课单位:药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植物的一门科学,在中药专业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栽培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药用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药用植物;以及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植物化学成分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规律,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关性,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为学生以后研究中药的基源,优化中药的品种和品质,从事天然药、民族民间药的调查、研究和进行新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用植物分类识别的技能,为今后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课堂教学48学时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及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课内采用讲授、板书、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外思考题: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是什么?第一章植物的细胞(3学时)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厚含物及细胞壁的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熟悉植物细胞的功能;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内采用讲授、板书、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外思考题:原生质体主要包括什么?植物细胞厚含物主要包括那些及鉴别方法是什么?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植物的组织(4学时)教学内容:植物的六大组织。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4.3.1)。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2)。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开阔的视野(C6、C3)。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绪论 2 多媒体/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熟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课堂提问植物的细胞与组织2 多媒体/掌握植物的组织类型;熟悉其生理功能。
课堂提问植物的器官10多媒体、实物示教习题掌握植物的器官类型及其特征;熟悉其生理功能。
书面作业植物分类概述苔藓、蕨类2 多媒体/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以及苔藓、蕨类植物的特征。
课堂提问裸子植物 2多媒体、实物示教测验掌握裸子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试卷评阅双子叶植物14多媒体、实物示教大作业掌握双子叶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书面成绩单子叶植物 2多媒体、实物示教习题掌握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书面作业*考核方式(Grading)最终成绩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测验、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课堂参与程度和平时作业:10%;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测验:20%;检验总论部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督促下一步学习。
大作业:15%;主要考核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及文字表达等能力。
期末考试:55%;全面考核对生药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 & OtherMaterials)张浩. 药用植物学(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ISNB: 9787117143776.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专业选修课-《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专业(学分:2学分学时:3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内容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与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
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药用植物学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和解剖、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大部分内容。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①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②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③掌握普通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④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辘【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于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2.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1)善于利用大自然的课堂(2)阅览药用植物图片(3)培养学习兴趣(4)重视实验技能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难点:无【课程的考核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思考题】1.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的定义。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前言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
因而本学科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器官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药用植物的分类两部分。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述药用植物,比较熟练地使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18~24个科及重点属的特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
同时适当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继承和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2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课为56学时,8.0学分,分上、下两学期完成。
上篇内容在第一学期完成,计80学时,理论48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32学时。
下篇内容在第二学期完成,计48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第二学期有早春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周,在实习中加强学生的采、认、制作标本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绪论【目的要求】明确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悉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编号:课程:药用植物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8 学分: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用植物》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利用植物学中形态、结构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药材的种类,保证用药的准确有效。
二、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研究中药质量,、开发中药资源和培养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言(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的含义、任务及与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药用植物》的含义、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植物细胞(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特化的显微特征。
3.了解植物细胞的增殖。
(二)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动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结构;细胞的分裂。
2.难点: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二)教学内容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薄壁、保护、机械、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三)重点和难点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维管束及其类型。
第四章植物器官(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类型。
药用植物学 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植物的分类、形态学、生理学、化学成分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目标,它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
一、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植物的分类学知识,包括植物的命名规则、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等。
此外,还应该包括植物的形态学知识,如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还应该涵盖植物的生理学知识,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代谢等。
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其药用价值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分类和性质,如生物碱、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三、药用植物的药理学作用药用植物的药理学作用是指植物化学成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药用植物的药理学作用的分类和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药用植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以及植物药的合理应用。
四、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应用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是指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的分类和评价标准,如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药效评价。
此外,还应该介绍药用植物在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及植物药的开发和生产。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份知识的列表,更是一份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引导。
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它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植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实验、讨论和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供中药专业本科用)药学院生药教研室2006年7月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alBotany(供中药专业本科用)学分数:7周学时:3.5课程性质: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
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的形态、植物的分类及植物的显微构造三部分,并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研究中药质量、开发中药资源、培养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基本内容: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室实验、野外见习和实习等。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软件或课件、原植物标本、中药材标本、图表以及录像等,特别是本课程根据国外原版资料及我国现行教学大纲编写的自编教材和课件(含英文部分)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还安排有随课程进展的见习、参观等,使学生学有所用,开阔眼界;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和内部构造、药用植物的分类两大部分。
1、绪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要用植物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2、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构造。
其内容有: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植物的六大器官3、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
其内容有:药用植物分类概述;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教学方式(参考性):讲授,归纳,比较,提问,总结,示图,举例,鲜材展示,CAI 教学用书: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药用拉丁文教学大纲

药用拉丁文教学大纲学分: 1 学时:20考核方式:考试教学方式:讲授主讲教师:杨雁芳课程类型:必修基础课授课对象:药学六年制长学制学生课程概述药用拉丁文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拉丁文的基本发音和单词拼读规则,掌握医药拉丁文中常用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熟悉常用的药物命名规则和动植物学名以及生药名的命名规则,并能够书写和认读简单的拉丁语药用处方,从而为今后的医药研究和科技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共18学时,授课时长为9周。
学科特点:拉丁语构词丰富,语音固定明确,语法结构严谨,词义确切清晰。
使用拉丁名词作为命名标准可以避免许多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引起的混乱现象,对于促进和保持科学术语的统一,加强国际文化和科学交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1.掌握拉丁字母及单词的基础发音2.学会必要的语法规则,熟记一些常用词汇3.掌握各类药物及动植物学名和生药名的命名法4.能够认读简单的药用处方教学内容一、字母的发音和书写(了解)1、语音概念2、拉丁文字母的名称音和发音3、字母的分类4、双元音和双辅音的发音二、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了解)1、字母的特殊发音:c、g、s、h、i2、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eu、ae、oe、ti、gu、gn、qu、sc、sh、sch、cc、ll、mm、nn、tt、rr三、音节、音量和重音(了解)1、音节概念2、音节划分规则3、音量概念4、音量规则:长音规则;短音规则5、重音概念6、重音规则四、拉丁词类和拉丁动词1、拉丁词类概述:概念、分类(了解)2、变化词类的结构(掌握)3、拉丁动词概述(了解)4、拉丁动词的变位法判定依据(重点掌握)5、四种变位法动词的变位规律(重点掌握)五、第一变格法名词和药物制剂命名法1、名词概述(了解)2、名词变格法和名词变格公式(重点掌握)3、名词的词典记载形式(了解)4、第一变格法名词:特征;格尾表(重点掌握)5、药物制剂命名法(重点掌握)六、第二变格法名词和不含氧盐类命名法1、第二变格法名词:特征;格尾表(重点掌握)2、介词的用法(掌握)3、不含氧盐类药物命名法(重点掌握)七、第三变格法名词和含氧酸盐类命名法1、第三变格法名词分类:等音节名词和不等音节名词(掌握)2、第三变格法名词的特征和格尾表(掌握)3、不等音节名词的词干确定方法(掌握)4、含氧酸盐类命名法(重点掌握)八、形容词、酸类药物命名法和动植物学名命名法1、形容词的概念及分类:第一类形容词和第二类形容词(了解)2、第一类形容词:特征;格尾表(掌握)3、第二类形容词:特征;格尾表(掌握)4、酸类药物命名法(了解)5、偏酸性有机药物盐类命名法(了解)6、动、植物学名命名法(重点掌握):双名法、三名法九、第四变格法名词、第五变格法名词、不变化名词和生药命名法1、第四变格法名词:特征;格尾表(了解)2、第五变格法名词:特征;格尾表(了解)3、不变化名词:特征(了解)4、生药命名法(重点掌握)十、药用处方(了解)1、处方书写规则2、常用处方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前言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
因而本学科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器官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药用植物的分类两部分。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述药用植物,比较熟练地使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18~24个科及重点属的特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
同时适当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继承和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2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课为56学时,8.0学分,分上、下两学期完成。
上篇内容在第一学期完成,计80学时,理论48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32学时。
下篇内容在第二学期完成,计48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第二学期有早春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周,在实习中加强学生的采、认、制作标本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绪论【目的要求】明确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悉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
掌握维管束的类型。
2、熟悉分生组织的形态特征。
3、了解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组织培养。
【教学内容】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木栓)、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输导组织(管胞、导管、筛胞、筛管、伴胞)、分泌组织(分泌细胞、腺毛、分泌腔、分泌道、乳管)的特征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类型及各种变态;掌握花程式。
2、掌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
3、熟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
4、了解花的生殖。
【教学内容】1、根的形态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的变态、根的功能、根尖及其发展;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根的异常构造。
2、茎的形态和类型、芽的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地下茎的变态;茎的功能。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和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3、叶的组成;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叶序;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构造;叶的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4、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的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序的类型;花的功能。
花粉粒的构造和类型。
5、果实的形成与组成;果实的类型。
6、种子的形态和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第四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目的要求】1、明确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目的、任务,分类等级、命名和检索表的使用。
2、熟悉植物的系统及类群;熟悉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3、了解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教学内容】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3、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4、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的命名法。
5、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藻类植物【目的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藻类植物。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菌类植物【目的要求】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担子菌和子囊菌的区别。
2、熟悉菌类的分类。
3、了解常用药用菌类植物。
【教学内容】菌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菌类植物。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2、熟悉地衣植物的分类。
3、了解药用地衣植物。
【教学内容】地衣植物门的特征及常见的药用地衣。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3、了解药用苔藓植物。
【教学内容】1、苔藓植物门的特征、分类。
2、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的科及药用植物种类。
3、了解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内容】1、蕨类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分类。
2、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常见的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点科(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
2、熟悉裸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3、了解药用裸子植物。
【教学内容】1、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植物分类。
2、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红豆杉科、麻黄科、买麻藤科的主要特征。
3、裸子植物中主要药用植物。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的特征;药用植物学名50~80种。
2、熟悉运用科属检索表,并且具有初步对药用植物鉴定的能力。
3、了解药用植物。
【教学内容】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及系统演化学派。
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3、双子叶植物纲的特征。
离瓣花亚纲: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
合瓣花亚纲:木犀科、龙胆科、萝藦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
4、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中药拉丁语第一章拉丁单词的读写1、掌握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拉丁字母的分类、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
2、熟悉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
【教学内容】1、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
2、拉丁字母的分类。
3、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
4、音节的概念、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名词【目的要求】1、掌握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掌握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2、熟悉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及常用词汇。
【教学内容】1、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
2、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中药材的命名方法(Ⅰ)、生物科名的命名方法、中药制剂的命名方法;常用词汇。
3、第四、五变格法名词;不变化名词和希腊名词。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形容词1、掌握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掌握第一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2、熟悉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熟悉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教学内容】1、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形容词的语法作用;中药材的命名方法(Ⅱ);常用词汇。
2、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写规则。
2、能熟读药品说明书及正确描述药用植物。
【教学内容】1、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写规则。
2、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3、药品说明书。
4、药用植物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发展简史 1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5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6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20 第四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 1 第五章藻类植物 1 第六章菌类植物 1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1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2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4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2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12 中药拉丁语第一章拉丁单词的读写 4 第二章名词8 第三章形容词 2 第四章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 2 合计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