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中药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各论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概念2.研究内容3.学科任务4.学科性质5.学习目的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的探索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简况本章习题要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学会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中药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药药理学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
二、第一章: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第二章: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教学内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1.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2. 分析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如皂苷、生物碱、多糖等成分的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四、第三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0%。
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一门实验课。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中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数据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中药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急性毒性试验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试验动物选择、受试药物剂量设置、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药效指标的选择和结果统计处理方法,了解在体和离体实验的基本方法,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1、掌握中药药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掌握中药药效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中药LD50测定的基本方法。
4、掌握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了解实验动物基本知识。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1.实验内容:1、实验注意事项及动物基本知识,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基本知识,大小鼠捉持、给药和取血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大小鼠捉持、给药和取血的基本方法。
3.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大小鼠的捉持、给药及取血的基本方法;理解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分组、标记方法,指标选择的依据,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和处死等基本知识;了解实验动物分类和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中药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各论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概念2.研究内容3.学科任务4.学科性质5.学习目的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的探索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简况本章习题要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药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中药药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药学(医药营销)、中药学、中药学(对外交流)、制药工程、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9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36,其中课堂讲授27学时,实验9学时。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使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中药药理学具有很强的实验依赖性,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依据是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充分考虑中药学、药学营销等不同专业特点,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中药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中药作用的方法。
为合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本大纲实验教学采用单元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选做部分实验。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生、炒杜仲和青皮对麻醉家兔血压的影响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麻醉家兔的直接测压法,验证炮制对杜仲降压作用的影响和青皮对麻醉家兔血压的影响。
2、实验内容杜仲具有降压作用,炮制能增强其作用,青皮静脉注射具有升压作用,而灌胃无此作用。
在麻醉家兔的颈总动脉插管,与压力换能器连接,用信息采集系统记录血压曲线,观察生、炒杜仲和青皮对麻醉家兔血压的影响。
3、实验仪器信息采集系统、注射器、剪刀、止血钳等。
4、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二益母草、升麻配柴胡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性的影响 1、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离体子宫实验方法,学习离体子宫活动性测定法,观察分析益母草、升麻配柴胡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性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及代表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学基础、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熟悉中药配伍、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代表药、中药配伍、代表方主要的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常用中药、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了解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具备基本的中药新药药效学试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三、教学学时分配《中药药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中药药理学》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任务,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教学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概述1.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学科特征与主要任务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研究1.基于临床的中药作用原理探索2.基于学科发展的中药药理研究本章习题要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消化系统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大黄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碳末推进)
三、实验内容
1.碳末推进法进行大黄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实验的方法
2.消化系统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介绍胃溃疡模型制作方法并进行探索性尝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实验
一、类别:
设计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中枢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着中枢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镇痛药物实验设计
4.熟悉自主活动的测定方法及自主活动仪的使用方法。
5.根据延胡索或酸枣仁的功效和主治设计并实施其主要药效学研究内容(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能根据中医病和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和实验项目进行实验设计,能发挥团队精神合作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
1.提供能用于评价药物镇痛作用的常用实验设备,如压痛仪,热板仪等,带教老师给学生讲述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进行酸枣仁或延胡索的对中枢影响的实验设计,然后利用已有实验仪器,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压痛法、自主活动、催眠等方法进行实验。
2. 中枢系统试验常用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扭体、热板镇痛、自主活动、催眠实验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五抗心肌缺血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
附子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附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三、实验内容
1.BL-410四道生理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及心电、血压的测定方法
2.动物的麻醉和颈动脉插管手术方法
3.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的选择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六钩藤的降压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综合性实验)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降压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降压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通过此项实验,锻炼学生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科研实践的综合能力,涉及《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数理统计学》、《科研论文的写作》等多门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实验内容
1.BL-410四道生理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及血压得测定方法
2.动物的麻醉和颈动脉插管手术方法
3.降压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的选择
4. 从钩藤药材的鉴定、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到药理实验动物的选择、一切设备的准备、调试、实验、实验报告的书写,最后形成正式期刊发表论文的形式上交。
四、学时安排:
6学时
实验七人参对小白鼠游泳时间、耐常压缺氧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应激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应激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通过此次实验,训练学生实验原始记录的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及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工作打下文字功底。
三、实验内容
1.抗应激实验的常用方法
2.动物的麻醉和颈动脉插管手术方法
3.降压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的选择
4. 介绍实验原始记录的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及科研论文的书写方法,最后形成正式期刊发表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八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
一、类别:
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和选用。
三、实验内容
1.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和选用
2.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口述实验方法、原理的选择、中医病和证的模型的选择
四、学时安排:
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