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优化指导高考总复习化学基础课时练23高中化学
(37套)2019年高中化学复习课时练习汇总(含各章节知识点及练习解析)

(37套)2019年高中化学复习课时练习汇总(含各章节知识点及练习解析)如果暂时不需要,请将我收藏下来。
因为一旦错过我,可能就永远失去我了!课时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B.1 mol氧的质量为16 gC.0.5 mol He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D.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解析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这里的“粒子”并不一定是分子,A项错误;使用“mol”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且粒子种类要用适当的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 mol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2H 只表示2个氢原子,D项错误。
答案 C2.(2017·潍坊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B.20 ℃、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当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D.2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解析A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A项错误;B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项正确;C项,1 mol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22.4 L,C项错误;D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D项错误。
答案 B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中子数相同B .分子数不同C .质子数相同D .气体质量相同 解析14N 原子中有7个质子、7个中子,16O 原子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13C 原子中有6个质子、7个中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这两种气体,分子数相同,故两容器中的中子数相同。
2019优化指导高考总复习化学基础课时练20高中化学

基础课时练(二十)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2017·长春期末)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时石墨一极变红B.图②装置可以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图③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D.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腐蚀速率较快,图③中Fe腐蚀速率较慢答案:C2.(2018·桂林中学月考)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一组是()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答案:C3.(2018·沈阳二中月考)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
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 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C.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为4OH--4e-===2H2O+O2↑,②中负极为2H++2e-===H2↑解析:选C①中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导线中通过0.02 mol电子时,生成0.005 mol O2;②中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导线中通过0.02 mol电子时,生成0.01 mol H2,但题目未指明两种气体是否处于相同状况下,故无法比较气体体积的大小,A错误。
①中阴极反应为Cu2++2e-===Cu,阴极表面析出Cu,电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表面析出H2,电极质量不变,B错误。
①中阳极反应也可写作2H2O-4e-===4H++O2↑,反应中生成H+,溶液的酸性增强,则溶液的pH减小;②中正极反应消耗H+,溶液的酸性减弱,则pH增大,C正确。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二章 基础课2电解质离子反应 含答案

基础课2电解质离子反应考点一从分类依据上突破电解质及其电离(1)分类依据:(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今有10种物质:①Al②稀硝酸③乙酸④液氨⑤CO2⑥NaCl⑦BaSO4⑧Na2CO3⑨酒精⑩Al2O3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________。
答案:③⑥⑦⑧⑩④⑤⑨⑥⑦⑧⑩③⑥⑦⑧⑩依据元素周期表,突破强、弱电解质的记忆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
Ⅲ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ⅣA:H2CO3、H2SiO3均为弱酸。
ⅤA:强酸:HNO3中强(或弱)酸:HNO2、H3PO4。
ⅥA:强酸:H2SO4弱酸:H2SO3、H2S.ⅦA:强酸:HCl、HBr、HI、HClO4等弱酸:HF、HClO等.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
注意: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金属氧化物的电离条件是熔融.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O4===2H++SO2-4;NaOH===Na++OH-;(NH4)SO4===2NH错误!+SO错误!。
2(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 H++HS-、HS-H++S2-。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Cu2++2OH-。
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错误!+H2O错误!Al(OH)3错误!Al3++3OH-.(3)酸式盐: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错误!,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十二章 综合课9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含答案

综合课9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对应学生用书P258)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题是新课标高考的经典题型,也是高考试题中最具有选拔性功能的题目之一。
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简式的书写,官能团种类、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大多以框图转化关系形式呈现,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其中明确反应条件,分析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特别是物质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理解运用题目所给信息,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四个方面是解题的关键。
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与设计一、有机合成路线的选择1.一元转化关系2.二元转化关系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1)错误!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芳香酯二、官能团的转化1.官能团的引入错误!错误!(2)引入卤素原子错误!(3)引入羟基错误!(4)引入羧基错误!2.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反应可以消除或:如CH2===CH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可消除-OH:如CH3CH2OH消去生成CH2===CH2,CH3CH2OH氧化生成CH3CHO。
(3)通过加成(还原)或氧化反应可消除-CHO:如CH3CHO氧化生成CH3COOH,CH3CHO加H2还原生成CH3CH2OH。
(4)通过水解反应可消除:如CH3COOC2H5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CH3COOH和C2H5OH.(5)通过消去反应或水解反应消除卤素原子。
如CH3CH2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溴化钠,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3.官能团的保护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反应,把—OH变为—ONa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四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学科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化学反应速率是变化的,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有关,并遵循一定规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考点考题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2021浙江6月选考第20题2021河北选择考第13题2021湖南选择考第16题2019全国Ⅰ卷第28题考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021湖南选择考第11题2021广东选择考第19题2020山东等级考第14题2020全国Ⅰ卷第28题2019全国卷Ⅱ第27题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在本讲有以下规律:1.从考查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考查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快慢判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等。
(2)结合化学平衡,考查对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的理解及计算。
2.从命题思路上看,侧重以化工生产或新信息为背景,与反应热或化学平衡相结合,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比较及影响因素。
(1)选择题结合化学平衡图像、图表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结合反应历程,考查决速步、活化能等相关知识。
2019优化指导高考总复习化学基础课时练32高中化学

基础课时练(三十二)原子结构与性质1.(人教选修3 P24-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A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
B位于A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最外层电子数的1/2。
C 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元素原子相同。
D与C属同一周期,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1)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_。
(2)C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3)B位于第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____________(填“强”或“弱”)酸。
答案:(1)Ne Si Mg Cl(2)1s22s22p61s22s22p63s23p5(3)三ⅣA SiO2弱2.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F还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已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为I1=738 kJ·mol-1,I2=1 451 kJ·mol-1,I3=7 733 kJ·mol-1,I=10 540 kJ·mol-1;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为全充满或半充满;E元素的族序数与周期4序数的差为4。
(1)写出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D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19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选修2 高效课时作业3

一、选择题1.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B.降低了生产成本C.减少了环境污染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解析:联合制碱法并未减轻对设备的腐蚀。
答案:D2.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筑高烟囱,使尾气在高空扩散稀释B.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来供热或发电C.使用V2O5作催化剂,提高SO2的转化率D.在吸收塔中,直接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解析:A项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尾气,C项使用V2O5不能提高SO2的转化率,只能加快反应速率,D项用98.3%的H2SO4吸收可防止产生酸雾。
答案:B3.下列使用化肥、农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高温多雨时比较适合施用钾肥B.长期施用硫铵会造成土壤板结C.石硫合剂必须与硫酸混合后才能施用D.过磷酸钙必须经硫酸处理后才能施用解析:A中钾肥易溶于水,多雨时易造成化肥的流失;B中硫铵溶于水呈酸性,易破坏土壤的胶体结构使土壤板结;C中石硫合剂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具有渗透和侵蚀病菌细胞及害虫的能力,能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药膜起保护作用,如果和硫酸混合后施用,会生成硫酸钙使石硫合剂失去作用;D中有效成分为Ca(H2PO4)2,属水溶性速效磷肥,应直接使用。
答案:B4.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氨气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B.由于氨易液化,N2和H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我国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0 MPa~50 M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解析:虽然合成氨的平衡混合物中NH3含量不高(15%左右),但由于N2和H2可循环利用,NH3的整体产率是很高的,故A项不正确,B项正确;500 ℃高温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项不正确;催化剂的活性不受压强的影响,故D项不正确。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151化学实验基础课时演练人教版.doc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15-1化学实验基础课时演练人教版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①用50 mL最筒量取5. 2 mL稀硫酸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③用托盘天平称量H.7g氯化钠晶体④用碱式滴定管取23. 10mL浪水⑤用瓷地垠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 2 niol/L的NaOH溶液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量取5.2 mL稀硫酸应选用10mL量简;②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不分层,没法用分液法分离;③正确;©取漠水应用酸式滴定管,因为溟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上的橡胶管;⑤因瓷堪煨含有二氧化硅,易被强碱性构质腐蚀,故不可用于灼烧氢氧化钠等显碱性的物质;⑥正确。
答案:C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C.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j千条件下反慢加入浓硫酸中解析: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向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劲七入浓祢酸和乙酸,B项错误;金属钠是活泼金属,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活泼金属着火一「用沙子盖灭,C项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比稀释浓荐•.、>:,要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由于浓硫酸的「St匕水的密度大),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量简星更取溶洒•,量具,不能用来配制溶液,D项错误。
答案:A3.(2012重庆诊断)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准确量取7. 60 jnL 盐酸 C,检查装:置气密性B. 实验室制备少量敏气 D.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解析:A 项量筒读数时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一位.; B 项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使氨水浓度增大,同时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促进一水合氨的分解;C 项关闭止水夹后,向长 颈漏斗中加水,如果形成稳定•的水柱即可证明气密性良好;D 项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知气排 尽两试管中的空气,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生成的氢气将硫酸 亚铁溶液压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并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时练(二十三)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2018·哈尔滨三中调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iO 2(s)+2C(s)===Si(s)+2CO(g)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B .3C(s)+CaO(s)===CaC 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 >0 C .BaSO 4(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 <0D .常温下,2NO(g)+O 2(g)===2NO 2(g)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 答案:C2.(2018·济南槐阴区质检)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 为平衡常数,Q 为浓度商)( )A .Q 不变,K 变大,O 2转化率增大B .Q 不变,K 变大,SO 2转化率减小C .Q 变小,K 不变,O 2转化率减小D .Q 增大,K 不变,SO 2转化率增大 答案:C3.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 L 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 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 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 2(g)+O 2(g) 2SO 3(g)的平衡常数为( )A .8.0×102 mol·L -1B .1.6×103 mol·L -1C .3.2×103 mol·L -1D .4.0×102 mol·L -1解析:选B 2SO 3(g) 2SO 2(g)+O 2(g) 起始(mol) 0.100 平衡(mol)0.10-2x 2xx2x0.10×100%=20% x =0.01 mol K =c 2(SO 2)·c (O 2)c 2(SO 3)=⎝⎛⎭⎫0.0212·⎝⎛⎭⎫0.011⎝⎛⎭⎫0.0812=11 600所以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600,B 正确。
4.(2018·北海市统考)已知X(g)+Y(g) Z(g)+G(g) ΔH 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在830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00℃和1 200℃时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相同B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最大转化率为50%D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密度、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解析:选B A 项,化学方程式相同,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相同,温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不同,正确;B 项,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C 项,当a =b 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由于830℃ K =1.0可计算X 的最大转化率为50%,正确;D 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也不变,则达到平衡时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正确。
5.(2017·华中师大附中期末)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g)+2Y(g) 2Z(g)。
现有三个容积均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丙,起始投料如下:三个容器置于同一恒温环境中进行反应。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三个容器中平衡常数大小:甲<乙<丙 B .三个容器中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不相等C .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的n (Z)大于甲容器中的2倍D .若丙容器中X 的转化率为80%,则平衡常数K 为80 L·mol -1解析:选A 温度相同,三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相等,A 项错误;三个容器中起始物质或浓度不相同,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不等,B 项正确;若将甲容器容积缩小一半,甲、丙两容器中起始反应物的浓度相等,两个平衡等效,Z 的体积分数相等,n (Z)丙=2n (Z)甲,但由于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甲容器体积恢复为2 L ,平衡逆向移动,甲容器中Z 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平衡时丙容器中Z 的物质的量大于甲容器中的2倍,C 项正确;丙容器中X 的转化率为80%,达到平衡:c (X)=0.2 mol·L -1,c (Y)=0.4 mol·L -1,c (Z)=1.6mol·L -1,K =c 2(Z )c (X )c 2(Y )= 1.6×1.60.2×0.4×0.4L·mol -1=80 L·mol -1,D 项正确。
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B .反应可表示为X(g)+3Y(g) 2Z(g),其平衡常数为1 600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选C 平衡建立的过程中,X 的转化浓度为0.05 mol·L -1。
其转化率为0.050.1×100%=50%,A 项对;平衡建立过程中,X 、Y 、Z 转化的浓度分别为0.05 mol·L-1,0.15 mol·L-1,0.1mol·L -1,三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反应可表示为X +3Y 2Z ,平衡常数K =0.120.05×0.053=1 600,B 项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 项错;对于吸热反应,升温K 值增大,D 项正确。
7.800℃时,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X(g)和0.10 mol 的Y(g)的混合气,发生反应2X(g)+Y 2(g) 2XY(g),n (X)随时间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K 减小,则该反应的ΔH >0B .前2 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Y 2)=0.015 mol·L -1·s -1C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90027D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06 mol X 、0.03 mol Y 2和0.14 mol XY ,则Y 的转化率减小解析:选B A 项,升高温度,K 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 项,前 2 s 内v (Y 2)=0.20 mol -0.08 mol 2 L ×2 s ×2=0.015 mol·L -1·s -1,正确;C 项,2X(g) +Y 2(g) 2XY(g)初始浓度(mol·L -1) 0.10 0.05 0变化浓度(mol·L -1) 0.070.035 0.07 平衡浓度(mol·L -1) 0.030.015 0.07K =0.0720.032×0.015=9 80027,错误;D 项,再充入0.06 mol X 、0.03 mol Y 2和0.14 mol XY ,则充入各物质的量与平衡时各物质的量相等,相当于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右移动,可判断出Y 的转化率增大,错误。
8.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反应原理:C(s)+2NO(g) N 2(g)+CO 2(g)。
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 mol NO 和2.030 mol 活性炭(无杂质),平衡时活性炭物质的量是2.000 mol 。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916B .达到平衡时,NO 的转化率是60%C .3 min 未达到平衡,则v (NO)=0.01 mol·L -1·min -1D .升高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处理更多的污染物NO 解析:选D 利用三段式分析。
C(s)+2NO(g) N 2(g)+CO 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2.030 0.100 0转化物质的量(mol )0.030 0.060 0.030 0.030平衡物质的量(mol )2.000 0.04 0.030 0.03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 (NO)=0.02 mol·L -1,c (N 2)=0.015 mol·L -1,c (CO 2)=0.015 mol·L-1。
A 项,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c (N 2)·c (CO 2)c 2(NO )=916,正确;B 项,达到平衡时,NO 的转化率:0.06 mol·L -10.100 mol·L -1×100%=60%,正确;C 项,3 min 末达到平衡,则v (NO)=ΔnV Δt =0.01 mol·L -1·min -1,正确;D 项,不知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法确定温度对该反应限度的影响,错误。
9.(2018·四川师大附中模拟)恒温下,容积均为2 L 的密闭容器M 、N 中,分别有以下两种起始投料建立的可逆反应3A(g)+2B(g) 2C(g)+x D(s)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关数据如下:M :3 mol A 、2 mol B,2 min 达到平衡,生成D 1.2 mol ,测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 的速率为0.3 mol·L -1·min -1;N :2 mol C 、y mol D ,达到平衡时c (A)=0.6 mol·L -1。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x =2B .平衡时M 中c (A)=0.6 mol·L -1C .y <0.8D .M 中B 的转化率与N 中C 的转化率之和为1 解析:选C M 中n (D)=1.2 moln (C)=0.3 mol·L -1·min -1×2 min ×2 L =1.2 mol所以x =2。
3A(g)+2B(g) 2C(g)+2D(s) n (起始)/mol 32n (转化)/mol 1.8 1.2 1.2 1.2 n (平衡)/mol 1.2 0.8 1.2 1.2 N 中,平衡时n (A)=1.2 mol 。
3A(g)+2B(g) 2C(g)+2D(s) n (起始)/mol 02yn (转化)/mol 1.2 0.8 0.8 0.8 n (平衡)/mol 1.2 0.8 1.2 y -0.8C 项,因平衡时D 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其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8 mol ,即y >0.8;D 项,M 中α(B)=60%,N 中α(C)=40%,之和为1。
10.(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 2O 5(g) 4NO 2(g)+O 2(g) ΔH >0,T 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00 s 内,N 2O 5的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 -1·s -1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的转化率为50%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g)浓度为2.98 mol·L -1,则有T 1<T 2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T 1>T 2,则有K 1>K 2 解析:选C 500 s 内c (N 2O 5)由5.00 mol·L-1降低到3.52 mol·L -1,则有v (N 2O 5)=(5.00-3.52) mol·L -1500 s =2.96×10-3mol·L -1·s -1,A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