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击实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设计依据。

2.试验方法与原理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轻型击实试验。

试验原理: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先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Wop(或称最佳含水率),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3.试验仪器1000ml量筒1个,轻型击实仪(含击实筒、击锤和护筒等),刮刀1个,五组那个含水率的土样若干,称量300g天平(感量),称量10kg台秤(感量1g),标准筛1套。

4.实验步骤1)制备具有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实验室提供);2)取代表性土样拌匀后分三次装入击实仪金属圆筒内进行击实。

每两层之间的接触面应在击实前凿毛;3)每层土样击25次;4)击实完成后称取击实筒与试样的总重量;注意记录筒自重和筒的容积;5)从试样中心处取2块一定量的土料,测定含水量。

5.试验记录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试验地点:实验日期:试验者:——————————————————————————————————土样类别:细粒粘土每层击数:25次6.成果整理及分析分析本次试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是每两层之间的接触面应在击实前凿毛,我在试验过程中做第一组土样击实试验时差点忘记凿毛,若不进行凿毛,则完成击实后的土样将会有分层情况,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2)完成击实后取土样时务必细心,切不可将土样盒的盒子与盒盖弄混导致质量误差。

本次试验未达到试验目的。

原因可能是由于击实筒在击实后底部部分土脱落引起质量上的误差导致其密度偏小。

本次试验中未能得到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自动计算)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自动计算)

5479 10783 5304 2.44
5479 10807 5328 2.45
干密度(g/cm³) 盒号
2.28
17
1
2.29
4
13
2.31
2
10
2.29
16
12
2.28
5
8
盒质量(g)
472.9 481.6 465.9 458.9 486.6 469.2 488.0 451.2 491.2 491.1
7.1
平均含水率(%)
2.3
4.2
5.1
6.2
7.3
最大干密度
(g/cm³) 最佳含水率
(%)
校准后最大干密度
(g/cm³) 校准后最佳含水率
(%)

2.3
干密度(g/cm3)

2.25

2.2
与 干
2.15

2.1

2.05

2

1.95

-4
-2
0
2
线
备注: 试验:
复核:
y = -0.0038x2 + 0.0358x + 2.158

1.9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线
含水率(%)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青海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103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JL-001
工程部位/用途

一标击实试验

一标击实试验
工程名称 任 试 试 评 务 验 验 定 单 日 规 标 吴江城市南北快速干线 号 期 程 准 合同号 KSGX-SG-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号 试 试 试 复 B-0004-11-1 。 验 验 验 核 环 设 人 人 境 备 员 员
2007-5-14 JTJ057-94 JTJ034-2000
试样名称 7%灰土 (2) 工程部位 路基 结合料剂量 试验次数 7 (%) 结合料含水量 0 1 筒+湿样质 4846 量Q1(g) 筒质量Q2 3050 干 (g) 密 湿土质量Q 1796 度 (g) 湿密度ρ w 1.801 (g/cm3) 干密度ρ 1.597 (g/cm3) 盒号 16 20 盒+湿土质 397.57 360.62 量m1(g) 盒+干土质 356.06 324.26 量m2(g) 盒质量m3 36.99 35.57 含 (g) 水 水质量mw 41.51 36.36 量 (g) 干土质量md 319.07 288.69 (g) 含水量W 13.01 12.59 (%) 平均含水量 12.8 W(%) 最佳含水量W0= 最大干密度ρ
dm=
(%)
灰土 (%) 筒容积V 3 4995 3050 1945 1.951 1.680
. 997
(cm )
3
4 5016 3050 1966 1.972 1.668

34
240.53 217.18 35.74 23.35 181.44 12.87
18
254.28 223.33 32.35 30.95 190.98 16.21
73
313.10 267.97 34.98 45.13 232.99 19.37
15.1 %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标准击实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土的标准击实试验
试验目的: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土壤的击实度和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试验方法:
1. 准备试样:从待测土壤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将其空气干燥,经过标准筛网筛过后,选取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作为
试样。

2. 打击试验:将试样放置在标准击实试验仪器的试模内,依次进行多次均匀的打击。

3. 记录数据:在每一次打击后,测量试模内试样的强度和沉降程度,记录下实际击实次数和击实度数据。

试验结果:
1. 强度试验结果:根据击实试验的记载数据,计算出每一次打击试样后的强度值。

通常以试样的最大打击次数和最大强度为观察指标。

2. 沉降程度试验结果:记录试样在每一次打击后的沉降程度数据,通常以沉降深度和沉降比为观察指标。

试验结论:
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出的结果,可以分析土壤的击实性和工程性质。

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土壤的击实度并进行分类,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试验数据,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注意事项:
1.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正常运行和试样的选取,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次试验的数据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土壤的全部特性,需多次试验并综合分析。

3. 涉及到土壤工程性质的决策,需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和其他相关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3、画击实曲线: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 系曲线,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上的峰点的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 与最佳含水率。
4、当试样中有大于40mm的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40mm的颗粒,并求得其百 分率P,把小于40mm部分做击实试验,按以下公式分别对应试验所得 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进行校核(适用于大于40mm颗粒的含量小 于30%时)。
4.5kg,落距为45c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2.7kJ/m3; II-1分5层夯实,每层27击,最大粒径20mm;II-2分3层夯实, 每层98击,最大粒径40mm。
一、试验目的
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
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理
按下式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
mw mo w wo 1 w0
式中,mw为所需的加水量(g);
mo为风干土样质量(g);
wo为风干土样含水率,按小数计; w为要求达到的含水率,按小数计。
五、成果整理 1、计算干密度:

d

1 w
2、计算饱和含水率:
1 1 wsat 100% d Gs 式中:Gs为土的饱和面干比重。
2、试样击实
(1)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装入桶内。 (2)小试桶按三层发时,每次800~900g(桶高的1/3) 按五层法时,每次400~500g(略高桶面1/5) (3)每层按规定击实次数进行击实,击实锤自由落下,每层拉毛,小 试桶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5mm;大试桶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6mm 。 (4)用修士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取下套筒,称 量其质量。准确1g。 (5)测其含水率

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

20 击实试验20.0.1 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功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0.0.2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600kJ/m3,重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2700kJ/m3。

20.0.3 本试验类型和方法列于表20.0.3,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试样最大粒径选用。

表20.0.3 击实试验标准技术参数注:1.Q1、Q2、Z1、Z2、Z3分别称:轻1、轻2、重1、重2、重3;2.Q2、Z2、Z3筒高为筒内净高。

20.0.4 当试样中粒径大于各方法相应最大粒径5mm、20mm或4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30%时,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应进行校正。

20.0.5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图20.0.5-1击实筒(mm)1-护筒;2-击实筒;3-底板;4-垫块2击锤:击锤必须配备导筒,锤与导筒之间要有相应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图20.0.5-2 击锤与导筒(mm) 1-提手;2-导筒;3-硬橡皮垫;4-击锤3 推土器:螺旋式推土器或其他适用设备。

4 天平:称量200 g ,分度值0.01 g 。

5 台秤:称量15 kg ,分度值5 g 。

6 标准筛:孔径为5 mm 、20 mm 、40 mm 。

7 其他:碾土设备、喷水设备、切土刀、称量盒、烘箱等。

20.0.6 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 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代表性试样风干或在低于50 ℃温度下进行烘干。

烘干后以不破坏试样的基本颗粒为准。

将土碾碎,过5 mm 、20 mm 或40mm 筛,拌和均匀备用。

试样数量,小直径击实筒最少20 kg ,大直径击实筒最少50 kg 。

2)按本规程第4.2节烘干法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

按试样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附近选择依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试样至少5个,其中2个含水率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 个接近塑限。

标准击实自动运算表

标准击实自动运算表

440 450 442 460 499 479 471 461 450 467
6.9 6.7 8.3 7.9 10.4 10.8 12.5 11.9 13.4 12.8
6.8 8.1 10.6 12.2 13.1
1.85 2.01 2.09 1.99 1.89
2.15 2.10 2.05 2.00 1.95 1.90 1.85 1.80 6 8 10 12
平均含 干密度 水量 (g/cm3) (﹪)
干密度
2.20
含水量与干密度曲线图
1 2 3 4 5
11478 11892 12184 12019 11818
7321 7321 7321 7321 7321
1.98 2.17 2.31 2.23 2.14
9 6 10 1 4 5 3 2 7 8
86.2 84.1 87.1 86.6 84.9 85.5 86.2 85.7 84.8 85.7
最大干密度(g/cm3):1.84

页共

含水量(%)
结论: 最佳含水量(%):12.0 最大干密度(g/cm3):1.84
技术负责人:
监理意见:
最佳含水量(%):12.0 试验室(盖章):
最大干密度(g/cm3):1.84

页共

击实试验记录表
编号:
2014.11.13
<20
含水量与干密度曲线图
14
最佳含水量(%):12.0 试验室(盖章):
556.6 564.7 566.0 583.2 635.6 616.1 616.4 601.2 594.6 612.4
526.2 534.5 529.3 546.8 583.7 564.4 557.5 546.4 534.4 552.6

击实试验记录范文

击实试验记录范文

击实试验记录范文实验记录:鸡蛋落下不破的击实试验实验目的:通过对鸡蛋的保护措施进行改进,使鸡蛋在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不破裂。

实验材料和设备:1.鸡蛋x10个2.各种包装材料(泡沫、纸巾、气球等)3.高度测量器(测量鸡蛋的落下高度)实验步骤:1.将十个鸡蛋分成两组,每组五个,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对照组鸡蛋不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直接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

3.实验组鸡蛋进行不同的保护措施。

4.实验组1:将鸡蛋用一层纸巾包裹,然后用一层泡沫保护。

5.实验组2:将鸡蛋放入充气气球内,然后用胶水固定气球。

6.实验组3:将鸡蛋放入充气气球内,然后将气球打结。

7.实验组4:将鸡蛋放入两个泡沫杯之间,然后用塑料袋封住。

8.分别测量鸡蛋从一米高度、两米高度和三米高度落下时的保护效果。

9.记录鸡蛋破裂与否以及破裂原因。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对照组:-从一米高度落下时,五个鸡蛋全部破裂。

-从两米高度落下时,五个鸡蛋全部破裂。

-从三米高度落下时,五个鸡蛋全部破裂。

2.实验组1:-从一米高度落下时,一个鸡蛋破裂,其他四个鸡蛋完好无损。

-从两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破裂。

-从三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破裂。

3.实验组2:-从一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从两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从三米高度落下时,一个鸡蛋破裂,其他四个鸡蛋完好无损。

4.实验组3:-从一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从两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从三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5.实验组4:-从一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从两米高度落下时,一个鸡蛋破裂,其他四个鸡蛋完好无损。

-从三米高度落下时,所有鸡蛋都完好无损。

实验结论:经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单纯的用纸巾和泡沫进行包裹只能在低高度时保护鸡蛋不破裂。

2.用充气气球进行保护可以较好地保护鸡蛋,但在极高高度仍然可能发生破裂。

3.用泡沫杯进行保护无论高度如何,都能确保鸡蛋不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