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普通测量学第版考试重点
测量学复习资料概述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了解现代普通测量学概况、清楚学习《现代普通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知识点:第一节测量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测量学的基本内容测绘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下和空间各种物体的几何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能动地改造自然服务。
其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他相关信息测绘成图。
3.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测绘工作。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它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测绘学是测绘科学技术的总称。
随着测绘学研究的深入和各学科研究的相互渗透,测绘学在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分支,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
( 一) 大地测量学它是以地球表面大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三个主要部分。
( 二) 地形测量学 ( 又称普通测量学 )地形测量学是测绘科学的一个基础部分,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由于地表形态的测绘工作是在面积不大的测区内进行的,又因地球曲率半径很大 ( 平均为 6371km),可视小区域球面为平面而不必顾及地球曲率及地球重力场的微小影响,从而使理论和方法都得到简化。
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形态,如水系、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以及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人工形态,如境界线、居民地、交通干线和各种建筑物的位置采用正射投影的理论,使用一定符号,按一定比例,相似地缩绘到平面图上,这种图叫做地形图。
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是地形测量学的核心内容,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 .( 三) 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被测物体的信息( 影像的或数字式的 ) ,经过对图像的处理、量测、判释和研究,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一门学科。
测量学考试重点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
2)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湖泊、河流、房屋3)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山地、丘陵、平原4)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和测设。
5)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6)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7)水准面: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封闭曲面成为水准面。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成为大地水准面。
8)工程测量通常使用参心坐标系。
9)高斯投影的实质:是椭球面上微小区域的图形投影到平面上后仍然与原图形相似,即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
10)统一带投影:第一个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
11)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系不同,其横轴为y轴,纵轴为x轴,X轴与y轴互换了位置,象限则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12) 1.5带投影:1.5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使1.5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与统一的3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或边缘子午线重合。
13)绝对高程:地面店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或叫海拔)。
高程系是唯一坐标系,它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
14)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和过程叫做碎部测量。
15)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第二章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与两点上水准尺的读书,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转点的作用传递高程。
(传递高程的立尺点)3)读图2-34)视差: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观测者的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就会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现代检测技术考试必背

第一章一、选择题1. M层电子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B )A.Kα;B. Kβ;C. Kγ;D. Lα。
2. 当X射线发生装置是Cu靶,滤波片应选( C )A.Cu;B. Fe;C. Ni;D. Mo。
3. 当电子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 A )A.短波限λ0;B. 激发限λk;C. 吸收限;D. 特征X射线4.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 D )A.光电子;B. 二次荧光;C. 俄歇电子;D. (A+C)二、正误题1.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色光。
(√)3. 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4. 选择滤波片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而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连续 X射线和标识 X射线。
2. 当X射线管电压低于临界电压仅产生连续X射线;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
3. 特征X射线的产生过程中,若K层产生空位,由L层和M层电子向K层跃迁产生的K系特征辐射按顺序称Kα射线和Kβ射线。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光也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硬X射线,常用于金属部件的无损探伤;长波长的X射线称软X射线,常用于医学透视上。
6.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7.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级结构。
四、问答题1.什么叫“相干散射”、“短波限”?答:相干散射,物质中的电子在X射线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强迫振动。
这样每个电子在各方向产生与入射X射线同频率的电磁波。
新的散射波之间发生的干涉现象称为相干散射。
短波限,连续X射线谱在短波方向有一个波长极限,称为短波限λ0.它是由光子一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射线。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普通测量学》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第2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清楚参照系的选择以及地面点定位的概念。
2.了解水准面与水平面的关系。
4.深刻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5.充分认识普通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球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成,地球椭球选择与定位。
地球形状和大小。
水准面的特性。
参考椭球面。
2.确定点位的概念。
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
3.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
天文坐标(λ,φ),大地坐标(L ,B ),空间直角坐标(X ,Y ,Z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y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x ,y )。
高斯投影中计算带号的公式:()()取整数部分取整数部分=+︒-==+=13/'30116/P P n N λλ计算中央子午线的公式:n N 33636=︒-︒=︒︒λλ4.地面点的高程。
1985年国家黄海高程基准。
高程与高差的关系:''A B A B AB H H H H h -=-=。
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对距离的影响:223R D D D ≈∆对水平角的影响:"6.0≤ε 对高差的影响:RD h 2/2=∆6.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
测量工作的内容: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
三、习题与思考题1.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 答:静止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水面, 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水准面。
特性: 唯一性、等位面、 不规则曲面; 作用:测量野外工作的基准面。
2.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答: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 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º2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相应六答:()().391]3/'301[;201191]6[=+︒-==+=+=P P n N λλ L 0=6 ºN-3 º=117 º ;L ’0 =3ºn=117 º。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 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
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 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
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
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1/ 18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 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 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 A、 B 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 A、 B 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
有三种情形:(一) A、 B 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
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 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测量学考试重点

测量学考试重点1、测量实施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目的:防止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2、控制点:具有控制意义的点;控制网:由控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控制测量: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3、控制测量起到控制全局和限制误差积累的作用,为各项具体测量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4、控制测量分为平面和高程测量5、平面控制测量: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6、导线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和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称为导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边称为导线边,相邻导线边间的夹角称为转折角即导线角。
以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相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7、国家平面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
8、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主要通过水准测量方法建立,而在地形起伏大、直接利用水准测量较困难的地区建立低精度的高程控制网以及图根高程控制网,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
9、国家水准网: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网。
国家水准网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分四个等级布设,各等级水准网一般要求自身构成闭合环线或闭合于高一级水准路线上构成环形10、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技术设计、实际选点、标示埋设、观测和平差计算等主要步骤11、控制点点位一般应满足:点位稳定,等级控制点应能长期保存;便于扩展、加密和观测。
12、附和导线: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控制点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
13、闭合导线:由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最终又回到这一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14、支导线: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附和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也不闭合于原来的起始控制点。
15、附和导线网:附和导线网具有一个以上已知控制点或具有附和条件。
16、自由导线网:自由导线网具有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起始方位角。
17、导线的观测包括转折角的观测和导线边的观测以及导线点的高程测量18、导线布设简单、每点仅需与前、后两点通视,选点方便,特别是在隐蔽地区和建筑物多而通视困难的城市,应用起来方便灵活。
普通测量学复习资料及问题详解

名词解释1、坐标正算——根据一条边长的方位角与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2、坐标反算——根据一条边长的坐标增量,计算方位角与水平距离。
3、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4、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它包括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
5、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
6、地形——地物和地貌总称。
7、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8、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9、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
10、直线定线——用钢尺分段丈量直线长度时,使分段点位于待丈量直线上,有目测法与经纬仪法。
11、误差传播定律——反映直接观测量的误差与函数误差的关系。
12、中央子午线——高斯投影时,横圆柱与参考椭球体表面的切线。
13、大比例尺测图——工程测量中,比例尺大于1:2000的地形测图。
14、汇水面积测量——在水库修建或道路的桥、涵工程建设中,标定出河流与地面汇集雨水面积大小的测量工作。
15、基本比例尺——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测制的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比例尺。
我国规定的基本比例尺为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八种。
16、系统误差——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17、偶然误差——其符号和大小呈偶然性,单个偶然误差没有规律,大量的偶然误差有统计规律。
大地线:椭球面两点之间最短曲线。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
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A相对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地面空间信息学定义: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利用接触式非接触式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对其进行信息的采集、量测、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显示、开发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现代测绘学的任务:对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量测、管理等,使之成为地形原图,或地理数据库以进行更新、分析、开发和利用。
第二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大地水准面定义:处在海洋面平衡、静止状态的水准面(封闭曲面)高差定义:一点到另一点高程的增量h PQ=H Q—H P测量基本工作:水平距离测量、水平角测量、高差测量测量工作组织程序和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普通测量学内容:1、测定:地形图的测绘;2、测设:施工测量(施工放样);3、监测测设定义:将图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位置确定在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第三章水准测量水准点定义:用水准测量法测定高程的点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关系:1、竖轴平行于圆水准器轴;2、十字丝横丝应水平;3、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第四章角度测量经纬仪的轴系关系: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横轴⊥竖轴竖丝铅垂经纬仪的使用:对中: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水平角测量测回法:仪器安置于测站点O,盘左位置瞄准A点、度盘拨零(或略大于0°)、进行记录、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B点、读数记录、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上;盘右瞄准B点、读数记录、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A点, 读数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下;检核合格(|β上-β下|≤40")后,取平均值β=(β上+β下)/2作为一测回最后结果。
经纬仪轴线应满足的关系: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横轴⊥竖轴竖丝铅垂方向观测法水平角测量误差: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横轴误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度盘偏心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竖盘指标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度盘刻划误差可采用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的方法减小其影响观测误差:对中误差在角度接近180º,边长较短时影响大,应精密对中标杆倾斜误差照准标杆底部或用垂球线代替标杆照准误差仔细照准读数误差多次读数取平均减小影响外界条件影响:温度、大气折光等可撑伞并选择有利观测时段减小其影响第五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水平距离定义:地面上两点沿铅垂方向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直线定线定义:在直线上定截点的工作全站仪定义:是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为一体第六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真误差 =L(某量的观测值)-X(该量的真值)偶然误差特性:1、偶然误差的大小不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2、小误差出现的机会比大误差多(单峰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个数大致相等(对称性)4、对一个量进行复测最或是值定义:以相同精度,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的算术平均值最或是误差:v1=l1(观测值)-x(最或是值)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地形图定义: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地面空间信息学定义: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利用接触式非接触式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对其进行信息的采集、量测、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显示、开发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现代测绘学的任务:对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量测、管理等,使之成为地形原图,或地理数据库以进行更新、分析、开发和利用。
第二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大地水准面定义:处在海洋面平衡、静止状态的水准面(封闭曲面)
高差定义:一点到另一点高程的增量h PQ=H Q—H P
测量基本工作:水平距离测量、水平角测量、高差测量
测量工作组织程序和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
普通测量学内容:1、测定:地形图的测绘;2、测设:施工测量(施工放样);3、监测
测设定义:将图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位置确定在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第三章水准测量
水准点定义:用水准测量法测定高程的点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关系:1、竖轴平行于圆水准器轴;2、十字丝横丝应水平;3、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第四章角度测量
经纬仪的轴系关系:
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
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横轴⊥竖轴竖丝铅垂
经纬仪的使用:
对中: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
水平角测量
测回法:仪器安置于测站点O,盘左位置瞄准A点、度盘拨零(或略大于0°)、进行记录、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B点、读数记录、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上;盘右瞄准B点、读数记录、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A点, 读数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下;检核合格(|β上-β下|≤40")后,取平均值β=(β上+β下)/2作为一测回最后结果。
经纬仪轴线应满足的关系:
水准管轴⊥竖轴横轴⊥视准轴横轴⊥竖轴竖丝铅垂
方向观测法
水平角测量误差:
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横轴误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度盘偏心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竖盘指标差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结果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度盘刻划误差可采用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的方法减小其影响
观测误差:对中误差在角度接近180o,边长较短时影响大,应精密对中
标杆倾斜误差照准标杆底部或用垂球线代替标杆
照准误差仔细照准
读数误差多次读数取平均减小影响
外界条件影响:温度、大气折光等可撑伞并选择有利观测时段减小其影响
第五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水平距离定义:地面上两点沿铅垂方向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
直线定线定义:在直线上定截点的工作
全站仪定义:是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为一体
第六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真误差 =L(某量的观测值)-X(该量的真值)
偶然误差特性:1、偶然误差的大小不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2、小误差出现的机会比大误差多(单峰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个数大致相等(对称性)4、对一个量进行复测
最或是值定义:以相同精度,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的算术平均值
最或是误差:v1=l1(观测值)-x(最或是值)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
地形图定义: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等高距定义:高程不同的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定义:高程不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等高线定义: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连续形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必在图内或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以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地理信息概念:
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是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属性、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数字、文字、音像和图形等的总称,除具有信息的特征外,还具有区域性和多维数据结构及时序特征。
地图的概念:
地图是由数学所确定的经过综合概括并用形象符号表示的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图形.他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用途有选择地表示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和相互联系。
地图包阔三方面内容:数学要素、地形要素、地图综合
第七章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定义: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分外业、内业工作。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