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部地区崛起共42页文档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2008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中部崛起规划”终结“不东不西”尴尬"弯道超车":中国中部提升内生动力以期跨越式发展2010年8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这份文件提出定的各项任务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9年10月,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武汉市继国家光电子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和国家信息产业三个专业性基地后,获得的又一块含金量更高的国家级基地授牌,也是中国的第七家国家级综合性产业基地。
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未来6年将投入1万亿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和高技术服务等6大产业,力争建成我国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环境最优、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崛起的中国与中部崛起

崛起的中国与中部崛起当前,中国正处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中部地区的崛起也成为了这一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国土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落后地区的代表。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部地区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成为了中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中部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但在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下,这一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部地区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以及机场等。
例如,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武汉、河南的郑州等地高铁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提高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此外,中部地区还加强了新能源领域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保持了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次,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中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发展。
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武汉等地成立了一批高新区,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科技企业,形成了技术创新的新动能。
除此之外,中部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电商和互联网+等产业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最后,中部地区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鼓励各地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
湖南的长沙作为“智慧城市”倡导者,吸引了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落户,打造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创新产业和项目。
总之,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速度和成效让人们看到了其蓬勃的发展态势和瞬息万变的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中部地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资源禀赋,继续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

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第5-1讲 中部崛起

河南的省份是广东(21701.3亿元)、山东(18468.3亿元)、 江苏(18272.1亿元)、浙江(13365.0亿元)。
•
中部蓝皮书指出,2005年,中部六省中,河南GDP总量和增
速均居首位。
占全国比例(%) 河南省 5.8 占中部六省比例(%) 28.4 高于全国(个百分点) 4.2 高于中部六省(个百分点) —
•
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凭借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强县遍地开
花,进入百强县的数量不断增加,4年间增加了8个县,2004年 总数达到30个,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沿海一带,其中有21
个县排在前50名;
•
江苏省4年来百强县数量略有增长,2004年达到16个,但在前 十名中,江苏凭借强劲的苏南板块占了6个席位,综合指数都超
蓝皮书认为,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 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 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但从 横向看,仍有较大差距,江西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中部仍处于 滞后水平。
•
2005年江西省GDP为4070亿元,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财政收入425亿元,只有湖南的57%,山西的56%,
2006年2月中旬,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 一份促进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中部崛起的
若干意见》。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视频2-1:中国区域经济: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发展水平对比
•
1.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
•
中部崛起PPT

中部崛起战略构想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 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 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什么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 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 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六 大 城 市 群
中部崛起的必要性
(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 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东部 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 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西部在大开发的 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 开发的“夹击”下,正塌陷下去。 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 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 8.5%,部地区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了1.6个百分点,这就 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 区0.9个百分点。
山西太原都市圈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 、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 区为“一核”;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 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 、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太原大都 市圈为“一圈”;以大同、朔州为核心 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 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 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为“三群”。 河南中原城市群以郑州(郑汴新区为双 中心轴心)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副 中心城市)、开封、新乡、焦作、许昌、 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大中城市为结 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 _ 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 城市分布于此。中国人口、城市最为密 集的现代化城市群。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

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中部崛起

中部等四大区的产出和就业结构(%)
地区 增加值比重 就业比重 人口比重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一 第二 第三 城镇 乡村 产业 产业 产业 产业 产业 产业 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 全国 8.91 12.7 17.8 19.5 15.2 53.3 51.6 47.7 44.3 52.9 37.8 35.7 34.5 36.2 31.9 35.7 43.4 52.3 56.5 46.9 31.4 21.8 19.7 14.3 22.5 32.9 34.8 28.0 29.2 30.6 38.6 47.3 24.7 23.0 30.8 61.4 52.7 75.3 77.0 69.2
四、中部崛起的战略任务和政策建议
“十一五”以至更长时期内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的战略任务是,着力打造全国粮食核 心主产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 道,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 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以现代物流业为重 点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
中部崛起的政策建议如下:
打造中部地区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
2、中部崛起的意义
促进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 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 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崛起有利于全国经济一体 化的形成。
促进中部崛起是解决 “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 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 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中部崛起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 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 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2.中部塌陷 从1997-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 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的 GDP增幅高达8.5%,高于全国的7.4%。2003 年东部的增长速度比中部快了2.5个百分点, 比西部快了1.6个百分点,说明中部地区不 仅低于东部,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 点,区域经济发展排序中中部地区速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