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症状和流行特点

合集下载

罗非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罗非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吃 食量 过 大且 不 均匀 , 造 成 鱼 体抵 抗 力下 降, 经 口 感染 。 水
温 1 8 ℃ 以上 流 行 , 常 与烂鳃 病 并发 。
防治 方法 : 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 投 喂不变质 的营养均衡
饲 料 , 内服 添 加 恩 诺 沙 星 或 氟苯尼 考等抗 菌药物 的饲 料 。
三 、 细菌性 烂鳃 病
毒 , 同 时 内J]~Vc 和 氟 苯尼 考 粉 等 能 取 得 一 定 效 果 。
五 、 出血 病
症状 : 生 产上 一 般有两种类 型 , 第一 种主 要 体现 为体表
充血 发 红 , 多发生 于 下 颌 、 鳃 盖 、 鳍 等 部位 , 有 的眼 球 突
出 , 眼 内充血 ; 解剖可 发现 肠 道 充血 , 脾 、 肾 、 胆 囊 肿 大 ,
越 来越 大 , 已 成 为 罗 非鱼 养殖 发展 的一 大 障碍 。 下 面将 罗 非
鱼常见疾病的症状及 防治方法 介绍如下 。
一 、 爱德华 氏菌病
症 状 : 病 鱼 体色 发 黑 , 腹 部 膨 大 , 肛 门发红 , 眼 球 突 出
或混 沌 发 白, 此 外 , 有 的病鱼 体表 可 见 有膨胀 发 炎 的患 部 。
肝 由正 常 的红 褐 色 变成 土 黄色 或 灰 白色 。 此 种症状 可 引起 急
性死 亡 一 ,
旦 前期未对症下药将使治疗难度加大 。 另一
种类
型 主要 表现 为鳃 盖 及 体表局 部充血 , 有 时眼 眶 周 围亦有充 血
现 象 , 腹 部 膨 大 , 腹 腔 内积 有 淡 黄 色 腹 水 ; 肝 肿 大 色 浅 ,
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 。
发病 原 因 : 由迟 钝 爱 德华 氏菌感 染引起 。

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作者:袁文,郝晨光,周婕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1期1 肥胖症1.1 症状与诊断患病罗非鱼,全身都伴有脂肪细胞增生现象,特别针对腹腔中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脂肪组织增生量显著增加,在罗非鱼的腹腔中,患病脂肪组织量达到总体重5%左右,肝脏呈现出淡黄颜色,肝脏等组织脂肪性病变,肝细胞逐渐萎缩,整个肝组织浮在水面。

1.2 危害罗非鱼养殖模式逐渐产业化,导致密度高。

若饵料营养不科学,是肥胖症发生的原因,对成熟的罗非鱼危害性比较大。

不但使罗非鱼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容易产生大肠杆菌、气单胸菌等病症的发生[1]。

1.3 预防与治疗及时捕捞成熟罗非鱼上市,可减少损失,缓解病情。

重视管理,保持水源质量,定期播撒抗菌素。

2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2.1 症状与诊断由这种菌所引起的罗非鱼病变,从表现症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肠炎型以及体表溃烂型。

肠炎型主要体表现为,肛门和周边皮肤变红,肠道充血变红。

体表溃烂型主要表现为,罗非鱼表面产生溃烂的斑块[2]。

2.2 危害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针对体重100g以下、尤其是10g以下的稚鱼发病。

体表溃烂病针对工厂化养殖以及过冬期的罗非鱼、幼鱼中发病。

发病感染率甚至可在50%以上。

2.3 预防与治疗将水浓度为0.5mg/L~1mg/L的呋喃唑铜洒遍全池,连用2d,每天1次。

用1mg/L漂白粉(含氯量30%)刷洗全池。

每100kg鱼用2g呋喃唑酮,混入食料中,连续3d,每天喂食1次。

提高对食料的管理,水温保持在20度左右,重视食料质量,保持水源的卫生,定时喷洒石灰水等消毒液,可以预防此种病症的发生。

3 车轮虫病3.1 症状与诊断车轮虫生长在罗非鱼的鳍、鳃等部位的皮肤表面,患有车轮虫病变的罗非鱼,身体变黑,食欲减退,身体孱弱,动作缓慢。

表皮变白产生淤血淤血.鳃上粘液较多,有部分变白的现象。

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

大量寄生会影响罗非鱼的呼吸,使罗飞鱼慢慢窒息死亡。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一、肥胖症[病原]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

[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流行与危害]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密度高。

若饵料营养不当,容易发生此病。

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

患病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胸菌等病。

肥胖症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肥胖症继发细菌感染对罗非鱼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预防与治疗](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

(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症状与诊断]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流行与危害]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和和新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快,很容易发生体表皮肤溃烂病.严重发病池感染率可在50%以上。

[预防与治疗] (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

罗非鱼几种常见疾病

罗非鱼几种常见疾病

罗非鱼几种罕睹徐病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疏通性气单胞菌病徐病症状:有肠炎型战体表腐败型二种分歧典型的症状.肠炎型主要表示为肛门黑肿,肛门附近的皮肤收黑,解剖瞅察可睹肠讲无血却收黑.体表腐败型表示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腐败,并可广大齐身,体表充血,鳞片脱降,肌肉中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宽重时可腐败成洞穴状,果此又称溃疡病、腐败病.收病本果:由嗜火气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用溴氯海果0.2克/坐圆米或者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三次.②共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效验更好.二、假单胞菌病徐病症状:中瞅症状表示为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部伸展.解剖瞅察,背腔有背火贮积.正在鳔、肾、脾有红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那是典型症状.确诊需借帮细菌教或者血浑教查看.收病本果:由荧光假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该菌仅熏染没有健壮的、抗病力强的罗非鱼,果此要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优良,注意环境卫死,支配留神,勿使鱼体受伤;②收病鱼用溴氯海果0.4~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③共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千克饲料,维死素C5克/千克饲料.三、爱德华氏菌病徐病症状:病鱼体色收乌,背部膨大,肛门收黑,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别的,有的病鱼体表可睹有伸展收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战背鳍的后端坏死收黑.解剖瞅察,有背火,死殖腺特地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火样物贮积或者肠壁充血.肝、脾、鳔等内净,特地是肝净有红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收出腐臭味.症状战病程果病例分歧而有很大好别,有慢性战缓性型之分.收病本果:由早钝爱德华氏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搁养稀度要合理,池塘需浑理消毒,时常换注新火;②收病时用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③共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取饲料混匀)或者大蒜素等药物,每天一次,连用3天.四、链球菌病收病本果:果链球菌熏染引起.徐病症状: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中瞅瞅,病鱼体色收乌,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出血,病鱼背部面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腔有背火储积,肛门周围收黑,肠管张缓.防治要领:①防行过稀的养殖,加强饲养管制;②收病时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⑧共时投喂大蒜素,连喂3~5天.第五天后用酶合益死素0.5~0.8克/坐圆米齐池泼洒.五、火霉病收病本果:由火霉熏染引起.徐病症状:火霉没有熏染健壮无益伤的罗非鱼.但是支配、输送历程中得慎制成鱼体的受伤,或者由于矮温制成冻伤,或者果寄死虫、细菌等熏染制成本收病灶时,火霉孢子便会乘机侵进鱼体,正在受伤或者病灶处赶快伸张、繁殖,少出许多绵毛状的火霉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领会鱼的构制,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洪量粘液,病鱼启初焦躁没有安,疏通没有平常,菌丝取伤心的细胞构制环绕胶葛粘附,使构制坏死,鱼体包袱过重,游动早缓,食欲减退,末尾肥强而死.本病主要爆收正在20℃以下的矮火温季节,刚刚移进越冬池那段时间最易迸收火霉病.防治要领:①鱼种迁进越冬池前对于池火用死石灰10~20千克/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火浸洗3~5分钟;③鱼种正在围捕、搬运等支配历程中尽管防行受伤;④罗非鱼加进越冬池后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防行细菌熏染.六、罗非鱼肥肥病收病本果及徐病症状:由于少久投喂矮蛋黑、下脂肪、下糖类战缺累维死素的饵料,制成罗非鱼脂肪代开障碍,脂肪洪量贮积,鱼体肥肥,抗病力矮下.病鱼呈齐身性脂肪细胞删死、脂肪浸润,特地是背腔的脂肪构制及净器周围的脂肪构制隐着减少.患鱼背腔内脂肪构制可达体重的5%~8%,肝净浓黄色,肝构制下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构制剪下搁正在火中,必浮正在火里上(平常肝净会坐时重进火底).患肥肥症鱼抗病本领矮,简单熏染大肠杆菌战睦单胞菌等病菌.防治要领:①矫正饵料配圆,尽管谦脚罗非鱼平常死少的需要;饵料中适合增加维死素B、维死素C战维死素E,也可删投一些天然饲料;②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浑净新陈.。

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134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毛程亮(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农技农机站,江苏常州 213151)摘 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也获得许多人的青睐,其中罗非鱼在近几年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罗非鱼在市场中供不应求,因此也导致罗非鱼的价格暴涨。

但因近些年水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养殖病害,导致大量罗非鱼死亡,对鱼类养殖业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提高罗非鱼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针对罗非鱼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罗非鱼;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因此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鱼类在饮食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鱼类养殖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罗非鱼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量暴涨,但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增加,罗非鱼的各种病害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其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1]。

根据目前的养殖环境分析,因水质环境的变化,导致罗非鱼养殖环境受到污染,而水源环境的变化导致罗非鱼各种病害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影响罗非鱼的经济效益。

在罗非鱼养殖过期间,需要对罗非鱼发病的原因、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罗非鱼的经济效益。

1 罗非鱼肥胖症的病症和治疗罗非鱼的肥胖症主要因其脂肪细胞出现增生而导致的疾病,主要为罗非鱼腹腔中的脂肪组织增长,进而导致罗非鱼的肝脏颜色发生变化,一般发生肥胖症的罗非鱼肝脏为淡黄色,当罗非鱼发生肥胖症后,容易引起肝脏等发生病变,最终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发育。

肥胖症不仅导致罗非鱼脂肪细胞增长,同时也导致罗非鱼的肝脏发生病变,人们在食用后,将对人的机体也产生负面影响。

就罗非鱼肥胖症而言,主要源于市场需求量增加,罗非鱼养殖业逐渐变化为产业化生产,因此罗非鱼的数量比较多,生存环境密度比较高,因此当鱼饵料营养配比不科学,将容易导致罗非鱼发生肥胖症[2]。

罗非鱼养殖与病害

罗非鱼养殖与病害

中国水产养殖网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海一带 已经基本没有罗非鱼了,茂名湛江一带还有少量 罗非鱼存塘。受这两年下半年罗非鱼价格低迷及 链球菌病袭扰,今年罗非鱼养殖户的投苗量和去 年相比大约减少了三成,其中茂名地区投苗量尚 好,湛江等地投苗量只有去年的两三成左右。 今年罗非鱼投苗方面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 奥尼罗非鱼苗需求逆势增加,和去年相比,今年 奥尼罗非鱼苗需求量大概鱼情况”,长期在粤西 地区收鱼的鱼中聪哥介绍,在廉江、吴川等地,这段时间大约 有三成的池塘出现死鱼。出现死鱼的池塘多为鱼猪、鱼鸭混养 的池塘,发病鱼的规格多在半斤以上。“事实上,粤西地区从 上月初就已开始出现死鱼,不过死鱼塘和死鱼量都很少,但进 入5月以来就开始大量死鱼。”他说。 “海南的情况和粤西地区的很相似。”海南碧锐渔业开 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戴征表示,海南各罗非鱼养殖区域在上月 初都已出现死鱼现象,但只是零星出现,直到近期才开始出现 大量死鱼,而且发病死亡的罗非鱼规格主要是半斤以上。 “有部分死鱼出现了与链球菌病相似的症状,如凸眼,但有部 分死鱼链球菌症状不明显,确切原因还有待调查。” 。 (资料来源《中国水产门户》5月7日)
罗非鱼链球菌病治疗
1、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 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2、进行水体消毒,可采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 进行杀菌。如每亩1米水深用666.7~3333.5克三氯 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 连续2天。 3、内服抗生素类药物,如氟苯尼考;每40公斤饲料 拌100克氟苯尼考,连用3~5日可有效治疗;有肝胆 综合症的病鱼应加喂护肝中药,每40公斤饲料拌200 克,7天一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若病情严重,可 延长药期。
罗非鱼养殖与病害概况
罗非鱼(Tilapia )原产于非洲,属于鲈 形目、丽鱼科,热带鱼类。是世界水产 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 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 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 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 22~35℃。

罗非鱼七种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养水护水是关键

罗非鱼七种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养水护水是关键

罗非鱼七种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养水护水是关键一、水霉病1、症状体表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是不感染水霉病。

但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慎造成鱼体受伤,或由于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罗非鱼体,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繁殖,长出许多绵毛状的水霉菌丝。

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鱼病:水霉病突袭,养鱼户应如何防治?2、病因由水霉感染引起。

本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最易暴发水霉病。

3、防治①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用生石灰10~20Kg/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③鱼种在围捕、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受伤;④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用纯二氧化氯0.3~0.5克/?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

水霉病二、车轮虫病1、症状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

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

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

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2、病因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表皮、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

3、防治定期使用杀虫药进行杀虫,常见的就是敌百虫溶水全池泼洒。

使用量相信所有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户都有一个自己的量,这是最常见的的罗非鱼养殖使用药品,所以用量就再不过多赘述,只能说,合理范围内,多点少点,问题不大,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量吧。

如果已发病,可以用水体终浓度为0.7mg/L的硫酸酮或0.5mg/L的硫酸铜与0.2mg/L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池塘,可连用2-3次。

三、假单胞菌病1、症状外观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

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

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这是典型症状。

福建养殖罗非鱼主要疾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福建养殖罗非鱼主要疾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 ; e ; e 石 ; 备
罗非鱼原产非洲 , 约百余种, 由于它具有食性杂 、 繁 殖力强 、 适应性广、产量高和易于饲养等优点而受到人 们的欢迎, 被称为超级鱼类 ( ursci s 近年来 S pa e si o p e fh 随着养殖年限延长 , 养殖密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 罗非鱼 性状退化,抗病力下降,病害屡有发生。病害已成为限 制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根据 19 ~20 93 06
染为 主 。
21 纤毛虫类病 纤毛虫类有车轮虫、 .7 . 斜管虫、 小瓜虫、 累枝虫和杯体虫等,主要发生在苗种培育期 间, 是苗种 培育期间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纤毛虫类 以鳃部及体表 寄生为主 , 这类疾病以预防为主 , 一旦发现病原体应立 即下药;车轮虫 、 斜管虫用硫酸铜、 硫酸亚铁 ( : ) 5 2 合
( 肝组织在水 中浮于水面 ) 目前 网箱养殖 、 , 流水养殖 和高 盐度海水 养殖等高密 度养殖 罗非 鱼容易 发生此
PS A 和格兰氏染色阴性 ,以二分裂法增殖 ,对血管内皮
细胞有亲和性,呈现散播性血管内凝血和血管炎。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7
卉晋渔业 2 8 第 2 第 4期 0 年 5卷 0
以养殖场 发病 池为 主 ,结合 处方 用药 。
2结 果 2 1福建省 养殖 罗非 鱼主要 疾 病种类 及主要特 点 .
我们收诊本病病例 2 例 ,10 4 0 %出现胆囊肿大,并有串 珠状细菌。发病鱼池可投喂含强力霉素 、螺旋霉素等药 物饲料 。由于罗非鱼市场价格较低,投药成本高,所以 采用停食 1 天以上方法可以防治本病蔓延。 5 2 |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d a s l .3 1 E wr il d ea t d ) 病鱼体色发黑 , a a, r 腹部膨胀, 肛门发红 , 眼球突出 或混浊发 白, 有的病鱼体表可见膨隆发炎的患部、 尾鳍、 臀鳍的末端和背鳍后端坏死发白。腹水 , 卵巢出血,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症状和流行特点
我国台湾地区曾在1992年暴发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平均死亡率达到30%,严重发病的达到90%。

近几年,我国云南省南部、中部地区养殖的罗非鱼也发生类立克次体病,笔者将云南省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做一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立克次体为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鱼类立克次体病是欧美国家养殖鲑鳟鱼类的重要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我国台湾省报道1992年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暴发流行,平均死亡率达到30%,严重发病的多个渔场,死亡率甚至达到90%。

近几年,我国云南省南部、中部地区养殖的罗非鱼也发生一种相似的疾病,经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发病症状、流行特征观察分析,初步诊断也是类立克次体病。

本文把云南省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做一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症状
1、水体中症状
发病鱼上浮、靠边,中午和下午上到水面下停滞,俗称“停尸”。

有的发病鱼死亡前常常打转,这与立克次体能感染脑部组织有关。

2、体表症状
多数发病鱼体表没有明显异常症状,有的发病鱼在鳍基部、头部鳃盖等部位有白色结节,有的病鱼鳍基、鳃盖等部位溃疡。

立克次体病是慢性病,发病后长期不进食,发病时间较久的鱼体质明显瘦弱。

3、解剖症状
典型症状是在肾脏、脾脏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肝脏上白色结节少见,有的病鱼在心脏、肠道也形成白色结节;脾脏肿大,表面形成绿色泡状结构;有的病鱼脑部发红、充血;多数发病鱼有腹水;发病时间较长以后内脏粘连。

4、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与诺卡氏菌病症状上的区别
目前未见罗非鱼诺卡氏菌病的报道,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与其它鱼类的诺卡氏菌病有很大区别:
(1)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有打转、身体僵硬、异常游泳等神经症状,与立克次体造成脑部感染有关。

而诺卡氏菌一般不能感染脑部,所以一般没有神经症状。

(2)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体表有白色结节,肌肉没有白色结节。

诺卡氏菌病体表一般不形成白色结节,但可以在肌肉形成白点结节。

(3)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脾脏形成“泡状”突起,诺卡氏菌没有。

(4)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可以在肠道、心脏形成结节,诺卡氏菌没有。

二、罗非鱼立克次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地区和发病率
由于气候的原因,云南省养殖罗非鱼主要在南部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地区和中部的玉溪、红河、临沧地区、德宏州。

近几年普洱地区(宁洱、思茅区)罗非鱼池塘的发病率(不是罗非鱼发病率)约50%,死亡率约0.5%-5%,寸片的死亡率较高达到8%-10%。

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勐納)池塘的发病率约45%,死亡率约0.5%-5%。

玉溪、红河地区主要是网箱养殖罗非鱼,养殖网箱的发病率约30%,死亡率1%-10%不等。

从调查的结果看,云南省发生的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死亡率远低于台湾发生的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

临沧地区、德宏州罗非鱼养殖未发现该病流行。

2、发病时间和水温
2010年冬季,首先在普洱地区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发现有该病流行,之后每年的10月末-翌年5月中旬都有发病。

养殖池塘水温17-25℃发病,5月份水温上升到25℃以后自愈,停止死亡。

2014-2015年发病最严重。

3、感染对象
各种品系的罗非鱼都发病,同池塘养殖的花鲢、白鲢、鲫鱼、鲤鱼没见发病。

4、感染规格(年龄)
从体长3cm的夏花鱼种到体重500克的成鱼都可发病。

5、传播途径
云南省罗非鱼发生的类立克次体病的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清楚。

可能苗种携带,有的池塘今年发病,明年买同一繁育场的罗非鱼苗还是发病;也有一个寸片培育塘卖出去的鱼都发病的情况。

据资料显示,立克次体通常以节肢动物作为寄生宿主或储存宿主,也不排除水源中节肢动物传染的可能性。

6、诱发因素(或加重死亡的因素)
池塘的感染率很高,但一般都是零星死亡或不死亡,在以下情况下经常突然死亡量增加:水质突然倒藻,药物刺激,大量使用消毒剂、杀虫剂产生强烈刺激,大量注水后,拉网以后,放养密度大没来得及分塘的池塘。

7、病程、死亡高峰
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是慢性病,一般不死亡或零星死亡,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病程可持续2-3个月。

如果没有刺激因素,没有明显死亡高峰。

8、并发其它疾病
发病鱼体质弱,经常继发车轮虫病,增加死亡。

有时并发鳃霉病,使症状变得复杂。

有时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死亡增加。

来源:水产前沿
作者: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绍林雷燕戚瑞荣黄永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