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

合集下载

美国FDA关于合成多肽的指导原则

美国FDA关于合成多肽的指导原则

美国FDA关于合成多肽的指导原则黄晓龙【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1(010)008【摘要】@@ 自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随着多肽的固相合成及HPLC纯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多肽作为一个潜在的新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年来核磁共振光谱(NMR)、质谱(MS)及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创制与天然多肽在药理作用上有所改变的新化合物成为可能.这些结构修饰后的多肽可以增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对受体的选择性、变为拮抗剂、增加对酶降解的抵抗力或改进药代动力学特性.由于以上改进,很多多肽衍生物有可能成为有疗效的药物. 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化学合成的多肽,着力于解决这些化合物所涉及的独特问题.因为合成多肽的制剂与"制剂的生产与控制指导原则”中所涵盖的问题大体一致,所以在此对多肽的制剂不予讨论.作为免疫原使用的多抗原多肽(MAPs)应遵照其他的指导原则.对于此类产品,研制者可与生物制品审评及研究中心(CBER)联系.【总页数】3页(P626-628)【作者】黄晓龙【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相关文献】1.美国FDA《临床研究监督–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指导原则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陈福军;孟令慧;李非2.美国FDA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指导原则介绍 [J], 李非;魏晶;马艳彬;李竹3.解读美国FDA关于临床研究监查的新指导原则 [J], 李宾4.美国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高变异性药物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调研 [J], 朱凤昌;王爱国;韩凤;张华吉;丁丽霞5.美国FDA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的修订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J], 薛晶;南楠;刘倩;许鸣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合成多肽药物已逐渐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

由于多肽药物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篇文章将介绍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合成多肽药物的研究流程多肽药物的合成研究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多肽序列设计和合成方法分析,确定最佳的序列和合成策略。

然后进行多肽的纯化、结构确定和鉴定。

最后进行多肽的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毒理学等方面。

2.合成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合成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包括:碳链长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纯度;酰基处理后的产物依赖于纯化、干燥和存储条件;多肽药物表面的性质,包括物理结构和化学修饰;多肽的理化参数,例如溶解度、水合度、熔点、蒸汽压力、氧化状态等。

3.多肽药物的配方设计多肽药物的药物配方设计应基于多肽的特异性、生物活性和可行性。

需要将多肽药物与载体结合,如脂质体和胶束,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同时考虑到多肽药物的生产成本,在进行药物配方设计时应注意经济效益和工艺性。

4.多肽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肽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应包括吸收、代谢、循环和排泄方面的研究。

需要使用药代动力学方法,包括药物测定、生物样品采集和动力学分析等技术手段。

5.多肽药物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多肽药物研发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的是评估多肽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应进行安全性、毒性和药效性的全面评估,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并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

综上所述,要想进行合成多肽药物的研究,需要结合多肽药物的特性和生物活性,进行质量控制、药物配方设计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临床试验是多肽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节。

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多肽序列设计及优化。

多肽药物的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其氨基酸序列有关。

在设计多肽药
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目标生物活性和合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其氨基
酸序列进行优化和设计。

2.合成途径选择和优化。

多肽药物的合成途径与其结构和活性有关。

在选择和优化合成途径时,需要尽可能避免副反应和纯化困难,并充分考虑效率和收率等因素。

3.质量控制及纯化技术。

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纯化技术对于药物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需要
对药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并选用合适的纯化技术以获得高质量
的药物。

4.结构表征及活性评价技术。

多肽药物的药理活性和结构特征对于其药效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至关
重要。

需要选用合适的结构表征和活性评价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准确的
分析和评价。

5.放大和工业化生产技术。

多肽药物的放大和工业化生产技术是药物研发成功的重要保障。

需要
考虑药物合成规模化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并充分优化合成过程,保证药物
质量和产量的稳定可靠。

药学中的多肽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

药学中的多肽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

药学中的多肽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进步,多肽药物在医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常见的小分子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在靶向性、选择性和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在肿瘤、免疫调节和神经疾病治疗方面表现出色。

因此,多肽药物设计和合成成为了药剂师和化学家们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多肽药物的分子结构较大,由2-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因此其设计和合成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其中,设计多肽药物的关键是确定其特异性靶标和生物活性位点,而多肽药物的合成则更侧重于对其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在多肽药物设计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1. 特异性靶标的选择多肽药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其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能力,因此选择特异性靶标是设计多肽药物的首要任务。

通常采用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学、细胞筛选等技术手段来筛选潜在的特异性靶标。

2. 生物活性位点的确定在确定特异性靶标后,需要研究其结构和生物活性位点,并利用计算化学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等技术来设计和优化多肽药物的结构。

3. 序列和特异性的设计多肽药物由氨基酸残基组成,因此合理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和特异性决定着多肽药物的生物活性和毒副作用。

此外,对于多肽药物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稳定性、溶解度、渗透性、代谢稳定性等药代动力学性质。

在多肽药物合成方面,需要根据多肽药物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合成策略。

其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合成方法:1.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多肽药物合成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在固相材料上逐步组合氨基酸残基生成多肽药物。

它具有可控性和高度自动化的优点,适用于合成短链和中等长度的多肽药物。

2. 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包括液相-液相合成法和液相-固相合成法。

液相-液相合成法主要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反应试剂,将氨基酸残基逐步组合成多肽药物。

液相-固相合成法则是在固相材料表面引入化学反应活性基团,从而实现多肽药物的快速构建。

除了以上几种传统的合成方法,还可以采用多肽药物挂载和选择性缩合等技术来完成多肽药物的合成。

多肽类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多肽类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多肽类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新药物开始使用多肽类分子作为基础构建单元。

多肽类分子不同于小分子化合物,它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更好的选择性,同时也更加容易透过细胞膜。

多肽类分子合成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因此,多肽类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成为了近年来热门的研究领域。

一、多肽类分子的合成方法目前,多肽类分子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

1.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通过碳-碳键及碳-氮键的化学反应来将氨基酸结合起来生成多肽的方法。

化学合成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提供高纯度的多肽分子。

然而,由于其需要多次的化学合成,最终生成的分子的构象可能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构象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

此外,对于特定的多肽序列,其合成可能面临难度较大,且价格可能较高。

1.2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在细胞内生物合成多肽的方式来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多肽。

生物合成法此因直接利用细胞内生物合成机制,因而具有更具优势的特点。

该合成法可以通过基因改造等手段将特定多肽序列的基因插入到细胞中表达,从而得到具有该多肽序列的多肽分子。

相比于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更加经济,且多肽结构更加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构象一致。

二、多肽类分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2.1 治疗肿瘤多肽类分子在肿瘤治疗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

例如,来自皮质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小型多肽能够降低雌激素的产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一些针对恶性肿瘤的具有靶向作用的多肽类分子,已经被开发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2.2 治疗心血管疾病多肽类分子也可以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心肌肽(ANP)可促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治疗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ENF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 fragment)具有治疗系统性硬化和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H 】G P H11氨基保护的氨基酸。

片段缩合一般先将目标序列合理分割为片段,再逐步合成各个片段,最后按序列要求将各个片段进行缩合。

液相合成的优点是每步中间产物都可以纯化.可以获得中间产物的理化常数.可以随意进行非氨基酸修饰.可以避免氨基酸缺失,缺点是较为费时.费力等。

固相合成是将目标肽的第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固相载体(树脂)相连,再以这一氨基酸的氨基为合成起点,使其与相邻氨基酸(氨基保护)的羧基发生酰化反应,形成肽键。

然后让包含有这两个氨基酸的树脂肽的氨基脱保护后与下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目标肽形成为止。

其优点是简化了每步反应的后处理操作,避免因手工操作和物料转移而产生的损失,产率较高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等;其缺点是每步中间产物不可以纯化,必须采用较大的氨基酸过量投料,粗品纯度不如液相合成物,必需通过可靠的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等。

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合成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工艺。

一般而言,液相合成法较适于合成短肽;固相合成法更适于合成中.长肽。

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比如采用液相方法合成短肽片断,然后将该片断应用到固相合成中。

无论是液相合成还是固相合成,均是按照设计的氨基酸顺序,通过定向形成酰胺键方法得到目标分子。

从理论上讲这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

简单的羧酸与胺之间形成酰胺键,一般是先将羧基转变成一个活泼的羧基衍生物(如酰氯或酸酐)再与胺作用,或者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缩合剂。

但是,氨基酸之间形成酰胺键情况则复杂得多,这是由于每一个氨基酸既含有氨基,同时又含有羧基。

如果将一种氨基酸的羧基活化,则其可以和同一种或另一种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反应;如果将几种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入缩合剂,则只能得到由具有多种不同氨基酸顺序的多肽组成的混合物。

因此,多肽合成的研究中不仅需要关注活化方法.偶联方法等,更要关注保护/脱保护策略的选择。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多肽药物概述•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多肽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多肽药物的体内药效和安全性评价•多肽药物的研发流程和管理规范01引言为指导和规范合成多肽药物的药学研究,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制定本指导原则。

目的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多肽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规范其药学研究,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指导原则。

背景目的和背景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合成多肽药物的药学研究,包括原料药制备、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评估等环节。

应用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注册申请、技术审评、监督检查等环节,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范围和应用02多肽药物概述可分为合成多肽、重组多肽和天然多肽。

多肽药物的分类和特点按照来源可分为治疗性多肽和疫苗性多肽。

按照功能具有低毒性和免疫原性,易化学合成,易修饰,药效高且持久,易通过细胞膜等。

特点1多肽药物的合成方法23是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方法,具有高收率、高纯度、高通量等优点。

固相法是一种经典的合成方法,但步骤繁琐且不易放大。

液相法结合了固相法和液相法的优点,但合成过程仍较复杂。

固液混合法体内过程多肽药物口服后,大部分被胃肠道内的酶分解,故需注射给药,但可经皮肤、鼻腔、肺部等途径吸收。

药代动力学多肽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较快,但在体内的消除也较快,主要通过肾代谢和排泄。

多肽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代动力学03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总结词明确、具体、科学、合理详细描述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应明确、具体,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

在多肽药物的研究中,药学研究的目的通常包括研究多肽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等性质,以评估其作为药物的潜力。

药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药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总结词系统、可行、有效、合理详细描述药学研究的技术路线应系统、可行、有效和合理。

(整理)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整理)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技术指导原则二00七年九月目录一、前言二、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基本考虑三、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制备工艺研究(二)结构确证研究(三)制剂处方工艺研究(四)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五)稳定性研究四、名词解释五、参考文献六、著者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多肽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20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多肽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分析技术等的发展,合成多肽药物的开发也成为药物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多肽,可以对天然多肽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增加多肽与受体的亲和力、选择性,增强对酶降解的抵抗力或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甚至由受体的激动剂变为拮抗剂;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例如以多肽固相合成和组合化学为基础的组合肽库合成技术,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多肽化合物成为可能,药物筛选的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类化合物成为治疗用药物。

合成多肽药物是指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药学研究同样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性要求。

但是,由于多肽主要由氨基酸(包括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构成,这使得多肽类药物在制备方法、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等方面又有与一般药物不同的独特问题。

本指导原则就是在已有的相关指导原则基础上,对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对多肽药物研究和评价的实践经验,提出多肽药物药学各项研究的一般性要求。

当然,具体品种研究的内容与深度还要取决于品种本身的特性。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液相或固相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药物。

二、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基本考虑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一般性的技术要求与其他类型的化学药物基本一致。

但是,由于多肽药物的特点,在进行药学研究时还应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原则编号: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二00七年九月【H 】G P H 11 - 1目录一、前言二、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基本考虑三、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制备工艺研究(二)结构确证研究(三)制剂处方工艺研究(四)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五)稳定性研究四、名词解释五、参考文献六、著者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多肽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20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使多肽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分析技术等的发展,合成多肽药物的开发也成为药物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多肽,可以对天然多肽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增加多肽与受体的亲和力、选择性,增强对酶降解的抵抗力或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甚至由受体的激动剂变为拮抗剂;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例如以多肽固相合成和组合化学为基础的组合肽库合成技术,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多肽化合物成为可能,药物筛选的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类化合物成为治疗用药物。

合成多肽药物是指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药学研究同样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性要求。

但是,由于多肽主要由氨基酸(包括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构成,这使得多肽类药物在制备方法、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等方面又有与一般药物不同的独特问题。

本指导原则就是在已有的相关指导原则基础上,对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对多肽药物研究和评价的实践经验,提出多肽药物药学各项研究的一般性要求。

当然,具体品种研究的内容与深度还要取决于品种本身的特性。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液相或固相合成方法制备的多肽药物。

二、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基本考虑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一般性的技术要求与其他类型的化学药物基本一致。

但是,由于多肽药物的特点,在进行药学研究时还应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关于多肽(原料药)合成工艺选择的考虑多肽的化学合成是有机合成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分支,目前主要有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两种方法。

液相合成是经典的多肽合成方法,一般采用逐步合成或片段缩合方法。

逐步合成法通常从链的C'末端氨基酸开始,向不断增加的氨基酸组分中反复添加单个α-氨基保护的氨基酸。

片段缩合一般先将目标序列合理分割为片段,再逐步合成各个片段,最后按序列要求将各个片段进行缩合。

液相合成的优点是每步中间产物都可以纯化、可以获得中间产物的理化常数、可以随意进行非氨基酸修饰、可以避免氨基酸缺失,缺点是较为费时、费力等。

固相合成是将目标肽的第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固相载体(树脂)相连,再以这一氨基酸的氨基为合成起点,使其与相邻氨基酸(氨基保护)的羧基发生酰化反应,形成肽键。

然后让包含有这两个氨基酸的树脂肽的氨基脱保护后与下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目标肽形成为止。

其优点是简化了每步反应的后处理操作,避免因手工操作和物料转移而产生的损失,产率较高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等;其缺点是每步中间产物不可以纯化,必须采用较大的氨基酸过量投料,粗品纯度不如液相合成物,必需通过可靠的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等。

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合成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工艺。

一般而言,液相合成法较适于合成短肽;固相合成法更适于合成中、长肽。

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比如采用液相方法合成短肽片断,然后将该片断应用到固相合成中。

无论是液相合成还是固相合成,均是按照设计的氨基酸顺序,通过定向形成酰胺键方法得到目标分子。

从理论上讲这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

简单的羧酸与胺之间形成酰胺键,一般是先将羧基转变成一个活泼的羧基衍生物(如酰氯或酸酐)再与胺作用,或者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缩合剂。

但是,氨基酸之间形成酰胺键情况则复杂得多,这是由于每一个氨基酸既含有氨基,同时又含有羧基。

如果将一种氨基酸的羧基活化,则其可以和同一种或另一种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反应;如果将几种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入缩合剂,则只能得到由具有多种不同氨基酸顺序的多肽组成的混合物。

因此,多肽合成的研究中不仅需要关注活化方法、偶联方法等,更要关注保护/脱保护策略的选择。

在多肽合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与目标肽结构类似的杂肽,例如因氨基酸消旋化产生的非对映异构体、因部分氨基酸未连接上产生的缺失肽、因肽键断裂产生的断裂肽等。

因此,需要考虑选择可靠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使多肽的纯度达到要求。

多肽药物的纯化通常采用色谱方法,但在一些情况下,有机合成中常见的纯化方法(例如重结晶)也可能适用。

2、关于多肽结构确证研究的考虑鉴于多肽分子主要是由各种氨基酸构成,单纯运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常用的一些方法例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来解析多肽的结构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一般而言,氨基酸组成分析、质谱、氨基酸序列测定等对其结构确证有重要意义。

氨基酸组成分析可说明多肽的组成是否正确;质谱可以提供分子量以及序列信息。

上述两项数据除用于证明多肽的结构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测试样品的纯度(是否含有合成杂质)。

氨基酸序列测定可以直观地说明氨基酸的连接顺序是否正确,对于说明合成多肽的结构尤其是中、长肽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进行多肽药物的结构研究时,应注意结合多肽的合成工艺(包括中间体的结构研究)、多肽的分子大小(包括组成多肽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拟解决的结构问题、各种测试方法所能提供的结构信息等,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对于具有一定空间结构才能发挥其活性的多肽,应进行必要的立体化学研究。

3、关于多肽制剂处方工艺研究的考虑合成多肽药物制剂研究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与其它类型化学药物制剂是一致的,即通过一系列研究工作,保证制剂剂型选择依据充分、处方合理、工艺稳定、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但是,由于多肽药物的生物活性可能和其空间结构相关,多肽分子中存在大量的酰胺键,另外还可能有羧基、羟基、氨基、巯基等较为活泼的基团,较易水解或降解,因此了解合成多肽药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对选择适宜的剂型和合理的处方、制备工艺有重要作用。

4、关于多肽药物质量研究的考虑多肽药物(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研究的主要项目、相关检测方法建立和验证的要求与其它类型化学药物基本一致。

但是,多肽药物的一些特点在质量研究中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在研究时需要增加一些特别的考察项目,例如氨基酸组成分析等;对于一些中、长肽,生物特性例如效价、免疫原性和抗原活性等也有必要进行研究。

此外,由于合成工艺、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合成多肽药物在部分质控项目的检测方法建立和方法学验证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考虑。

例如,合成多肽原料药中工艺杂质的来源和一般化学药物有所不同,其可能的工艺杂质如:缺失(不完全)肽、断裂肽、去酰胺多肽、氨基酸侧链的不完全脱保护所形成的副产物、氧化肽、二硫键交换的产物、非对映异构的多肽、低聚物和/或聚合物及合成中所用的毒性试剂和溶剂等。

在合成多肽药物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可能的工艺杂质,对这些工艺杂质检出能力的验证是方法学验证的重要方面。

5、关于多肽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考虑由于多肽的结构特点,这类药物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引起多肽药物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水解、氧化、外消旋化、二硫键的断裂及重排、β消除、凝聚、沉淀、吸附等。

稳定性研究应根据多肽药物稳定性的特点合理选择试验条件、考察项目。

三、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合成多肽药物的药学研究内容和一般化学药物一样,主要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和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等。

这些研究内容的一般性的技术要求也和一般化学药物基本一致。

但是,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多肽药物还有一些特殊的方面需要在研究中予以考虑,以下主要是针对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特殊内容及其技术要求进行讨论,这些技术要求也包括了对申报资料内容的一些要求。

(一)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1、工艺选择研究者可以根据目标肽的结构、自身生产条件等考虑选用液相合成或固相合成工艺。

但无论采用何种合成工艺,均需要提供化学反应式、工艺流程图、操作过程等,对工艺参数(如投料量、反应条件、反应试剂)要有详细的描述,包括对于多肽的修饰(例如二硫键的形成等)。

2、起始原料、试剂的质量控制(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多肽合成的起始原料,其质量对合成多肽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关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来源、质控方法等。

对于起始原料的质量控制应足以保证其质量的一致性,以最终保证合成的多肽批间质量的稳定。

作为起始原料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性状、熔点、比旋度、化学纯度、色谱纯度及光学纯度、含量等,其中对于起始原料的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如果使用了特殊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例如经过复杂修饰的非天然氨基酸、采用新工艺合成的氨基酸等,申报资料中还应提供其合成工艺及结构研究的相关资料。

(2)树脂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多肽,应提供树脂的来源、质量标准和检验报告,并对树脂的摩尔取代系数、在不同溶剂中的膨胀系数、所用合成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交联度等予以说明。

常用树脂包括聚苯乙烯-苯二乙烯交联树脂、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乙二醇类树脂及衍生物等,应根据目标多肽C末端氨基酸的不同类型(如羧酸型、酰胺型等)选择特定用途的树脂,并说明选择的依据。

(3)试剂和溶剂可以参考《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3、工艺的过程控制(1)反应终点监控液相合成属于常规有机合成,一般可采用色谱法(如TLC法、HPLC 法)监测;固相合成偶合反应的终点可采用茚三酮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和四氯苯醌等监测。

二硫键连接的终点可用Ellman试验或HPLC法监测。

除上述方法外,其他合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

(2)中间体质量控制对于液相合成,应参照《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中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特别要对缩合片段制订合适的质量标准(例如对比旋度、熔点和纯度等进行控制),含有较长序列的中间体还应进行结构研究(例如氨基酸组成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质谱、比旋度等)。

对于固相合成,一般无中间体分离过程。

但如果多肽从树脂上切割后还需进行后续反应,对中间体的质量也要进行相应控制,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结构研究。

4、分离和纯化在多肽合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与目标多肽结构和性质类似的杂肽,例如缺失肽、非对映异构体等,随着肽链的增长,可能存在的杂肽数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应研究合适的纯化方法将目标肽从杂肽中分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