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信息平台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3.25•【字号】渝建发[2014]21号•【施行日期】201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建发〔2014〕21号)主城各区城乡建委(轨道办),两江新区建管局,北部新区建设局,高新区建设局,经开区建设局,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有效控制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们组织制定了《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该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登记审查,登记号为渝文审[2014]16号。
附件: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4年3月25日附件: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与要求第三章监测方案第四章监测实施第五章监测预警第六章监督责任第七章附则附件一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方案附件二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第三方监测方案附件三监测预警分级及预警响应表附件四相关法律法规条文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有效控制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以及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的其它工程建设及作业(以下简称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应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其第三方监测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重庆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路径探讨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推进城市群发展和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正在向多层次、多制式方向发展,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成为都市圈规划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多次提出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1][2],四网融合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四网”内涵轨道交通按功能层次分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类。
其中,干线铁路指国家层面的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承担跨区域“点到点”中远距离交通为主;城际铁路服务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重点城镇之间的快速联系;市域(郊)铁路承担中心城区内与外围组团、城市副中心之间的联系;城市轨道承担城市组团内部、组团间交通为主,包括城市轨道快线和城市轨道普线。
如表1所示。
2经验借鉴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在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多种实践和探索,在引导城市结构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巴黎是在铁路和地铁分别成网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及改建既有铁路,与地铁相互换乘实现融合。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人口增长,政府提出实施大巴黎计划,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RER 线网。
RER 线由既有郊区铁路改造而来,通过在市区新建地下线连接两端的郊区铁路,形成穿心快线,主要服务巴黎市区及近郊区(0-30公里范围),承担城市交通及中长距离的郊区通勤交通功能。
如图1所示。
东京是在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的前提下,通过新建地铁与市郊铁路相互直通实现融合。
20世纪60年代,东京都市圈迅速扩张,铁路沿线区域人口剧增,通勤列车非常拥挤,为缓解客流压力,政府针对国铁放射线以复线化、双复线化和车辆更新等措施增加线路运输能力。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轨道交通乘坐规则》的通知

( ) 车站 出入 E或付 费 区 内逗 留 , 四 在 l 阻塞 行人 通道 ;
( ) 车站或 车 厢 内相 互 推挤 , 五 在 追逐 打 闹 、 事斗 殴 ; 滋
( ) 车站 或车 厢 内使 用 滑板 、 冰鞋 、 六 在 溜 轮滑 鞋等 物 品 ;
( ) 列车 驾驶 室外 敲击 玻璃 , 用 闪光灯 拍照 等干 扰驾乘 人 员 的行 为 ; 七 在 使
( ) 坏 或擅 自移 动轨 道交 通设施 设 备 。 八 损
( ) 九 赤脚 、 赤膊 、 性传 染病 患者 或健 康状 况危 及他 人安 全者 进站 、 车 。 烈 乘 ( ) 十 无人 监护 的学 龄前 儿 童 、 神病 患者 、 精 醉酒 者乘 坐列 车或 电扶 梯 。 提倡 乘 客不 在车 站付 费 区及列 车车 厢 内饮 食 。 第 六条 乘客使 用 电扶 梯 时 , 当面 向扶梯运行 方 向 , 应 紧握扶手 带 , 依序 右立左行 。 止在扶梯 上推拉 、 禁 嬉 戏 打闹 、 反方 向行走 、 跑动 、 身体倚靠 或探 出扶手栏杆 等危 险行为 , 止携带 大型物件 或尖锐物 品搭乘 电扶梯 。 禁
过 人 数购 票 。
( ) 二 持单 程 票乘 车 , 当在 购 票 车站 上车 , 应 限乘单 程 一 次 , 日进站 有效 , 当 出站 时车 票 由出站 闸机 收 回 ;
持 储值 类 车票 乘 车 , 车 费 由出站 闸机 自动 扣 除 , 其 车票 余值 以车票 记 录为准 。
( ) 满7 三 年 0周 岁 的老人 、 疾 军人 、 残 因公 致残 的人 民警察 、 人 凭有 效证 件 可办 理免 费卡 乘 车 : 生按 盲 学
达终 点 站 , 客 应 当全 部 下车 。 乘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2T08:16:50.80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8期作者:艾曦[导读] 对信号系统维护技术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纲要提出的智慧城轨建设蓝图将“智能运维安全”作为八大体系之一。
由此可见,智能运维是今后城轨运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艾曦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摘要:现如今,我国交通运输网络越来越完善,四通八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在背景之下,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快速增加,在运的信号系统和设备数量不断增多,给信号运维部门带来巨大维保压力,加之既有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增加,故障率增高,更加大了运维负担;传统维护监测系统在线监测数据种类和数量有限,覆盖面小,标准化和集成度较低,且故障多以报警为主,不能实现设备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等智能分析;目前的运维管理水平多停留在纸面和口头,缺乏信息化、流程化和标准化,难以适应远期运维压力的增加。
由此,对信号系统维护技术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纲要提出的智慧城轨建设蓝图将“智能运维安全”作为八大体系之一。
由此可见,智能运维是今后城轨运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引言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984年加拿大多伦多士嘉堡快轨线和1985年温哥华天车世博线)。
21世纪初,我国引进了CBTC系统,历经1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对CBTC系统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形成了被广泛应用的经典的CBTC系统架构。
同时,针对经典的CBTC系统在大规模线网的建设运营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同的业内集成商分别提出了精简的CBTC系统架构和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架构两种改进方案。
重庆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

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控制保护区范围第三章建设项目管理第四章作业行为管理第五章安全保护巡查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及建设条件,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铁、跨座式单轨、城轨快线、都市快轨(线)、轻轨、有轨电车等公共客运系统(含轨道交通延长线)。
本办法所称控制保护区,是指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建设和运营而在轨道交通沿线划定的一定范围,该范围内的建设和作业等活动受到合理限制。
本市行政区域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项目建设、作业行为、安全保护巡查等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乡建委)是本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工作委托其所属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轨道办)实施。
第四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扩)建工程。
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市、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在规划方案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批时应当征得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同意。
第五条市城乡建委可委托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单位承担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技术校核、会同建设项目业主或作业单位(个人)制订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方案、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安全巡查等相关工作.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单位应按市城乡建委要求及时提供、更新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竣工资料.市城乡建委负责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竣工资料数据库、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咨询专家库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并负责对轨道交通第三方安全评估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动态管理,负责积极开展和推广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工作。
第二章控制保护区范围第六条规划、在建以及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应当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轨道线路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三)出入口(含无障碍出入口)、换乘通道、通风亭、风井、风道、冷却塔、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及各类轨道专用管网(线、沟)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四)过江、过河桥梁或隧道上、下游各二百米内。
基于轨道刷卡数据的重庆轨道交通跨线客流测算及特征分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3月下 173基于轨道刷卡数据的重庆轨道交通跨线客流测算及特征分析刘晏霖 唐小勇 刘立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重庆 401147摘 要 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场景下,受传统线路和跨线运营线路客流叠加影响,获取分线路客流成为难点。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识别跨线车乘客、获取跨线客流分布的计算方法,并以重庆环线-四号线直快车为例进行了客流测算,通过现场抽样调查对测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有效获取跨线车客流及乘客出行分布。
此外,本文还对重庆环线-四号线直快车客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轨道跨线运行线路设计提出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线路客流;轨道刷卡数据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hongqing’s Cross-line Passenger Flow of Rail Transit Based on Rail Card DataLiu Yan-lin, Tang Xiao-yong, Liu LiChongqing Transport Planning Institute, Chongqing 401147, 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il transit interconne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passenger flow of separate lines due to the superimposition of passenger flow of traditional lines and cross-line operating lin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calculation methods to identify cross-line passengers and obtain cross-line 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 based on rail transit card data, and takes Chongqing Ring Line - Line 4 direct express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passenger flow, and verifi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rough field sampling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obtain the passenger flow and passenger travel distribution of cross-line vehicl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Ring Line - Line 4 direct express, and puts forward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track cross-line operation route design.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interconnection; line passenger flow; rail card data引言掌握轨道线路客流需求是支撑轨道线路设计、轨道车辆运营组织的关键基础[1]。
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检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连接各城市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流量庞大、安全防范能力弱和社会影响大等问题,已经成为恐怖分子关注的主要袭击目标。
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工作特点分析,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反恐安检工作存在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不彻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滞后、迭代不及时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工作机制、建立智能化的前端感知系统、升级安装智能化安检设备实现中部快速安检、开发智能安检系统的后期综合研判平台、在轨道交通场所出入口设置安检点等对策,建设“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现“前端全面感知、中部快速安检、后期综合研判”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安检模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检查;智能化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ti-terrorism SecurityInspec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Abstract:At present, urban rail trans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 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nnec ting various urban areas.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has br ought about problems such as huge traffic, weak security and social impact,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target of terrorist atten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 cs of China's urban rail transit anti-terrorism work, the urban rail transit security insp ection in Chongqing's rail transit anti-terrorism security inspection is not complete, th 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lagging, the iteration is not timely, etc., a n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s improved. Anti-terrorism working mechanism, establishing intelligent front-end sensing system, upgrading and installing intelligent security inspec tion equipment to realize rapid security inspection in central China, developing compr ehensive evaluation platform for intelligent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setting security checkpoints at entrances and exits of rail transit sites, etc., and building "Internet + urban track" The "transportation" project realizes the intelligent security screening mo 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with "full front-end perception, rapid central security inspectio n, and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judgment".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Anti-terrorism; Safety inspection; Intelligence目录引言 (2)一、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3)(一)安检责任体系不健全 (3)(二)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不彻底 (4)(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滞后迭代不及时 (4)(四)安检点与轨道站点出入口相距较远 (4)二、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工作薄弱环节 (4)(一)人流量大处置困难 (4)(二)现场情报收集困难 (5)(三)恐怖袭击目标多 (5)(四)恐怖分子容易逃跑或继续实施恐怖行为 (5)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反恐安检工作对策 (6)(一)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工作机制 (6)(二)建立智能化的前端感知系统 (6)1.构建人脸识别网络系统 (6)2.搭建多维嗅探系统 (7)(三)升级安装智能化安检设备实现中部快速安检 (7)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标准 (7)2.升级智能化安检设备 (7)3.推行人脸识别支付与扫码支付的安全支付方式 (8)(四)开发智能安检系统的后期综合研判平台 (8)(五)在轨道交通场所出入口设置安检点 (9)四、结论 (9)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4交通科技与管理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URRT具备高速度、高密度、持续运行等特征,信号系统是行车指挥与列车运转的控制装置,虽然其投产额在URRT系统的整个项目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在保障行车安全、提升通过性能、低碳与改善运输者的工作条件等方面却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URRT系统内采取先进信号装置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举措。
1 URRT信号系统的特点(1)URRT中所肩负的客流量很多,应考虑到安全性,针对行车间的最短车距标准很高,从而对列车的车速监控提出了更高标准,其本质目的即保证列车运转过程的安全。
(2)对URRT运行速度加以分析,URRT运转过程的实际车速和铁路干线比较,数值上相差较多,因此,在实际的URRT通信系统内,无需信息传递很快的信号平台,仅需传递速度很小的系统就能够发挥信号传递功能。
2 ATP子平台ATP子平台在URRT中肩负着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职责。
作为保障列车运转安全的平台,ATP平台应当满足故障-安全宗旨[1]。
为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除了利用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硬件设施及软件设计之外,还要使用一定的软、硬件冗余方法,以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列车持续运转。
2.1 ATP子平台的功能 (1)安全停车点保护。
安全停车点是按照危险点界定的。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在危险点前界定一个安全路段。
安全路段的长短由运转条件及列车功能决定,需要保障列车最晚可以在安全路段的终端即危险点以前停止[2]。
ATP平台运算得到的紧急制动曲线就是基于安全停车点,确保列车不超出这个点。
(2)速度监督和超速保护。
在URRT内的速度限制包括两类:固定速度限制与临时性速度制约。
ATP平台一直严密监测这种速度制约下不会超越,如果超越,先发出告警,再开启紧急制动,并进行记录。
(3)列车安全距离管控。
URRT存在运行密度高、列车运转距离短等特征,ATP平台应当在对应的比赛形式下,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转距离。
(4)测速和测距。
ATP平台借助装于轮轴表面的测速传感仪来检测列车的即时运速,且在驾驶室中予以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轨道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使用规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一般规定 (1)第三章基础数据库系统 (4)第四章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 (6)第五章平台维护升级管理 (8)第六章附则 (9)附件一基础数据库系统目录 (11)附件二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数据目录 (23)附件三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项审查流程 (25)附件四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项审查流程 (27)附件五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安全保护方案编制流程 (29)附件六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专项备案流程 (30)重庆市轨道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使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我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规范和管理重庆市轨道交通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使用,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平台整合并动态更新我市轨道交通运营、在建、规划线路的竣工资料、设计文件、规划研究成果,以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工程数据资料,服务于我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设计管理、前期研究、线路巡查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平台采用分期建设,一期包括我市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系统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后期平台将优化升级,逐步增加移动办公、工程数据智能提取与利用管理、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平台一期的建设、应用、维护等管理工作,并随平台的优化升级而修订完善。
第四条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乡建委)负责平台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具体工作委托其所属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轨道办)实施。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平台的使用单位,平台使用单位授权、管理其下属的管理员用户及应用用户(以下统称用户)。
第六条用户注册用户账号,用户账号通过市轨道办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平台中用户使用权限所对应的系统服务,用户注册时应提供真实、详尽及准确的单位及个人资料,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若注册、更新因未及时、准确提供用户资料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后果由用户所在单位承担。
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下属用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条用户须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如发现账号遭到未授权的使用或发生其他任何安全问题,应立即修改账号密码并妥善保管。
用户不应将其账号、密码转让、出售或出借予他人使用,若用户授权他人使用账号,应对被授权人在该账号下发生的所有行为负全部责任。
第八条用户根据平台授权的权限进行对平台数据的查询、统计及外挂系统开发等相关工作。
第九条用户不得将轨道交通工程数据用于其使用权限范围外的其他用途,若因使用不当导致数据泄露,由此产生的损失及影响由用户自行承担,涉及危害公共安全或社会稳定的行为,由相关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条用户不得手动或者使用特殊程序恶意攻击平台应用及平台数据,一经发现,市轨道办将立即查封其账号,对危及平台稳定运行或造成损失的行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平台数据录入、更新及确认单位应对其所录入、更新、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因数据录入、更新及确认工作不及时,或数据不准确、不完整而产生的所有损失及影响,由数据录入、更新及确认单位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平台所存储的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及控制保护区相关工程数据资料的坐标系均应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应采用黄海高程系。
第十三条为确保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搭建及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平台应采用专用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并放置于专业机房由专人维护管理;(二)连接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各用户应采用专线网络,并与互联网相隔绝,各用户应做好其端口的物理、应用与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三)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各用户终端应配备专用的终端设备,并配备专人维护管理,终端设备不得连接互联网,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应采用专用存储设备传输,不得使用互联网传输;(四)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将报件单位报件所需轨道资料从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筛选、提取后,应采用专用移动物理存储介质拷贝,再通过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发给报件单位,以保证基础数据库系统与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的物理隔绝。
第十四条重庆市建设信息中心负责提供平台服务器的托管环境(机柜、温度、湿度、电力、消防等),搭设市城乡建委的内部网络环境,按照单位的相关制度作好平台的机房管理、服务器管理、市城乡建委内部网络安全等工作。
第三章基础数据库系统第十五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设计管理、前期研究、线路巡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基础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轨道交通运营、在建、规划线路的规划资料、竣工资料、地勘资料、设计文件、环评资料、行政批复资料、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等。
第十六条市城乡建委、市轨道办、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单位、轨道交通施工单位作为基础数据库的使用单位。
第十七条市轨道办负责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维护与升级,监管数据安全,规范管理用户行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利用基础数据库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负责运营线路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与更新,会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完成在建、规划线路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与更新,开展对各单位所录入、更新数据(含施工单位所录入的竣工资料)的确认工作;利用基础数据库开展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前期研究等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应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制定本系统应用与维护管理及其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单位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施工单位做好运营线路规划、设计阶段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录入工作,负责在建、规划线路规划、设计阶段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与更新工作;利用基础数据库开展轨道交通设计、前期研究等工作。
第二十条轨道交通施工单位负责竣工资料的录入。
第二十一条数据录入、更新及确认单位应明确数据录入、更新及确认工作的具体人员,其中,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的数据确认工作由单位相关行政分管领导负责。
第二十二条系统的数据技术要求:(一)数据目录内容详附件一;(二)数据录入单位应按目录要求录入线路已有最新数据资料;录入数据库的文件应具有唯一性,同批次录入的文件不得存在多个版本,对于规划线路存在多个比选方案时,应在文件名中注明版本信息,并补充必要的说明。
(三)数据库中图纸文件应为矢量图,文件名以“图名+图纸编号”的形式命名;(四)存在改扩建的运营线路及在建线路应每六个月的最后一个月底前更新一次数据资料,或在取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更新数据资料;规划线路应每月月底前更新一次数据资料,或在取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更新数据资料;数据更新时应注明更新原因。
(五)数据非定期录入、更新时,数据录入、更新单位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的录入、更新工作;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应在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的确认工作;数据录入、更新或确认工作因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经市轨道办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第四章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第二十三条平台的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服务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工作,主要功能如下:(一)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线提供轨道交通相关数据资料。
(二)实现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及专项备案等流程的在线流转。
同时,可随时查看项目审查及专项备案的进展。
(三)整合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在建与规划线路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工程数据资料,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设计管理及前期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第二十四条市城乡建委、市轨道办、区县行政管理部门和受其委托的相关机构、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报件单位)、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单位作为系统的使用单位。
第二十五条市轨道办负责系统的建立、维护与升级,监管数据安全,规范管理用户行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利用系统开展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查、监督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区县行政管理部门和受其委托的相关机构在系统上跟进其辖区范围内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项目的审查工作,并借助系统开展其辖区范围内的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负责从基础数据库系统中,为报件单位筛选、提取其报送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轨道交通专项审查及专项备案所需轨道交通相关资料,并对所提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负责;利用系统开展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控制保护区报件项目协办审查、控制保护区监督巡查等工作;报件项目竣工后,核实报件项目实施情况与施工图的一致性,收集并上传报件单位出具的报件项目竣工资料。
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应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制定本系统应用与维护管理及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单位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做好轨道交通资料的筛选与提取工作;利用系统开展轨道交通前期研究、设计等工作。
第二十九条报件单位的数据技术要求:(一)报件单位在报件过程中,每个报件项目建立独立的数据档案,档案目录内容详附件二;(二)报件单位录入更新的建设项目工程数据应与报件最终纸质版保持一致,并对所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三)报件单位提取报件所需轨道交通资料后应及时报送市轨道办审查。
若报件过程中报件单位所提取的轨道交通资料发生更新,报件单位应重新提资。
第三十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报件及审查流程详附件三。
第三十一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件及审查流程详附件四。
第三十二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安全保护方案报件及审查流程详附件五。
第三十三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轨道交通专项备案详附件六。
第三十四条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轨道交通专项审查、安全保护方案编制及专项备案的具体要求详见《办法》。
第五章平台维护升级管理第三十五条市轨道办委托专业单位或机构开展平台维护、测试、修改、升级。
第三十六条维护单位制定平台服务器维护、操作、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作好平台数据备份、病毒防护等工作,指定专人作为平台维护管理员。
维护管理员应严格按照维护单位制度和流程开展平台维护工作。
第三十七条市轨道办指定专人作为平台应用管理员,应用管理员负责管理用户账号,整理汇总平台维护、测试、修改、升级的办理情况,跟踪信息系统维护、升级的全过程,确定信息系统更改业务需求。
第三十八条平台出现故障时,用户应及时反馈应用管理员,由应用管理员与平台开发、维护单位沟通,填写故障处理单,及时安排维护工程师解决故障。
第三十九条平台升级与更新,须经重庆市建设信息中心进行安全测试,测试通过后再更新到正式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