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2024年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重庆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速度、盈利模式等方面,为轨道交通企业和相关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规模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建和运营线路长度的增加,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重庆轨道交通累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X公里,该市已开通X条地铁线路。
预计未来几年内,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将继续扩建,市场规模继续增长。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速度重庆轨道交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自201X年首条地铁线路开通以来,重庆轨道交通年均客运量增长率达到X%,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同时,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吸引力。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优势。
民营企业则凭借创新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争取市场份额。
外资企业进入后,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盈利模式重庆轨道交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票务收入和商业开发收入两部分。
票务收入是主要的盈利来源,通过乘客购买车票产生。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建,预计票务收入将继续增加。
此外,重庆轨道交通通过商业开发,如车站周边地产开发、商业租赁等方式,获取额外的收入,实现盈利增长。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展望展望未来,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首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对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将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
最后,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将为轨道交通市场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重庆主城区现状轨道交通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庆主城区现状轨道交通问题分析与建议刘海洲;钱卫力【摘要】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ongqing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passenger traffic,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station passenger flow,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fer.The problems are:the efficiency of the general passenger flow management is low;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 flows is uneven;some rail transit lines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are crowded;important rail transit stations are confronted with great transfer pressures;and the operation is not efficient.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expans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 transit stations and population and land use,rail transit station coverage as well as station spacing.The gaps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in terms of rail transit systems,especially the express railways,are inevitable since urban expansion takes time.Finally,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the future optimization such as increasing rail transit network density in the central area,planning express railways,and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stations,etc.%从客流量、客流分布、车站客流、运行效率、换乘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五大问题:总体客流效果相对较差、客流量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核心区段线路相对拥挤、重点车站换乘压力较大、运营效率不高.从城市空间结构拓展,轨道车站与人口、用地的契合关系,车站覆盖率,站间距等方面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城市拓展需要时间、轨道功能层次尤其是快线缺乏等,从进一步加密中心区线网密度、规划轨道快线、做好车站的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后期优化完善建议.【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快线;问题分析;重庆【作者】刘海洲;钱卫力【作者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截至2016年3月,重庆主城区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2、3、6号线等4条轨道线路,总里程202 km,车站120座,2015年日均客流量约173万人次,最大日均客运量约234万人次[1]。
重庆轨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轨道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交通系统,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交通压力日益加剧,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报告将从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使用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2.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2.1 重庆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重庆市人口众多,地理条件复杂,交通压力巨大。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大量车辆在高峰时段堵塞在道路上,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此外,由于路况繁忙,交通事故频发,给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2.2 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交通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减少道路上的私家车辆数量,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
此外,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大、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3.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3.1 市场需求分析重庆市人口众多,对交通出行的需求量大。
根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市民希望能有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因此,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3.2 技术可行性分析重庆地理条件复杂,包括山地、河谷等地形,对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在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地铁、轻轨、单轨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的组合,可以克服地理条件限制,实现全市的交通覆盖。
3.3 经济可行性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线路建设、车辆购买与维护等方面。
然而,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到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包括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土地价值等方面。
4.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益分析4.1 交通效益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现状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现状分析钱卫力【摘要】基于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现状线网运营指标等数据,对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为解决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参考.%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the central districts of Chongqing City,such as the lin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dex,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re analyzed,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which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olution to the main urban rail transit problem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s of Chongqing.【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7(020)007【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重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分析;解决对策【作者】钱卫力【作者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400020,重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0.7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ransport Planning Institute,400020,Chongqing,china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的开通运营,丰富了公共交通体系,增强了主城区公共交通跨江、穿山出行能力,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支撑和引导了城市发展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现状线网运营指标等数据,对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对重庆轨道交通的看法

对重庆轨道交通的看法
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型城市,重庆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轨道交通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在我看来,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重庆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面广。
目前,重庆已经建立了1号线至10号线等10条轨道交通线路,覆盖了市区的大部分区域。
未来还将建设11号线至18号线等8条线路,使得轨道交通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更加便捷。
其次,重庆的轨道交通线路布局合理。
重庆的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以市中心为核心,向外扩展,形成了明确的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划分。
同时,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也比较方便,减少了人们在地面交通中的时间和成本。
再次,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与市区的发展相互促进。
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做出了贡献,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当然,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车站和线路的设计有待改善,以适应不同人流量和运营需求。
此外,车站和线路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重庆的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和便利程度。
相信在未来,重庆的轨道交
通建设还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现状、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2.1 数据收集 - 通过网络搜索和专业数据库收集有关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 分析重庆市政府及轨道交通企业发布的公开报告、新闻稿等。
2.2 调查对象 - 重庆市交通运输局;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民众。
3. 市场现状分析3.1 市场规模 - 截至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X公里,共有X条线路,X 个车站; - 重庆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约为X万人次。
3.2 市场竞争格局 - 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市场主要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运营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
3.3 用户需求 - 调查显示,重庆轨道交通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出行便捷、环保节能、减少交通拥堵等; - 用户对于轨道交通的期望主要包括:扩大线路网络、提高运营频次、改善车厢舒适度等。
4. 市场发展趋势4.1 发展规划 - 重庆市政府制定了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详细规划,计划到X年,重庆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X公里,线路网络将更为完善。
4.2 技术创新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轨道交通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换乘等,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4.3 环境友好型 - 重庆市政府鼓励轨道交通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能源,以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5.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庞大且快速发展; - 目前市场主要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垄断,存在市场竞争壁垒; - 用户对于轨道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 - 重庆轨道交通市场正朝着扩大线路网络、提升技术创新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6.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针对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政府应加大对轨道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竞争、推动市场进一步开放; - 轨道交通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 根据用户需求,重点关注扩大线路网络、提升运营频次和改善车厢舒适度等方面。
新时期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发布时间:2022-08-26T09:53:09.10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月2期作者:张奇瑞周瀚韬夏臣芝[导读] 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张奇瑞周瀚韬夏臣芝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23摘要: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
在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的指引下,轨道交通建设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亟需充分结合重庆主城都市区自然本底和发展阶段,以推动“1小时通勤圈”、“1小时经济圈”和“1日生活圈”构建为关键路径,以“四网”融合发展为工作重点,构建功能完善、层次清晰、运营高效、服务一流的轨道交通体系,全面支撑重庆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重庆主城都市区;四网融合;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0 引言2020年5月,首次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重庆都市圈为载体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拉开大幕,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的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构建“1小时”通勤圈。
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支撑,面向新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新要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 重庆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的自然本底与发展阶段1.1 自然本底的限制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是世界闻名的“山城”“江城”。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城市搭建了良好的生态空间本底,但也带来了一定限制与挑战。
一是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导致穿山跨江通道资源紧缺,过江桥梁、穿山隧道常态化拥堵,跨组团的快速联系难以实现;二是山地城市交通建设桥隧比高、填挖方大、工程技术复杂,整体建设成本远高于平原城市,重庆新建的沿山路、四横线分流道等市政道路投资估算已高达6~10亿元/公里,与轨道交通造价持平,但客运能力、缓堵效果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远不及轨道交通。
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2012级《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状况指导教师:专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5月25日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状况学院:年级:专业:组长:副组长:调研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导论:城市轨道交通是国内外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在现代大城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并对地区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它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与功能,加速现代化的建设,对城市布局、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住宅建设市民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重庆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果断发展本市的经济,与过去几年相比,大大提高了全市人均GDP。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进城市,进一步促进重庆的交通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最为迅速。
现在轨道交通已连接主城的几个区并辐射到周围区域。
轨道交通的修建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状况,例如对居民出行、商业活动、居住地选择、居民的精神生活及生活观念都有影响,促进居民的经济的发展。
随着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域城市化发展的矛盾突出,城市道路堵塞非常严重。
发展轨道交通是一项缓解交通堵塞的很好的举措.一、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据重庆历史记载,国民政府起草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中第一次提出轨道交通的概念,国民政府规划名称为“高速电车”,也就是现在的地铁,这就说明了当时已意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一)“畅通重庆”圆梦行动说到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那就得力于“五个重庆”中的“畅通重庆”这一政策。
而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拥有健全的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作用,也就随着2008年“畅通重庆”建设帷幕的拉开,重庆的轻轨、地铁、铁路、高速公路及乡村公路,犹如一张五线谱在巴渝大地谱写出了一首美妙、动人的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提纲)-沈晓阳(2003年6月)为实现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重庆主城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发挥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骨干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筹备、建设现状与经营、发展新形势,对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在市建委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对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体制和运作模式的调研分析,结合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经营模式的调研报告,作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改制成为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公司的重要依据。
一、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与发展目标:1、重庆主城区受两江分割的影响,形成山地城市特有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山高坡陡、道路曲折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客运,大运量、方便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对适应市民交通出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经过1988年、1995年、2002年的三次编制工作已日趋完善,建设规模由3条50公里,5条130公里,增加到目前待审批的7条300公里(六线一环),规划思路由过去缓解乘车难矛盾的滞后型转变为引导城市发展型。
3、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十年,地铁一号线、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技术准备工作相继成熟的基础上,重庆市首先实施了轻轨二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并紧接着完成二期工程的施工准备。
轻轨二号线一二期工程共19公里投资40亿将在2005年内全线通车。
全长38公里总投资95亿的轻轨三号线一期工程(21公里,投资54亿)国家计委已进入项目审批程序,2004年内将动工,目前已与菜元坝大桥、渝澳大桥、龙头寺火车站、江北机场等重要结点同步建设实施。
朝天门——双碑的地铁一号线(23公里、投资95亿)已对原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着手进行BT、BOT 等投资机会研究,予计在2006年后将动工。
2010年上述3条线约80公里将建成投运,投资达225亿。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经过10年的规划、筹资、建设、经营的发展,已成为专业化的轨道交通建设、经营管理机构。
已全面承担了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地铁一号线的筹资、建设工作以及运营准备工作。
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了五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专营权,已经全面开展轨道交通总体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
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经营组织机构健全,已有从事规划、筹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300人,下辖运营公司、建设公司、物业发展公司、前期工作部和财务投资部、合同法律部等核心机构,并控股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公司、设备工程公司、广告公司等主要成员单位。
已拥有国有投资形成的8亿资产,资产负债率37%,净资产5亿,公司资产结构良好。
同市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人有长期稳定的融资联系,良好的企业信用,已经为在建和待建轻轨工程筹措日元贷款20亿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50亿。
5、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并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轻轨二号线的建设利用了270亿日元日本政府贷款(20亿人民币),配套5亿国债资金和其它国内资金,40亿的工程直接投资,直接与间接拉动产生近100亿的GDP,通过相关税收环节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缩短周边城区与市中心区的时间距离,促进了沿线房地产增值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沿线和车站的土地已增值1倍以上,房价普遍增加20%以上(300~500元/平方米),促进了市中心区人口向周边区域转移。
③在国家国产化政策引导下,已在重庆形成轻轨相关产业,如西铝厂的大断面铝型材、汇流排,重庆船舶集团的道岔,重钢、新华铁的PC梁,重庆机电控股集团的铸钢支座等,为服务重庆、辐射中西部地区创造了条件。
④主城各区看好轨道交通对土地增值和商业性开发带来的各类机遇,围绕轨道线网抓紧布置居住区、开发区和重要商圈,提前炒作或同步建设实施,促进了区域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6、为了在2020年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2600平方公里主城区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将大大加快,需要通过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规划、建设、运营3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线网和60个以上的重要换乘枢纽站,将主城区各中心、副中心、交通枢纽、大型客流集散点、大型居住区有效地连结起来,为600万以上常住人口和200万以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服务,20年静态投资需求1000亿元,其中土建与劳务性需求500亿元,全部在市内消化;车辆设备等产品性需求500亿元有300亿以上可在重庆本地消化。
通过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与有效经营,将促进沿线土地增值和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城市结构与产业分布结构,促进居住人口的合理布局,形成轨道交通设备与建设资金需求市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从而树立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同实现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投资、建设、经营体制尚待完善。
①轨道交通总公司作为专业化交通建设、经营机构,尚不具备投融资职能,建成线路的存量资产变现,新建线路的建设资金筹集,运营线路的多种经营服务都需要投融资体制和建设经营机制的可靠保证。
②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没有相对稳定的渠道,一事一议,一线一议,轨道交通建设缺乏持久的动力,难以吸引各类投资者共同投入,使市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轨道交通投资风险和长期经营的风险大。
③需要从体制上明确专业化的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总体目标进行整体策划,提出长期稳定的投资、建设、经营战略,并组织实施。
2、同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建设、经营机制尚待完善。
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复杂,安全性要求极高,投资巨大而财务效益差,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沿线土地增值和车站吸引区域商业性开发经营等外部收益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投资机制将外部收益回馈,通过一定的经营机制使内部财务收益和外部经济效益取得合理平衡。
②由于运营成本的70%由前期工作决定,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
③由于项目筹备和建设期长,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有较高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需要长期稳定的专业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机构。
三、各地的经验与成功模式1、香港①香港特别行政区67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900万人,现有城市轨道交通200公里,日运量350万人次,占客运总量的40%。
计划2016年前投资1000亿港元,建五条线100公里,日运量可达600万人次。
②香港地铁公司现负责全港地铁线路和物业的规划、建设、经营(九广铁路公司负责城市铁路经营)。
2001年前,香港地铁公司为香港政府全资公司,20年来政府库务局直接注入资本金321亿港元,香港政府提供车站上盖和线路周边用地数百公顷,由地铁公司建设、开发、经营6条线116公里网络和23处占地100万平方米的站场物业。
香港地铁公司总资产981亿港元,资产负债结构良好(资产负债率33.3%);日运量200~300万人次,年收入76亿港元(运营75%,物业、广告等25%),有较好的经营业绩,被评为AAA级企业;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进行地铁民营化改造,出售了持有的23%股份,全用于新地铁线的建设。
③香港地铁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执行总监会负责制,董事局主席兼执行总监会行政总裁。
董事局为香港政府任命的监管机构,由库务局、民营化后的股东代表、商界(银行、科技等)专家组成,定期开会,审批重大决策。
执行总监会是董事局领导和监管下的授权经营机构,负责筹融资和建设、经营等具体事务。
④、香港地铁公司的管理机构主要有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工程建设、投融资管理等。
香港地铁工程咨询公司为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地铁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咨询。
香港地铁八达通公司负责全港公共交通IC卡经营,复盖地铁、城铁、巴士、轮渡等全部公共客运。
公司结构如下:⑤主要特点:特区政府授权的专业化的融资、建设、运营、经营管理机构,企业采用事业部制,集中统一,分工明确,精干高效。
全球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盈利来源为房地产经营。
2、上海①上海常住人口1200万,流动人口400万,现有地铁轻轨线3条65公里,形成“十字加半环”结构,日运量80~100万人次,计划投资500亿在2005年建成2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日运量320万人次,占公共客运比重25%。
2020年前投资3000亿建成600公里轨道网络,日运量1200万人次,占公共客运比重50%。
②2000年前,上海地铁建设为市政府的地铁建设指挥部和地铁总公司政企合一方式,市级财政投资,地铁总公司建设经营。
2000年后,进行地铁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建设、经营与监管分离,将政府监管和协调职能划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委归口的城市交通局)后,成立轨道专业交通化的投资、建设、经营控股集团公司——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府授权其作为市财政、市建委等历年进行地铁建设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代表,由申通集团公司负责全市地铁轻轨投融资和建设、运营以及偿还债务等经营管理工作。
③由于需在5年内同时建设200公里地铁轻轨线路,申通公司采用自建、委托代建、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建设与运营模式,并作为市政府授权的出资人代表,同区政府和其它社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成多元产权结构的各条线路项目公司,进行建设与经营。
其建设资金来源为市财政每年注入20亿元现金;举外债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德国法国等);土地批租收入;按谁受益、谁投资原则,市、区政府分摊(市政府车辆设备土建占2/3,区政府征地、拆迁、安置占1/3);产权转让经营,盘活资产;BT方等多种形式。
④经过3年运作已总结经验,形成的建设经营方式是,成立多元化投资项目公司,增大政府注入资本金比例到项目公司可以盈利经营,树立投资者和项目法人信心,使项目公司承担经营责任,再通过予支将来的现金流收益及政府承诺信用保证等方式,给投资者和银行信心。
如以下模式:⑤公司体制——小组织、大社会主要特点:政府集中投入和信用保证为主导,引导吸引社会投资者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项目建设集中监管;经营服务委托承包等多种方式进行。
2、北京①北京城市人口1600万,现有地铁线路94公里,日运量130~180万人次。
运量规划线路700公里,计划投资800亿在2008年建成250公里,日运量300万人次。
2020年前建成500公里以上,日运量900~1000万人次。
②北京地铁长期实行计划体制下的财政投资,企业建设与经营的方式,北京地铁总公司于2001年改制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但原有统一建设、集中运营体制基本无变化。
③北京地铁集团负责全市地铁规划工作,负责按市政府下达的计划,完成规划线路的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并统一运营。
集团总部负责投融资及初设前的工作,地铁建设公司负责专业化建设管理,地铁运营公司负责全部经营工作(包括物业、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