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二次衬砌方案

二次衬砌方案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沙坪坝—大学城段)工程
中梁山隧道二五局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 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1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 与业主签订的中标合同文件; 1.2 北京城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施工图; 1.3 地形、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实地调查和复核资料; 1.4 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大纲。 1.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1.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2.0 我公司在地铁及地下工程施工方面成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经验。
第四章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6
4.1 总体施工思路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隧道分为两个工区,成立两个专业衬砌作业队、 两个专业防水作业队; 2、采用全液压自行式衬砌钢模台车作为二衬模板,根据不同的断面尺 寸设计不同的衬砌台车。本隧道二衬砼施工台车按结构设计断面几何尺寸设 计为三个。分别为 K23+808- K23+891、K23+891- K24+094、K24+094- K23+137 三段。 3、二次衬砌施工从桩号 K23+938.8- K23+947.8 开始施作第一板,然后 依次向施作至洞口,再从 K23+947.8 段开始向洞内施作。 4、防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5
2.3.3 防水工程由具有相应施工经验的防水队伍施作,每道防水施工由 专职质检员检查把关。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检验及材料、半成品、成品的 保护。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_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_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_首先,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进行整体计划。

这包括确定工程的总体进度、里程碑节点以及施工阶段划分等。

通过详细的计划,可以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需要针对具体工程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

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地质条件以及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包括隧道掘进、地铁盾构、地铁浅埋施工等。

同时,考虑到地铁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队伍组织方面,需要确定合适的施工人员数量和专业技能要求。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难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施工队伍的操作能力和施工效率。

同时,还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地质勘探师、结构工程师、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等,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机械设备的调配也是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包括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

同时,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调配,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最后,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是安全措施的制定。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问题是最核心的一个方面。

在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规范和施工标准,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工地要设立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戒线,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整体计划、施工方法、施工队伍组织、机械设备调配和安全措施,可以达到施工效率高、质量好、安全可靠的目标。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的成功实施,将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做出重要贡献。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首先,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布置、地质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方法。

例如,对于地下隧道的施工,可以选择盾构法、钻爆法或块石法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最适宜的方法。

其次,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设备材料。

人员配备要根据不同工段和施工工序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类技术人员和劳动力。

设备材料的供应要提前计划,并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供应顺畅。

接下来,施工组织设计要合理制定工期安排。

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的规模和难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阶段的时间节点和施工进度计划。

同时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如天气变化、工程设计变更等,合理留有一定的工期缓冲。

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

设计要合理设置施工标志、警示标志和施工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施工现场巡视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

此外,施工组织设计还应考虑到环保要求。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涉及到土方开挖、爆破、砂浆混凝土等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振动和尘埃污染。

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设置噪音隔离屏、喷淋降尘、尘土扬散防治等,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工作协调一致。

与工程设计、采购供应、质量检验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工期安排、材料供应、人员配备、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等,确保施工进程顺利、高效、安全。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4.3km区间隧道)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4.3km区间隧道)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1.3 指导思想1.4 编制范围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2.2 自然条件2.2.1 地形地貌2.2.2 水文地质条件2.2.3 可能的不良地质条件2.2.4 气候条件2.3 主要工程数量第三章施工总体布臵3.1 施工准备3.1.1 图纸核对与地质复勘3.1.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1.3 技术交底、交接桩和复测3.1.4 组建工地试验室3.1.5 机械设备准备3.1.6 物资准备3.1.7 生活、卫生医疗保障3.2 临时设施3.2.1 临时工程数量表3.2.2 施工便道3.2.3 施工用电3.2.4 施工用水3.2.5 砼拌和站3.2.6 临时通讯3.2.7 储料场与加工棚3.2.8 生产、生活用房3.2.9 急救设施3.2.10 防火设施3.2.11 弃碴场3.3 施工平面布臵图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4.1 组织机构4.2 管理职责第五章工期计划5.1工期目标5.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5.3任务划分5.4施工计划进度横道图5.5施工计划进度网络图第六章资源配臵6.1劳动力组织及进场计划6.1.1劳动力组织的原则6.1.2劳动力安排计划6.1.3保证劳动力供应的措施6.2物资设备6.2.1主要材料的供应6.2.2主要材料供应保证措施6.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第七章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总目标7.1 总体施工安排7.1.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7.1.2 总体施工安排7.2 总体施工方案7.2.1 控制测量方案7.2.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7.2.3洞口防护棚施工方案7.2.4 进洞施工方案7.2.5 掘进施工方案7.2.6 超前支护方案7.2.7 临时支护方案7.2.8 监控量测方案7.2.9 出碴方案7.2.10 衬砌方案7.2.11 施工排水方案7.2.12 通风方案7.2.13 竖井、风道施工方案7.2.14 机械设备配套方案7.3 施工要点7.3.1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7.3.2 洞身开挖7.3.3 初期支护7.3.4 洞身衬砌7.3.5 施工配合7.4 施工总目标7.4.1 工期目标7.4.2 质量目标7.4.3 安全生产目标7.4.4 成本控制目标7.4.5 文明施工目标7.4.6 环境保护目标第八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8.1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8.1.1 地表平面控制8.1.2 洞口联系测量8.1.3 测量方法及措施8.1.4 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8.2 洞口段施工8.2.1 施工工序8.2.2 施工技术要求8.3 明洞施工8.3.1 施工方法8.3.2 施工技术要求8.4 洞身施工8.5光面爆破8.5.1 IV、V级围岩施工8.5.2 III级围岩施工8.5.3 光面爆破施工程序及作业标准8.5.3 光明爆破的质量标准8.5.4 光爆质保措施8.6 超前大管棚施工8.6.1 施工方法8.6.2 施工过程技术措施8.7 初期支护8.7.1 砂浆锚杆施工8.7.2 挂钢筋网8.7.3 喷射混凝土8.8 监控量测8.9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技术8.9.1 防水板施工8.9.2 止水带及止水条施工8.9.3 劳动组织8.10 洞身衬砌8.10.1 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8.10.2 砼衬砌施工工艺流程8.10.3 二衬机械化施工设备配套技术8.10.4 二衬施工组织8.10.5 铺底及矮边墙施工8.10.6 预留洞室和预埋件的安臵8.10.7 防水砼质量控制8.10.8 减少二衬反弧段砼表面气泡,提高外观质量8.10.9 消灭砼接缝错台的措施8.10.10 混凝土衬砌质量控制其他注意事项8.10.11 模板台车衬砌作业循环时间表8.11 隧道掘进通风防尘技术8.11.1 通风总体方案8.11.2 通风设计8.11.3 通风方案的确定8.11.4 通风设备选型和设臵位臵8.12 回填灌浆8.13 中隔墙施工第九章对工程重难点的认识及应对方案9.1 对工程重难点的认识9.2 应对方案9.2.1地质预报9.2.2岩溶地段施工9.2.3岩爆9.2.4煤层9.2.5瓦斯9.2.6可能突水突泥地段9.2.7塌方处理第十章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10.1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10.2调遣精兵强将,强化施工管理10.3科学组织、抓好协调10.4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10.5加强网络计划管理10.6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10.7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10.8加大资源投入,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水平配臵10.9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工期目标落到实处10.10应用“四新”技术,加快施工进度第十一章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11.1质量目标11.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11.3质量保证措施11.3.1工程工艺控制11.3.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11.3.3施工管理的质量保证11.3.4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11.3.5施工员旁站制度11.3.6检验11.3.7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11.3.8测量11.3.9试验11.3.10奖罚制度第十二章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12.1 安全目标12.2 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保证体系12.3 安全保证措施12.3.1 组织保证措施12.3.2 技术保证措施12.3.3 经济保证措施12.3.4 管理保证措施12.4安全教育12.5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12.5.1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12.5.2 预防突发意外事件领导小组人员分工12.5.3 险情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2.5.4 技术、物资、设备准备及施工预防12.5.5 应急抢险预案第十三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3.1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体系13.2 施工现场布臵及场容场貌13.3 现场标示牌13.4 管理人员挂牌上岗13.5 现场材料13.6 机械设备13.7 管线布臵13.8 作业面13.9 安全管理13.10 宣传工作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体系及保证措施14.1 环境保护体系14.2 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14.3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环保意识14.4 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14.5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14.6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14.7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4.7.1隧道工程施工水土保持的措施14.7.2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14.7.3临时设施水土保持的措施14.8 防大气、噪声、水污染的措施14.8.1 防止大气污染14.8.2 防止噪声、振动的措施14.8.3 防止水污染措施14.9 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14.10 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14.11 完工清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第十五章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15.1 雨季施工措施15.2 高温季节施工措施15.3冬季施工措施15.4 农忙季节的施工安排15.5 春节期间的施工安排第十六章降低工程造价措施16.1 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16.2 强化企业经济管理16.3 依靠科技进步16.4 优化机械配备16.5 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臵16.6 优化材料管理机制16.7 广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第十七章与相关接口的协调措施17.1 与建设管理方的配合协调17.2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协调17.3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协调17.4 与市政、管线、道路、环保、公安、消防等单位的配合协调17.5 与当地政府、周边单位、居民的配合协调第十八章农民工工资、材料等款项的支付保障措施18.1保障组织18.2保障措施18.3 员工工资支付措施18.3.1民工工资支付18.3.2职工工资支付18.4施工材料款项支付保证措施18.4.1零星材料款支付18.4.2集中材料款支付第十九章成品、半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19.1 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19.1.1 成品保护阶段管理19.1.2 成品保护管理责任19.1.3 成品保护组织措施19.1.4 施工材料、半成品的保管19.2 工程保修措施19.2.1 明确工程保修服务范围、时限19.2.2 工程竣工交付19.2.3 工程回访19.2.4 顾客及相关方投诉19.2.5 工程保修19.2.6 保修后处理第二十章本工程拟采用“四新”的情况20.1 浅埋暗挖法的运用20.2 超前地质预探、预报技术20.3 三维无尺变形量测技术20.4 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1.1 **工程**隧道工程招标设计图纸及配套光盘。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第8标段隧道石方开挖爆破施工方案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第8标段隧道石方开挖爆破施工方案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第8标段区间隧道、车站基坑石方开挖爆破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2.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3.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工程初步设计;4.与业主签订的中标合同文件;5.地形、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实地调查和复核资料;6.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大纲。

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线路起于朝天门站,终点大学城,全长约38.04km。

本标段工程范围:大坪站至石油路站区间隧道(右线里程:K8+114~K8+805。

3)、石油路车站(右线里程:K8+805。

3~K9+10。

7)、石油路站至歇台子站区间隧道(右线里程:K9+10.7~K9+540)。

区间隧道位于交通繁忙的市政交通主干道及其人行道下,地面绿化景观较好,管线较多,周边建筑以多层为主。

区间隧道K8+114~K8+200顶板埋深14.2~21.3m,按深埋隧道设计,K8+200~K8+805。

3顶板埋深7。

2~14.2m,按浅埋隧道设计,K9+10.7~K9+500段遂道顶板埋深6。

0~18。

5m,按浅埋隧道设计,K9+500~K9+540段遂道顶板埋深18。

5~22.8m,按深埋隧道设计。

石油路车站位于大石路北侧路面下,车站为地下两层结构,车站建筑规模是18。

7*205.4m,底板埋深约16。

21m,顶板埋深约3.0m。

区间隧道采用暗挖方案,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矿山法施工。

车站采用明挖方案,排桩支护。

石方开挖工程量:区间隧道K8+114~K8+805。

3段73720m3、K9+10.7~K9+540段87676.8 m3;车站基坑约60000m3。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1.地形地貌(1) 区间隧道段(里程桩号K8+114~K8+805.3、K9+10.7~K9+540)宏观地貌景观呈深切割丘陵地貌景观.属构造剥蚀的丘顶缓台.海拔高程312。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中梁山隧道不良地质处理的设计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中梁山隧道不良地质处理的设计
竣工 ) 而成 干塘 。 2 3 地下 水 .
来 重 大灾难 和无 法估 计 的经济 损失 。为 了保 证 隧道
的安 全施工 , 不 良地 质 段 进 行精 心设 计 显 得 十 分 对 重要 。本文 就重 庆轨 道交 通 中梁 山隧道 不 良地质 处
理 的设 一 3‰ 。
2 地 质情 况
2 1 地层概 述 .
特点 是流 量大 、 压力 高 、 有流 沙 、 危害 大 。
3 对 不 良地 质处 理 的设 计
根据 该 隧 道所 处 的水 文地 质 及 工 程地 质 情 况 ,
隧道 沿线 主要 出露岩 石地 层 为第 四系崩 坡 积土
围岩条 件 、 地质 情况 以及 地下 水 和溶洞 的分 布 , 而 从 进 行相 应 的不 良地 质段 的设计 。
3 1 瓦斯 段的设 计 .
隧道穿 越 中梁 山背斜 两翼 的三叠 系上统 须 家河
组 ( j地层 中 的煤 系 地层 , 道 施 工 可 能 遇 到 的 Tx) 隧
・ 9・ 2
表水 体主要 为 西侧槽 谷 的余 家湾 水库 和东侧 槽谷 的 上 、 堰塘 。余 家湾 水库 ( 面高 程 4 2m 左 右 ) 下 水 8 面
积 约 5 6万 m , . 蓄水 约 3 9万 m , 为周边 居 民生 活用 水; 、 上 下堰 塘 因渝 怀铁路 歌 乐 山 隧道 施工 ( 0 3年 20
1 工 程 概 况
重 庆市 轨道交 通 1号线 沙 坪坝 至大 学城段 为 重 庆 市轨 道交 通 1 线 2期工 程 , 号 线路起 于沙坪 坝 站 , 终 点为 大学 城站 , 长约 2 . 8k 全 0 1 m。 中梁 山隧 道 为
中梁 山隧 道 区地 下 水 富水 性 受 地形 地 貌 、 性 岩 及 裂 隙发育 程度 控制 。地 下水 受 大气 降雨 和地 面池 塘 水体 渗漏 补 给 , 道沿 线大 气 降水丰 沛 , 下水 补 隧 地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报告与重难点探讨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报告与重难点探讨

砂:s×100kg 第一次 水:W/C=0.33 搅拌90s 投料 碎石:C×100kg
耐腐蚀剂、纤维
搅拌机
第二次 水泥:100kg 搅拌 投料 水:W/C=0.14 90s
砼运输车 砼输送管
掌握风压与 进料量匹配
转子凸轮喂 湿 料机构 喷 机 速凝剂掺加
系统
1.0~1.5m
喷嘴



速凝剂管路
图4-6 湿喷砼施工示意图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项目部
3.2围岩分级
中梁山隧道沿线地层完整性系数在0.67~0.78之间,岩体 较完整。在各地层接触带附近围岩破碎。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项目部
3.3岩溶发育状况
岩溶发育带
上堰
可疑破碎带
隧道区域岩溶发育,东槽谷区有岩溶泉出露,以上堰为代表。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项目部
本工程在K27+250~K27+800和K24+450~K25+100段穿煤 系地层,洞身上下均可能有采空区,瓦斯。如何确保煤系 地层掘进的安全,是本工程的难点。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工程项目部
2.3 隧道在富水地段的施工
本隧道位于岩溶地下水深部循环带上,施工时很可能 遇到管道型岩溶水突出,具有流量大、压力高,伴有流沙 等特点。隧道下穿上堰和余家湾水库,预测平常期总涌水 量为约1万m3/d、雨水期为2.6万m3/d;隧道衬砌承受地下 水最大水头压力为1.5~1.8MPa。
煤系地层:隧道穿越中梁山背斜两翼的三叠系上统须 家河组地层中的煤系地层,揭煤施工时可能遇到煤层瓦斯。 隧道穿煤时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小,隧道穿煤时的最大 瓦斯涌出量估计不大于0.5m3/min。

重庆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大城市,重庆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在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轨道交通地铁车站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车站建设的特殊性。

地铁车站建设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地下施工,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轨道交通车站施工时间一般比较长,涉及到对路面和周围环境的大面积影响,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而且,车站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车站的使用功能,比如地铁车站内部要满足众多乘客的出入需求,这就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工艺要求和人性化规划,以确保车站的使用效率和乘客体验。

另外,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样需要仔细考虑。

隧道施工往往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并且需要对土壤、地质和地形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隧道施工一般需要在地下进行,不仅要避免对路面和周围建筑的影响,而且还需要考虑到隧道工人的安全问题。

隧道施工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进度和施工时间安排。

对于重庆这种复杂的城市地形,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难度会更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到当地土质、地形等因素,以便决定最需要采用的施工方法和设备。

其次,肯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环保、安全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再次,要注重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监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总之,针对重庆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地形、功能需求、环境因素及所涉及的数量庞大的设备和人员。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指导思想
1.4 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可能的不良地质条件
2.2.4 气候条件
2.3 主要工程数量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3.1 施工准备
3.1.1 图纸核对与地质复勘
3.1.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3 技术交底、交接桩和复测
3.1.4 组建工地试验室
3.1.5 机械设备准备
3.1.6 物资准备
3.1.7 生活、卫生医疗保障
3.2 临时设施
3.2.1 临时工程数量表
3.2.2 施工便道
3.2.3 施工用电
3.2.4 施工用水
3.2.5 砼拌和站
3.2.6 临时通讯
3.2.7 储料场与加工棚
3.2.8 生产、生活用房
3.2.9 急救设施
3.2.10 防火设施
3.2.11 弃碴场
3.3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4.1 组织机构
4.2 管理职责
第五章工期计划5.1工期目标
5.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5.3任务划分
5.4施工计划进度横道图
5.5施工计划进度网络图
第六章资源配置
6.1劳动力组织及进场计划
6.1.1劳动力组织的原则
6.1.2劳动力安排计划
6.1.3保证劳动力供应的措施
6.2物资设备
6.2.1主要材料的供应
6.2.2主要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6.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
第七章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总目标
7.1 总体施工安排
7.1.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7.1.2 总体施工安排
7.2 总体施工方案
7.2.1 控制测量方案
7.2.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7.2.3洞口防护棚施工方案
7.2.4 进洞施工方案
7.2.5 掘进施工方案
7.2.6 超前支护方案
7.2.7 临时支护方案
7.2.8 监控量测方案
7.2.9 出碴方案
7.2.10 衬砌方案
7.2.11 施工排水方案
7.2.12 通风方案
7.2.13 竖井、风道施工方案
7.2.14 机械设备配套方案
7.3 施工要点
7.3.1 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7.3.2 洞身开挖
7.3.3 初期支护
7.3.4 洞身衬砌
7.3.5 施工配合
7.4 施工总目标
7.4.1 工期目标
7.4.2 质量目标
7.4.3 安全生产目标
7.4.4 成本控制目标
7.4.5 文明施工目标
7.4.6 环境保护目标
第八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8.1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8.1.1 地表平面控制
8.1.2 洞口联系测量
8.1.3 测量方法及措施
8.1.4 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
8.2 洞口段施工
8.2.1 施工工序
8.2.2 施工技术要求
8.3 明洞施工
8.3.1 施工方法
8.3.2 施工技术要求
8.4 洞身施工
8.5光面爆破
8.5.1 IV、V级围岩施工
8.5.2 III级围岩施工
8.5.3 光面爆破施工程序及作业标准
8.5.3 光明爆破的质量标准
8.5.4 光爆质保措施
8.6 超前大管棚施工
8.6.1 施工方法
8.6.2 施工过程技术措施
8.7 初期支护
8.7.1 砂浆锚杆施工
8.7.2 挂钢筋网
8.7.3 喷射混凝土
8.8 监控量测
8.9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技术
8.9.1 防水板施工
8.9.2 止水带及止水条施工
8.9.3 劳动组织
8.10 洞身衬砌
8.10.1 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
8.10.2 砼衬砌施工工艺流程
8.10.3 二衬机械化施工设备配套技术
8.10.4 二衬施工组织
8.10.5 铺底及矮边墙施工
8.10.6 预留洞室和预埋件的安置
8.10.7 防水砼质量控制
8.10.8 减少二衬反弧段砼表面气泡,提高外观质量
8.10.9 消灭砼接缝错台的措施
8.10.10 混凝土衬砌质量控制其他注意事项
8.10.11 模板台车衬砌作业循环时间表
8.11 隧道掘进通风防尘技术
8.11.1 通风总体方案
8.11.2 通风设计
8.11.3 通风方案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