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4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计算器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计算器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计算器教学内容:课本第 50页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不同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介绍计算器发展的历史师: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电子计算器Ma-6,这种袖珍计算器可握在手掌中,使用方便,可进行八位数的四则运算,此外还有时钟、秒表和年历的功能。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器的功能越来越全,何种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操作也越来越简单,因此,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

二、展示各种类型的计算器三、学生在课堂里介绍计算器的广泛用处四、介绍计算器各部分功能键1. 师:一个计算器分成两个部分。

上面是一块液晶显示屏,下半部分是按键。

2. 介绍各个按键的名称和功能电源开关 / 消除键on/c累加键M+累减键M-存储数呼出键MR修正键CE消除储存键MC3. 请小朋友对照每人手中的计算器中各部分的名称,熟悉键盘。

五. 操作练习1.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计算器的开、关操作。

问:要接通要按哪个键呢?关闭电源呢?师:对!在接通电源的状态下,一般若3分钟内没有按任何键,就会自动关闭电源。

如果有关闭键OFF的计算器,只要按OFF,就可以关闭电源。

2. 随意输入一些数字(一位数、三位数、五位数等)。

师:仔细观察显示屏展示,你发现了什么?想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得到:先按的数字在高位上,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

3. 了解每个功能键的具体操作方法。

4. 学生介绍在以前的生活中,使用计算器的一些小经验。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引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计算器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

本课将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
2.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难点
如何能更好的操作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计算器,并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

2. 操作演示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计算器的演示,从开机到基本的计算操作,包括加、减、乘、除等。

3. 练习
教师将不同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例如:
1.23.45+1.23=?
2.56.3×
3.2=?
3.89.6-13.4=?
4.125÷5=?
4. 拓展
将计算器做成小组PK的形式,比较谁能用计算器迅速进行计算。

六、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例如:“最高温度是多少?”“如何用计算器计算最高温度等于x-4?”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然后交流讨论。

七、总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掌握了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操作,并通过练习加深了对计算器的掌握。

通过PK的形式,也加深了学
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数学下册《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3.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操作步骤。
-教师讲解:“在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先输入第一个数字,再选择运算符号,然后输入第二个数字,最后按下等于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计算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计算观念。
4.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针对本章节《使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将从以上三个部分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反馈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开展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设计拓展性练习,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教师总结:“加减乘除运算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运算,它们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工具——计算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运算。”
3.向学生展示计算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展示计算器:“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工具——计算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奥秘吧!”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器-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3.了解计算器的进位和借位计算方法;4.能够应用计算器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知•让学生借助平时学习的知识,回顾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数学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计算器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1. 打开计算器的电源;2. 按下加号(“+”)或减号(“-”);3. 输入需要计算的数字,如数字键“0”、“1”、“2”、“3”等;4. 按下等号(“=”)键,计算器将自动对输入的数字进行计算,并显示出结果。

3. 简单加减法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如下:题目一:计算以下式子的值。

5 + 3 = ?6 - 2 = ?题目二:请计算以下式子的值。

7 + 9 = ? 15 - 6 = ?4. 进位和借位在学生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之后,引导学生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计算器的进位和借位方法。

进位指的是当一位数字加上另一位数字之和大于等于10时,需要将其前一位的数字进一位。

而借位指的是当一位数字减去另一位数字小于0时,需要从前一位的数字借一位。

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练习进位和借位的方法,如下:1. 计算:34+98=?2. 计算:28-7=?3. 计算:43-19=?5. 巩固练习最后,出一些需要用计算器完成的数学题目进行巩固,如下:题目一:林林吃了24个巧克力,她还有56个,共有多少个?题目二:珍珍有63枚邮票,她送给了小华23枚,请问她还剩下多少枚邮票?6. 课堂总结本课程以计算器为工具,让学生在玩乐的情况下体验基本的数学计算,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巩固并扩展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使用计算器计算2 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使用计算器计算2 教案

使用计算器计算2教学目标:1、灵活而熟练的运用计算器。

2、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使用计算器,积累一些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出示:递等式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36×(432-187) 9525÷(95÷19)603÷67×1030 17860÷38×2086858-782+218 4987+113×33二、交流汇报师:在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398+403+392+405+396=568+230+106+270+44=师:在使用计算器时,我们要根据数字特点采用口算、巧算与计算器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你的计算快而正确。

三、用计算器计算(1) 19768-8724-3897= (2)448+449+453+450+783=(3) 14732+3654-4732+1888= (4)18×16×125×3×8=四、小游戏,看谁先做完(可用计算器)37×3= 999×1=37×6= 999×2=37×12= 999×4=37×21= 999×6=37×27= 999×9=五、实践应用1、长颈鹿妈妈身高505厘米,长颈鹿宝宝身高197厘米,身高相差多少厘米?2、每架玩具飞机5元,四(1)班25人购买这种飞机,共花多少元?3、特价牛奶29元1箱,买15箱大约带多少钱?4、宇宙飞船在约21小时的飞行中共绕地球14圈,进行600000千米旅行。

飞船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请小组合作任选两道题研究。

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打算怎样解决?讨论后发现:有的题可以简便运算,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可以估算师:关于计算器的使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并不需要每道题都用计算器)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

使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使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使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背景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工具,学生在进行算术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辅助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中,计算器被引入到教学中,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便于解决较复杂的算术题目。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计算器基本功能的了解和掌握。

2.计算器的按键发音和使用方法。

3.加减乘除运算的正确性。

难点1.阿拉伯数字和计算器按键的对应关系。

2.计算器中小数点的使用方法。

3.计算器的清零和加括号功能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1. 计算器功能介绍•讲解计算器的功能:加减乘除、平方根、倒数、百分号等,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操作。

2. 计算器按键发音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按键上的数字和符号,并讲解其对应的发音和作用。

3. 加减乘除运算•示范加减乘除运算,并请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相应的练习。

4. 小数点的使用•讲解小数点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要求学生注意保留正确的小数位数。

5. 清零和加括号•讲解计算器中清零和加括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操作练习。

6. 综合运算练习•给学生出一些综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讲解相关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技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操作练习,加强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加深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纠错,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计算器,避免出现操作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的情况。

•在教学练习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计算器的便利和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时 使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设计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时   使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内容:课本53、54页教学目标:1.使用计算器计算两位数以上的试题。

2.熟练运用计算器,并掌握一定的使用技巧。

3.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1.出示例题:上海体育场在足球联赛中第一轮接待了3轮上海体育场共接待了多少名观众?问:怎样算式呢?33086+29867+304212.师:怎样按计算器呢?谁来说说看!请一名学生边按计算器边说说是怎样按的集体操作,并交流实际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的具体结果。

二. 实际操作巩固1.出示:53页第8题先用递等式进行计算,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746+12893+9865 89712-34796-4321556347-7265+18073 7421+83694-3786276×38×29 97146÷42÷25714688÷1224×307 728×54÷504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汇报结果师;计算器是帮助我们检验计算结果的一个很好的计算工具,但我们不能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三. 探究1.出示计算器键盘,提出问题1)师:从计算器的数字键沿顺时针方向,像下面这样,汇报:147+789+963+321= 22202)师:再从汇报:723+369+987+741=2220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A 百位上的和1+7+9+3=20B 百位上的和1+3+9+7=20十位上的和4+8+6+2=20 十位上的和2+6+8+4=20 个位上的和7+9+3+1=20 个位上的和3+9+7+1=20 123+369+987+741=100×(1+3+9+7)+10×(2+6+8+4)+1×(3+9+7+1)=100×(1+7+9+3)+10×(4+8+6+2)+1×(7+9+3+1)=147+789+963+321A 147B 123789 369963 987+ 321 + 7412220 22202.师:如果从2开始,会怎样呢?请大家小组内一起算一算,商量商量。

2019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使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

2019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使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

2019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使用计算器计算-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了解计算器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M+和MR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领探究1. 激趣复习引入。

师: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又成功返回,这其中要用到大量精确的计算。

当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时,都需要用到什么?(引出计算器。

)2. 复习旧知。

师:现在请大家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帮神舟六号算一算。

(神舟飞船绕地球一周需要5400秒,行程43200千米,飞船每秒航行多少千米?)3. 学生独立按键计算,复习巩固旧知。

4. 新课引入,使用计算器计算(二)。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使用计算器。

[说明: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一步计算的方法——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神舟六号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探究两步计算的按键操作方法。

]二、自主探究1. 出示主例题。

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神舟六号实物巡回展览也到过上海科技馆,你们去看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上海科技馆举行神舟六号展览,数万名热情的××市民前来参观。

开展第一天就接待了15370名观众,第二天接待了10867名观众,第三天接待了11309名观众,前3天上海科技馆共接待了多少名观众?列式:15370+10867+11309=2. 学生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在学习单上完成按键顺序表。

3. 集体小结:按了第二步的加号,就出现了第一步加法的计算结果26237,然后按11309,结果就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能力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会借助计算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1. 师生比赛。

(出示P52第5题)老师用计算器计算,你们用笔计算。

我和你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准。

(也许学生会说这不公平,比赛停止。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明:设计“比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验探究
1.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2. 分组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P51题1和题2。

3. 反馈解疑。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不能按错键。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
4. 集体小结。

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时,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说明: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计算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

因此,应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互助以及教师解疑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P51题3。

用计算器计算。

(同桌核对)
如果两人的计算结果不一致,你们是怎样判断谁对谁错的呢?(重新计算;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


2. P52题6。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运算吗?说说操作顺序。

每人选乘法和除法式题各一道,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 P52题5。

刚才的比赛怎样比才算公平?(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验算。


四、综合运用
1. P52题4。

(出示投影)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汇报,集体核对。

2. 生活中你们用一次性筷子吗?我们来算一算。

如果一人一天消耗一双一次性筷子,我们上海市以1360万人计算,一天就消耗1360万双筷子。

(1)一年(按365天计算)消耗多少万双一次性筷子?
365×1360=496400(万双)
(2)1800万双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1万棵树木,上海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需要多少万棵数木?
496400÷1800≈276(万棵)
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只是为了图方便,就毁掉大片的森林,你认为值得吗?你们还可以上网查找一次性筷子的其他危害性。

【说明: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此外,“计算一次性筷子数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环保意识,使教学不单单是“教”和“学”的过程,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五、拓展提高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每组题。

(1)1×1 (2)9999×1
11×11 9999×2
111×111 9999×3
1111×1111 9999×4
(3)9÷9 (4)3×4
108÷9 33×34
1107÷9 333×334
11106÷9 3333×3334
111105÷9 33333×33334 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不使用计算器,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继续列算式并写出得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