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_嵇晓光

合集下载

中兽医临床应用研究

中兽医临床应用研究

中兽医临床应用研究中兽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重视,中兽医的临床应用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中兽医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它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同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原因所致。

通过对动物的外在症状、体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其内在的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诊断方面,中兽医有着丰富的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毛色、形态等外在表现来初步判断病情。

闻诊包括听动物的呼吸、叫声等声音,以及嗅其排泄物的气味。

问诊则是向饲养者了解动物的饮食、饮水、行为等情况。

切诊主要是触摸动物的脉象和体表,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这些诊断方法综合运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中兽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兽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性味、归经和功效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配伍和组方。

例如,清热解毒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补虚类中药则用于调理机体的虚弱状态。

中药的剂型也有多种,如汤剂、散剂、丸剂等,以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针灸是中兽医的另一项独特治疗技术。

通过在动物体表特定的穴位上针刺或艾灸,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对于一些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障碍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推拿按摩则可以促进动物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中兽医在宠物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对于犬猫的慢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皮肤病等,中兽医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宠物的生活质量。

而且,中兽医治疗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更符合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期望。

在畜禽养殖方面,中兽医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中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_嵇晓光

中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_嵇晓光

中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嵇晓光(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摘要】中兽医针灸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TCV AP)以家畜禽为主要医治对象,因其简单易懂,疗效卓著而受到现代兽医学的青睐。

中兽医针灸在治疗骨骼、皮肤、生殖、心脏、胃肠等疾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犬猫上,针灸应用于椎间盘疾病、肉牙瘤、髋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轻瘫、瘫痪、慢性呼吸道病、创伤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呼吸道病等疗效显著。

针灸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理学作用和心理学作用,针的刺激可明显地活跃神经系统,针灸可能与内啡呔的释放有关。

实验发现,在针剌某些慢性疾患的过程中,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明显增强。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中兽医针灸的发展、原理、神经生理、器械、疗法、对免疫的影响、禁忌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兽医学;针灸;机制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Ji Xiao Guang(Animal scienc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ystry university)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takes family poultry as main treatment object. It receives the favor in modern veterinary science because of its easily understan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obtains the very big success in curing skeleton, skin, reproduction, heart, stomach and intestines. On the dog and cat, it is remarkable to treat the meat odontoma, the thurl growth exceptionally, arthritis, the paresis, the paralysis, chronic respiratory tract sickness, the wound neurotrosis, the muscle damage, the respiratory tract gets sick and so on. Its function mechanism has the physiology and the psychology. Needle may stimulate the nervous system. Acupuncture possible obviously concerns with fei dai releasing. The experiment discovered that in curing certain chronic illness's process, white blood cell's ability of swallowing bacterium obviously be enhance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principle, neuro-Physiology, equipment, therapy, immunotherapy, contra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effects.Key word: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function mechanism1.中兽医针灸学的发展中国传统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TCVM)源远流长,至今起码有一万年的历史。

兽医针灸现状分析报告

兽医针灸现状分析报告

兽医针灸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宠物的健康和幸福。

兽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逐渐成为了兽医领域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兽医针灸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兽医针灸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兽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宠物的疼痛和不适。

随着对兽医针灸疗法的认可度提升,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

其次,兽医针灸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除传统的疼痛治疗外,兽医针灸还可用于改善宠物的消化问题、神经系统疾病、运动障碍等多种病症。

这些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为兽医针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此外,兽医针灸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形成综合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兽医针灸的优势也是其能够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不产生药物副作用,对宠物的身体更为温和。

而且,兽医针灸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宠物主人来说,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此外,兽医针灸不仅可以对症治疗,还能够增强宠物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然而,兽医针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兽医针灸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技术活,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这使得一些兽医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困难。

其次,兽医针灸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

此外,兽医针灸在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兽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兽医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宠物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对针灸疗法认可度的提高,兽医针灸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然而,兽医针灸仍需面对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措施。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兽医针灸将在兽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宠物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帮助。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摘要:中兽医学是我们祖先长期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结晶,也是兽医工作者学习的宝库。

应用中兽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治疗牲畜疾病不仅效果好而且花费少。

本文重点讨论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牲畜疾病;疾病诊治;中兽医诊疗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动物疾病出现多发和流行等趋势,个别老疫病呈现非典型化。

在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临床症状逐渐复杂,不断出现新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动物而突发传染病,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动物疾病防治成为社会发展和养殖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

然而,中兽医的“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1中兽医“治未病”的基本宗旨和现代动物疾病防治理念中兽医“治未病”的理论是未病先防,即增加动物肌体的抵抗能力,即为“扶正”思想。

依据二十四节气、调节阴阳,按照中医药传统的“疫病”理论,根据季节不同,存在不同的易患疫病和易感之邪。

现代动物疾病防治基本思想是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等。

动物疾病流行时,动物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导致“疫气”入侵,而成为易感传染源。

春季出现流感、伤风、风疹、麻疹等传染病;夏季出现霍乱、乙脑及痢疾等传染疾病;秋季和冬季出现流感疾病。

针对动物传染疾病的治疗手段基本都是依靠疫苗。

对于病原体为病毒性传染病者,没有疫苗可以防疫,此时,中兽医的“治未病”学说和理论发挥重大作用。

通过调动动物体内的最大能量,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从而实现“治未病”的目的,确保动物不易患各类疾病。

2牲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方法2.1中兽医检查的基本方法2.1.1询问。

向牲畜养殖人员或饲养员询问牲畜发病相关情况,了解发病时间及经过,对饲养管理及用药等情况进行初步调查。

2.1.2查看。

离牲畜1~3m远进行查看,观察牲畜的全貌、呼吸、姿势以及精神和营养状况;之后在近处进行观察,检查牲畜体表是否存在部位异常,检查尿液、排粪及鼻液等是否存在异常或变化。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11)选穴规律及取穴方法 (1)选穴规律 针灸治病与方药治病一样,其目的主要是扶正 祛邪,补虚泻实,同样有规律可循。一般是急性病 宜针,慢性病宜灸;实证、热证宜泻;虚证、寒证 宜补。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发挥针灸的补泻作用, 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取穴方法 针灸定穴方法又称取穴方法,是指确定针灸穴 位位置的方法。针刺时能否准确定位取穴,直接影 响疗效。
7
3)持针法 针刺时以手把持针具的方法称为持针法,常用 的持针法有以下三种: ①手握式持针法。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头 ,根据刺入的深度留出针尖一定长度,中指和无名 指将针柄固定在掌心。此法用于宽针、三棱针和圆 利针。 ②执笔式持针法。如执毛笔一样夹持针柄,此 法多用于圆利针。 ③手代针槌持针法。将宽针握于右手食指、中 指、无名指之内,小指背侧托住针头,并控制针尖 留出的长度,拇指端按住针柄的末端,应用臂力的 摆动进行速刺。
图10.4
进针角度
10
7)进针的深度与针感 针刺时进针深度必须适当,不同的穴位对针刺 深度各有不同的要求,如开关穴刺入2~3cm, 而夹气穴一般要刺入30cm 左右。一般情况下 ,其他穴位均应以本书规定的深度为依据,但又必 须根据病畜体型大小、年龄、体质、病情等的不同 而灵活掌握。一般肌肉菲薄,或靠近大血管,或内 部有重要脏器的穴位,尤其是胸背部和肋下有肝、 脾的穴位,针刺不宜过深。
17
(1)艾卷灸 不受体位的限制,全身各部均可施术。可用火 纸或毛边纸将艾绒卷成纸烟形,长18~20cm ,直径约6cm。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温和 灸和雀啄灸两种。 (2)艾炷灸 为我国古代常用灸法。其形状为圆锥体,上尖 下圆。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3)温针灸 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再将艾绒捏 在针柄上点燃,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深部而发挥治 疗作用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的双重作用。

兽医针灸学

兽医针灸学

兽医针灸学一、兽医针灸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动物体内药物分布B. 动物经络与穴位的关系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C.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D. 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答案)B二、在兽医针灸治疗中,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针灸方法?A. 白针疗法B. 电针疗法C. 水针疗法D. 手术疗法(答案)D三、关于动物经络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经络是动物体内实际存在的管道系统B. 经络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际生理基础C. 经络是动物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D. 经络仅存在于某些特定动物体内(答案)C四、在兽医针灸实践中,如何确定动物的穴位位置?A. 根据动物体型大小按比例推算B. 参照人类穴位位置进行简单类比C. 通过解剖找到实际组织结构D. 依据古籍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确定(答案)D五、下列哪种情况适合使用兽医针灸治疗?A. 动物骨折需要手术固定B. 动物严重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C. 动物因疼痛导致运动障碍D. 动物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营养(答案)C六、在电针疗法中,电流的作用主要是?A. 直接杀灭病原体B. 刺激穴位产生治疗作用C. 提供动物体内所需营养D. 替代传统手工针灸操作(答案)B七、关于兽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针灸治疗可以立即治愈所有疾病B. 针灸治疗效果难以评估,主要依赖经验判断C. 针灸治疗效果需结合动物具体情况和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评估D. 针灸治疗无效时,应立即放弃并改用其他方法(答案)C八、在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中,下列哪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A.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B. 将针灸治疗与传统药物疗法完全分离C. 忽视个体差异,推广统一针灸治疗方案D. 仅依赖古籍记载进行针灸治疗实践(答案)A。

中兽医针灸在犬病治疗上的应用

中兽医针灸在犬病治疗上的应用

0 3 0 0 2 4 )
用氨苄西林 、2 %普鲁卡 因 、地 塞米松混合液进 行穴位注 射 , 还可 以注射甲钻胺等神经营养 因子 。
2 . 2 犬 关节 扭 伤
关节扭伤是指 在外力作用下 ,关 节韧带 、关节囊和关节 周 围组织 的非 开放性损 伤 。治疗 主要使用 白针疗法 、激光疗
疫 病 防治
中兽 医针 灸在 犬病治疗 上的应 用
刘永 强 ( 山西 省畜牧 兽 医学校
摘要 :近年来 ,随 着宠物行 业的快速发展 ,宠物疾病 的临床
诊 疗技 术也在不断进步 中兽 医作为我 国传 统的兽 医学,有
自 己独 特 的 优 势 . 而针 灸 术 作 为 中兽 医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在 宠物 临床 上 应 用 越 来越 广 泛 , 目前 在 犬病 治 疗 上 ,针 灸 术 主
俞和 三焦俞穴 ,留针 2 0 ~ 3 0 a r i n ,一般一次针灸即可治愈 。
2 . 6 犬 瘟热 后 遗 症
犬 瘟 热 后 遗 症 主 要 见于 神 经 型犬 瘟 热 ,症 状 表 现 为 身体 的某 个 部 分 出 现不 自主 的抽 搐 。 治疗 时 根 据 症 状 表 现 部 位 的
虚泄泻 则以脾 俞 、胃俞 、中脱等 穴为主穴 ,肾虚泄泻 ,则以
几千年来源远流长 .在某些疾病 的预 防治疗 上发挥着重要 的 作用 。 自上世纪 8 0年代宠 物针灸疗 法被提 H { ,针灸 技术 的 应用不断发展 .不仅 在国 内,在世界 范围内推动 了宠物诊 疗
技 术 的发 展 。下 面 笔 者 就 结 合 本 市 主要 宠 物 医 院 的情 况 .谈 谈 针 灸 术 目前 在犬 病 治疗 上 的主 要 应 用 。

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

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

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中兽医学是传统的中医药学在现代兽医学中的应用,它沿用了传统中医的八种治疗方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发展而来,在兽医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中兽医学临床治疗实例1.1 典型病例介绍2013年3月6日接诊一病例,据畜主刘某介绍,其饲养的骡子已经连续几天不吃草料。

经过临床检查发现,病畜精神状态较差,鼻端摸上去略微发凉,背部温度冷热不均,粪便干燥;体温为39.7 ℃,呼吸频率为21次/min,心跳频率为63次/min。

初步可以判定是由外感温热引起的太阳伤寒证。

该病西医是以注射针剂的方式治疗,虽然也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对动物的身体恢复状况不利,因此以中兽医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佳。

1.2 临床治疗据《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人们出现口苦咽干、呕吐厌食、体寒发冷等病症是属于一种温热病,用药时需要采用平和温性的药剂,如饮用小柴胡汤就可以达到疏肝祛寒,调脾养血的功效。

所以,针对该病畜的病情,用40 g柴胡加半夏20 g、二花40 g、炙草25 g、党参45 g、生姜15 g共同冲服饮用,连续服用3剂后,病畜痊愈。

随后,接诊了同种病例的牛有11例,马有5例,驴子有23例,治愈率达到了96.8%。

事实证明,将人类伤寒疾病的治疗用药应用于动物的同等病因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1.3 临床药理研究从中兽医学的药理学观念来看,此次临床病例中除了利用柴胡的治疗作用,还加入了炙草、党参、半夏等中药材。

炙草有清热利尿、抗菌消炎的效果,但是柴胡中的皂素服用时可能会导致病患动物呕吐,此时在处方当中还必须添加半夏,半夏的用量应该少于炙草,这样可以减少皂素的催吐作用。

最后配合党参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有利于患畜的恢复。

2 传统中兽医所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养的动物种类也在逐渐增多,除了一些经常饲养的牛、驴、骡、马、猪等动物外,还出现了具有观赏性质的特殊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针灸学的研究与应用嵇晓光(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摘要】中兽医针灸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TCV AP)以家畜禽为主要医治对象,因其简单易懂,疗效卓著而受到现代兽医学的青睐。

中兽医针灸在治疗骨骼、皮肤、生殖、心脏、胃肠等疾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犬猫上,针灸应用于椎间盘疾病、肉牙瘤、髋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轻瘫、瘫痪、慢性呼吸道病、创伤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呼吸道病等疗效显著。

针灸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理学作用和心理学作用,针的刺激可明显地活跃神经系统,针灸可能与内啡呔的释放有关。

实验发现,在针剌某些慢性疾患的过程中,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明显增强。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中兽医针灸的发展、原理、神经生理、器械、疗法、对免疫的影响、禁忌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兽医学;针灸;机制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Ji Xiao Guang(Animal scienc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ystry university)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takes family poultry as main treatment object. It receives the favor in modern veterinary science because of its easily understan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obtains the very big success in curing skeleton, skin, reproduction, heart, stomach and intestines. On the dog and cat, it is remarkable to treat the meat odontoma, the thurl growth exceptionally, arthritis, the paresis, the paralysis, chronic respiratory tract sickness, the wound neurotrosis, the muscle damage, the respiratory tract gets sick and so on. Its function mechanism has the physiology and the psychology. Needle may stimulate the nervous system. Acupuncture possible obviously concerns with fei dai releasing. The experiment discovered that in curing certain chronic illness's process, white blood cell's ability of swallowing bacterium obviously be enhance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principle, neuro-Physiology, equipment, therapy, immunotherapy, contra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effects.Key word: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function mechanism1.中兽医针灸学的发展中国传统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TCVM)源远流长,至今起码有一万年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先祖们把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时,就出现了石、骨针等医疗工具。

由于家畜不会与人讲话,不能直接反应出疾病的感受,因此治疗动物的方法许多还是参考了中医学而得,故中兽医学又可被视为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的分支,为一项动物临床研究的学问。

中兽医针灸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Acupuncture ,TCV AP)以家畜禽为主要医治对象,除了广泛地用于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猪和鸡的针灸。

最近,在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针灸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兽医针灸学(TCV AP)初自人为针灸学分出后逐渐变成的动物独特的针灸疗法,其显著发展乃近50年来的事。

1958年成立了中兽医学校,1980年北京农业大学招收了中兽医学硕士班,开始有了高等的中兽医学教育。

在20世纪末,再被现代兽医学所重视,实乃因其本身具有科学的内涵和确实的疗效,尤其是中兽医针灸学(TCV AP)更因简单易懂,疗效卓著而受到现代兽医学的青睐。

中兽医针灸在用来治疗骨骼、皮肤、生殖、心脏、胃肠的疾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犬猫上,针灸应用于椎间盘疾病、内牙瘤、髋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轻瘫、瘫痪、慢性呼吸道病、创伤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呼吸道病等疗效显著。

2.针灸的基本原理大部分兽医在诊断及治疗疾病时称中兽医称为治疗症候为基础的老兽医学形式[1],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和提高传统的针灸术。

为此,广泛开展了改革兽用针灸工具,改进针灸操作手法,增加有效针灸腧穴,扩大针灸治疗对象和针灸适应症等试验研究,并取得了472重要成果。

传统中医包括许多治疗思想:中药疗法、营养疗法、锻炼疗法及针灸。

传统的中医的主要观点是平衡理论,不仅包括机体内的平衡,还包含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认为健康与疾病、各器官间、机体与外界环境间通常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简单地用阴阳来概括。

阴和阳代表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两种相对的力量。

气是维持机体器官运动的基本能量,主要在经络或血管中流动,机体处于平衡状态之时,中医认为气流畅通。

中医理论认为器官是次级整体,是能量存储的地方,比我们认为的器官是组织的整体的概念要复杂得多[2],根据西方生物学理论,经络是生物化学反应发生的地方;而中医认为,经络是机体内能量和生命之源流动的通路。

经络在中医上都有其名字,例如十四经脉,其中膀胱经无论在兽医还是在人医临床上在治疗或诊断某些疾病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简单地说,经络也就是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同或相似作用的集合[3]。

3.针灸的作用机制虽然穴位的存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经络的概念仍然没有令西方科学家满意。

穴位放入放射性示踪物,当穴位刺激后其顺一定路线游走并且有电阻抗的存在。

许多学者认为,针灸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理学作用和心理学作用,针的刺激可明显地活跃神经系统[4]。

20世纪70年代早期,研究发现:内啡呔、脑啡呔、去甲肾上腺素三者之间高度对抗。

内源性的第二信使已被用来解释针灸的镇痛作用,成为中医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的交流点。

1981年一位学者浏览228篇关于针灸方面的论文,得出这样的结论:针灸的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活动、局部介质、内啡呔、5-羟色胺的参与有关,针灸通过神经化学物质及内源性介质而发挥作用[5]。

用来解释针灸作用的理论主要有三个:神经学理论、神经体液理论、局部机理。

3.1 神经学理论神经冲动沿较粗的传人神经纤维传送,使背角神经纤维去极化。

烧伤痛是由细小的无髓鞘神经纤维从神经末梢传送而来,触觉由大的含髓鞘纤维传送而来。

疼痛的阀控理论(The 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认为感觉的敏感性由这两种神经纤维含量多少所决定。

针灸的阀控理论以疼痛的阀控理论为基础,认为穴位刺激后,疼痛感由特定的神经纤维传送到脊髓的背角,而脊髓的背角是抑制性神经汇集的地方,这就抑制了神经冲动向更高级的神经传送,这种脊髓调节疼痛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很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机制。

外周神经系统反射弧的存在才会感觉到慢性疼痛。

有观点认为当针刺或电针刺激后,这些反射弧被阻断而使疼痛不能传导。

另有些研究学者认为这些反射弧是网状激活系统中第二阀控的一部分。

最近的学者认为丘脑在调节针灸的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学机制能很好地解释临床上在疼痛点远处针灸能起到迅速而明显的止痛效果。

这种皮肤与内脏之问、脏腑之间相反射在解释针灸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针刺可以调节植物性神经的活动而使内脏的活动得到调节,无论在兽医还是在人的临床上,针灸可以减小因休克而引起死亡的可能性并且能明显地调节胃肠的活动,研究学家们认为,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针灸都可以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痛觉消失的效果[6]。

3.2 神经体液机制许多学者认为,针灸可能与内啡呔(脑啡呔、强啡呔、内啡呔)的释放有关。

针灸麻醉脊髓时能引起发射到下丘脑和中脑的神经网、脑桥细胞释放S-内啡呔下丘脑黑色素的分解能产生大量的内啡呔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分泌的内啡呔能透过血脑屏障或返流到下丘脑在脑脊液中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受体相结合。

P物质近年来才被发现在疼痛的方面起重要作用,丘脑背侧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含有P物质,P物质的释放通过背角突触前的内啡呔的释放所调节。

另外,在背角中有许多神经末梢,这些神经以血清素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

针刺后,脊髓和脑组织中血清素的合成及利用速度加快,频繁的针灸刺激能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有两个作用:抑制神经冲动通过背角中间神经元;减少植物性神经的痉挛。

3.3 局部机制针刺某一部位使感觉发生变化,体内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并且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针灸使局部免疫系统和抗炎系统被激活,促进凝血因子Ⅵ释放。

因此,针灸可激活凝血装置、纤维蛋白溶酶原、激肽及补体系统。

前列腺素也参与针灸的过程。

粒细胞降解时能引起组胺、肝素、激肽的释放,提高血管扩张素的含量而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

由于高密度的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的存在,使穴位的局部作用更加剧烈。

4.穴位穴位通常位于皮下神经束附近,神经传导性敏感,把穴位说成是一个独立的解剖区是不尽合理的。

许多穴位位于皮神经或外周神经的通路上;还有些穴位有大量的含髓鞘神经纤维通过并且深部含有压力感受器或大量的粒细胞。

473有四种类型穴位神经结构原理不很清楚:第一种类型的穴位对运动肌有作用,微小的刺激就能引起肌肉强烈的反应;第二种类型的穴位是两浅层神经交汇的区域;第三种类型的穴位是浅层神经或神经丛高度汇集的地方;第四种类型的穴位位于肌肉与肌腱相交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