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真题】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精校】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精校】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答案:奉尚廉洁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解析:B项,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

答案:B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解析:C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用于诈骗分子,褒贬不当。

答案:C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还看今朝。

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默写专题淮安4.诗、文名句填空。

(共8分,每空1分。

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2),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均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

选答题(7),可以为师矣。

(《论语》)(8)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夏日绝句》)(9)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10),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答案】 (1).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 (3)乾坤日夜浮 (4). (4)断肠人在天涯 (5). (5)天时不如地利 (6). (6)草色遥看近却无 (7). (7)温故而知新 (8). (8)死亦为鬼雄 (9). (9)雪却输梅一段香 (10). (10)谁言寸草心连云港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0分)(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2)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4)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6)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7)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纸上得来终觉浅。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美德。

【答案】1、奉尚廉洁【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能力。

奉:部首大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1、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

奉献。

奉祀。

奉承(恭维,讨好。

“承”读轻声)。

2、尊重,遵守:奉公守法。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3、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

奉还(huán )。

奉陪。

奉劝。

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

奉赠。

4、信仰:信奉。

素奉佛教。

5、供养,伺候:奉养。

供奉。

侍奉。

6、姓。

7、古同“俸”,薪金。

尚:部首小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1、还(hái ),仍然:尚小。

尚未。

尚不可知。

2、尊崇,注重:尚武。

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3、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

时尚。

4、矜夸,自负:自尚其功。

5、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6、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7、姓。

廉:部首广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

1、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2、不贪污:廉洁。

廉正。

廉明。

3、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廉。

4、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5、姓。

洁:部首氵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1、干净:清洁。

整洁。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奉尚廉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 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

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C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淮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22分)老圣人赵长春(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

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

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

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

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

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

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

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

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

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

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

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则第二板已具.(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8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8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奉尚廉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 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

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 《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C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1). ①行者常至(2). ②人而无信(3). ③ 数风流人物(4). ④鸡犬相闻(5). ⑤海内存知己(6). 天涯若比邻(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8).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常至、天涯、邻、突兀、见、庐”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5.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是()..的两项A. 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 《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

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

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 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 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5. (1). (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2). 观音菩萨(3). 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6. BE【解析】5.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题所写的内容是唐僧收悟空的情节。

其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据此填写作答。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

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

”并没有提“招安”一事。

E项,原文是:“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

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E。

7.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

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

你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

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

请你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 (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3). (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

本语句是语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本题要根据活动主题“阅读经典”拟写下联。

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8. 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小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

②蛩(qiong):蟋蟀。

③江亭:江边的亭子。

④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夜凉(2). 寒蛩(3). (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

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

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意的理解。

词的上阕通过写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又通过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知道秋天到来了。

所以,上阕通过天气“夜凉”和动物“寒蛩”来点明“秋”的时令。

据此作答。

(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

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

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两句通过写梦(虚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其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之情。

据此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