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新课程标准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培养审美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制定了《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一、课程性质: 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情感性。
二、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养为主线,引学生度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根据结合今年人教版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1-2年级(唱游·音乐)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识谱、基本节奏型)。
3-5年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录鮭莡 秒化包融力。
不仅仅要了解欧洲经典音乐,也要了解世界音乐风格的版图。
在扩展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西方鰈舵爸轍勐榼凝典音乐的风格版图与历史脉络,让音乐课的内容既有文化的宽阔度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3-6年级“听见家乡”用家乡的音乐文化链接与祖国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音乐文化。
让学生因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而产生爱国之情。
“人文主题”融入音乐课程让音乐与所处环境的文化相关联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承担综合育人任务,培养完善人格、家国情怀。
四、新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概念、乐理、节奏、和声等,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论支撑。
2.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分析、评价不同时期、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前言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实施,制定本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性质1. 艺术性:音乐课程以艺术表现为主要特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素养。
2. 实践性: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人文性:音乐课程富含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研究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
4. 基础性: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研究音乐奠定基础。
课程价值1.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创新精神:音乐课程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弘扬民族文化:音乐课程注重传承和弘扬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4. 促进人际交流:音乐课程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增进身心健康:音乐课程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课程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音乐语言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 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手段,能够演唱、演奏、创作音乐作品。
3. 认识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音乐服务生活、丰富生活。
4. 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5. 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高、节奏、和声、曲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 音乐表现手段:包括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
3. 音乐欣赏:包括国内外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4. 民族音乐文化:包括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2. 分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 音乐鉴赏:包括中国音乐、外国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音乐实践:包括合唱、民族器乐、西洋乐器、打击乐器等。
- 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
2. 选修课程- 音乐与舞蹈:学习舞蹈的基本功,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 音乐与戏剧: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 音乐与影视:欣赏影视音乐作品,学习影视音乐的制作技巧。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五、课程标准修订说明本次修订充分吸收了近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果,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强调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以上就是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各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览

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览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局,充分吸收了音乐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符、简谱、和声等基本知识。
2. 音乐欣赏:涵盖中外音乐名作、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多种风格。
3. 音乐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
4. 音乐与生活:探讨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社交场合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3. 课程安排:保证每周至少一节音乐课,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音乐活动。
4. 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4. 家长评价:家长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进展,参与评价过程。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采用国家审定的音乐教材,确保内容质量。
2. 音响资料:收集各类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欣赏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音乐教育相关信息,拓宽学生视野。
4. 实践活动:组织音乐会、音乐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七、课程改革与发展1. 定期修订音乐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
小学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

小学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一、课程目标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3.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开阔国际音乐视野。
二、课程内容音乐课程以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体验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音乐听力:包括乐曲欣赏、乐器辨识、音乐风格及形式认知等。
音乐听力:包括乐曲欣赏、乐器辨识、音乐风格及形式认知等。
2. 声乐表演:包括歌曲演唱、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声乐表演:包括歌曲演唱、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器乐表演:包括打击乐、键盘乐、弦乐等基础乐器的研究与表演。
器乐表演:包括打击乐、键盘乐、弦乐等基础乐器的学习与表演。
4. 音乐创作:包括简单的曲调创作、歌词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创作:包括简单的曲调创作、歌词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5. 音乐理论: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基础音乐知识的研究,为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音乐理论: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课程评价音乐课程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的音乐表现和理解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听课反应、参与度、表演能力等。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听课反应、参与度、表演能力等。
2. 音乐作业评价:包括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乐曲创作等。
音乐作业评价:包括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乐曲创作等。
3. 期末综合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期末综合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四、课程实施音乐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发挥音乐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包括:1. 课堂教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引言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体现时代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一、课程性质1.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2. 音乐课程以艺术为核心,融合人文、科技、生活等领域,引导学生体验、欣赏、实践、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概念、乐理知识、音乐历史与地理,掌握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舞蹈、综合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旋律等。
2. 音乐形式与体裁:声乐、器乐、舞蹈、综合性艺术等。
3. 音乐历史与地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概况等。
4. 音乐鉴赏与批评:音乐作品分析、音乐表演评价、音乐创作评论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标准编制与解读本课程标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音乐教育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音乐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常见乐器的分类与演奏方式2. 音乐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研究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3. 声乐训练- 歌唱基本技巧的培养- 掌握唱歌的基本节奏和音准4. 乐器演奏- 研究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培养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能力5. 音乐创作与表达- 研究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教学要求1. 培养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研究中。
2. 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多元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听觉、表达、协调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4.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置合理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四、评价与考核评价与考核应以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听力测试、演奏表演、创作作品等。
五、教材与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六、教学组织与管理根据课程安排,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同时,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以上为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
学生应能:1.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唱歌、乐器演奏等。
2. 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3. 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2.1 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高、音色、音量等;以及唱歌和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
2.2 音乐文化包括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历史、流派、代表性作品和作曲家等。
2.3 音乐创作和表演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实践教学和探索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旨在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作业和项目:包括学生的音乐理论作业,乐器演奏练,以及音乐创作和表演项目。
3. 测试和考试: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以及音乐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考试。
五、课程资源音乐课程的资源包括:1. 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编写的音乐教材。
2. 音乐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3. 网络资源:如在线音乐库、音乐教育网站等。
以上就是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希望能为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
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第一学年能力目标:●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第二学年能力目标:●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第三学年能力目标:●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一学期教学安排(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3.教学内容(1)音的位置与高低①音的相关知识;②记谱法;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④半音与全音(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铃儿响叮当》(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音的时值与长短①音符;②音符的种类;③休止符;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送别》(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节拍与节奏的相关乐理知识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各种节奏型的视唱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拍子与节奏①节拍②拍子的种类③特殊节奏④音值组合法(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红河谷》(四)第四单元常用记号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省略记号与装饰音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带有省略记号与装饰音的视唱情感目标: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常用记号①常用省略记号②常用装饰音记号③演奏法记号④音乐术语(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故乡的小路》第二学期教学安排(一)第五单元音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音程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念打节奏听辨模唱,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的进行视唱练习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3.教学内容(1)音程①音程的度数与音数②自然音程;③变化音程和音程的扩大与缩小;④音程的转位⑤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西风的话》(二)第六单元调、调号与大小调式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乐理知识调与调号、调式的相关概率、大调式与小调式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降号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调、调号与大小调式①调与调号②调式的相关概念③大调式与小调式(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愉快的梦》(三)第七单元和弦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三和弦相关乐理知识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两个升号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和弦①和弦的基本概念②和弦的种类③三和弦的转位④调式中的和弦(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歌声与微笑》(四)第八单元中国民族调式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相关概率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民族调式的视唱情感目标: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2.教学要求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能准确演唱歌曲及视唱③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3.教学内容(1)中国民族调式①民族五声调式②民族调式的识别(2)节奏练耳与视唱(3)歌曲《龙文》第三学期教学安排(一)艺术歌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5首艺术歌曲技能目标: 运用正确发声方法,吐字咬字清晰准确,音准.节奏准确无误情感目标: 情感贴合歌曲需要,真挚恰当.2.教学要求①能准确读谱,熟识简谱并会读简单的五线谱②能准确演唱歌曲③演唱时站姿标准,表情贴合歌曲,精神状态饱满3.教学内容(1)歌曲《长城谣》①发声训练②歌曲背景及词曲作者③分析歌曲结构④学唱歌曲(2)歌曲《雪绒花》①发声训练②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片断及经典曲目,介绍歌曲背景③学唱歌曲(3)歌曲《月之故乡》①发声训练②分析歌曲背景及情感表达③学唱歌曲(4)歌曲《飞吧,鸽子》①发声训练②练习三拍子节奏③学唱歌曲(5)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①发声训练②欣赏电影《共和国之恋》片断,了解歌曲表达内容③学唱歌曲(二)幼儿歌唱发声器官的结构、功能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唱发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器官;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①能掌握幼儿发声器官的基本生理结构②能掌握幼儿发声器官的功能3.教学内容(1)呼吸器官①肺;②气管、支气管;③胸廓、横膈膜。
(2)发音器官①声带;②喉腔;(3)共鸣器官①鼻腔;②鼻窦;③咽;(4)语言器官①口腔前庭;②固有口腔;(三)幼儿歌曲演唱方法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曲的演唱理论知识;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曲演唱方法;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能熟练运用演唱方法;3.教学内容(1)优美范唱感染幼儿①《走路》②《小小的船》(2)合理运用图谱①《小公鸡》②《小宝宝睡着了》(3)结合肢体语言②《排排坐》(4)合理利用幼儿经验迁移①《拍手点头》②《捏面人》(5)创设游戏情境①《宝宝和摇篮》②《蝴蝶》(四)幼儿歌唱发声练习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歌曲发声的理论知识;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歌唱方法练声;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
2.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3.教学内容(1)关于动物的主题①《两只小花狗》②《小蜜蜂》③《三只猴子》④《金孔雀轻轻跳》⑤《萤火虫》(2)关于大自然的主题①《小雨沙沙》②《云》④《秋天多么美》⑤《月亮船》(3)关于爱的主题①《我爱我的幼儿园》②《妈妈我要亲亲你》③《妈妈唱歌宝宝听》④《家》⑤《国旗多美丽》第四学期教学安排(一)初级幼儿歌曲学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掌握幼儿歌曲的节奏、音准并用科学的发声方式背唱;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能根据幼儿歌曲的内容、情感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初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乐于为儿歌进行舞蹈创编。
2.教学要求①学生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演唱儿歌;②学生能准确掌握儿歌的音准及节奏;③引导学生为儿歌选择相应的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我爱我的小动物》、《大鼓和小鼓》、《小手拍拍》、《不倒翁》、《大熊猫》、《圣诞歌》、《快乐的音乐会》、《两只小象》、《小小音乐家》、《胡说歌》(二)中级幼儿歌曲学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掌握幼儿歌曲的节奏、音准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唱幼儿歌曲;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能自主根据幼儿歌曲的内容、情感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为儿歌进行舞蹈创编。
2.教学要求①学生能用自然、科学的声音演唱儿歌并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②学生能准确掌握儿歌的音准及节奏,并且速度均匀、力度准确、音色圆润;③学生能分小组讨论,自主为儿歌选择相应的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袋鼠》、《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老黑奴》、《音阶歌》、《让座》、《我爱洗澡》、《买菜》、《雪花和雨滴》、《春之歌》、《吹泡泡》(三)高级幼儿歌曲学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根据简谱自主学唱高级幼儿歌曲;过程与方法:能独立完成幼儿歌曲的舞蹈动作创编并自然大方地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高级幼儿歌曲表演有一定的兴趣,并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向往。
2.教学要求①学生能自然、大方并且流畅、完整地将幼儿歌曲表演呈现出来;②学生能自主根据简谱学习幼儿歌曲;③学生能独立为儿歌编配舞蹈动作。
3.教学内容《采草莓》、《老师老师我爱你》、《秋天多么美》、《龟兔赛跑》、《戏说脸谱》、《新年乐淘淘》、《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勤快人和懒惰人》、《蜗牛与黄鹂鸟》、《小进行曲》第五学期教学安排(一)合唱块模块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加强合唱欣赏,能培养合唱兴趣。
2.能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生姿势技能目标:1.能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与训练。
2.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情感目标:1.能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2.教学要求①教师认真地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②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学生积极和辅导老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型.3.教学内容(1)艺术歌曲类①《在灿烂阳光下》②《同一首歌》③《在银色月光下》(2)幼儿歌曲类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②《念故乡》《四季的问候》(二)指挥模块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强调指挥动作的准确,能鲜明准确的训练。
2.能够准确打出预备拍,起拍,起唱,收拍的动作。
技能目标:1. 扎实实地进行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2.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情感目标:1.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2.教学要求1.动作准确鲜明,简练朴素,美观,大方。
2. 拍点准确,手腕,手掌的弹性动作要简洁。
3. 指挥的力度与速度要与曲目情绪相符。
4.一定要强调合唱队员注意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风格的处理。
3.教学内容1. 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②《念故乡》《四季的问候》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 教学原则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①照《工(四级)》相关职业标准进行教学;②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