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杆抽油系统(综合)汇总
有杆泵采油工作原理

有杆泵采油工作原理一、引言有杆泵采油是一种常见的油田采油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有杆泵将井底的原油抽到地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杆泵采油的工作原理。
二、有杆泵采油的组成1. 有杆泵有杆泵是有杆泵采油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结构包括上接头、下接头、抽吸管、驱动装置等部分。
其中,上接头连接井口设备,下接头连接抽吸管,抽吸管负责将原油输送到地面,驱动装置则提供动力使得有杆泵能够正常运行。
2. 抽吸管抽吸管是将井底原油输送到地面的关键部件。
其结构包括铁制或者塑料制成的管道和连接器等部分。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直径。
3.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主要负责为有杆泵提供动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电机、内燃机等不同类型的驱动装置。
三、有杆泵采油的工作原理1. 抽吸过程当有杆泵开始运行时,驱动装置会提供动力,使得有杆泵开始运转。
此时,抽吸管会下沉到井底,并且通过自身的重力将原油吸入管道中。
2. 推送过程当抽吸管内充满了原油之后,有杆泵将开始推送抽吸管并且将原油输送到地面。
在这个过程中,有杆泵的活塞会向下移动,并且将原油从抽吸管中压出。
3. 重复循环一旦有杆泵完成了一次推送过程之后,它就会开始重复进行抽吸和推送的循环。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进行数小时或者数天,直到井底的原油被完全采集出来。
四、有杆泵采油的优缺点1. 优点(1)采集效率高:由于有杆泵能够不断地进行抽吸和推送的循环,因此其采集效率非常高。
(2)使用成本低:相比其他采油方式而言,有杆泵采油所需的设备和人力成本都非常低。
(3)适用范围广: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有杆泵采油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油田。
2. 缺点(1)维护成本高:由于有杆泵采油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因此其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2)使用寿命短:由于有杆泵采油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3)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由于有杆泵采油需要在井下进行操作,因此其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地震等。
五、总结有杆泵采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采油方式。
有杆抽油系统

压裂主要用于低渗透油气层的改造。
5.2.5 稠油开采
有一些油田的石油是属于高粘度重质原油,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 是不能 流动的。为此, 针对稠油粘度高的特点, 创出了热力开采方法和化学开采方 法。
蒸汽吞吐工艺技术是向稠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 使稠油的粘度降低, 这样石油就可以从油层中流入井筒而开采出来。
5.4.3 采油噪声
采油生产噪声主要来自机械噪声和作业噪声。 机械噪声源重点是大型机械设备,如大型注水机泵组、通井机、压裂车、
泵车、混砂车; 作业噪声源重点是井下大型压裂酸化作业中十几种设备同时开动而产生
的噪声。
作业:
1.采油的方法有哪几种? 2.为什么要分层注水?分层注水的工具是什么? 3.什么油井酸化和油井压裂? 4.什么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它们的
原因:油层岩石颗粒胶结疏松。如何防止油井出砂和怎样将井底的积砂 清除干净, 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油井防砂工艺技术分为 机械方法防砂和化学方法防砂。
5.2.4 分层改造
1. 油井酸化
酸化是用高压泵将酸液注入地层,酸液与碳酸盐或 油层中的矿物和胶结物起化学反应,从而扩大裂缝和油 层的孔隙,或解除油层堵塞,提高油层渗透能力,起到 增产的作用。
蒸汽驱也是这个道理, 是利用热蒸汽来驱动稠油, 这样来提高稠油油田 的开采效果。
常规方法开采,采出率10%左右。蒸汽吞吐方法开采, 采出率25%左右, 再用蒸汽驱方法开采,采出率50~60%。
5.3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 所谓采收率就是指油田累计采出的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 分比。
累计采油量 油田采收率(%)= —————×100%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原理

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h p 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
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Mpa p h0.1 。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wf p 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n p ,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z p ,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h p 。
(1)设计内容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
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
抽油机不变,为己知。
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板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混合物:油、气、水比重,油饱和压力生产数据:含水绿,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 曲线。
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树及IPR 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
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顶端压力仍为套压。
从动液面到吸入口为纯油柱段,可以将这一段分为许多小段,采用迭代压力方法可求出每小段油的密度,最后求出吸口处的压力。
从吸入至油层中部分多相管流段。
通过分小段计算多相管流压力分布,可求得测试点流压。
2)根据测试点流压和产量计算IPR 曲线3)给定配产量时有杆油油井设计步骤(简化设计方法)a .利用IPR 曲线,由给定产量'Q 计算流压。
抽油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油机井采油是国内外油田最主要的机械采油方式。
石油开采已经有很长历史了,其中有杆抽油系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杆抽油系统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等三部分组成,抽油机是有杆抽油系统最主要的举升设备。
根据是否具有游梁,抽油机可以划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
由于游梁式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游梁式抽油机一直是国内外油田应用最广泛的举升设备。
抽油机就形式分有以下几种:常规式抽油机、偏置式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以及链条式抽油机等。
前置式抽油机平衡后的理论净扭矩曲线是一条比较均匀的接近水平的直线,因此其运行平稳,减速器齿轮基本无反向负荷,连杆游梁不易疲劳损坏,机械磨损小,噪声比常规型抽油机低5 dB,整机寿命长。
其曲柄在旋转时有195°的上冲程和165°的下冲程。
由于光杆运动的加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上冲程时间延长就是光杆加速度明显减小。
计算和测定表明,其加速度可减少40%,相应的使减速器扭矩减少35%左右,节能效果显著,当然也减少了抽油杆的事故.与同等级的常规式抽油机相比,前置式抽油机可配置较小功率的电动机,一般功率可减少20%左右。
试验表明,前置式抽油机比常规式抽油机节电31.9~39.6%.随着我国及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钻井深度不断增加,油田深井、超深井的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对抽油机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作原理抽油机工作原理是电机的转动通过减速器传给四连杆机构,由四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游梁、横梁)把减速器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为游梁驴头的上下往复运动,驴头带动光杆和抽油杆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通过抽油杆再将这个运动传递给井下抽油泵中的柱塞。
在井下抽油泵泵筒的下部装有固定阀(吸入阀),而在柱塞上装有游动阀(排出阀)。
当抽油杆向上运动,柱塞作上冲程时,固定阀打开,泵从井中吸入原油。
同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柱塞将其上面油管中的原油举升到井中,这是抽油泵中原油的吸入过程。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SYS5059-91标准抽油泵的基本型式如图3-6所示。
按抽油泵泵筒结构又分为整筒泵和组合泵 (3)组合泵
为了便于加工和保证质量,衬管分段加工,然 后组装在泵筒内,这类泵称为衬管泵或组合泵。 (4)整筒泵
泵筒为整体泵筒。与组合泵相比具有: 泵效高、冲程长、形式多、规格全、重量轻、
第二节 抽油机悬点运动
一、简化分析
1. 简谐运动
当r/l→0及r/b→0时,B点的运动简化为简谐运动, 且与C点的运动规律相同,而A点的运动与B点成比例关系:
SA/SB=a/b SB=r(1-cosωt) SA= SB a/b
(3-2)
(3-3)
(3-4)
上冲程的前半冲程为加速运动,加速度为正(加速度 方向与速度方向均向上);后半冲程为减速运动(加速度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23a)
(3-26)
4.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
在静载差作用下杆柱的变形量可根据虎克定律确定:
=/E :应变 :应力 E:弹性模量 =/L =WL’/A =L=L/E=WL’L/AE
(3-27)
(3-28)
对于m 级组合杆柱:
(3-28a)
油管柱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量为:
(3-29)
总的静载变形量λ为抽油杆柱与油管柱两部分静载变 形之和。
2. 下冲程悬点静载荷
(3-21) (3-21c)
(3-24a)
证明: Wj1 Wr WL Wr WL
(3-18)
WL L gLP ( Ap Ar )
(3-22) (3-23a)
Wr WL Ar r gLP L gLP ( Ap Ar ) (r L )gLP Ar L gLP Ap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有杆泵一般是指利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所驱动的柱塞式抽油泵。
有杆泵采油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机械采油方式。
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抽油装置、采油原理、工艺设计及油井工况分析方法。
第一节有杆抽油装置典型的有杆抽油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
一是地面驱动设备即抽油机;二是安装在油管柱下部的抽油泵;三是抽油杆柱,它把地面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柱塞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使油管柱中的液体增压,将油层产液抽汲至地面。
就整个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而言,还包括供给流体的油层、用于悬挂抽油泵并作为举升流体通道的油管柱、井下器具(油管锚、气锚、砂锚等)、油套管环形空间及井口装置等。
图3-1 典型的有杆抽油生产系统1-吸入阀;2-泵筒;3-排出阀;4-柱塞;5-抽油杆;6-动液面;7-油管;8-套管;9-三通;10-盘根盒;11-光杆;12-驴头;13-游梁;14-连杆;15-曲柄;16-减速器;17-动力机(电动机)一、抽油机抽油机(pumping unit)是有杆抽油的地面驱动设备。
按其基本结构抽油机可分为游梁式和无游梁式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游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四连杆)机构、减速机构(减速器)、动力设备(电动机)和辅助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如图3-2所示。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时,传动皮带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器的输入轴,经减速后由低速旋转的曲柄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游梁作上下往复摆动。
游梁前端圆弧状的驴头经悬绳器带动抽油杆柱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游梁式抽油机分为常规型(普通型),异相型、前置型和异型等类型。
常规型和前置型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两种基本型式。
1.常规型抽油机常规型游梁抽油机如图3-2所示。
它是目前油田使用最广的一种抽油机。
其结构特点是:支架位于游梁的中部,驴头和曲柄连杆分别位于游梁的两端,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上下冲程运行时间相等。
有杆抽油系统

有杆抽油生产系统姓名:班级:学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年月目录1.设计基础数据 (1)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1)(1)根据测试点数据计算IPR曲线 (1)(2)井筒多相管流计算 (1)(3)悬点载荷及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4)抽油机校核计算 (1)(5)泵效计算 (1)(6)举升效率计算 (1)3.设计计算总结果表 (1)一、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m套管内径:0.124m油层静压:18 MPa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配产量:50t/d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而泵径改为56mm,38mm) 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电机额定功率:37kw二、设计及计算步骤1、根据测试点数据计算并画出IPR曲线:(1)、采油指数:已知:wftest p =12Mpa , test q =30t/d ,b p =10Mpa ,p =18Mpa ;因为b wftest p p ≥: 则:采油指数wftest testp p q j -==)(121830-=5;原井底测试点流压—wftest p ; 原测试点产液量—test q ; 油饱和压力—b p ; 油藏压力—p(2)、产量10t/d 时井底流压wf p : 因为:)(b t t p p j q -==5)10(-t p ;所以:t p =5tq +10 8.1b b omzx jp q q +== 8.110*530+=57.8 若101=q ,则: 由t p =5tq +10可得出:1p =12 因为30100<<,由jq p p twf -=1可得: 1wf p =12-530=6, 以此类推:产量q 在20时的井底流压为2wf p =8若omzx t q q q <<1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80811[)1(125.0)(max 111bo b b w w wf q q q q p f j q p f p ---+--+-=取3q =40,4q =50可得出压力:3wf p =8.67,4wf p =6.88若1q q omzx <,则综合IPR 曲线的斜率可近似常数。
第八章有杆抽油设备(之二)要点

到 P静上 , ' P 悬点增加的载荷 油 ,是缓慢加到悬点上。 即悬点走过了 (杆、管静变形),载荷才全 部加到悬点上。
•【这里可认为悬点不动, 载荷增加,由于变 形, 向下延伸。现在悬点在运 动,相当于把变形部分 的 ,很轻松的拉过 去。】
• ②封闭平行四边形
•
• • •
上冲程载荷、位移曲线, AB—BC; 位移:EB= , BC= S效 ; 下冲程载荷、位移曲线, CD—DA; 位移:经过 后,完 •【下冲程缓慢减载,经过 成卸载,完成 S效。
• 曲柄—连杆—滑块机构。
(B点相当滑块: 认为
r l
r 、K 0
,B点弧度
大近于直线)。
• (3)B点运动
aB 】 • 【关键是求 B点 S B , VB ,
• 冲程: S B r(1 cos )
• 速度: VB r sin
• 加速度: aB r 2 cos
(4)A点运动(悬点处)
a(理) A
• 研究证明(ma 与
• •
ma
r r , 有关): l K
后臂
r 1 l r 2 1 ( ) K
(8)
• 实际抽油机中:ma 1.45 ~ 1.53 • 用处:用理想式求出 a A 乘 ma , ' • 得 a A ,计算简单。
• ③理想 a A 对称(顺、逆旋转 a ;A 非对称。 均可),
a + , P惯上正 • 0 ~ 90 , P上 增加; 向 ,
P惯上 a , • 90 ~ 180 , P上 减小。 向 , • 下冲程: a , P惯下 向 , 前段, P下 减小; a , P惯下 向 , 后段, P下 增加 ; (参看图1- 19~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杆抽油系统》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抽油设备由(1) 、(2) 、(3) 及井下采油附件组成。
2、对于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当驴头处于上、下死点位置时,连杆中心线间的夹角基本为零,这个角被称为抽油机的(4) 。
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阀(5) ,液柱重量由(6)转移(7) 上,从而使抽油杆(8) ,油管(9) 。
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0) ,应(11) 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5、测量抽油机井液面使用的仪器是(12) ;测量抽油机井示功图使用的仪器是(13) 。
6、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机械平衡和气平衡两种。
其中,机械平衡方式包括(14) 、(15) 和(16) 三种。
7、电压—转速特性曲线平缓而有向水平趋势的电机称为(17) 电机,具有较高的转差率,在一个冲次内电机转速变化范围大,同时具有较高的过载系数。
8、弹性滑动使带速(18) (超前或滞后)于主动轮表面速度而又(19)(超前或滞后)于从动轮表面速度,从动轮的圆周速度总是(20)(低于或高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
9、普通抽油杆的杆头主要由外螺纹接头、卸荷槽、(21) 、(22) 、(23) 和圆弧过渡区组成。
10、抽油井工作时,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主要有:①抽油杆柱与油管的摩擦力,②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③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④液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⑤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力。
上冲程中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是受(24) 、(25) 及(26) 三项影响,其方向向下,故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中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是受(27) 、(28) 、(29) 及(30) 四项影响,其方向向上,故减小悬点载荷。
11、抽油设备由(1) 、(2) 、(3) 及井下采油附件组成。
12、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4) 、(5) 、曲柄连杆游梁机构以及辅助部件等四大部分组成。
1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下行时,游动阀(6) ,液柱重量由(7)转移(8) 上,从而使抽油杆(9) ,油管(10) 。
1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下冲程快,上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1) ,应(12) 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15、当抽油系统工作时,作用在抽油机驴头悬点上的载荷主要有三类:(13)、(14) 以及各种摩擦阻力产生的摩擦载荷。
16、对于惯性载荷,在上冲程中,前半冲程惯性力(15) 悬点载荷,后半冲程惯性力(16) 悬点载荷;在下冲程中,前半冲程惯性力(17) 悬点载荷,后半冲程惯性力(18) 悬点载荷。
17、列举游梁式抽油机除机械平衡与气动平衡外的两种主要平衡方式,如(19)、(20) 以及利用可调相位角平衡装置实现抽油机平衡。
18、弹性滑动使带速(21) (超前或滞后)于主动轮表面速度而又(超前或滞后)于从动轮表面速度,从动轮的圆周速度总是(22)(低于或高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
19、普通抽油杆的杆头主要由(23) 、(24) 、(25) 、(26) 、(27) 和圆弧过渡区组成。
20、在不同转差率范围内,游梁式抽油机的动力装置—异步电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主要包括(28) 、(29) 和(30) 三种。
21、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阀(1) ,液柱重量由(2)转移(3) 上,从而使抽油杆(4) ,油管(5) 。
22、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6) ,应(7) 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23、测量抽油机井液面使用的仪器是(8) ;测量抽油机井示功图使用的仪器是(9) 。
24、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机械平衡和气平衡两种。
其中,机械平衡方式包括(10) 、(11) 和(12) 三种。
25、普通抽油杆的杆头主要由(13) 、(14) 、(15) 、(16) 、(17) 和圆弧过渡区组成。
26、抽油井工作时,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主要有:①抽油杆柱与油管的摩擦力,②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③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④液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⑤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力。
上冲程中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是受(18) 、(19) 及(20) 三项影响,其方向向下,故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中作用在悬点上的摩擦载荷是受(21) 、(22) 、(23) 及(24) 四项影响,其方向向上,故减小悬点载荷。
27、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25) 、(26) 、曲柄连杆游梁机构以及辅助部件等四大部分组成。
28、列举游梁式抽油机除机械平衡与气动平衡外的两种主要平衡方式,如(27)、(28) 以及利用可调相位角平衡装置实现抽油机平衡。
29、在不同转差率范围内,游梁式抽油机的动力装置—异步电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主要包括(29) 、(30) 和电磁制动三种。
二、判断题1、前置型气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可以实现上下冲程中的对应载荷完全相同。
()2、旋转驴头游梁式抽油机、蛋形驴头游梁式抽油机、六连杆双游梁抽油机均具有长冲程的特点。
()3、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指标越接近于1,悬点的实际运动规律就越接近于真实运动规律。
()4、上冲程中井口回压减小悬点载荷。
()5、气锁会因沉没压力升高而自动解除。
()6、采用玻璃钢抽油杆可以实现小泵深抽或大排量的功能。
()7、钢丝绳抽油杆是具有代表性的柔性抽油杆。
()8、抽油杆及其接箍的主要失效类型是疲劳断裂。
()9、可打捞式管式抽油泵由于加长短节与柱塞的配合间隙大而增加了泵的余隙,故在油气比大的油井不宜采用。
()10、在抽油泵下悬挂尾管或下油管锚均可改善油管的工作状况。
()11、前置型气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可以实现上下冲程中的对应载荷完全相同。
()12、旋转驴头游梁式抽油机、蛋形驴头游梁式抽油机、六连杆双游梁抽油机均具有长冲程的特点。
()13、在上下冲程中,摩擦载荷始终增加抽油机的悬点载荷。
()14、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电动机、皮带减速箱、曲柄—连杆—游梁机构以及辅助部件等四大部分组成。
()15、电压—转速特性曲线平缓而有向水平趋势的电机称为软特性电机。
()16、API Spec 11B《抽油杆规范》和GB7229-87将抽油杆分为C级、D级、K级和KD级四个等级。
()17、接箍是抽油杆组合时的连接零件,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普通接箍、异径接箍和特种接箍。
()18、对于要求安装刮蜡器的抽油杆,需要在抽油杆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限位器,限位器之间的距离为冲程的一半。
()19、可打捞式管式抽油泵由于加长短节与柱塞的配合间隙大而增加了泵的余隙,故在油气比大的油井不宜采用。
()20、拖动抽油机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即为抽油机的输入功率。
()三、单选题1、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指标定义为死点位置时的实际加速度与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之比值。
A 简谐运动B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C 精确计算运动D 真实运动2、抽油杆杆体断裂的原因主要有抽油杆柱设计不合理、以及腐蚀等因素。
A 预紧力过大或不足B 抽汲载荷超载C 液击、碰泵的冲击载荷的影响D 由于制造、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引起弯曲3、在油井中使用刮蜡器以后,抽油杆在上下冲程时的阻力增加,这将使悬点最大负荷增加,使抽油杆在下冲程时产生附加的弯曲应力,为此应在抽油杆下部使用。
A 加重杆B 扶正器C 减振器D 防脱器4、下列抽油泵不适合于在含砂油井使用。
A 流线型抽油泵B 三管抽油泵C 防砂卡抽油泵D出砂井用抽油泵5、油管锚可分为机械式油管锚和两大类。
A 张力式油管锚B 旋转式油管锚C 液力式油管锚D 压差式油管锚6、对于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当驴头处于上、下死点位置时,连杆中心线间的夹角基本为零,这个角被称为抽油机的。
A 平衡相位角B 极位夹角C 游梁摆角D 曲柄转角7、下冲程中,沉没压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是。
A 增加B 减小C 没有影响D 前半冲程增加,后半冲程减小A 平衡相位角B 极位夹角C 游梁摆角D 曲柄转角8、下列特点不是抽油杆的结构特点。
A 细长杆B 刚度高、不易变形C 变截面D 端部形状复杂、要求特殊9、油管锚可分为机械式油管锚和两大类。
A 张力式油管锚B 旋转式油管锚C 液力式油管锚D 压差式油管锚10、提升液体和克服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为抽油机的。
A 输入功率B 光杆功率C 有效功率D 系统效率11、下冲程中,沉没压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是。
A 增加B 减小C 没有影响D 前半冲程增加,后半冲程减小12、测量抽油机井示功图使用的仪器是。
A 回声仪B 水力动力仪C 传感测试仪D 记录仪13、在典型抽油杆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增加工序,并调整部分工序便可形成超高强度抽油杆的制造工艺路线。
A 抛丸强化B 热校直C 冷校直D 表面淬火14、在油井中使用刮蜡器以后,抽油杆在上下冲程时的阻力增加,这将使悬点最大负荷增加,使抽油杆在下冲程时产生附加的弯曲应力,为此应在抽油杆下部使用。
A 加重杆B 扶正器C 减振器D 防脱器15、提升液体和克服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为抽油机的。
A 输入功率B 光杆功率C 有效功率D 系统效率四、简答题1、简述游梁式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怎样判断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状况?不平衡时怎样进行调整?3、简述空心抽油杆的作用。
4、简述加重杆的作用。
5、抽油杆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分别应用在什么状况的油井上?6、抽油井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有哪些?分析上下冲程中存在哪些摩擦载荷?7、简述杆式泵与管式泵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8、试举例5种特种抽油杆。
9、简述改善油管工作状况的措施及其特点。
五、论述题1、何谓示功图?画出考虑气体影响下和充不满影响下的示功图并分析示功图的特征。
2、怎样判断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状况?不平衡时怎样进行调整?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抽油设备由(1) 抽油机、(2) 抽油杆、(3) 抽油泵及井下采油附件组成。
2、对于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当驴头处于上、下死点位置时,连杆中心线间的夹角基本为零,这个角被称为抽油机的(4) 极位夹角。
3、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阀(5) 关闭,液柱重量由(6) 油管转移(7) 抽油杆上,从而使抽油杆(8) 伸长,油管(9) 缩短。
4、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10) 过量,应(11) 减小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5、测量抽油机井液面使用的仪器是(12) 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示功图使用的仪器是(13) 动力仪。
6、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机械平衡和气平衡两种。
其中,机械平衡方式包括(14) 曲柄平衡、(15) 游梁平衡和(16) 复合平衡三种。
7、电压—转速特性曲线平缓而有向水平趋势的电机称为(17) 软特性电机,具有较高的转差率,在一个冲次内电机转速变化范围大,同时具有较高的过载系数。
8、弹性滑动使带速(18) 滞后(超前或滞后)于主动轮表面速度而又(19) 超前(超前或滞后)于从动轮表面速度,从动轮的圆周速度总是(20) 低于(低于或高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