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育儿误区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的100个问题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的100个问题总结的挺全,就是有点乱,要是能系统的分类就更好了。
一、娇生惯养孩子:1、溺爱和纵容孩子:过度的纵容会导致孩子许多不良习惯;而过度严厉、强制也会使孩子因压抑而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及反常个性。
2、娇惯宝宝,害了宝宝:外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有父亲、继母,前妻所生之女和继母带来的女儿。
继母一反常态地对前妻所生之女十分娇惯,让她过着悠闲自在、舒适安逸的生活;而对自己所生的女儿却严加管教,让她整天在田地劳作,劳累终日,毫不怜悯。
于是,这位继母受到了邻村的崇敬。
后来,有一位年轻英俊、聪明勇敢的王子,对继母所生的勤劳善良、心灵手巧、聪明智慧的女儿一见钟情,而轻蔑地拒绝了前妻所生的娇惯、愚笨、游手好闲的女儿的求爱,至此大家才明白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继母的害人之意。
这则故事说明,不同的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继母对前妻之女的爱,实际上是一种溺爱、宽容和放纵,她表面是爱,实则害了孩子,而对自己生的女儿才是真正的爱。
3、宽容孩子赌博的恶习:赌博是一种陋习,游戏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娱乐工具,当两者结合起来时,其刺激性、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父母如果对孩子的这种恶习表示宽容,那实际上就是纵容,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纵容孩子贪吃:有些母亲过于溺爱孩子,总是毫无节制地让孩子进食,从而让孩子养成了贪吃的恶习。
或许你认为让孩子多吃东西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营养。
其实,你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贪吃会使孩子食欲紊乱,消化不良,影响肠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使他的大脑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5、无止境地给孩子撑起保护伞:如果说美国孩子一生下来就独立生活,未免夸张。
但是像中国母亲那样把孩子抱在怀里拍着、哼着、走着,或者骑在大人脖子上逛公园,美国孩子没有这种福气。
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撑保护伞,只有经历风雨考验的孩子,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所有的母亲们应该知道,爱孩子,这是动物都有的本事,可是对孩子施以真正的爱,却只有人类才会做到。
育儿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育儿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育儿是每个家长都会面对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以下是一些育儿中常见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1. 婴儿的睡眠问题,许多父母都会面临婴儿睡眠不足或者无法入睡的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建立一个稳定的睡眠时间表,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及建立睡前的固定仪式。
2. 饮食偏好,孩子们往往会对食物有自己的偏好,有时候可能会挑食。
父母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鼓励孩子尝试新的食物,以及给予孩子参与食物准备的机会。
3. 教育方式,父母可能会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采取何种教育方式。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以及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教育计划。
4. 孩子的行为问题,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如情绪失控、不听话等。
父母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给予孩子积极的激励和奖励,以及倾听孩子的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育儿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可以通过耐心、理解和关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父母可以更好地应对育儿中的各种挑战。
家长育子的错误做法

家长育子的错误做法1.家长通病我们急功近利了,我们拔苗助长了,我们违背规律了。
是我们以爱的名义,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泯灭了孩子的人性;是我们以“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代替孩子做出决定,种下我行我素的种子;是我们以“善意”的名义,用谎言代替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是我们以“保护”的名义,用过度照看代替体验和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是我们以“分数”的名义,用死读书,读死书代替创新和活力,种下呆板机械的种子;是我们以“方便”的名义,用投机取巧代替遵章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是我们以“竞争”的名义,用鄙视代替欣赏和赞美,种下嫉妒的种子。
思想家卢梭指出:“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时代不同了,面对瞬息万变、资讯扑面的新形势,想让孩子优秀,想让孩子成长,我们家长首先要觉醒,要蜕变,要摒弃传统观念和做法,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智慧家长,依规律育子、依科学育子、依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育子,依孩子的个性育子。
2.家长育子常见错误做法——过分溺爱——过度照顾——过度安排——重学业,轻能力——重知识学习,轻人格塑造——重言传,轻身教——“别人家的孩子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粗暴高压,不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梦想注入孩子身上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指出: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可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时不时地“配错药”,毁掉孩子的一生,毁掉家庭的幸福,终生追悔莫及。
上述这些案例对于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的后半生将以泪洗面,将永远伴随追思儿女的痛苦。
然而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家长有充足的理由挽留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做了些什么?是否耐心询问一下孩子的心思,是否真心理解一下孩子的处境,是否安心体会一下孩子的难处,是否静心思考一下孩子的未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老外眼中中国式育儿六大误区

老外眼中中国式育儿六大误区育儿宝典01-23 0849:老外眼中中国式育儿六大误区现代的父母,当然不赞同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啦!但是,自己对宝宝的教育也还没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不免也会重蹈父辈的传统做法,甚至是错误的做法,无法判断对错?那咱们不妨听听老外对我们教育方式的看法吧!家长老爱拿宝宝跟别人的比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
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以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
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
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认为越用功越好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
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惰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
科学育儿常见问题

科学育儿常见问题
科学育儿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睡眠问题:宝宝睡眠周期短,需要频繁进食和换尿布,这使得他们难以保持长时间的睡眠。
父母应确保宝宝在一个安静、舒适、暗淡的环境中入睡,建立睡眠规律,建立睡前的固定流程,如沐浴、换尿布等,以及确保宝宝足够的饮食和营养。
2. 情绪问题:宝宝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他们可能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责备他们,而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饮食问题:父母应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状况。
4. 教育问题:父母应引导孩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勇气,鼓励他们参与自选活动并尝试新任务。
同时,要避免过度包办代替或过度要求孩子,以免孩子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
5. 心理问题:如果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学习困难等问题,父母应及时关注并寻求专业帮助。
以上是科学育儿常见问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遵循科学的育儿方法,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1、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孩子表现已经很好,但家长不满足,孩子考了98分,家长还想孩子考100分。
2、不关注孩子各项惯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诚信、坚毅的品质,卫生、阅读的惯,只关心孩子的研究成绩。
3、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4、一半家长做“懒”家长,把孩子送到小饭桌或辅导班,还有的接送、带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辈,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5、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不积极,支持度低,认为与研究无关,组织的活动不重要,教孩子应付。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大部分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2.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忙于工作,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爷爷奶奶。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3.教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进修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进修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XXX、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养的教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
家庭教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4.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
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1、有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出人头地,课堂提问要多提问他的孩子,不管什么活动,都得有他孩子的身影。
2、有的家长“望子XXX”心切,对孩子寄于过高的希望,甚至有拔苗助长之势3、孩子之间有了矛盾,有的家长会过多的指责别人,袒护自己的孩子4、有的家长不认字,对孩子的研究不闻不问,孩子的成绩也成问题。
9个育儿误区

9个育儿误区以下是9个常见的育儿误区:1.过度保护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会阻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成长。
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照顾和解决问题。
2.过度表扬孩子:过度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过于依赖他人的赞扬,而忽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
3.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看待:儿童期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应该尊重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心,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小大人一样看待。
4.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关注和支持,而不是被忽视或忽略。
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5.强制孩子分享:强制孩子分享会让他们失去自我保护和自我主张的能力。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和自主权,让他们自由决定是否分享自己的物品或想法。
6.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他们探索世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之一。
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7.忽视孩子的品格培养:品格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诚实、勇气、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并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8.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孩子的错误行为需要得到适当的纠正和引导。
应该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纠正措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9.把孩子的问题简单归结为遗传因素:孩子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交等。
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归结为遗传因素。
以上9个育儿误区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科学育儿,不断学习和实践育儿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知识大全育儿知识大全之宝宝早教方法: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大不同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
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家长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宝宝,一定要给予宝宝语言或表情提示,给予安抚,不要以为宝宝年纪小就忽略掉这一点。
长期以来,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
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
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
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
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
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悦的氛围,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已经学会爬行,并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个育儿误区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其中这中间存在很多误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下这些问题是否在我们的身边出现过呢?误区1、宝宝一定要大量补锌?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妈妈们越来越关注锌元素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补充过多,对人体是不利的。
健康的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很低。
一般生理需要量,1岁以下宝宝3~5毫克/天,大宝宝仅需6~8毫克/天。
如果长期补锌过多,容易引起或加重缺铁性贫血。
如果缺钙的宝宝补锌太多,还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
补锌太多,成年后还易发展成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
另外,锌摄入量过多,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吐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突然死亡。
所以宝宝补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2、多喝果汁没坏处?提到果汁,家长会认为这是健康食品,孩子们喝得越多越好。
但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过量饮用,会造成营养不良。
因为,果汁喝多了,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也就自然减少了。
多数果汁都不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以外的其他维生素类,而是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糖),如果大量摄入体内,可导致儿童腹泻、腹痛、腹胀及胃胀气。
因此果汁并不能提供真正的营养成分。
另外很多果味饮料并非100%的纯果汁,其中添加了甜味剂、人造香料及其他化学成分,对儿童健康影响更甚。
建议妈妈不要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饮用果汁;睡觉前不宜喝果汁;1-6岁的儿童,每天摄入果汁的量不得超过113-170克;7-18岁的孩子们每天摄入果汁的量不得超过227-340克。
其实直接吃水果要比喝果汁好,宝宝有足够的咀嚼能力,就让宝宝多吃水果吧。
误区3、多多补充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加上很多广告宣传把维生素的作用无限夸大,妈妈们常常被误导,认为宝宝必须多多补充各种维生素,不然身体不健康。
其实如果膳食安排得当,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过多地服用维生素并不能使宝宝身体更强壮、更有活力。
不同的维生素来自不同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以获得充足的各种维生素,不能只靠吃维生素药片。
误区4、宝宝没牙妈妈嚼?很多老人在宝宝没牙时期,认为帮宝宝嚼碎食物有利于其消化。
其实人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大人身体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过有的人抵抗力强,没有发病而已。
这些病菌通过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进入宝宝体内,再加上宝宝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小儿造成严重危害。
确实需要时可用绞碎机把食物做成糊状喂给宝宝。
误区5、母乳多吃一天是一天?现在提倡母乳喂养,认为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
但宝宝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其营养所需了,而且断奶太晚,容易使宝宝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长期下去,宝宝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体质下降,还易发生其它疾病。
所以,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地让他断奶,不然,他就不爱吃饭。
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生病期间,不要强行断奶。
误区6、鲜奶比奶粉好?很多专家倡导成人多喝鲜牛奶,妈妈们照搬给宝宝套用,奶不够时不给宝宝泡奶粉,而给宝宝喝鲜牛奶。
其实对于婴儿来说,鲜牛奶中含有太多的蛋白质和磷,而含铁、叶酸太少,很容易出现胃肠不消化和缺铁、缺叶酸。
而好的婴幼儿奶粉,从宝宝体质特点出发,更容易被婴儿消化和吸收。
而且据报道,对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的宝宝数量差不多达8%。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有时还有可能出现腹痛。
误区7、宝宝多吃鸡蛋没坏处?鸡蛋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
不过妈妈们把鸡蛋给孩子们作为主食,认为吃得越多越好,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宝宝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另外,过多的蛋白质可使体内氮增多,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一些营养专家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超过1个。
年龄稍大些的宝宝才可以食全蛋,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每天吃1个即可。
如果发现小儿粪便中有蛋白状物,则说明宝宝胃肠吸收不好,要通过药物或食物给予适当调治。
尽量不要给宝宝吃煎蛋或生鸡蛋。
误区8、发烧就吃退烧药、用冰块降温?发热是宝宝患病的常见症状,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
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发热,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退热药,以期达到迅速降温之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削弱宝宝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是不利的。
还有不少妈妈在宝宝发烧时,不是喜欢给孩子们吃退烧药,就是用冰块来降温,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长时间的强冷刺激,会让宝宝感觉极不舒服,一旦体温在瞬间降至过低还非常危险。
要知道,低体温对孩子们的伤害更大,也更危险。
因此,在宝宝高烧时,千万勿用冰敷额头或睡冰枕,而应采取较温和的方法来退烧。
误区9、咳嗽就用镇咳药?咳嗽是宝宝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宝宝支气管黏膜娇嫩,抵抗外界病菌感染的能力差,故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
咳嗽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
然而,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咳嗽,便急于喂服各种止咳药,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
这种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所以,在未明确宝宝咳嗽原因之前,切忌乱服止咳药。
误区10、腹泻是大病?腹泻是宝宝的常见病,其实腹泻对人体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均可通过腹泻而排出体外。
但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腹泻,就急于使用止泻药。
止泻药虽具有较强止泻作用,但存留于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却不能排出体外,长时间存留体内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幼儿健康。
故对幼儿腹泻的治疗应对症下药,不能盲目使用止泻药。
误区11、疼痛就用止痛药?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炎症就可诱发疼痛。
有的妈妈发现宝宝诉说疼痛时盲目用止痛药,症状虽暂时缓解,但很容易掩盖真实病情,延误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机。
故奉劝妈妈们不要盲目地为孩子们服用止痛药,宝宝出现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早诊断、早治疗。
误区12、多穿衣服不感冒?很多妈妈认为新生宝宝不能妥善地自行调节体温,所以在衣被上应注意保暖。
但宝宝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就不利于形成耐受外界气温的能力,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
宝宝一出生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但也不要过度严捂,以宝宝手足暖和不出汗为准。
如果穿盖太厚,保暖过度,孩子们身体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此时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们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
此外,还会影响宝宝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
应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不应靠增厚衣服“保护”,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
误区13、宝宝勤洗澡会伤皮肤?宝宝一生下来,嫩嫩的肌肤好像一捅就破,妈妈们觉得宝宝不出门,身上不脏,没有必要老洗澡,会损伤皮肤。
其实新生宝宝皮肤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
专家认为新生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
冬天气候干燥,可减少次数,每周l-2次即可。
妈妈们洗澡时只要小心一些,宝宝洗澡的过程是很愉快的。
水温一定要合适,洗澡前不要喝奶,洗澡时注意不要将水弄进宝宝的耳朵里,动作轻柔一些,不要超过10分钟。
误区14、宝宝不能多抱?有观点认为宝宝不能多抱,否则容易养成抱癖,其实多抱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使宝宝体型优美,性格温和,并且这也是宝宝的运动之一。
躺着的宝宝只能看到很少的事物,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的刺激,缺乏感情交流。
误区15、宝宝妈妈同床睡好照料?宝宝妈妈同床睡有利于交流感情。
但这种方式会影响年轻父母的睡眠质量,宝宝晚上睡觉需要照料,容易使妈妈们睡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而且年轻妈妈睡得太沉,容易忽略婴儿的存在而造成婴儿窒息,所以,应该让婴儿独立睡在婴儿床内,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
其实,把婴儿床紧靠父母的大床是个好办法。
误区16、擦乳汁皮肤好?老的育儿经验认为将乳汁涂抹在宝宝的脸上可使宝宝的皮肤嫩白细腻,其实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乳汁腐坏后,特别容易滋生细菌。
宝宝肌肤娇嫩,细菌如果从毛孔侵入,严重的会导致溃烂形成疤痕,破坏宝宝的容貌。
宝宝皮肤的保养清洁更重要。
如果怕婴儿皮肤干燥,可选用不含刺激物的婴儿专用护肤品。
误区17、学步越早越好?有些妈妈急于让孩子们学步,认为孩子们早些会走是身体健壮的表现。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宝宝学走路在11个月之后最好。
因为幼儿期的宝宝骨骼含钙质少,骨质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
宝宝的下肢比较娇嫩,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太早,全身的重量由下肢承受,往往容易使双腿产生弯曲和变形,影响宝宝以后的正常生活。
其实10个月前的宝宝多爬比多走好处更多。
妈妈们注意不要让宝宝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宝宝的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误区18、英语早学早好?随着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日益凸现,目前想让宝宝早点接触英语学习的妈妈不在少数。
瞅准这个心理,各种幼儿英语培训教材、幼儿英语启蒙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那么,宝宝到底应不应该学英语呢?有些妈妈认为学外语越早学越好,在宝宝呀呀学语时就开始灌输英语学习,宝宝自然而然就学会英语了。
其实宝宝年龄太小,母语如果还没学好,学英语就会影响母语的学习。
应该先学好母语,宝宝先把母语学好,将来学外语时可以运用原来的经验,反而又快又好。
而且宝宝太早学习英语,可能会对母语发生排斥和混淆。
在日常生活里,宝宝周围的人都是使用母语,宝宝如果没有先掌握这门基本语言,其实有碍于宝宝和别人的沟通。
可以给宝宝尽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但一定不要当成课程强行让宝宝接受,如果宝宝没有兴趣,千万不要强迫他/她。
[18个育儿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