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建议-侯善民

合集下载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奚介鹏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奚介鹏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奚介鹏发表时间:2018-10-09T14:33:54.4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作者:奚介鹏[导读]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建筑项目进行施工与项目的完成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同时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的结构设计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优化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十分的重要。

笔者针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希望有助于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建筑项目进行施工与项目的完成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一个质量合格的优质建筑项目,需要拥有合理的、完整的建筑结构设计,并且具有美观的外形、完善的建筑功能。

为了刚好的满足当代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要求,建筑行业应该优化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当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还有利于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针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对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功能性,还有利于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

优化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在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的前提下,将建筑工程的成本降低,利用较少的经济投资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对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

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较,不难看出,优化后的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协调建筑结构内部中的每一个部分,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材料,以此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总而言之,针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在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的基础上,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功能性。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侯贯泽5"刘树堂5"简国威.!5-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R 5///8#.-广州市稳固房屋鉴定有限公司"广州"R 5/.6/$摘"要!评述了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布局优化的相关特点和研究进展"基于钢结构#着重分析了高耸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这两个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结构优化"优化算法"输电铁塔"张弦梁结构!"#$&,’-5/#!"$5.$&$>!+/3/5#)+1-$.#-1+-##&+-1)!&32!3&#)90"8"%&()5"/,"3$"B %&’5"4,%&8"0C ),.%5-!+I &&$&?%,G ,$C ’B ,’##),’B #T *=’B M I &*F ’,G #)(,"H #T *=’B M I &*R 5///8#%I ,’=".-N A #’",?,+=",&’&?!"=K $#X &*(,’B ,’T *=’B M I &*%&-W "A #T *=’BM I &*R 5/.6/#%I ,’=&’*)!&’2!’D I #)#$#G =’"+I =)=+"#),(",+(=’A )#(#=)+I <)&B )#((,’"I #(,M ,’B &<",>,M =",&’#(I =<#&<",>,M =",&’#"&<&$&B H &<",>,M =",&’=’A $=H &*"&<",>,M =",&’J #)#)#G ,#J #A ,’?,#$A &?"I #&<",>*>A #(,B ’&?#’B ,’##),’B (")*+"*)#-@=(#A&’"I #("##$(")*+"*)##"I #=+I ,#G #>#’"(&?"I #&<",>=$A #(,B ’>#"I &A (?&)I ,B I L ),(#(")*+"*)#(=’A $&’B L (<=’(<=",=$(")*+"*)#J #)##><I =",+=$$H =’=$H M #A #=’A"I #?*"*)#)#(#=)+IA ,)#+",&’(&?"I #(#"J &?,#$A (=)#=$(&<*"?&)J =)A -4#,0$&5)’(")*+"*)=$&<",>,M =",&’"&<",>=$=$B &),"I >"")=’(>,((,&’"&J #)"K #=>("),’B (")*+"*)#!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8./30$%第一作者&侯贯泽"男"501R 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C >=,$&(=’A H L M #!586-+&>收稿日期&.//0L /3L /86"结构优化设计理论686"截面%尺寸&优化%!,M ,’B h <",>,M =",&’&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做法是修改结构单元的尺寸亦即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将结构的尺寸参数作为设计变量"这种方法称为结构尺寸优化设计%用有限元计算结构位移和应力时"尺寸优化过程中不需要重新划分网格"直接利用灵敏度分析和合适的数学规划方法就能完成尺寸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设计变量与刚度矩阵一般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尺寸优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优化算法和灵敏度分析’5(方面%尺寸优化的研究经历了./多年"已经相对完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目标函数最优!如降低造价)控制振动等$的目的%687"形状优化%!I =<#h <",>,M =",&’&常用的形状设计方法是将控制结构形状的某些边界控制点的几何信息取为设计变量"由这些控制点生成结构的边界"在优化过程中通过设计变量来改变结构的边界"从而改变结构的形状"达到目标函数最优的目的%结构形状优化从对象上区分"主要有桁架类的杆系结构和块体)板)壳类的连续体结构%对于连续体结构"很自然地"设计变量是有限元网格的边界节点坐标%它的缺点是&设计变量数十分庞大"优化过程中设计边界上光滑连续性条件无法保证"致使边界产生锯齿形状"如四边受拉板的内孔边界形状优化!图5)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后逐步形成了用边界形状参数化描写的方法"即采用直线)圆弧)样条曲线)二次参数曲线和二次曲面)柱面来描述连续体结构边界’.("结构形状由顶点位置)圆心位置)半径)曲线及曲面插值点位置或几何参数决定%对于杆系结构的形状优化"一般选择节点坐标作为设计变量"但是通常要同时考虑截面与结构形状优化"此时出现构件尺寸与结构几何形状两类设计变量%近年来有些文献运用仅需在边界上进行离散的边界单元法作为工具进行结构形状优化设计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状优化逐渐走向成熟%689"拓扑优化%D &<&$&B H h <",>,M =",&’&在形状优化过程中"初始的结构和最终的结构是同一拓扑结构%如原来有.个开孔的板经形状优化后"改变的只是开孔的边界形状"开孔数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但实际上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同样满足设计约束条件下"开孔数的改变比开孔形状的改变图5"优化初始状态图."优化结果状态对降低板的重量更有效#这就是拓扑优化研究的初衷$尽管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都可以自动划分网格#但对于一个拓扑结构变化的模型数据处理却尚未有研究$所以#在设计区域要自动产生开孔是很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局限#一种直接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固定的设计区域进行离散#构成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那些低应力区域的单元人为地指定为%很软&的单元$在优化过程结束后#那些%很软&的单元被认为是孔洞#将这部分材料从设计区域中%移走&#保留剩余部分#最终得到结构的最优拓扑’6($最著名的拓扑优化方法是@#’A(&#和4-f,Q*+I,提出的均匀化法’3($他们用带有孔洞的微结构构造设计区域#微结构的尺寸是固定的#因而由微结构构成的设计区域是固定不变的$微结构的孔洞大小作为设计变量#在优化过程中#孔洞变大充满整个微结构#则该微结构便消失#完全成为孔洞)如孔洞变小#直至消失#则该微结构成为实体)一般情况下#设计区域则由多孔介质构成’R(!图6"$由于在优化过程中产生了孔洞#使得结构的拓扑发生变更#便有可能产生结构的最优拓扑$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定义%很软&的单元是不唯一的#故被从设计区域中移去的部分也是不唯一的$这样得到的最优拓扑也是不唯一的$其次#这种方法的收敛性较强地依赖于有限元分析模型$这种直接方法有着模糊不定的因素$虽然如此#这种方法却给人们一种启示#通过构造适当的模型可以将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尺寸优化问题$如程耿东和4-h$I&??在弹性板的最优厚度分布研究中首次将最优拓扑问题转化为尺寸优化问题’6($图6"设计区域及其微结构虽然拓扑优化已在理论方面取得许多成果#但拓扑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较为深入的研究$另外#如何将拓扑优化与形状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集成到%9;系统中#也值得研究$68<"布局优化!W=H&*"h<",>,M=",&’"到目前为止#对于布局优化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布局优化这一高度非线性的优化问题进行综合求解#设计空间的维数很高#常常会遇到收敛困难$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布局优化分解成若干步分布优化过程#比如王跃方等采用形状L截面优化和拓扑优化交替进行的序列两级算法’8(求解离散变量的布局优化问题)谭中富分别采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先拓扑后形状和尺寸的布局优化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O($这种分级求解的策略缩小了问题的规模#降低了求解的难度#但可能得到的不是全局最优解$目前#利用全局随机搜索类算法能够克服传统优化算法在求解拓扑布局优化时的困难#是极具活力的研究方向$另外#为了减少计算量#加快求解速度#也有将T9或!9算法与其他求解算法联合起来应用的’1($文献’0(结合桁架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初始基结构的布局优化方法#以智能生成的*型式多样合理的基结构代替传统模型中的单一基结构#然后从不同基结构下的拓扑优化结果中找出最优设计$由于结构的拓扑和布局优化在理论上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所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尚不多$对于桁架结构#已有一些初步的应用#如钢桁屋顶架的优化设计#输电铁架*桥梁设计的拓扑布局$7"高耸结构的优化由钢材建造的高耸结构主要有电视塔*输电铁塔$对于空间桁架类的钢塔结构#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如刘鹏*王肇民基于齿行法进行了钢结构塔优化设计’5/()戴德波采用数学规划法中内点罚函数法进行了钢结构塔优化设计计算’55($在钢结构塔优化中以输电铁塔的优化较多$786"高耸结构的截面优化输电铁塔是一种特殊的高耸结构!对于输电铁塔的优化主要还是对截面尺寸进行优化"目前!输电铁塔优化设计的方法主要是以重量最轻为目标函数的满应力优化方法"从理论上看!满应力设计虽然不一定是重量最轻的设计!但实践证明二者在很多场合下常常是相等或很接近的"满应力设计受问题规模影响很小!而且收敛速度很快!是目前进行大型结构最轻设计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法"787"高耸结构的形状优化更高层次的输电铁塔形状优化已经开始成为研究热门"与截面尺寸优化相比!形状优化更为复杂!是结构优化问题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离散的形状优化问题!设计变量是不同性态#量纲的连续或离散混合变量!使优化问题出现收敛困难"为解决此问题!孙焕纯等$5.%提出了一个形状优化的两级算法!每级优化分别以截面面积和节点坐标为设计变量交替进行!直到收敛&在第二级优化中!利用_,K&’=++,法搜索各坐标设计变量的最优变动值!减少了形状优化的工作量"该方法收敛平稳!可以得到较好的优化结果!但在处理上十分不便!而且节点坐标的初始值直接影响优化结果"王藏柱等$56%采用广义变量近似方法研究了输电铁塔的形状优化问题"该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广义中间变量!有效地提高近似质量!结构分析次数可降低到与优化准则法同一数量级的水平!极大地提高数学规划法的计算效率"还有许多学者提出序列二次规划法#变尺度法以及渐进结构优化方法等来求解结构形状优化问题!例如文献$53%采用序列线性规划法或序列二次规划法"但这些方法都涉及到目标函数的一阶和’或(二阶导数!对于求导复杂的输电铁塔优化问题!这些方法都受到限制!而且这些方法的结构初始形状对形状优化的结果影响很大!只能通过多次调整初始形状!在不同的局部最优解中选择最优者作为相对的全局优化解"为此!易少华$5R%根据输电铁塔的实际应用状况提出了节点直线约束条件!并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其进行形状优化设计!避免了一般结构形状优化的分级操作&同时!采用遗传算法!不必进行敏感度分析!能够解决靠敏度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难以完成的优化问题!该方法在输电铁塔的形状优化方面具有可行性!预测了遗传算法对降低输电铁塔的耗钢量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大连理工大学的武金瑛等$58%将e;b9和T9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解法)))相对差商L遗传算法"以一个.R杆空间桁架结构为例!从算例结果’表5(显示出相对差商L遗传算法所需的群体规模>和进化代数3都比单纯遗传算法所需的群体规模和进化代数小得多!即结构重分析次数少很多!而且平均结果明显比单纯遗传算法的结果要好得多"该方法大大提高了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及计算效率!希望在输电铁塔的形状#拓扑和布局优化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表6"相对差商?遗传算法与单纯遗传算法结果比较次算""法试验次数5.63R平均结果平均群体规模平均进化代数单纯遗传算法相对差商L遗传算法.08R-1.86.-8.166-..83O-6.01/-1.83R-06618-O.83O-6.015-1.866-66/.0-O.835-65//R/5//1/9"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优化张弦桁架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主要由桁架#撑杆和高强拉索构成!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许多重大工程中!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工程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但目前对于张弦桁架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还不多!至于张弦桁架的形状优化设计则更为少见"关于张弦桁架的截面尺寸优化设计!有较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张弦桁架的截面尺寸优化一般需要解决截面尺寸#预应力值大小#索形状#结构垂度选择等问题"考虑这些因素时!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包含不同的变量!求解方法一般采用分离变量"如文献$5O%探讨以预张力和截面尺寸为设计变量的张弦桁架优化设计问题时就采用了分离变量法!文献$51%则提出了基于混合变量的张弦桁架优化设计的两级优化算法"张爱林也采用两级优化算法对张弦桁架进行了优化设计$50%!有效地克服了预张力和截面尺寸这两类变量在数值上和性质上的不统一所造成的算法收敛性的问题"跨度#撑杆间距#拱截面惯性矩#上弦矢高和下弦垂度#预应力大小#索形状等因素是值得考虑的优化参数"通过研究发现!结构重量的减轻一方面要通过预应力的施加!但这只是从侧面去优化用钢量$5O!./%!主要是通过结构垂度不断加大来实现!但当结构垂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构重量又开始增加#而且对于净空有要求的结构来说#不能只通过索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通过形状优化得到一个较优的形状#然后进行垂度优化$文献%.5&以结构形态最优为控制目标#对张弦桁架子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张弦桁架合理拱轴线的设计方法#同时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张弦桁架#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形状与初始位形一致性非常好#且沿跨度方向杆件内力分布均匀#能大量减少杆件截面种类及充分利用材料#从而达到了减轻结构自重的目的$以预应力钢结构形式存在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除了张弦桁架之外还有较多#如预应力索L桁架结构等$目前#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隋允康等通过调整超静定桁架的构件长度方法对桁架进行了尺寸优化设计%..&’张爱林等采用两个子空间方法对预应力索L桁架结构进行了截面尺寸(索力值(杆件及索节点坐标的形状优化设计%.6&$<"展"望高耸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今后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5"研究表明#许多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构型都近似于桁架结构#如何将连续体和桁架结构的优化联合起来统筹考虑#即进行结构的选型优化#以及进一步同结构的功能优化结合起来等#将是优化研究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空间桁架类钢塔结构的拓扑和布局优化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也是结构拓扑和布局优化研究中有待深化的主要方向$6"以结构形状为优化参数的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等新型结构优化方法在输电铁塔的优化设计中没有成功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关于考虑截面尺寸(索力值(杆件及索节点坐标的张弦桁架形状优化设计#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目前结构设计已经向着基于可靠度的结构设计进行$所以基于可靠度的张弦梁的优化设计将是张弦梁优化设计研究的方向$另外#大跨度张弦桁架双重非线性问题#即同时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5&"9)&)=]!#X=*B C]-\#"I&A(&?;#(,B’!#’(,",G,"H9’=$H(,( ,’!")*+"*)=$h<",>,M=",&’%]&79N99]&*)’=$#50O0#50!0") 0O/L0O3-%.&"肖尚宏-形状优化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武汉)华中科技大学#5006-%6&"蔡新#郭兴文#张旭明7工程结构优化设计%\&7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6-%3&"@#’A(&#\Z#f,Q*+I,4-T#’#)=",’B h<",>=$D&<&$&B,#(,’!")*+"*)=$;#(,B’F(,’B=X&>&B#’,M=",&’\#"I&A%]&7%&>L <*"9<<$\#+IC’B)B#5011#O5)50O L..3-%R&"李芳#凌道盛7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发展综述%]&7工程设计学报# .//.#0!R")..0L.6R-%8&"王跃方#孙焕纯7离散变量桁架结构的布局优化设计%]&7大连理工大学学报#500R#6R!R")3R1L38.-%O&"谭中富#张作泉7关于桁架结构布局优化理论和方法的探讨%]&7科技通报#500R#55!6")58O L5O/-%1&";=G,A^@#W,*a,=&E,=’-h’!,>*$"=’#&*(h<",>,M=",&’&?!>=)"!")*+"*)#()Z=)"))9$B&),"I>(=’AC P=><$#(%]&7%&>L <*"\#"I&A(9<<$\#+IC’B)B#.///#513).R L6O-%0&"姜冬菊#王德信7桁架结构智能布局优化设计%]&7工程力学# .//0#.8!5")58/L58R-%5/&刘鹏#王肇民7基于齿行法的钢结构塔优化设计%]&7特种结构# .///#5O!.")58L51-%55&戴德波7钢塔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第十一届高耸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徐州)500.)3R L R5-%5.&石连拴#孙焕纯#柴山-两类变量综合处理的结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7计算力学学报#5000#58!3")358L363-%56&王藏柱#董桂西-架空输电铁塔形状优化的研究%]&7华北电力大学学报#.//5#.1!.")5//L5/3-%53&Z#A#)(#’Z#W=*)(#’%W-;#(,B’?&)\,’,>*>!")#((%&’+#’L ")=",&’K H_,’,"#C$#>#’"(=’A W,’#=)Z)&B)=>>,’B%]&7] !")*+"\#+I#501.#5/)6O R L605-%5R&易少华7基于遗传算法的输电铁塔形状优化设计%%&**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定).//8)5R01L 58/6-%58&武金瑛#孙焕纯#赵雪川7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对差商L 遗传算法%]&7计算力学学报#.//8#.6!8")80/L80R-%5O&王雪芹7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7北京)北京工业大学#.//R-%51&吴杰#张其林7基于混合变量的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研究%]&7四川建筑科学研究#.//8#6.!.")0L55-%50&张爱林#乃国云7基于结构优化的张弦立体桁架经济性分析%]&7钢结构#.//O#..!55")56L5O-%./&艾威7张弦梁结构预应力和矢高优化%;&7杭州)浙江大学# .//8-%.5&熊伟#吴敏哲7张弦桁架的桁架优化设计%]&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R#6O!.").5R L.50-%..&隋允康#邵建义7提高超静定桁架承载能力的杆长调整法%]&7应用数学和力学#.//.#.6!6").80L.O.-%.6&张爱林#杨海军7预应力索L桁架结构形状优化设计%]&7计算力学学报#.//O#.3!5")05L0O-。

房屋建筑结构之优化设计措施

房屋建筑结构之优化设计措施

房屋建筑结构之优化设计措施发表时间:2017-11-01T13:42:21.5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孙立德[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取得不断提高,而广大民众的生活亦随之不断提升。

广东勘设建筑技术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34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取得不断提高,而广大民众的生活亦随之不断提升,民众对于房屋建筑亦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本体的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较强。

而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可将上述目标较好的实现,因此现在及未来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应遵循优化设计原则,优化升级房屋建筑结构,进而将更适宜的一个物质生存以及发展环境提供给民众。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作用分析1.1大幅度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经过大量研究实践证明,要想让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达到预期目的,首要条件便是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通过提高房屋建筑安全系数的方式,吸引民众注意力,为了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建设结构设计质量,当方案制定后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或者潜在的不足并予以修订,根本性因素因设计方案失误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建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1.2减低工程造价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在确保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施工成本,将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更好作用于建筑企业发展。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知晓,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前和优化后,能够降低10%-30%的成本,通过这一数据发现优化房屋建筑结构不仅能够减低工程造价,建筑企业也能有更多资金用于其它发展,有助于自身更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1分阶段优化与寿命优化在限定时间内,每一个项目工程都有使用的期限,而且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以供参考与挑选。

2014结构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分析课件-2包红燕、侯善民、江韩

2014结构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分析课件-2包红燕、侯善民、江韩
算框-筒结构还是框-剪结构?振型分解弹性计算觃则,需要罕遇地震弹塑性发形验算 吗?依据觃范哪一条?
上述情况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对框架和核心筒的布置有 特殊要求: 在楼层平面周边框架柱乊间应设置有梁框架,内部少数以承叐竖向荷载为主的
柱乊间可丌设梁; 剪力墙应围成筒,一般应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筒体剪力墙在平面边角部时,
丌能讣为核心筒剪力墙),核心筒可以是单个核心筒,也可以是多个核心筒, 当为两个核心筒时,常称为框架-双筒结构; 为保证框架-筒体结构中框架的二道防线功能,框架部分按框架-核心筒计算时, 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丌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0%。 高层建筑结构须迚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发形验算的范围详见 JGJ3第3.7.4条要求。
14
结构布置与计算
13 根据GB50011第3.6.6条,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计算时,哪些结
构形式的楼梯必须建入模型中参不抗震计算?若参不了抗震计算,楼梯必须按图集 11G101-2中的ATc型来设计吗?若丌参不抗震计算,楼梯必须按图集11G101-2中的 Ata、ATb型来设计吗?(施工中常丌按Ata、ATb型方法施工)。
在剪力墙结构中截面高厚比丌大于5的独立墙肢,往往是薄弱部位,一、 二、三级抗震等级均应控制墙肢轴压比。剪力墙截面的高厚比小于3时, 其叐力性能不柱类似,构造措施从严。
JGJ3-2002
26
结构布置与计算 关于JGJ3-2010 第7.1.7 条的几点认识
17.1 相关觃范条文
7.1.7 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厚度乊比丌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迚行截面设计。
对于单塔戒多塔不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属于特别丌觃 则结构,应迚行超限抗震与顷审查。

2014结构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分析课件-1包红燕、侯善民、 江韩介绍

2014结构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分析课件-1包红燕、侯善民、 江韩介绍
10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4.2-1条: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
地基基础
(以下简称管桩规程)发布后,配套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12、《先 张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苏G/T17-2012、《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方桩》苏 G/T22-2012、《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苏G19-2012、《先张法预应力混 凝土抗拔管桩》苏G/T 21-2011 (一)、《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空心方桩》苏G/T242013(一)等与国标图集10G-409等中的桩型是否都可使用?上述图集与国家标准 GB50007、《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或管桩图集规定存在诸多 不同时,如何把握? 在江苏省内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外,尚应执行江苏省的地方标准。 通用图集不是标准、规范,它是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 建质技函[2012]62号文明确指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是关于工程建设构配件 与制品、建筑物、构筑物、工程设施和装置等的通用设计文件,依据有关法律 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编制。标准更新后,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与现行工程建 设标准不符的内容,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
SATWE
PMSAP
较为完整的 温度应力分析功 能。
6
荷载
车库如何取爆炸和汽车撞击荷载?GB50009第3.2.6条要求防连续倒塌的偶然荷载效 应组合,应如何操作? GB50009第10.1.2条条文说明指出:“偶然荷载的设计原则,与《工程结构可 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一致。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依靠优化结 构方案、增加结构冗余度、强化结构构造等措施,避免因偶然荷载作用引起结 构发生连续倒塌。在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偶然荷载作用,要视 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类型及复杂程度等因素,由设计人员根据经验决定。结构 设计中应考虑偶然荷载发关工程桩的检测试桩,检测方法和数量除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外,尚应符 合当地质监部门的要求。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Planning and design 规划设计89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邢华(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3-0089-01摘要:本文主要对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当前设计工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技术,以期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对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建筑成本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体现在建筑安装和建筑用地方面,由此也对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鉴于上述情况,结构优化设计逐渐开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进行应用,不仅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房屋建筑质量,为建筑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1 结构优化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价值1.1提升房屋建筑安全性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为确保建筑安全性,一般可对结构优化设计进行应用。

通过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房屋结构安全性,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建筑的实际需求[1]。

1.2对建筑功能进行完善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想提升工程建设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房屋建筑的美观性、协调性以及实用性。

若想达到上述目标,要求相关施工企业妥善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对结构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积极应用,以此实现对房屋建筑功能的有效完善,提升建筑合理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

1.3节约建筑成本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通过对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践应用,可大幅度节约设计成本,同时也能节约很多施工成本。

由此可见,将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可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经济性[2]。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题侯善民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题侯善民

02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常见 问题
结构设计不合理
总结词
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的问题之 一,主要表现在结构选型、传力途径、计算简图等方面。
详细描述
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承载能力不足、稳 定性差、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不足等问题。例如,在高层 建筑中,如果结构选型不当,可能会导致侧向刚度不足,影 响结构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在进行大跨度结构审查时,应重点关注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是否准确、稳定性验算是否符合要求、施工 可行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大跨度桥梁,还需特别关注桥墩和桥台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问题。
案例三:复杂节点构造审查
要点一
复杂节点构造审查
复杂节点构造是指结构中受力复杂、 连接方式多样的节点,如大型钢结构 的连接节点等。审查时应重点关注节 点的连接方式、传力路径等方面的问 题,确保节点安全可靠。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题
contents
目录
• 施工图审查概述 •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常见问题 •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 •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实践
01 施工图审查概述
审查目的和意义
确保施工图设计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
发现和纠正施工图设计中存在 的缺陷和错误,减少施工过程 中的变更和返工。
VS
详细描述
安全性问题可能导致结构在正常使用或偶 然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严重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高层建 筑的抗震设计中,如果结构整体稳定性不 足或节点连接不牢固,可能会导致结构在 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
03 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 要点
结构选型与布置
总结词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分析 侯利东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分析 侯利东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分析侯利东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美观性和质量。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合理的优化措施,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在外形美观和经济实用方面的要求,又可以促进建筑结构设计单位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技术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还与建筑建设的经济性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成本密不可分。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优化技术,做好理论基础,促进建筑结构设计实现低成本、高质量。

1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在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控制。

具体来说,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内容一般是指通过对基础结构、层间结构方案、建筑围护结构方案、其余细部结构等的综合设计优化过程,且优化过程中注重与施工现场的情况相结合,并结合成本控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可以使建筑的结构功能与美观保持协调,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等性能,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有效节约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性能等;(2)可以减少建设成本;(3)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优化,既可以进一步将施工材料的应用合理化,又可以充分协调建筑的不同结构单元,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

2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2.1设计模型的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需要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后续设计工作围绕相应的模型体系来开展,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第一步就是结构模型的优化。

模型优化在造型复杂的建筑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如何将复杂的造型简化提炼,并最终在结构分析软件中体现为结构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建议侯善民2013052013.05第一章第章基础1、基础类型:• 天然地基基础•复合地基→天然地基+增加体(柔性桩、刚性桩)• 桩基:常规桩基后处理加强的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先处理加强的劲性复合予制静压桩第一章第章基础• 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预期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百分之四十软土地基上采用复合地基要慎重组成复合地基的增采用复合地基应注意:十,软土地基上采用复合地基要慎重。

组成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桩基,应具备一定刚度,并且不能是端承桩;随着复合地基承载力需求增大增强体桩基的支承刚度与• 随着复合地基承载力需求增大,增强体桩基的支承刚度与桩身强度,要求也需相应提高,对于20层~30层的高层建筑不宜采用单纯摩阻桩桩端进入较好的持力层但持筑,不宜采用单纯摩阻桩,桩端进入较好的持力层。

但持力层不宜是强风化以上的岩层,桩身强度承载力要满足计算底板与桩基持力层选择需慎重算,底板与桩基持力层选择需慎重。

第一章南京某小区复合地基事故第章基础南京某小区复合地基事故:该小区位于河西,七层砖混住宅,场地内有深厚的淤泥质软土层,增强体刚性桩未穿过软土层,施工也存在质量问题,建造过程中一直到结构封顶,沉降持续发展,最后采用锚杆静桩较好的才控制住降静压桩,压入深层较好的土层,才控制住沉降。

最近几年,我们做了一批20层~30层100米以内的高层剪力墙住宅,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都取得成功。

例如:淮安恒大、淮安中南、合肥融侨等都是20万~30万㎡的高层住宅小区,天然地基承载力约在200k 左右采用予应力管桩作为增加体然地基承载力约在200kpa左右,采用予应力管桩作为增加体,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到500Kpa左右第一章第章基础桩基置换率桩基持力层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量竣工实测沉降复合地基基础设计举例量L =0.15 E 1-=9.46)0.049260kPa529kPa 22.2mmL =0.18 E 1-=11.9)0.049300kPa500kPa 20.2mm 97.2 1m 0.0434320kPa560kPa 13.0mm采用复合地基的设计,应与常规桩基础设计方案作技术经济对比,当桩长不大,可沿剪力墙下条形布桩或在桩下布置独立桩承台,有可能桩基础更省造价。

因为复合地基需要较厚的筏板,双层双向通长配筋。

第一章第章基础常规桩基设计单桩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桩确定,按地质勘察报告估算值仅可作为试桩加载参考用,试桩应要求做至GB50007附录Q,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试桩应要求试至“极限”。

第一章单桩载力估算方法第章基础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嵌岩灌注桩,可按JGJ94-2008第5.39方法与《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12-2005第9.2节嵌岩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取较大值作为静载试桩加载准备,在砂土、粉土地基上对于用压入法施工的予制桩,单桩承载力估算,可采用原位测试法(JGJ94-第节)与经验参数法(第节)2008第5.3节Ⅱ),与经验参数法(JGJ94-2008第5.3节Ⅲ)计算取较大值作为静载试桩加载准备;对于抗拔桩,在砂性粉土地基上的挤压方法施工予制桩按地勘报告估算性、粉土地基上的挤压方法施工予制桩,按地勘报告估算单桩承载力时,可按摩阻条数不折减,提供静载试桩第一章第章基础抗拔桩工程实例:南京南部新城医疗中心抗拔桩,初步设计拟采用直径1300钻孔灌桩一柱一桩Quk=12500KN桩基方案论证用直径1300钻孔灌桩,柱桩,Quk=12500KN,桩基方案论证时,提议改为每柱下3根直径为600的钻孔灌注桩,3根600的钻孔灌注桩对比1根直径1300的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力提高38%,工程量减少36%。

此外,底板配筋可以减少,抗浮工况下基础底板是倒楼盖,桩承台面积大于单桩承台,不论按等代框架计底板是倒楼盖,3桩承台面积大于单桩承台,不论按等代框架计算或用有限元计算,“柱帽”做大,可有效减小底板的计算配筋。

抗拔桩设计应注意不要按抗压桩的设计思路,宜优先采用较小直径的桩分散布置,可节省桩基造价和底板材料用量。

N=103807373807453407292粉土粉质黏土N=9N=35 3.807.37 3.807.4516.60-5.353.407.293N=29N=22N=26-35-35N=59N 54N=34N=37N=54-50-503.207.44 3.207.10 2.707.71粉质黏土粉质黏土4.406.24 4.306.00 4.206.2117.20-6.7933N=22N=25-50-50N=41N=405050N=3924681024681011中细砂第一章第章基础4 抗压桩布桩实例:桩型方案比较第一章第章基础()方案一: PHC600高强砼管桩(L=20m/进入10层粘土层约4m) Ra=1600()方案二:CM复合桩M900/PHC500(L=14m/进入9层细砂层约3.5m)第一章第章基础第一章第章基础总高239m ,地下三层。

核心筒承载力不足第一章第章基础核心筒承载力满足第一章第章基础4 抗压桩布桩实例:第二章地下室外墙1、计算可按压弯构件考虑。

2、当地下室土方开挖施工设有刚性防护桩时,土压力可取静止土压力,并乘以折减系数0.67。

3、抗裂验算可取常水位,裂缝宽度验算公式中,混凝土保护抗裂验算可取常水位裂缝宽度验算公式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0mm时)可取30mm计算。

4、墙顶与各层地下室楼板标高处可不设暗梁,一般情况下墙墙顶与各层地下室楼板标高处可不设暗梁般情况下墙底亦可不设暗梁。

七度抗震设防010框剪结构水平结构构件用钢量约第三章楼盖结构0.10g 框剪结构水平结构构件,用钢量约占结构总用钢量50%以上。

梁板是优化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1、梁楼面梁布置当柱网为矩形时短跨为主梁长跨为次梁①楼面梁布置:当柱网为矩形时,短跨为主梁,长跨为次梁较合适。

正方形柱网楼面荷载大时可考虑十字型或井字型设次②正方形柱网,楼面荷载大时,可考虑十字型或井字型设次梁第三章楼盖结构部分预应力梁设计,最大限度的控制层高,适应了业主的需求部分应力梁最大度的控制高适应的需求浇板楼面跨度小时梁消填充墙第三章楼盖结构※现浇板楼面,跨度小于《2.8m时,梁可取消,填充墙下加钢筋2#2或2#14※楼面梁应综合考虑在梁截面常规(跨高比)尺寸下钢※楼面梁应综合考虑在梁截面常规(跨高比)尺寸下,钢筋在经济配筋率范围内,矩形梁0.6%~1.5%,如果计算配筋都是构造配筋或大于15%时就需调整截面尺寸十字梁筋都是构造配筋或大于1.5%时就需调整截面尺寸。

十字梁、井字梁,双向传力,计算配筋往往很小,梁宽可考虑用200mm。

第三章楼盖结构附表1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截面尺寸常用跨度序号梁的种类梁截面高度h (m)(m)适用范围备注1普通主梁(1/10~1/18)L 0≤9现浇整体楼盖(1/16~1/22)2框架扁梁(1/161/22) L 0≤9现浇整体楼盖3普通次梁(1/12~1/20) L 0≤9现浇整体楼盖4独立简支梁(1/8~1/12) L 0≤12(1/12~1/16)5独立连续梁(1/121/16) L 0≤126悬臂梁(1/5~1/7) L 0≤47井字梁(1/15~1/20) L 0≤15长宽比小于1.5周边有边梁(1/6~1/8)8框支梁(1/61/8) L 0≤9第四章剪力墙结构根据统计,在7度抗震区,高层剪力墙住宅标准层单位面积含钢量中,剪力墙墙身用钢量约占45%~65%,剪力墙边缘构件用钢量约占30%~50%。

如某工程,各类结构构件钢筋用量占总用钢量的比例如下,底部加强区:暗柱48.5%,墙身18.2%,墙总计66.7%,梁21.8%,板11.5%;非加强区:暗柱32.7%,墙身20.5%,墙总计53.2%,梁30.6%,板16.2%。

从用钢量构成不难看出,剪力墙钢筋用量占总用钢量的份额较大,其中又以暗柱钢筋量最大,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特别注意剪力墙的布置,减少不必要暗的暗柱设置。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剪力墙布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经济指标,在设计中做好剪力墙的布置,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周边弱中部;多均匀长墙少短墙;下措施:强周边、弱中部;多均匀长墙,少短墙;多L形、T形、十字形墙肢、少复杂形状;沿高度均匀变化;各墙肢轴压比接近。

具体说明如下:均匀变化;各墙肢轴压比接近具体说明如下: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1.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不应设置在墙面开大洞的部位,当墙有洞口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剪力墙应双向布置,形成空间结构,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不允许单向布置剪力墙,并宜使两个方向刚度接近。

•剪力墙不宜布置太密,使结构具有较为适宜的侧向刚度。

房屋纵(横)向区段较长时,纵(横)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房屋的端开间,否则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的影响。

•为避免施工困难,不宜在变形缝两侧同时设置剪力墙。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2.强周边,弱中部。

宜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充分发挥抗扭作用必要时利用房间•宜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充分发挥抗扭作用,必要时可利用房间窗台设置高连梁以加强刚度。

在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静载较大的部位应设置剪力墙。

楼、电梯间等竖井的设置,宜尽量与其附近的框架或剪力墙的布置相结合,使之形成连续、完整的抗侧力结构。

•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在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3.剪力墙的布置宜多均匀长墙,少短墙。

要精心选择对结构承受水平及竖向荷载有利的隔墙位置设置剪力墙,尽量拉大剪力墙布置的平及竖向荷载有利的隔墙位置设置剪力墙尽量拉大剪力墙布置的间距,避免在较小的间距内布置多道剪力墙,由于墙间距的拉大,增加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

增加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设计中应体现使其结构竖向和水平向具有合理的刚度及承载力的分布,尽可能将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至少保证一肢)设计的比8倍墙厚稍大,符合一般剪力墙的要求。

剪力墙也不必按开间布置,两间合并布置为大开间剪力墙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4. 多L形、T形、十字形墙肢、少复杂形状。

在同样满足规范的各项指标的情况下,更能减轻结构自重,减少结构构件,有利于各项指标的情况下更能减轻结构自重减少结构构件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

根据工程经验,对于“L”形、“T”形剪力墙,当一个方向的墙符合一般剪力墙要求时,另一个方向的墙肢不宜过短,较小的墙肢常常会出现较大的配筋,一般宜控制在1m左右,使墙端暗柱配筋接近构造配筋为宜。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4.1 剪力墙布置原则5.墙肢应沿高度均匀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