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置管(全)

中心静脉置管(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其他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情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忌症 穿刺部位感染或菌血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不合作或躁动不安的患者。
已知对导管材料过敏者。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签署知情同意书,解释操作目的、风险和注意事 项。 评估患者病情、凝血功能及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术前评估和教育指导工作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
了解患者病史、凝血功能、感染状况等,评估置管的风险和必要 性。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的风险,取 得患者配合。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相应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导丝、扩张器、 血管鞘等器械,以及消毒用品、麻醉药品等。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如中心静脉 导管、穿刺包、消毒液、局麻药等。
安排好人员分工,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3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导管留置期间要定期消毒、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 燥。
材性 能和抗血栓性能。
研发方向与进展
聚焦于提高导管柔软性、降低感染 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
未来应用前景
有望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置管安全性, 降低医疗成本。
人工智能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利用AI技术辅助穿刺定位、路径规划和实时监测等过程。
智能辅助系统的研发
术中配合和观察记录要求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CVC)是一种用来插入到大静脉内,用以输液、输血、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设备。

然而,CVC的使用也会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并发症。

因此,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本文将探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一、正确插入与维护CVC正确插入与维护CVC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插入时应选择合适的插管和插管的位置,尽量选择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减少颈静脉和锁骨上静脉的使用,因为它们血液淤积的时间较长。

插入前应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消毒,插入时应注意避免插管与血管壁磨擦产生热损伤,造成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维护CVC时应注意保持CVC通畅,并定期更换敷料。

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洗手消毒,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和血栓形成。

二、Appropriate saline flush frequency: 3mL 0.9% Normal Saline Up to Every Eight Hours正确的盐水冲洗也是减少CVC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之一。

盐水冲洗时,建议使用0.9%的生理盐水,每八小时冲洗一次,使用3毫升的生理盐水。

盐水冲洗有助于保持CVC通畅,清除残留的血液及药物,避免血栓、堵塞等问题产生。

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CVC血栓形成,并减少CVC相关的并发症。

一般建议使用肝素予以预防,肝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凝血系统,预防血栓形成。

例如,肝素18IU/ml或5000U肝素注射液每12个小时一次,每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点进行静脉注射。

抗凝药物的使用应有医生指导,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和疗程规划。

四、血管扩张剂用于预防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剂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选用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此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提高血液流动的速度,防止血栓形成。

然而,使用血管扩张剂需要注意患者存在的相关疾病、过敏史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笔记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笔记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研究新的置管材料和技术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微创的中心静脉置管材料和技术,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舒适度。
解决并发症问题
针对中心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研究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 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优化护理流程和规范
进一步完善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流程和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探索多学科合作模式
加强培训和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 水平。
强化患者教育和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认 知度和配合度。
关注患者需求和感受
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患者的问题和不适,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
探索多学科合作模式在中心静脉置管领域的应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前评估及准备工作
术前评估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凝血功能、穿刺部位等进行全面评 估,确保手术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注射器、消毒 液、无菌手套等;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抚,消除其紧张情绪。
并发症预防措施
感染预防
出血及血肿预防
患者教育和家属沟通技巧
01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取得他们
的理解和配合。
02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共同做好
患者的护理工作。
03
注意事项
在沟通过程中,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在临床护理中,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探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希望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危害和原因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是指在中心静脉导管内壁或导管周围形成血栓,主要危害包括导管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导管插入技术不当、血浆中凝血因子过多、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导管位置不良、长期卧床、肿瘤放化疗等。

1.导管插入技术要求专业、严谨导管插入时需要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医师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避免交叉感染。

导管插入后需要及时固定导管位置,避免导管移位和局部血栓形成。

2.术后导管位置和功能的监测术后需要定期监测导管位置和功能,如发现导管位置不良或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或更换导管。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风险。

3.适当的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肿瘤放化疗、有明显凝血异常等,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4.促进患者康复活动长期卧床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如进行 passiv的关节活动、床边行走等,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5.做好导管皮肤护理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健康。

6.患者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宣教,包括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避免过度焦虑或情绪低落。

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使患者了解疾病风险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能力。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
⑶穿刺针太粗,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或压迫点发生 移位,股静脉穿刺术后过早下床活动,术后剧烈咳 嗽、打喷嚏致局部压力增高等导致皮下血肿形成。
.
19
处理:
⑴立即停止操作,拔出针头,加压按压;
⑵尽早处理。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可在数日后逐渐 自行吸收,或于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促进血肿吸收。较 大血肿24小时内给予冷敷, 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
.
16
2、穿刺误入动脉
原因:
颈内静脉穿刺易损伤颈内动脉;锁骨下静脉 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
.
17
处理:
立即退出穿刺针,手指按压穿刺部位至少 5—10分钟,然后检查出血情况。如患者凝血 困难,延长按压时间。
.
18
3 、出血、血肿
原因:
⑴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
⑵穿刺点选择不当,术后压迫止血困难;
.
36
临床表现:
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无法抽到回血;无法冲管;穿刺口有液体渗 出。
.
37
预防措施:
⑴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早期迹象包括液体滴速少于 50gtt/min(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 80gtt/min以上)、回抽血液有阻力、输液泵经常报警 或监测中心静脉压波形不明显等。导管堵塞严重时 可引起周围或远端肢体肿胀、侧支血管末梢扩张、 患侧眶周水肿或眼撕裂或患侧肩膀或颌的不适。
.
40
⑷封管方式采用脉冲式封管
封管过程中封管液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可以 彻底冲走管腔内壁附着的药液,尤其是白蛋 白,脂肪乳等大分子液体,从而降低了静脉 留置针堵塞的机会。
.
41
⑸及时冲管合理安排补液顺序

中心静脉导管,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中心静脉导管,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中心静脉导管,守护好这条“生命线”⊙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付凤萍中心静脉导管(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CVC 可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血管通路,起到“生命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化疗、抗生素治疗、血液透析等。

置管期间,患者不仅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带管,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带管,会面临诸多不便和潜在风险。

因此了解相关护理知识,防范并发症,守护好这条“生命线”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上,留置CVC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如下几种,出现任何一种都要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渗血、血肿中心静脉置管时,穿刺部位选择、进针角度等操作不当,在局部范围内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抗凝剂使用不当,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导致血管条件差,穿刺针型号与血管粗细不符合等,均会造成渗血、血肿。

发现出血问题时,要拔出针头,按压止血,同时查找原因,对症解决。

发生血肿则要尽早处理,轻微血肿可于24小时后热敷;血肿较大时,可根据医嘱予以止血、冷敷、抗感染等治疗。

感染置管期间患者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导管干燥、清洁,避免抓挠置管局部,且管道内无污垢,避免弄湿、弄脏、污染管道皮肤出口和外展动静脉端口。

尽量避免淋浴,洗澡结束后立刻更换敷料。

随时观察留置导管皮肤的出口有无血液流出,液体流出,无菌敷料是否固定好,有无污垢,如果无菌敷料发生脱落应及时更换。

每日坚持在家自测体温,有异常立刻就医,换药时佩戴好口罩。

季节交替时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感冒。

如果穿刺局部皮肤发红、有渗出物,或者出现发热、寒战症状,说明发生了感染,要及时就医。

若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可每天局部消毒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者,需要尽快抽取导管动静脉端及外周血进行病原学检测,并立即静脉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抗生素封管治疗;若治疗2周无效则需要原位更换导管或者改为其他部位置管。

导管堵塞是导管留置期间除感染之外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由血栓性因素、护士操作不当、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引发。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篇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篇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篇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一)【置管前准备】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及患者体位。

2.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

【置管中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

【置管后护理】L输液的管理: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2)遵医嘱合理控制补液速度与虽4)尽虽避免由中心静脉输入血液制品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道泵入,保持通道上其他液体速度基本匀速,避免快速扩容等。

2.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

5)再次检查测压系统与中心静脉导管是否通畅,观察记录测得的中心静脉压,观察变化趋势。

3.局部护理: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局部有分泌物污染可能优先选择透明贴膜、渗液较多者可选择无菌纱布。

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

3)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4.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疼痛和炎症;出血;空气栓塞;局部血肿;气胸;心律失常;感染。

5.预防感染: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

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

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5)尽虽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6.拔管后护理:1)遵医嘱留取培养标本送检。

2)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至不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导管留置时间长或存在其他出血可能者加长按压时间。

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辅料,继续关注局部止血效果。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二)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提供了直接又便利的静脉通路。

如果护理人员日常对导管护理不佳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为有效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本文带大家一起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1.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5%—26%,表现为穿刺局部皮肤发红、有渗出物,发热、寒战,严重者甚至休克。

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为静脉炎、细菌定植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出血、血肿穿刺过程不顺利,因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抗凝剂使用不当,出现凝血障碍等。

3.脱管导管脱出,多因贴膜黏度降低、无意拽拉、体位改变等原因导致。

4.血栓形成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有置管时间长、抗凝血药物用量不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等。

5.导管功能不良常见原因有导管位置不良或贴血管壁,附壁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导管阻塞等。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1.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1)在封管时尽量用纯肝素,延长抗凝液保留时间,减少封管造成的污染。

(2)每天更换置管处贴膜,用安尔碘由内向外消毒2次,并观察患者皮肤周围表面有无红肿热、脓性分泌物溢出等感染表现。

(3)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2次,对已出现感染的患者,应拔出导管,并将导管前端剪下做细菌培养,先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如抗感染治疗2周后,感染不能很好地控制,应及时拔管或酌情更换留置管。

2.出血、血肿护理(1)中心静脉置管时,如发现出血问题,应停止操作,拔出针头,按压止血。

(2)对发生血肿的患者,要尽早处理,轻微血肿可于24小时后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血肿较大时,根据医嘱予以止血、冷敷、抗感染等治疗,密切观察血肿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3.脱管护理(1)置管时,可采用固定夹、缝线、贴膜三重固定,以达到较理想的固定效果。

对置管患者的操作应动作轻柔,叮嘱患者减少置管部位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腔内感染的临床特点:透析时发热、寒 战,持续5~12小时;
封管步骤遵守三步封管法; 封管液为肝素-抗菌素-盐水; 封管间期为12~24小时; 注意首先管腔内取样培养; 必要时配合全身用药;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1. 将管腔内残存液体抽出; 2. 根据管腔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溶液(每
内瘘在体血流量与泵控血 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内瘘穿刺若干问题;
半永久插管的适应症; 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
半永久插管纤维袖套形成; 内瘘狭窄预警措施;
中心静脉插管管理十二条; 泊萧叶定律随想。
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
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策略
2. 颈内静脉(***) 3.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比较
股静脉
保留时间 2周 活动受限 受限 透析地点 住院 技术难度 易 并发症 轻、少
感染率 高 血流量 低
锁骨下静脉
? (数周) 不受限 可门诊 难 严重、血气胸、 静脉狭窄 低
较高
颈内静脉
6周 不受限 可门诊 中等 较轻、血气胸
建立外瘘的部位:
1. 前臂内侧腕关节上方 3~5cm
2. 下肢踝关节上方 5~10cm 3. 足背动静脉
动静脉外瘘(2)
手术方法:略 缺点(并发症):1. 破坏血管
2. 血栓形成 3. 出血 4. 感染 5. 长期通畅率低 优点:血流充分,连接方便
中心静脉插管
插管方法:“Seldinger技术” 特点:简单、迅速、安全 常用插管部位:1. 股静脉(**)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 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
血管通路的分类
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 动静脉外瘘、中心静脉插管
血管半永久性通路:带Cuff的中心静 脉留置导管、Lifesite and Dialock Port系统
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 移植血管内瘘
血管通路的标准
1. 禁止使用动静脉外瘘; 2. 尽量避免动静脉直接穿刺; 3. 提倡使用中心静脉插管; 4. 尽量避免锁骨下静脉插管; 5. 右侧颈内静脉为首选插管部位。
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肝素三步封管法
第一步:用5ml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原有肝素并 弃掉(连同注射器);
第二步:用10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各2~3ml 弹丸式注入动静脉管腔内;
1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10,000单位); 3. 20~30分钟后回抽; 4. 若仍欠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2~3次。
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
半永久插管的适应症;
内瘘穿刺若干问题;
半永久插管纤维袖套形成; 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
中心静脉插管管理十二条; 内瘘狭窄预警措施;
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 泊萧叶定律随想。
它净化装置, 并回到体内去,该循环通路称血管通路 (vascular access)。
主要术式:1.“J”型(直桥式) 2.“U”型(襻型)
主要并发症:1. 感染 2. 血栓形成 3. 术后浮肿
目前存在的几个问 题
确诊慢性肾衰后对血管保护不够; 内瘘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直接动静脉穿刺仍然较多; 带Cuff导管及移植血管未得到合理应用,但
应注意防止过度使用; 透析泵控血流量偏低; 血管通路在使用中的功能监护不够。
作内瘘使血管耗竭 3.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牛皮癣等
使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4.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移
植血管搭桥
移植血管种类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2. 同种异体血管:尸体大隐静脉、股
动脉、脾动脉、肱动脉、胎盘脐动 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4. 人工血管:PTFE
移植血管内瘘术式与并发症
低 高
中心静脉插管导管类型
1. 单针双腔导管 2. 带Cuff的单针双腔导管 3. 抗生素镶嵌导管 4. Tesio导管 5. Ash Split导管 6. Port导管(Lifesite and Dialock )
移植血管内瘘适应症
1. 血管纤细不能制作自体内瘘 2. 自身相邻血管相距较远或由于反复制
1. 透析血流量达到200~500ml/min,自体动 静 脉内瘘自然血流量 500~1500ml/min;
2. 安全;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管通路;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不加 重心负荷;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管通路;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血管通路的概念;
血管通路的分类与标准; 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选择;
临时性血管通路使用策略; 内瘘成形术前检查;
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式评价;
临时性插管贴壁现象处理; 内瘘的成熟期;
中心静脉插管管腔内感染 表现与处理;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内瘘自然血流量测定; 内瘘自然血流量与泵控血


血管通路的概念;
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选择;
血管通路的分类与标准; 内瘘成形术前检查;
临时性血管通路使用策略;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式评价;
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内瘘的成熟期;
临时性插管贴壁现象处理; 内瘘在体血流量测定;
中心静脉插管管腔内感染 表现与处理;
第三步:根据管腔容量用5ml注射器缓慢注入 肝素或肝素盐水。
动静脉夹子一旦关闭,请勿打开
临时性插管贴壁现象处理
1. 关闭透析机血泵; 2. 将导管旋转180度; 3. 开启血泵,缓慢提高血流速; 4. 必要时将动静脉管路互换并调整透析
时间或频度。
中心静脉插管管腔内感染的治疗 ——肝素-抗菌素-盐水封管法
动静脉直接穿刺
缺点: 1. 血肿 2. 血流量不足 3. 血管破坏 4. 疼痛
优点: 1. 迅速 2. 简单
适应症: 1. 急性中毒 2. 急性心衰 3. 急性高血钾
动静脉外瘘(1)
是血管通路发展的里程碑(1960, Quinton, Scribner)
外瘘管的组成:尖端插管、外瘘管、连 接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