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不”的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则,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听懂别人用变调发音的能力,增强交流的自然流畅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及其变调规则。
2. 难点:在实际运用中正确运用变调,提高发音的自然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变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变调规则、实例等内容。
2.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材料,如卡片、小游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变调实例,引发学生对普通话变调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四声及其变调规则,让学生明白变调的原理。
3. 练习:让学生朗读PPT上的例子,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 比较:让学生对比不同词语的变调现象,加深对变调规则的理解。
5. 游戏:设计一些有关变调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并改进不足。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如广告、电影、电视剧等。
2. 让学生尝试用变调规则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语音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变调规则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变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提问。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延伸1. 邀请普通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普通话变调的起源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字的变调规律 教学设计教案

例如:一只、一格、一起.
3)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一个、一会儿
課堂练习
(难点巩固)
4读一读,练一练.巩固所学.
练习一:高一 大一 一天 一年 一点 一旦 画一画 读一读
练习二:
一个大,一个小,一件衣服一顶帽.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就是变调.
2.同学们先读一读这些字和词语.一、一班、第一、五一、一只、一格、一起、一个、一会儿、做一做、想一想、认识一下.
读过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名学生回答.
我发现这里有很多个“一”字,但有的“一”字的读音有所不同.
难点
敎学方法
1.通过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字或者词语,先让学生读再去发现规律.
2.通过读一读,练一练,加深印象.
敎学环节
敎学过程
导入
1.语文上册《秋天》那篇課文中有许多个“字”,但是同学们都发现它的读音有所不同.,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字的读音规则,即“一”பைடு நூலகம்的变调.
首先,老师先说一下什么是变调?.
一边多,一边少,一盒饼干一块糕.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肥猪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
小结
在这个认识“一”字的读音规律中,我先让学生读,然后再让学生悟一悟,加深学生印象;再最后进行小结,布置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我觉得还是靠多读去培养这样语感.
3.那下面老师就一组一组词语来说说他们的读音吧.
1)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 时,仍读一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的变调

教学目标:1、掌握“一”的变调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掌握“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一”的变调。
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掌握本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再配合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三、精学展异
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什么声调?
(大屏幕出示“一”的词语,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一读,小组交流总结变调规律,通过领读、个读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规律。)
一星:找出其中任意一个规律。
二星:找出两个及以上规律。
三星:能正确朗读并灵活运用。
1、规律一:单念或者在句尾词末念本声调一声。
评委签字
得 分
教材及课题
“一”的变调
提示:可以是教学重难点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一”的变调
教材分析:“一”的变调是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该知识点虽然在上学期已经涉及,但在本册教材中在第九课和第十课中出现次数最多,因为觉得简单往往最容易出错,而且我们也需要教给孩子一些语音变调的知识。
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平时过多的重视字词的教学,可能在这样的知识点不够重视,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读什么声调,但是孩子们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这样系统的讲解,会掌握的非常好。
2、规律二:在四声前读二声。
3、规律三:在一声、二声和三声前读四声。
4、规律四: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的变调 教学设计教案

8.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变调,我们遇到“一”不要怕,变调儿歌帮我们解决难题,我们一起走进《树和喜鹊》,看看谁能把課文中“一”的变调读得又准又好!感谢聆听,再见!
难点敎学方法
1.通过課文《秋天》直观展示“一”的变调
2.通过朗读和探究,发现“一”的四种变调规律
3.通过随堂练习,用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变调规律
录制工具和方法
1.用101PPT制作授課的内容授
2.用希沃白板制作随堂游戏
3.用EV录屏软件录制微課,并完成制作
敎学环节
敎学过程
导入
1.通过朗读課文《秋天》的片段,发现“一”的声调变化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本
課题名称
《“一”的变调》
难点名称
了解普通话的变调,读准“一”的变调规则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调,很难能够准确读出“一”的变调,语感比较弱,具有很大的难度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第一次接触音变,对于“一”的变调混淆,往往是凭感觉去读,容易读错,没有意识去归纳,通过学习这四种基本规律去辨别“一”的变调
2.认识什么是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音节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调.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认识“一”又哪几种变调
4.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1)当“一”字后面的字读第四声,它读第二声,即“yí ”
(2)当“一”字后面的字读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它读第四声,即“yì”
(3)当“一”单念、用在词末尾或作为序数时,读原调,即第一声
上声和一、不变调教案

我很理解李导演。
请你给我买两把纸雨伞。
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
四人一组合作练习下列三组词语,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范读
三、练习
难点词语摘录:
感慨 给予 请贴 晌午 总得 绷脸 补给 处暑 砝码 府邸 骨髓 咯血 傀儡 襁褓 撇嘴 手癣 委靡 窈窕 猥琐
例如:每天 每年 每秒 每月
2.请学生用上声姓氏“李”,起名字,要求后面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
例如:李萱 李航 李雪 李莉
体会上声的变化规律
2、教师总结、归纳:
上声+上声变调规律
上声+非上声变调规律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和音节之间,声调和声调之间和音素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一些语音上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系部班级:
课程名称:普 通 话
教 师:
枣庄职业学院导学设计方案概要
课程:普通话2013至2014学年度第2学期(第5周)导学序号:5
班级
日期
教学单元
情境或项目名称
模块一普通话口语基础
项目二:我能流畅朗读
子情境、任务、案例、活动等
任务一:我能读准:上声变调;“一”、“不”变调
学习目标(能力、知识、素质目标)
探求新知
四、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五、自主合作研讨多个声音节相连时的变调情况
六、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六、布置作业升华提高
一、知识链接
1.普通话的声调有哪些?
2.复习普通话声调归纳简表。
3 .复习普通话调值标记示意图。
二创设情景形成概念
1.请学生用“每”字后面各加一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 字,组成词语,体会这四个词在读出时“每”的调值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认识“男、女”等6个生字。
正确认读6对反义词并积累。
会写“女、开”2个字和撇点1个笔画。
(重点)2.正确认读12个词语,复习巩固已学的字词。
选择其中的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3.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借助姓名认识生字的成果,激发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兴趣。
(重点)4.借助拼音把名言读正确,能背诵,并感受时间的宝贵,初步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5.通过学习“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小松鼠找花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学之间交流,分享和大人一起读的收获。
教学策略识字加油站(1)鼓励学生自主识记这6个生字。
如,“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开、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在哪里见过。
教师需关注“正”的后鼻音,要发到位;“男、女”注意声母n的正确发音。
(2)引导学生读读这6对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利用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这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3)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
如“找朋友”,将反义词连一连,读一读;开展“打牌”游戏,一个人出一个字,另一个人迅速找出它的反义词。
(4)指导书写“女、开”。
“女”的首笔撇点是第一次出现,需落实笔画名称。
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执笔姿势与坐姿。
字词句运用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然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说说自己的发现。
如第一行是关于季节的词语,后两行是有关动物、植物等事物的词语,这些词语揭示了四季和万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要避免千篇一律,重在打开思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
学生既可以用一个词说,也可以用几个词说。
既可以说四季和万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规范。
展示台可以将学生的姓名卡、作业本上的姓名在投影中展出,请学生认读。
学生读对谁的名字,那位被读到名字的同学就起立,评价后再全班跟读。
建议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业本、姓名卡放在桌面上,学生可在教室内走动,主动认读姓名,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向别人请教。
普通话中的变调(一)讲课教案

不多 不说 不吃 不高 不安 不堪 不公 不惜 (2)阳平
不同 不来 不能 不 不必búbì 不变búbiàn 不便búbiàn 不测búcè 不错búcuò 不待búdài 不要búyào 不但búdàn 不定búdìng 2)“不”夹在词中间读轻声 如:大不大、看不清 练习: 你要不来,我也不去。信不信由你。 不伦不类
(1)阴平
一张 一边 一些 一封 一方 一家 一般
(2)阳平
一头 一直 一行 一时 一连 一齐 一团
(3)上声 一手 一体 一起 一总 一早 一举 一己 一本 一晃 一里 一口 一脸 一嘴 一把
3、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道 一半 一并 一定 一度 一律 一再 一贯 一切 一致 一部 一辆 一块 一段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看一看 走一走 说一说 跳一跳 读一读
普通话中的变调(一)
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
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 节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就叫变调。
上声变调
“一”、“不”变调
二字格上声音节在后,此音节上不声变变调调;
上声音节+非上声音节: 每天 每年 每月,“每”字念半上; 上声音节+上声音节: 每秒 本领 导演等,上声音节念成 阳平
3、上声+非上声
半上声(211)+非上声
(1)上声+阴平
火(214)+车(55) 火车(211+55)
老(214)+师(55) 老师(211+55)
小说 首先 指挥 紧张 普通 主观 本身
眼光 主张 武装 纺织 体贴 产生 好书
(2)上声+阳平
祖(214)+国(35) 祖国(211+35)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4课教案

开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4课教案LtD?开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荣继华********************************************************** *第4课?你学习法语吗??教案教学任务一、语音知识1.三声变调2.“不〞的变调3.继续稳固发音和声调二、重点词汇也、一起三、语法1.动词谓语句的语序2.疑问句式:“……吗?〞、“他是谁?〞四、语言技能1.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到达发音和声调根本准确,并认识汉字;能够根本掌握语流中的变调。
2.说:学会用“吗〞和“呢〞进行简单问答?开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荣继华**********************************************************3.写:学习汉字根本笔画〔4〕和根本笔顺〔4〕,并学会书写有关汉字。
时间安排一、本课共需三次课,6课时二、课时分配第一次课:学习课文一、课文二。
第二次课:学习课文三,课堂活动,做语音练习。
第三次课:做综合练习;学习汉字知识及书写汉字。
?开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荣继华**********************************************************教学实施第一次课〔90分钟〕一、复习〔15分钟〕1.认读汉字,并写出拼音请问什么名字叫姓贵姓老师很快乐一五三四八六七九零十二2.问答➢请问,你是哪国人?他/她呢?➢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她呢?➢请问,您贵姓?➢请问,你姓什么?他姓什么?二、学习课文一〔40分钟〕1.导入新课?开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荣继华**********************************************************问:你学习什么?你知道林娜和阿明学习什么吗?学习第四课我们就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和“不”的变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准确读出“一和不”的变调词语和句子。
3、通过“一”和“不”的变调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流音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1、“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运用“一、不”的变调规律准确读出含有“一”“不”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一”“不”的各种变调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总结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边说,边板书划横线的词语)
同学们,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我感到有些紧张,但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因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我力量,是不是?
听完了我说的话,大家再来看这四个词:第一、不能、一定、好不好,大家“一”“不”在哪几个词中和我们单独念的“一”“不”不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音现象?
生答:声调发生了改变,一(yi)定、好不(bu)好。
(学生齐读这四个词语)
教师解说:像这样在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改变某些汉字的声调的语音现象,我们叫做变调。
变调包括“一”、“不”和“上声”的变调,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不”的变调,探寻“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出示PPT(或板书课题):“一”、“不”的变调)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举例“一、不”的典型字词并引导学生总结“一”“不”的变调规律。
通过领读、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1.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1)例词:
一、第一、初一、唯一、统一、三百零一、二十一、十一、
一一得一、一把手、一季度、一排长、1201班。
不、就不、毫不、决不、都不、无不、何不、我偏不
(2)教师朗读所有词语,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一”和“不”的本调分别读什么?(yī、bù)
②上述词语中的“一”和“不”在什么情况下也读的是本调呢?(在单念和末尾的时候念本调)
③为什么“一一得一”、“一季度”、“1201班”前面的“一”也要读
yī呢?(“一”表示数字或序号时也念本调)
(3)请三个学生逐一回答,教师逐一明确,并出示PPT,教师强调。
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过渡语:“一” 和“ 不”在单念或末尾的时候念本调,那么它们在词语开头(一表示数字或序号除外)应该如何变调呢?
2.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①教师出示PPT例词
一半、一会儿、一律、一辈子、一面、
一份、一切、一再、一寸、一致、一阵
不对、不算、不便、不怕、不必、不屑
不怕、不当、不定、不动、不利、不顺
②请2位学生分别朗读以上含有“一”和“不”的词语。
③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规律二:
刚才两位同学把上述的词语中的“一”和“不”都读成了阳平,很正确,大家看一看,也想一想,再说一说,“一”“ 不”在什么情况下要变读成阳平?
④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肯定,并出示PPT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⑤请1学生朗读所有词语,师生评价“一”“不”的变调是否准确,然后齐读全部词语。
要求读准“一”“不”的变调。
过渡语:“一”和“不”在去声前变成了阳平,那它在其他三个声调的前面又该怎么变呢?
3.规律三:非去声前念去声。
①教师出示例词
一般、一心、一分、一车、一批、一天、
不听、不悲、不分、不蒙、不穿、不飞
一旁、一层、一轮、一门、一条、一行
不同、不曾、不行、不纯、不回、不白
一手、一尺、一把、一抖、一点儿、一顶
不美、不想、不好、不许、不准、不满
②请3个同学分别朗读以上词语(每人读两行),教师评价,然后提问初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三。
以上词语中“一”或“不”都在哪些声调的前面?(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教师补充这三个声调统称为非去声)都变成了第几声?(第四声)
③教师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规律三:
那么,“一”“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变读成去声?谁能简单地概括一下?
④学生总结,教师并出示PPT肯定并强调:非去声前念去声。
⑤请1位同学朗读所有词语,师生共同评价。
4.规律四: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①教师出示例词,并朗读第一行和第三行的词语,让学生听听词语中间的“一”“不”读的是第什么声调?(没有声调)
看一看、挪一挪、等一等、摇一摇、问一问、
翻一下、讲一讲、忍一忍、闻一闻、量一量
想不开、起不来、行不行、大不了、对不起、
大不大、谈不谈、拿不动、好不好、打不开
②请1位学生回答,教师评点,同时让这位学生朗读第二行和第四行的所有词语。
③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四:
“一”“不”在这些词语中间读第几声?(没有声调,即轻声。
如果有学生答“读第四声”,教师就把以上词语中的“一”“不”都读成第四声,让学生们感受到不自然和不准确)同学们边看边想,这一条应该如何总结呢?
④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出示PPT规律四,并口头强调:
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⑤学生齐读所有词语。
5.“一”“ 不”的变调规律总结(教师出示PPT相关内容,同学们齐声朗读,加深对规律的记忆)
单序末念本调,
去声前念阳平,
非去前念去声,
在中间念轻声。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双音节词语和三音节词语中“一”“不”的变调规律,同学
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完全掌握了“一”“不”的变调规律并能熟练地运用了呢?下面,我将通过词语训练、句子训练、诗歌朗读和对话等形式对大家进行训练和检测。
(二)专项训练
1.词语训练
教师PPT出示下列含有“一”“不”的四字词语,请若干学生朗读,综合检测学生对“一”“不”变调规律的掌握情况。
一板一眼一唱一和一丝一毫一朝一夕一问一答
不管不顾不即不离不伦不类不折不扣不卑不亢
一蹶不振一毛不拔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不可一世不拘一格一丝不苟一窍不通
过渡语:字组成词,词组成句。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词语中“一”“不”的变调,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准下列句子中“一”“不”的变调呢?
2.句子训练
(1)教师PPT出示训练内容,学生自读。
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
②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
(2)每一句话请2—3人朗读,教师评价。
(要求在读准“一”“不”的基础上,重读“一”“不”,把句子读通顺,而且要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3)教师范读这两个句子,强调句中“一”“不”的变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句朗读的情感性。
过渡语:在我们刚才朗读的句子中只有三个含有“不”的词和四个含有“一”的词语,如果我们在语句中遇到很多个含有“一”的词语我们能快而准确地读出来吗?
3.诗歌朗读
古诗朗读
①教师PPT出示古诗内容,且脱稿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把“一”变调后的声调用调号标出。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②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练习古诗的朗读。
③请3个学生朗读古诗,分别加以评点。
重点听评他们的“一”的变调是否准确、诗句是否流畅。
④教师带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以教师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们明白看似平凡的“一”,生活中却是不平凡的,充满感情的。
过渡语: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在生活中自如地运用,学“一”“不”的变调也是如此,这叫“学以致用”。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自然地运用“一”“不”的变调来表达我们的语意和情感呢?
4.语句练习
(1)对话练说训练
①教师PPT出示下列三组例句,让学生熟悉内容,教师提出表达要求:像平时说话那样自然, 而且要说出感情。
例1:甲:星期一一大早,我就看见图书馆进了一套新书,咱俩一起去看一看吧!
乙:好吧!你可一定要来呀!你要不来,我也不去,信不信由你!
例2:甲:今天我喝了一杯奶茶,但是没喝完就扔掉了
乙:为什么呀?
甲:不好喝,太甜了。
例3:甲:小王,这个周末你有空吗?我不打算和家人去旅游了,我想去游乐场。
乙:好啊,那咱们一起去,到时候见。
②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教师巡听,随时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尤
其是“一”“不”。
③请三组学生分别表演三组例句,师生评点,然后教师和一个学生练
习第1组对话。
(2)编对话练习
①教师PPT出示下列生活情境,仿照示例,同桌编对话用到一和不,
每人1—2句,然后练说。
A.上街买衣服。
B.回家。
②对话展示。
请2—3组学生表演对话。
师生评点。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师生齐读总结的四条规律),为了巩固变调规律知识,我们还通过诗文、儿歌、对话进行了专项训练。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多运用,因为变调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算真正掌握了它。
四、布置作业:课下,自己确定某一个情境编对话,一定要用到“一”“不”,并且要自然
准确地把他们说出来。
五、课后反思
六、听课教师签名:
七、教师听课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