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天文站在月球探测同波束干涉测量中的作用
vicuna13b原理

vicuna13b原理一、引言vicuna13b是一种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行星,它以其独特的环境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vicuna13b的原理,包括其形成、运动规律以及与地球的比较,以期为未来的行星探索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vicuna13b是一个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其形成与许多其他系外行星类似。
据研究,它可能是在一个原行星盘中形成,该盘是由太阳系早期星云坍缩形成的。
由于vicuna13b的母星系统存在重力干扰,该行星的轨道位置可能受到扰动,使其处于一种周期性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使得该行星表面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得以保持。
三、vicuna13b的运动规律vicuna13b的轨道周期为54年,这与其母星系统其他行星的周期相近。
尽管它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种较稳定的周期性,但在长期的观察中仍可发现其微妙的动态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其轨道周期内太阳光照的强弱、行星大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四、vicuna13b的环境特性根据目前的研究,vicuna13b的大气层可能存在类似于地球的温度和压力分布。
其大气温度的变化可能与行星自转和轨道周期有关,而其大气压力则可能与母星系统其他行星类似。
然而,由于vicuna13b 距离母星较近,其表面可能会受到母星辐射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与地球不同的环境特性。
此外,该行星还可能存在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这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与地球的比较尽管vicuna13b的环境特性与地球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两者之间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处于类似的环境条件下,即行星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可能与自转和轨道周期有关。
其次,两者都可能存在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这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由于vicuna13b距离母星较近,其表面环境的极端性和变化性也远大于地球。
因此,我们仍需对vicuna13b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其环境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

2011·5·China Basic Science 5
中国基础科学·“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展专栏
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 究所取得 的 成 果,本 刊 将 对“十 一 五 ”国 家 重 大科技 成 就 展 中 基 础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连 续 报 道。本期 介 绍 我 国 在 制 造 科 学、物 理、数 学、 天文等科学领域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 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十一五 科技成果 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2412( 2011) 05-0003-0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9-2412. 2011. 05. 001
二、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
1. 红外新波段强场物理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可 调 谐 中 红 外 新 波 段 强 场 超 快 激 光 的 出 现与发展,开 辟 了 当 代 重 要 科 学 前 沿———强 场 物 理 领域中的新 方 向,为 开 拓 中 红 外 强 场 相 互 作 用 新 物 理、新效应及新应用提供了新机遇。 在国家 973 计划的支持下,徐至展院士领衔中 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数所、中国 工程物理研 究 院 九 所 等 进 行 合 作 研 究,利 用 上 海 光 机所近年建 成 的 中 红 外 强 场 超 快 激 光 平 台,实 验 发 现在中红外 强 光 场 中,原 子 阈 上 电 离 光 电 子 能 谱 在
2011·5·China Basic Science 3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阶段考试物理问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1如图所示,一辆可视为质点的汽车以恒定的速率驶过竖直面内的凸形桥。
已知凸形桥面是圆弧形柱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从桥底行驶到桥顶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外力的功为雱B.汽车在凸形桥上行驶的过程中,其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汽车从桥底行驶到桥顶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雴D.汽车在凸形桥上行驶的过程中,其机械能不守恒2现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一定高度的斜坡自由下滑。
如果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斜面倾角为30∘,物体滑至坡底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B.物体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240 NC.物体质量m为6 kgD.物体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4 m/s23.如图风力推动风力发电机的三个叶片转动,叶片带动转子(硑极)转云,在定子(线圈)中产生电流,实现风㣧向电能的转化。
已知叶片长为r,风速为v,空气密度为ρ,流到叶片旋转形成的圆面的空气中约有14凁度减速为0,有34原速率穿过,如果不考虑其他能荲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台用力发电机的发电叻率约为18ρπr2v3B.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叻率约为124ρπr2v3C.空气对风力发电机一个叶片的平均作用力约为14ρπr2v2D.空气对风力发电机一个叶片的平均作用力约为为19ρπr2v24.ab是长为/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E2=E1B⋅E1<E2<2E1C.E2=2E1D.E2>2E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匀强电场(图中末画出),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沿直线运动。
乌鲁木齐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他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B.图乙是彩色显示器屏幕,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C.图丙记录了日环食的情形,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D.图丁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右侧屏上色光排列为上方红色,下方紫色2.《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义教材中的一篇山水美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含蓄地流露出爱幕美好的大自然,其中诗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作者看到的游鱼、细石,是光的哪种现象?()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5.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燕子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燕子和像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像大小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距离变小、不变B.实像、距离变小、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不变D.虚像、距离变小、变小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D.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湖光倒影B.狗的影子C.筷子“弯折”D.雨后彩虹8.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D.有光照,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9.2020年6月21日,精彩绝伦的日环食震撼登场。
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专题训练(新疆实验中学)

选择题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黑夜进入白昼的那条界线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那条界线为昏线。
读图可知A点是处于晨线上的,A错误。
读图可知B图表示的南半球,可知B点是处于昏线上的,B 正确。
读图可知C是处于晨线上的,C错误。
读图可知D点是处于晨线上的,D错误。
故选B项。
选择题2003年3月4日起至3月12日,北京、杭州等地受到“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
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通信卫星之间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2】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答案】【1】C【2】D【解析】【1】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三者的空间关系,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掌握。
日凌时,通信卫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故地球位于太阳和通信卫星的同一侧,A选项错误。
日凌只是日、地、人造卫星相对关系变化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故B、D都是错误的。
太阳辐射是全波辐射,日凌时地面所接受到的卫星信号中也会包含与卫星信号相同波长的太阳电磁波,而接收设备并不能分辨出哪些是卫星信号,哪些是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因此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属于干扰信号,故选C。
【2】图中的③处附近是近日点1月初附近,①处附近是远日点7月初附近,地球是自西向东的公转,故地球运行到④处附近,D正确,②处附近是从7月初到1月初,与材料中所给的3月份明显不符,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

中国⽉球探测计划2019-10-09主讲标题:《中国⽉球探测计划——“嫦娥⼯程”》专家精彩语录:我们甚⾄还提供给澳门、⾹港、台湾的⼤学,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不管谁做出成果来,都是中国⼈的成果,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前,“嫦娥⼀号”的科学数据已经在⽹上公开,提供给全世界的科学家使⽤。
⼈物⼩传:欧阳⾃远系中国科学院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台⾼级顾问,中国⽉球探测⼯程⾸席科学家,中国矿物岩⽯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学、南京⼤学、中国科学技术⼤学等⼤学兼职教授,天津理⼯⼤学和贵州⼤学名誉校长,《环境科学》、《地球与环境》等杂志主编。
他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出版专著9部、合作主编专著14部、在国内外430篇。
曾获全国科学⼤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然科学奖等奖项。
1992年,我国⽴项了载⼈航天项⽬,表明中国具备了探测⽉球的能⼒,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要求,在经济上也有这个实⼒了,所以我们向国家提出要做“中国开展⽉球探测的必要性可⾏性研究”。
研究完成以后通过了答辩,效果⾮常好。
国家要求我们进⼀步做“⽉球探测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的研究”,⼜通过了答辩。
国家⼜要求我们具体设计我国的第⼀次⽉球探测⽅案,我们据此完成了“我国⽉球探测资源卫星的科学⽬标与有效载荷配置”研究。
⼀直到2003年中央专委同意⽴项。
2004年1⽉23⽇,总理亲⾃批准中国绕⽉探测⼯程⽴项,前后论证10年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持。
总理批⽰:“探⽉绕⽉探测是⼀项复杂的多学科⾼技术的集成的系统⼯程。
要统筹兼顾,合理确⽴科学和⼯程⽬标,充分调动各⽅⾯的科研资源,加快各⼤关键技术的攻关⼒度,各部门要精⼼组织,团结协作,⾼标准,⾼质量,⾼效率地完成绕⽉探测⼯程任务。
”中国的⽉球探测分为三⼤步:第⼀步探⽉,探⽉就是不载⼈对⽉球的探测,即⽆⼈⽉球探测;第⼆步登⽉,即载⼈登⽉;第三步驻⽉,即建⽴⽉球基地。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地理摸底试题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地理摸底试题1. 2022年11月8日晚(农历十月十五)上演了月全食,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从而产生月全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A.恒屋、行星、行星B.恒星、行星、卫星C.卫星、行星、行星D.恒星、卫星、行星2.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公转速度快B.离小行星带更近C.宇宙环境不安全D.表面无大气层2.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仅考虑资源条件,最适合“光伏扶贫”模式的是()A.湖北B.重庆C.广西D.甘肃2.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风能B.水能C.生物能D.地热能3. 2022年10月5日,江西北部发现三枚距今7000万年的恐龙蛋化石,填补了江西北部没有恐龙化石的空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地球出现生命B.太古宙形成亚欧大陆C.新生代形成青藏高原D.古生代铁矿形成时期4.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大气垂直分层、热力环流等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图中()A.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丙处气压高于丁处C.甲地气流流向乙地D.丙处气流下沉2.②图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飞机与风向的关系是()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东侧吹来D.风由西侧吹来3.2022年11月15日晚,中国“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三号。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A.大气质量约80%都在a层B.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C.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5. 某记者在一篇新闻稿里这样写道:为防御该灾害,所有香蕉树上结的果实都被蕉农用蓝色、黑色的袋子牢牢包裹着,,路边的田埂上有十几个火堆,燃起的白烟随风飘向蕉地。
国际关系中的天文观测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天文观测合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已经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天文观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还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探讨天文观测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具体方式。
一、天文观测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1.探索宇宙的奥秘天文观测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测天体,我们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信息也能够为科学研究、经济开发、能源利用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撑。
2.增进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天文观测是一个全球性的活动,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在天文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和发展,不仅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3.提升国际形象与声誉天文观测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通过开展天文观测合作,各国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国际责任,提升国际形象和声誉。
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天文观测合作的实现方式1.国际合作组织与机构为了推动天文观测的合作与发展,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的组织与机构,如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欧洲空间局(ESA)等。
这些组织与机构通过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开展联合观测、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等方式,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科学研究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是推动天文观测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国可以共同申请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项目,如深空探测、系外行星探测、黑洞研究等。
通过这些项目,各国可以共同参与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3.数据共享与交流天文观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各国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流的方式开展合作。
例如,各国可以共同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分享观测数据、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还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5 #E 12loll # ! U rum qi(中国)( 43020 # 87Oll # ! H obart( ) N E ) 澳大利亚)( 42045 #E 147024 # ! 5 )
e W ttzel (德国)( 4908 #E 12O52 # 日 V E R A 网 4 个 Zo m 天线间的基线长度都在 2 000 km l N ) 本 以内, 形成的综合孔径望远镜的分辨率不是很高; 然而在 V E R A 网基础上再加盟 4 个国际台 站, 使得此天线阵中两个望远镜之间基线长度最长达到 1 24 km , 有效提高了综合望远镜 2 7 的分辨率, 同时也提高了定轨精度
V E R A 网相关台站基线 R star ! V star 的 5 1 ! 5 2 ! 5 3 ! X 频段的较差相关相位 ! 较差相关 相位残差, 以及对各频段的较差相关相位 !较差相关相位残差比对, 最后获得较差相位时延 结果 显示, 同波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比传统 V L B I 观测得到的群时延精度提高了 1 !2 个量级 关 键 词: 同波束干涉测量; SE LE N E 卫星; 较差相位时延 中图分类号: P 22 ,6 8 文献标识码:A
第 28 卷 第 4 期 20 10 年 12 月
天
文
学 进
展
o V l忍8 ,
N o .4
P R O G R E S S IN A S T R O N O M Y
D e e ., 2 0 10
文章编号:1000一 8349(2010)04一 09 424一
乌鲁木齐天文站在月球探测同波束
干涉测量中的作用
收稿 日期 : 20 09 一 16 ; 修回日期: 20 10 一3一2 11一 0 0
墓金项目 国 然科学基金资助 : 家自 项目(1097 03 ) ; 863 计划 (2008A A 1 A 2 0 ; 萤火探测工程 V L B I 测轨 3 1 2 1 )
系统
4期
王 震, 等: 乌鲁木齐天文站在月球探测同波束干涉测量中的作用
水泽 )
摘要:
首先简要介绍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 随后叙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在
0 8 2 0 年成功完成了约 20 h 日 0 本月球卫星 SE LE N E 同波束较差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并阐述乌站 在此次 V L B I 中的作用 给出利用 SE L E N E 的观测数据, 分析 ! 解算出乌站 2 m 天线与日 5 本
相位时延
. 22
群时延与相位时延
V LB 数据处理核心是从大量观测数据中求出同一波前信号 到达基线两端观测站的时延 I 和时延率 时延和时延率分别对应观测 目标对于基线两端观测站的距离差和速度差 群延迟 可通过相关相位除以电波带宽得出, 相 当于卫星信号相关相位对于观测频率带宽的斜率, 即:
∀∀飞 roup = ∀ ∀功/2二2 一fl) , ! (f ( 2)
4期
王 震, 等: 乌鲁木齐天文站在月球探测同波束干涉测量中的作用
427
C 和 K 波段用于天体物理观测, s X 的双频波段通常用于大地测量观测, X 有时也用于 / 天体物理观测, 现在 s X 双频波段主要用于月球卫星观测以及参加 W S 观测 记录设备有 /
M K S ! M K Z ! K S ! SRT P
∀∀#*= 27 九(∀∀几+ ∀∀几 t+ ∀∀几 p 一 ∀∀! n)一27 ∀从 + 氏 T s n T
= 27 关∀∀7 , 一27 ∀从 + T e r T !, (l )
天
文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进
展
28 卷
式中 ∀∀沪 !为 ∀代O r #和 ∀代o r e 先在两个地面天线间, 然后在两个卫星间较差的相关相 uc uc 位, ∀∀几 是两个观测站间及两个卫星 间几何时延预测值的残差 ∀∀! ! ∀∀ p !和 几 ∀∀几 七 s n 分别为两个观测站 间及两个卫星间的 4 条传播路径上 电离层 ! 大气对流层 ! 观测设 备 引起延迟 的长周期相较差量, 风 为 27 模糊度的个数; a乞 r 为相关相位的短周期项测量误 差 , 由电离层 !大气对流层 !接收设备及热噪声的高频干扰引起; ∀ ∀爪 为较差残余时延 卫星发出电波在 电离层中传播波前的相位会超前, 在大气对流层和观测站接收设备中传播波 前 的相位会滞后 , 因此式中电离层引起的延迟与其他情况引起延迟的符号相反 [ ] 0 干涉信号群时延分辨率取决于信号带宽, 带宽越宽, 分辨率越高; 要提高测量精度, 需要 增加测量信号带宽 信号带宽越宽意味着数据速率越高, 这给数据记录和处理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H a s a k 射电天文台 v LB 研究小组 R o e S 等人在 y tc I g r 197 年提出了带宽综合的理论 ( n w i h s n h s ) 闭 : 将记录信号在频域上划分成许多间 0 a b d d yte i t 隔较大的频段, 每一个频段 当作一个频率通道, 根据每个通道记录信号估算单通道 延迟和延 迟率, 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多通道延迟, 以得到高精度延迟值. 在深空探测中, 由于可用 频段和发射能量限制, 卫星可以发射多频点信号, 形成频点间差值为几十兆赫兹带宽; 利用带 宽综合技术, 从高精度相关相位中, 解算出窄带到宽带的群时延, 然后再从群时延进一步推出
2
2. 1
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
同波束干涉测量原理 在传统 V LB 观测中, 通常卫星和射 电源的角距较大约为几度, 夭线主瓣不能够同时观 I
测卫星和射 电源, 在交替观测的几分钟内, 空间电离层和空间大气对 流层 引起传输 电波的
短周期相位变化, 最大时约有几十度 观测站接收设备热噪声产生的随机误差和温度 引起 的相位漂移也很大, 因此采用原子钟提供相位校正信号 ( h s C a b a i s g a , P c A L) , P a e l r t o in l i n 如图 1 所示
2 3 4 5 6 7 0 8 0 0 1
琢 \ 劝
2 0 0 80 7 0 4
2 3 4 5 6 7
图 1 乌鲁木齐天文站相位校正
图中是 2008 年 7 月 4 日乌站在 日本月球卫星观测实验 中某一个频率通道 P CA L 约 7 h 的相位变化, 接收的卫星 电波信号与 P C A L 比较 , 可以把接收设备 中通道不一致的附加 相 移去掉 sB 测量技术 阵 I 4{是指两个卫星视线方 向夹角很小, 地面射电望远镜在同一波束内对卫 星载波同时观测, 卫星发射电波信号经历的电离层 !大气对流层和观测站接收设备路径几乎一 致, 通过数字化采样和相关处理得到某一频点的两个卫星相位序列 ∀代 r #和 ∀代 r e , u oc u o cZ 在 ∀∀功 ∀∃ O r e#一 ∀代o r e 测量中, 可以去掉 电离层 ! 大气对流层及观测设备引起的绝 != uc u cZ 大部分误差, 从而有效提高两颗卫星几何时延测量值的精度 相关处理后的卫星相位残差 ( esi R dual F i r nge P ha e, R FP ) 1 s 5):
1
引
言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 ry Long B a elne I erf rom etry, V LB I) 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 e V s i nt e 天体测量新技术 [ . 此测量技术利用电磁波干涉原理精确测定极其细微的角大小及其变化, ] l 具有精度高等优点, 在天体测量学 ! 天体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 (U rum qiA stronom i ealO bserv t y , 简称乌站)是 E V N ( ua or E
3. 2
日本探月工程 SE L E N E
2007 年 9 月 1 日 4 发射的日本月球卫星 SEL EN E 由3 个卫星组成, 即绕 10 km 极轨圆轨 0 道 飞行的三轴稳定主卫星, 绕椭圆轨道飞行的两个 自旋稳定小卫星 R ta 和 v s a l s r tr s ] s r R ta 和 V s 分别送出 4 个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 f et ve Isotropi R adi tar Ee i e ated po er, E IR p ) 强度为 w 20 IlW 的载波信号, S 频段 3 个 ( 212 M H z, 2 215 M H z, 2 257 M H z), x 频段 1 个 ( 456 l 2 5 M H z . SEL EN E 卫星 V LB 观测网分布概念图, 如图 2 所示, 由 8 个天线构成: 日 V E R A ) I 本 网即 M i w a ( zusa 水泽)( 3908 #E 14108 # ! O gasa ara ( N ) w 小笠原)( 2705#E 142O3 # ! I gaki( N ) shi 石 垣)( 2404 #E 12400 # ! Iri ( N ) ki 入来) ( 3104 #E 13006 # ; 4 个 国际台站, Shanghai (中国) ( N ) N
王 震
叶 l 祥
艾力 楠2
玉尚 |
塑3,
刘庆会 3 , 王
娜
花田英夫
83 00 1 1
河野 宣之 4
2 . 宇航动力学 国 家重 点实验室 ,
(1 . 中国科 学院 国 家天文台/ 乌鲁木齐 天文站, 乌鲁木齐
西安 1 7 0 0 43 ; 3 . 中国科学院 上海天文台, 上海
20 00 30 ; 4 . 日本国立天文台, 日本国岩手奥州
式中 九 ! f 为卫星发射 电波信号频率, ( 一fl) 为约几十兆赫兹观测频率带宽 群时延随 l 儿 机误差 ! 系统误差约为几纳秒, 即使在带宽不受限制的射 电源 V L B 观测中群时延测量精度 I 也 只能达到几十皮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