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

合集下载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现在
•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 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将于2013年 年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 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 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 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 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其中 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 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 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是利用嫦娥一号备份星研制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火箭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 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 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飞入指定轨道。[5]嫦 娥二号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航天领域多项“世界第 一”: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首次 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 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并 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 。
未来——嫦娥四号
•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专家称“四 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 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 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 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 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重要事件(下)
• 2013年12月6日17时53分,嫦娥三号进行了近月制动,在可变推力发 动机点火361秒后,准确进入半径约为100公里的环月近圆轨道。 • 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 轨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成功进入近月点 高度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约100千米的椭圆轨道。 •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 落相机传回图像 。[4] •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 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将月球车开展3个月巡视勘察。 [3] • 2014年1月15日20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 娥三号”着陆器飞控工作从飞控大厅转移到长管机房,顺利转入长期 管理模式,这也意味着“嫦娥三号”着陆器已开月人造卫星[1]。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 ×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 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 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 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 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 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工程,旨在探索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实现人类登月等目标。

自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探月计划以来,已经完成了多次成功的月球探测任务。

其中,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颗卫星,它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通过微波测距完成了中国首次对月球的精确测绘,绘制出了第一张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升级版,它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并完成了更高
精度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二号还成功飞越了月球轨道,对月球以外的天体进行了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三个任务,它于2012年12月1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传回了大量数据和照片。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四个任务,它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并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发现了月球背面的新物质和新现象。

除此之外,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其他的任务和计划,例如未来将进行的采样返回任务、小行星探测任务等。

这些任务将不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做出贡献。

我国探月工程的三个步骤分别是

我国探月工程的三个步骤分别是

我国探月工程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探月工程指的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的各种探测。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星体,而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就自然成了人类空间探测的第一站。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嫦娥五号计划在11月下旬择机发射。

此次,嫦娥五号的是从月球上将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

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么什么是“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呢?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一期工程——绕月飞行第一步为“绕”,即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目标有5项: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科学目标有4个: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二期工程——落月探测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三期工程——采样返回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故事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中国在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自己的航天事业,并且面临着许多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航天技术的重要性,并决定投资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实验。

在1970年代,中国的航天专家认识到探索月球是一个具有重大科学和战略意义的目标。

于是,在1973年,中国启动了名为“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然而,由于条件限制和技术不足,中国的探月工程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研发探月器和火箭技术,以便真正实现登月的目标。

在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这个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功,协助中国探测和研究月球,同时也为未来登月任务打下了基础。

接着,在201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

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实施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探测月面的相关物质。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后,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一定的数据采集工作。

最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成为首个月球软着陆器的国家。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的边缘高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

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这是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任务。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的冯·卡门环形山,为探索月球背面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探月工程仍在继续进行。

预计2023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任务,实施月球样品返回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项科技成就,也是中国追求科学进步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努力的体现。

它代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决心,并且为中国在未来继续探索太空和深空提供了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是主 要负责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单位 ,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我国探月工程背后的故事

我国探月工程背后的故事

我国探月工程背后的故事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壮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巅峰之作。

然而,这个项目背后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探索和了解。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探月工程的起源。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计划探索月球的可能性。

然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阶段,技术和资源都十分有限。

因此,这个项目在初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中国并没有放弃。

他们制定了一个长期发展计划,逐步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并将之应用于探月任务。

在此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共同努力。

同时,中国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术。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航天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研发月球着陆器等装备。

这种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

除了技术层面的努力外,中国的探月工程背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付出。

他们日夜奋战,进行无数次的实验和测试,以确保航天器的安全和可靠。

他们舍弃个人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全身心地致力于这个国家级的项目。

中国的探月工程也有着广泛的社会支持。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并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是中国探月工程背后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后,中国的探月工程也带来了许多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通过这个项目,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实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中国探月工程背后的故事充满着奋斗和努力的力量。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象征着中国在科技和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我们期待未来中国探月工程的更多成就!。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300字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300字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300字示例文章篇一:《探索月球:我国的探月工程》嗨,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国,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工程,那就是探月工程。

这可不像咱们平时玩搭积木那么简单,这是一项超级宏伟、充满挑战又特别神奇的事儿呢!咱们的探月工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

想象一下,月亮就像一个挂在天上的神秘大宝藏,我们中国人呢,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想要去揭开这个宝藏的秘密。

这个工程有好多复杂的部分。

比如说火箭,火箭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它要带着飞船飞到天上去。

这个火箭可大了,它站在发射台上的时候,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

当火箭点火发射的时候,那场面,哇塞,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壮观,火焰呼呼地往外冒,然后火箭就“嗖”的一声冲向天空啦。

飞船也是很了不起的。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太空之家,里面有好多仪器设备。

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要是坐在里面,就可以在这个小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呢。

飞船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浩瀚的宇宙中穿梭。

嫦娥五号就是探月工程里的明星呢!嫦娥五号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快递员。

它飞到月球上,采集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然后又带着这些珍贵的“包裹”,从月球起飞,再回到地球。

这一过程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接力赛。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采集样本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细心的小工匠,小心翼翼地把月球的宝贝收集起来。

科学家们也是这个探月工程里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们就像一群智慧的魔法师,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通过各种仪器,分析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本。

他们想从这些样本里找到关于月球的各种秘密,比如月球是怎么形成的呀,月球上有没有水呀之类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探月工程,不仅仅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它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月球世界的大门。

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突然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我们小朋友们也要努力学习呀,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这个伟大工程里的一员呢!哇,那可太酷啦!在这个探月工程里,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人和设备,大家齐心协力,才让我们离月球的秘密越来越近。

我国探月工程计划是哪三步走战略

我国探月工程计划是哪三步走战略

我国探月工程计划是哪三步走战略我国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自2004年启动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也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

那么,我国探月工程计划究竟是哪三步走战略呢?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揭开这一谜题。

首先,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是绕月探测。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第一步。

嫦娥一号卫星完成了对月球的绕月探测任务,成功地传回了大量有关月球的科学数据,为我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步是月面着陆探测。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步。

嫦娥三号卫星不仅完成了对月球的绕月探测任务,还成功地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并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号,开展了对月球地表的探测和研究。

这一壮举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最后,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三步是月球样品返回探测。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卫星,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三步。

嫦娥五号卫星不仅完成了对月球的绕月探测任务,还成功地实现了月球样品的采集和返回,为我国航天事业再添一项重大成就。

总的来说,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即绕月探测、月面着陆探测和月球样品返回探测,是一个渐进式、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雄心壮志,也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國登月情況
• 1969年7月20日, 美國宇航員奧而德林 (如圖)和阿姆斯特 朗(頭盔中影像)乘 “阿波罗”11號飞船 首次登上月球。
各國登月 情況
探月竞赛后來冷靜下來
各國登月新热潮
• 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轮月球探測 的热潮--美、俄要重返月球。而欧洲、日 本、印度、英國、德國,还有中國,都公布 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測计划
各國登月情況
• 1961年4月12日,蘇聯 27歲的宇航員尤里· 加 加林乘坐“東方”號太 空船環繞地球一周,成 爲飛出地球大氣層進入 外太空的第一人。 這是加加林完成第一 次宇宙飛行任務後勝利 歸來
各國登月情況
• 1963年6月 16日,蘇聯 宇航員瓦連 金娜· 捷列 什科娃駕駛 “東方”6 號升空,成 爲進入太空 的第一位女 性。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 射中心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員公寓
我 國 计 划 在 海 南 省 筹 建 航 天 发 射 基 地
中國的“嫦娥工程”
什麽是 “嫦娥工程”
中國的探月工程计划分爲哪几个阶段?
探月分三步走: “绕、落、回”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307轨探测数据 制作的全月面DEM
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 高精度地形影像图(局部)
2009年9月我国完成世界最清晰 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制作
•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 形图,由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影像数据, 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制作而成。地 形图采用均地极轴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 月球半径为1737.4公里的正球体表面,空 间分辨率为500米,平面中误差192米,高 程中误差120米。这幅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 图是目前国际上覆盖全月球、平面与高程 的分辨率最高、数据精度最高的月球三维 地形数据 。
中國的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记
各國登月情況
各國登月情況
• 這是蘇聯爲紀念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而頒發的紀念章。紀 念章的一面(圖左)有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運行軌道示意圖。 上端注明發射的日期――1957年10月4日。 • 在紀念章的另一面(圖右)寫著“光榮歸於蘇聯科學”
各探月的國家有不同的打算
(1)■ 探月是不能不做的工作 (2)■ 带动高新技术整体发展 (3)■ 月球可作为资源储备库 (4)■ 关乎人类未來能源战略 (5)■ 是环境监测制高点 (6)■ 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计划作准备
人类探月先后经历的几种方式
国际上探月任务和 深空探測任务的次数和成功率
• 前苏联从1958年至1976年,共发射了43顆探測器,前 5 次均失敗。总成功率为 35%。 “宇宙號” (Cosmos) 系列:共發射了4顆探測器,全部失敗;1972年發射的 聯盟號-L3因火箭故障而失敗。 • 美國自 1958 - 1976 共發射了 54 枚探測器,前 4 次任務 因火箭推力不足均失敗。 1969 年 7 月阿波羅 -11 載人飛 船首次載人成功登月,之後7次載人登月飛行中6次成功, 1次失敗,成功率高達86%。 • 日本於 1990 年發射了首枚月球探測器“飛天”,因未 能释放子卫星進入月球軌道,任务失敗。
• 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为“一轨”,每一轨 大约10900公里长,用时约127分钟。“一 轨图像”指的是“嫦娥”携带的CCD立体 相机利用自身的镜头,采用三线阵推扫的 成像方式,获取前视、正视和后视三条连 续的二维图像。 再融合激光高度计已 经获得的800多万个高程数据制作的全月球 数值高程模型图,就可以制作出更为精确 的月球三维立体影像图。
中國的航天事业
中國古代的 “萬戶飛天”
長 征 系 列 火 箭 的 發 展
中國的航天计划进展和新成果
「两弹一星」的成功 是中國航天史上
第一個里程碑
中國的航天计划进展和新成果
第二個里程碑 是载人航
天器,使我國成为世界继 美國和前苏联后第三個实 现這一目标的國家
中國的航天计划进展和新成果
繞月工程就是 第三個里程碑
介紹中國在2007年10月24日發射 “嫦娥一號”的情況
“嫦娥一號”奔月將要完成的科学任 务
A. 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圖, B. 探測月球上元素的分布, C. 評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資源量, D. 监测远至40萬公里 范围的空間环境,记录 原始太阳风資料,研究 太陽活动对地月空間环 境的影响
“嫦娥一號”到達月球 需要多長時間?
約八天
結語--中國探月工程的意義
中國探月工程的意義
• 航太探測是一項高投入的事業,目前除 了印度之外,公佈月球探測計劃的都是 發達國家。 • 當前,我國面臨許多國計民生的現實問 題,地球上的事還沒有做好,爲什麽要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 去探測月球?
• 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 月球探測也是一個國家高技術發展的 標誌
• 爲以後解決地球能源來源做準備
(如果把月球上的氦–3開發出來,最保守估計 都可以給地球提供500年的電力供應)

月球上已知有5種礦物是地球上沒有的
• 對於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 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很有意義的
謝謝
嫦娥一号的第一轨原始数据。
左侧图像为CCD相机拍下的前视、正视、后视图片
单轨处理得到的正射影像图简单拼 接示意图
2007年11月26日首次发回月面图
正射影像图
数字高程模型
色彩编码地形图
2007年11月26日首次发回月面图
• CCD立体相机一轨一轨扫描月球,地面人员再将 19轨图像数据拼接而成。月图显示的地方,是从 地球看上去月球的表面右下角位置,属于高地。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 • 其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即观 测月球的地形地貌。该激光高度计的测高分辨率 为1米,测量最大误差是5米。激光高度计中的主 要核心元部件——激光管、储能电容器、半导体 泵浦固体激光器、雪崩二极管等均采用了我国自 行生产的元器件。该激光高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与同期发射的日本月亮女神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相 比,测量精度都是5米,在重量(嫦娥15.7千克/ 日本20千克)、作用距离(嫦娥200公里轨道/日 本100公里轨道)等方面比日本先进。
近年各國的探月計劃
时间
1990
1998 2003年9月27日 2004年2月 2005年 2007年9月 2007年10月
事件
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 器。 美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 测器。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空。 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印度计划独立发射小型无人月球卫星。 日本 “月亮女神”升空,以月球探测器绕月运行。 中国 “嫦娥1号” 升空,以月球探测器绕月运行。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 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 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 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 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 约1.37TB,截止2010年2月,获得经过各 种校正后生成的0、1、2、3级数据产品约 2.76TB。
嫦娥一号概况
•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根据中国 月球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任务,在嫦娥一 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 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 、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 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 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