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PPT (2)PPT讲稿
合集下载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语文活动课:嫦娥1号探月卫星ppt

美国 阿波罗11号, 1969年7 月20, 尼尔· 阿姆斯特朗 踏足月球。
Neil Alden Armstrong
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 表面,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 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之后, 阿波罗12、 14、15、16、17和 前苏联的月球号16、 20和24进行了载人 和不载人登月取样。
探测器总共将进行4次绕行星变轨。
第一次变轨是在2005年,是借助于地球引力变轨。根据安排,“罗 塞塔”慧星探测器今后两次变轨是2007 、2009年. 2007年02月25日探测器借助火星完成了第二次变轨.
罗塞塔探测器 飞跃火星轨迹 (白色)示意图, 蓝色为地球轨 道,红色为火 星 重约3吨, 装备有10个科 学探测仪器
月表面
月亮南极区 背对地球的面 地壳厚多陨石 坑几乎没有月 海。 贝利环形山直 径295公里, 可以把整个海 南岛装进去
阴黑区--月海(平 原),这是很久以 前月球表面火山喷 发的结果。
明亮的部分--是山脉, 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月球可利用资源
丰富钛铁矿 是一种潜在的氧气和火箭燃料的 来源 异常丰富的铁 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 上亿吨铁,而整个月球表面平均 有10米厚的沙土。 丰富的稀有金属 储藏量比地球还多 丰富的氦3 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可作为 核电站的能源,安全无污染,易 控制的核聚变。月壤中氦3的含量 估计为715000吨。
共获得了382公斤的月球样 品, 月球探测取得了划时代 的成就。
欧洲
Smart 1探测器, 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 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 勘察 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小巧轻便的欧洲 “智能1号” 世界上第一个利用 太阳能“电火箭”
中国探月工程

现在
•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 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将于2013年 年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 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 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 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 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其中 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 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 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是利用嫦娥一号备份星研制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火箭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 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 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飞入指定轨道。[5]嫦 娥二号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航天领域多项“世界第 一”: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首次 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 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并 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 。
未来——嫦娥四号
•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专家称“四 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 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 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 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 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重要事件(下)
• 2013年12月6日17时53分,嫦娥三号进行了近月制动,在可变推力发 动机点火361秒后,准确进入半径约为100公里的环月近圆轨道。 • 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 轨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成功进入近月点 高度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约100千米的椭圆轨道。 •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 落相机传回图像 。[4] •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 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将月球车开展3个月巡视勘察。 [3] • 2014年1月15日20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下,“嫦 娥三号”着陆器飞控工作从飞控大厅转移到长管机房,顺利转入长期 管理模式,这也意味着“嫦娥三号”着陆器已开月人造卫星[1]。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 ×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 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 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 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 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 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
月球知识科普PPT课件

月球并没有“暗边区域”,然而月球的“远侧”是人们无法从 地球上进行观测的。
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27%,其重力作用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最大的满月和最小的满月
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 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因 此月球每次环绕一周时,地球中心 与月球中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名称
阿波罗14号
阿波罗15号 月球20号 阿波罗16号 阿波罗17号
国家
美国
美国 苏联 美国 美国
抵达时间
1971/2/5
1971/7/30 1972/2/21 1972/4/21 1972/12/11
月球21号
苏联
1973/1/15
月球24号 SMART-1 月船1号 嫦娥1号 月球陨坑与遥感卫星
1969年7月20日,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
为了纪念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 成为“人类月球日”。
不得将觅知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分 销、发布或者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转授权、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 权利。
目录
1 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 中国的探月梦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痘疮历史”
月球表面痘疮般的陨坑揭示出过去它曾遭受猛 烈的陨石碰撞,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以及月 球内部缺乏活动性,其表面的陨坑可记录几十 亿年前陨石碰撞的迹象。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月球引起地球海洋潮汐
地球上的海洋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造成的(太阳具有部分影响),月球的重力作用牵引地球的海 洋,伴随着地球的旋转,月球的重力将使地球海洋形成潮汐。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 球将排成一条线,产生更高的潮汐。
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27%,其重力作用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最大的满月和最小的满月
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 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因 此月球每次环绕一周时,地球中心 与月球中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名称
阿波罗14号
阿波罗15号 月球20号 阿波罗16号 阿波罗17号
国家
美国
美国 苏联 美国 美国
抵达时间
1971/2/5
1971/7/30 1972/2/21 1972/4/21 1972/12/11
月球21号
苏联
1973/1/15
月球24号 SMART-1 月船1号 嫦娥1号 月球陨坑与遥感卫星
1969年7月20日,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
为了纪念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 成为“人类月球日”。
不得将觅知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分 销、发布或者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转授权、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 权利。
目录
1 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 中国的探月梦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痘疮历史”
月球表面痘疮般的陨坑揭示出过去它曾遭受猛 烈的陨石碰撞,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以及月 球内部缺乏活动性,其表面的陨坑可记录几十 亿年前陨石碰撞的迹象。
月球鲜为人知的奥秘
月球引起地球海洋潮汐
地球上的海洋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造成的(太阳具有部分影响),月球的重力作用牵引地球的海 洋,伴随着地球的旋转,月球的重力将使地球海洋形成潮汐。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 球将排成一条线,产生更高的潮汐。
嫦娥工程 PPT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 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 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 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 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 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
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
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
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
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 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 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 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 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 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 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
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
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
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
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 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 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 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 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是主 要负责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单位 ,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探月精神ppt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星际探测有着更深更远的梦想。嫦娥五号归来预示着新的探索即将出发,“天问一-号”还将面对火星探险的多道关卡,空间站建造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但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梦想的跋涉就会充满无穷动力。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必将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探月季
ACTIVITY PLANNING OF LUNAR EXPLORATION PLAN
PART THREE
弘扬探月精神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lunar exploration
弘扬探月精神
探月季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在历史和文明的根脉上成长。古有嫦娥奔月不知其踪的启蒙之源,今有“嫦娥五号”直抵苍穹的仰天豪迈。当中国的国旗被端端正的插入月球表面的那一寸土壤时,我不禁感叹,勇于探索,协同攻坚,扬探月之精神,创中华之奇迹。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洋溢的是攻坚克难的强大自信,体现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心态。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射任务的“双线作战”,到顶住几次航天发射失利的压力再创辉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用平常心看待困难、用自信心对待征途,交出的答卷让人敬佩。有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无论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探月工程
探月季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2022年5月6日,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宣布,自即日起公开发布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
探月季
ACTIVITY PLANNING OF LUNAR EXPLORATION PLAN
PART THREE
弘扬探月精神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lunar exploration
弘扬探月精神
探月季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在历史和文明的根脉上成长。古有嫦娥奔月不知其踪的启蒙之源,今有“嫦娥五号”直抵苍穹的仰天豪迈。当中国的国旗被端端正的插入月球表面的那一寸土壤时,我不禁感叹,勇于探索,协同攻坚,扬探月之精神,创中华之奇迹。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洋溢的是攻坚克难的强大自信,体现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心态。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射任务的“双线作战”,到顶住几次航天发射失利的压力再创辉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用平常心看待困难、用自信心对待征途,交出的答卷让人敬佩。有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无论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探月工程
探月季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2022年5月6日,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宣布,自即日起公开发布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23页PPT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 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
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 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 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 化论证工作。
•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
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嫦娥奔月工程
• 我国探月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
• 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
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 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 建立数个科学站。航天大国俄罗斯也制定了本国的月球探 测计划。
探月工程
“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
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嫦娥奔月工程
•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
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中国探月工程PPT (2)课件
探月工程
•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
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 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 球。
•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曾展开
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苏联共向 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 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 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 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 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 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 化论证工作。
•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
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嫦娥奔月工程
• 我国探月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
• 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
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 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 建立数个科学站。航天大国俄罗斯也制定了本国的月球探 测计划。
探月工程
“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
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嫦娥奔月工程
•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
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中国探月工程PPT (2)课件
探月工程
•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
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 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 球。
•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曾展开
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苏联共向 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 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 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 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