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1
宇宙的边疆1

卡尔· 萨根
卡尔·萨根 美国 著名“大众天文学家” “公众科学家”
1980年 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 在60多个国家上映 观众高达5亿 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本文即为《宇宙》解说词
解说词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海拔2171.7米,覆盖面积保持在30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 平方公里以上,以水草繁茂而得名。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 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鸟类178种或亚种,其
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并为一 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威宁草海
解说词 明确的对象
解说词 (说明文)
清晰的顺序
优美的语言
明确说明对象
理清说明顺序
课文17段说: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 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请依次往前追溯我们的“漫游”旅程, 明确课文的主要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作业:
请以《我眼中的宇宙》为题,写一 篇200字以内的宇宙遐想。
谢 谢
练习: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 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 可能是一个太阳。 (列数字、下定义) 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 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 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 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一万个太阳或一万亿 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 铅大100万亿倍。 (打比方、作比较)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地球
说明对象
7 10 11 15 17
高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优质课(24张ppt)课件

2.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 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 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 更为美好的家园。
感受·鉴赏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走进作者
比喻
抒情
开始三段文字 结尾两段文字
议论
美
列数字
拟人 对比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鉴赏示例:
(1)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 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思考•领悟
空间顺序(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应用•拓展
积累·整合
顺序
7 星系
由大到小
离地球80亿光年
10 本星系群
离地球200万光年
11 银河系
离地球4万光年
15 慧核
离地球1光年
17 地球
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本文顺序:空间顺序 (由远到近、由大到小)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走近作者 解说词 感受• 思考 合作•探究 应用•拓展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 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 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 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 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 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 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家宝
科普作品:中国读者很难提出好问题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 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五、思考·领悟
2010年7月6日, 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
走近作者
解说词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范围和边界。
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图像和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对科学发现的介绍,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感受宇宙的广袤和神秘。
文章开头就用宇宙炜煌的景象和太空中的发现描绘了宇宙的辽阔和奇妙,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接着,文中通过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介绍,将宇宙的范围逐渐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文章中对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介绍,通过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和场景作为类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比如,文中将太阳系比喻为一个大约7米宽的大球,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其规模之大。
而对于银河系,则通过比喻为一片星云,让读者领略到其逼真的美丽。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文章介绍了宇宙的边界和宇宙扩张的现象,让人们认识到宇宙的本质和演化的过程。
文中提到,宇宙的边界很难用定义的方式来描述,因为边界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物质和能量的界面。
而关于宇宙的扩张现象,则引入了物理学著名的“大爆炸”理论,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展示了宇宙的演化史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整篇文章以讲故事和引导思考为主线,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通过文字和图像的交互,文章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化繁为简,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了宇宙的奥妙和无限可能。
文章还点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足之处,表达了一种对未解之谜的高度敬畏之情,而这种敬畏正是科学的精神所在。
在尊重知识和探索未知的理念下,这篇文章让读者对宇宙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热情。
第十三课宇宙的边疆1

第4单元第十三课宇宙的边疆1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眩.晕(xuàn)脚趾.(zhǐ)夙.望(sù) 人才济.济(jì)B.广袤.(mào) 踝.节(huái)档.案(dǎnɡ) 奄.奄一息(yǎn)C.旋.涡(xuàn) 窥.视(k uī)羞赧.(nǎn) 璀璨.夺目(càn)D.甲烷.(wán) 氦.气(hài)战.栗(zhàn) 咫.尺天涯(zhǐ)【答案】D(A项,济济jǐ;B项,档dànɡ案;C项,旋xuán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貌和神离奋发图强好高骛远知人论事B.泾渭分明计日程功两全齐美曲指可数C.墨守成规轻歌曼舞黔驴技穷针砭时弊D.开源节流迫不急待淋漓尽至人才辈出【答案】C(A和—合,事—世;B齐—其,曲—屈;D急—及,至—致。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千万别告诉我你要煮面给我吃,我会受宠若惊,而且也担当不起,更是敬谢不敏....,谁知道你煮出的东西能比我煮的好到哪里去!B.楚国就是这样在强国如林的环境中由弱变强的;楚人筚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C.王君的作文水平相当高,但是就是经常忘记了标点符号,经老师的反复教导和他自己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D.贺岁大片《命运呼叫转移》首映式结束后,观众对该片议论纷纷,觉得影片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都不可理喻....,很难找到生活原型。
【答案】B(A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B项,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C项,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需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D项,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1(PPT)3-3

•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 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 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 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 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 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 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 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 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 《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 计的星球》等。
•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 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 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 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 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 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 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 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 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 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状态下缓步动物会缩小成只有原来%到%的体积,降低新陈代谢甚至分解部分器官。该过程伴随有三次连续的蜕皮,结束的时候,动物就会被多层角质层外壳 所包绕。在这种状态下缓步动物能存活一年。当环境改变回来,该个体能在到8小时内脱壳而出。 胞囊的形成只会在水中发生。它远不如小桶状态那样具抵 抗能力,而且其水分; https:/// 微商 微商代理 ;含量也决定了其不具有抗高温能力。 生存状况 德国科隆-波尔兹(Cologne - Paulze) 宇宙医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m 太空中的水熊 太空中的水熊 edical research in the universe)研究员、参加本次研究的天体生物学家之一彼得拉·雷特贝格 说,“我们发现,这两种缓步类动物(Tardigrata)在太空环境中都生活得很好,和在地面上没有多大区别。但是遭受太空环境和太阳辐射双重考验后的样本, 存活率很低。” 实际上,当最终被放回水中的时候,暴露在太空环境和太阳辐射双重考验下的缓步类动物只有%存活了下来,并且,所有的幼虫都没有孵化 出来。但是,荣松说,“尽管如此,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在双重暴露下,仍然有样本存活的动物。”雷特贝格推测,可能是缓步类动物的外层, 即皮层,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太阳辐射。 研究人员称,和微生物细菌(Microbial bacteria)耐辐射奇球菌(Streptococcus)一样,缓步类动物肯定也有一种细 胞机理——可以修复辐射的伤害,或者直接抵御太阳辐射。荣松说,“在遭受太阳辐射的时候,没有数据显示缓步类动物的体内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 知道太阳辐射对它们的伤害有多大,它们又是怎样修复这些伤害的。” 实验表明,至少有一些动物可以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下毫无屏障地存活。在这个“超级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1)

宇宙的边疆 (1)

主旨感悟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 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 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 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 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 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 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写作借鉴
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本文几乎在 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 每个天体空间的说明中都运用了数字说明。 每个天体空间的说明中都运用了数字说明。 否则人们就对天体特征模糊不清。 否则人们就对天体特征模糊不清。 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大量的比 喻把人们难以想象的宇宙景象生动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说明文的可读性。 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说明文的可读性。 本文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 本文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但通篇又极具 层次感,这是电视解说词的最大特点。 层次感,这是电视解说词的最大特点。它 必须随时随电视画面而改变说明的内容。 必须随时随电视画面而改变说明的内容。
理解下列语句
4.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 .有些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 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 万亿个地球; 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得可以容得下 万个太阳或 万亿个地球; 有些小如一座城池, 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 100万亿倍。 万亿倍。 万亿倍
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文章结构解读
: . .
1-6
宇 宙 的 边 疆
.解 解 .解 解 .解 解 . .解 解 .
12-14 15-16
. .
7-11
. .
结. 结
17-18
宇宙结构示意图
八大行星运行轨道示意图
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1)

哈九中秦凤云语文工作室教学设计
1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结合导学案,以四人为学习小组研讨解决问题。
通过诵读及研讨同学们初步了解文章。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卡尔萨根。
播放幻灯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找学生划分文章层次
幻灯片明确:
①地球②银河系
结合导学案,分组展示成果,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三个“这样”“晕眩战栗”怎样理解?
明确:“这样”指宇宙永远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
“晕眩战栗”形象地表现了人类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激动的心情。
2.第5自然段,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哪些好处?
明确:列数字。
列出具体数字不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让我们对宇宙的辽阔无垠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
阅读课文第12~1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12自然段,“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一句有何妙处?
明确:这句话准确形象地揭示了星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暗示了宇宙的广阔无垠。
4.第16自然段中,作者举冥王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作者举冥王星是为了说明他们的热量来自太阳,并且围绕着太阳做近似圆周的运动。
5.第16自然段,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学生诵读,疏通字词
小
讨。
分组分享研讨成果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
学科组高一语文组主备人胡阳林执教人课题宇宙的边疆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想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
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
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
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