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2篇范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2篇范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比较好。
”……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同学,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感觉,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
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
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内容的限制。
材料作文看似开放,其实限制严格,可谓戴着锁链的舞蹈。
所给材料为一组名句和一段叙述材料,容易让考生走入名言类任务驱动作文的误区。
实际上名言只是一个引子,材料的关键在于“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及由同学甲、乙、丙观点的讨论所引发的思考。
题目明确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指向:“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考生在写作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些讨论展开。
2.立意的限制。
材料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期望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之间的矛盾。
问题都指向自我管理,如如何自律,如何与自己很好地沟通和解,如何做才能成就美好未来,如何做才能提高幸福指数等。
20届高考模拟卷作文及范文4.最新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四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18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小娜,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为之骄傲。
但对于未来的规划,家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爷爷认为,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内也有很好的大学,还是不出国为好;妈妈认为,哈佛毕竟是世界级的名校,可以去,但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才能无愧于祖国;而爸爸则认为,在国外读书,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生活也很好,许多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贡献不比在国内的小。
面对不同的意见,小娜有点迷茫。
假如你是小娜的同学,你对小娜家长的规划(意见)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她提个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胸怀世界,学以报国作为小娜的同学,我想和各位家长谈下我的看法,其实,我的看法很简单:胸怀世界,学以报国!胸怀世界,学以报国,需要爱国之情。
邓稼先,为我们国家做出了不可估计的贡献,两弹一星的称号不愧于他。
他抛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和待遇,跑到戈壁稿核研究。
戈壁,是多么险峻的地方,核研究,是多么危险的工作,但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投入到核事业。
常年在外工作,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行的,而这信念的基础就是我们人人应高具备的爱国之情!正是有了这爱国精神的支持,对祖国的热爱,他才冒死抢下破碎了的核碎片,坚定不移的留下来勘测地下信号,就算在病危时,也不枉给国家写一份核事业的计划书。
没有中国魂,没有爱国心,他能撑到现在吗?爱国之情,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没有了爱国之情的人就不会记得祖国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就会为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观点自私自利的独自奋斗着。
胸怀世界,学以报国,需要真才实学。
只有增长本领,才能学成报国,而出国留学扩大了知识半径,开阔了知识视野,为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只要有报国之志,不管是远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前提是要有真才实学,否则也只能说是志大才疏,百无一用。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了。
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请以“低配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低配人生拥有一颗闪亮的星星,何必再去奢望满天繁星?拥有一株芳香的鲜花,何必再去要求整个春天?降低物欲要求,低配人生才是幸福人生。
宁静淡泊是她的人生基调,生活虽然简单,但她过得幸福安然。
没有豪华别墅,也没有高端大气的书房,可杨绛先生依旧天天手持书卷。
家中没有书房却处处是书房,卧室、客厅都摆着书架,上面慢慢都是书。
低配的生活中,她有力掌控了自己的人生,《走在人生边上》《我们仨》屡屡惊艳世人。
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不与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炙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朴实无华的语言一如先生那淡泊简朴的低配人生,但正是这份淡泊质朴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真谛。
低配生活,低的是纷扰的物质生活,高的是面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安于低配人生的人,不会过分在乎鲜花和掌声,也不会过分注重名利和世人的评价。
享受低配人生的人,对自身要求严格,却不会过分要求生活。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面对,中国光学之父,的美誉,他却说自己只是一根火柴,不能照亮整个中国,而努力和成绩是大家的。
多么低调的语言,多么高尚的人格!王大珩、钱学森、邓稼先,我们中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根根不追求物质享受,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却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火柴,,才能取得今日之成绩。
低配人生,低的是自己的物质生活,高的是燃烧自己奉献祖国的情操!而如今,在日趋纷繁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有低配的生活态度。
20届高考模拟卷作文及范文8.最新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八一、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坚持,通常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
《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变,通常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
坚持和改变都需要经历艰辛,也都可以获得成功。
请以“坚持与改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材料分析:这是一则材料类命题作文。
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读,仔细审读作文材料;第二步,抓,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材料的意图,猜测出题者的倾向性;第三步,联,联想两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联想与材料有关的作文素材;第四步,悟,悟出生活哲理,拔高作文立意。
本题材料分两则,首先分别审清题意,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
“坚持”意味着对理想、品格、做人底线、气节、做事方法等的坚守,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改变”的对象应是方向、方法、心态等,改变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
那么这二者是什么关系呢?坚持和改变既是相互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的。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以对立,而有时他们又可以相容,比如改变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坚持。
写作时既要分别阐述,又要找到二者的联系,不可孤立片面。
参考立意:1、坚持本心,改变方法3、坚持理想,改变路径2、坚持原则,改变态度4、坚持底线,改变社会可用素材:1、一位诗人,峨冠博带,行吟在江水之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个梦碎者和梦醒者,最终怀抱沙石走向南方的一条河流。
我感动于不折不扣的坚持,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著而冷峻。
生命诚然让人敬畏,生命的方式更需要维护。
我折服于一个个坚持生命方式的人。
2、我们这个时代,水土流失的同时,人性也在流失,我们笑话愚公之不慧,孔子之不明,屈子之不醒?但良心与正义依然被某些人苦苦坚守。
吴敬琏,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为何如此被人推崇?为的是他敢于为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扫除污浊,为的是他坚守经济环境的纯净与公正,哪怕他经常接到一些股市鹰犬的恐吓信。
关于零门槛和高门槛的作文

关于零门槛和高门槛的作文咱今儿来聊聊“零门槛”和“高门槛”这俩有意思的事儿。
你说这零门槛,就好像是那敞开大门的游乐场,谁都能进去乐呵乐呵。
不管你是高矮胖瘦,聪明愚笨,只要你想来,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比如说现在好多手机上的小游戏,一点开就能玩,没啥复杂的要求,这就是零门槛。
还有那些个街头小吃摊,谁都能去买上一口尝尝,不挑人。
零门槛好啊,给了大家尝试的机会,谁都能掺和一脚,说不定还能发现自己隐藏的天赋或者乐趣呢。
可这高门槛呢,就像是那神秘的城堡,门口站着高大威猛的守卫,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
比如说要成为一名顶尖的科学家,那得读好多好多的书,掌握超级多的知识和技能,这门槛高得吓人。
再比如说参加那种特别高级的比赛,没有过硬的本事,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高门槛虽然让人望而却步,但一旦跨进去了,那里面的风景说不定美得出奇。
因为高门槛把那些没啥真本事、光想凑热闹的人挡在了外面,进去的都是精英,竞争也更有质量。
其实吧,零门槛和高门槛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零门槛让生活丰富多彩,人人都能参与;高门槛促使人们努力拼搏,追求更高的目标。
咱过日子也是这样,有时候遇到零门槛的事儿,轻松参与,享受过程;有时候面对高门槛,咬咬牙加把劲,说不定也能翻过去,看到不一样的风光。
所以啊,不管是零门槛还是高门槛,咱都别怕,勇敢地往前,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word完整版)2020高考模拟作文和范文: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doc

2020 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学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材料二国学大师陈寅恪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
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信息意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本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一个是“零门槛获好评”,一个是“自设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立意要求是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的思考,所以文章立意应紧扣“设置门槛”,而非“门槛”本身。
任何脱离“设置门槛”的写作都是偏题甚至跑题。
2.价值判断限制。
两则材料中行为人所持观点对立:一是扬州文化馆“零门槛”的做法获得广泛好评,一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和钱钟书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置“高门槛”。
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寅恪和钱钟书设置“高门槛”其实是秉持着严肃的学术态度而对读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并非故意刁难读者,更不是拒绝读者。
所以虽是看似对立的观点,却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考生要深入探究二者的良苦用心。
3.文体限制。
“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考生所写的必须是议论性文体。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两则材料对“设置门槛”持不同态度,材料一为“否”,材料二为“是”。
考生写作时可以侧重于2 / 6材料一,论述在某些方面,面对普通大众可以设置零门槛,以吸引大众的积极参与;也可以侧重于材料二,论述在某些方面必须设置较高的门槛,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学术;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是否设置门槛应该区别对待,当设则设,不当设则不设,当低则低,当高则高。
高中优秀作文:文化无门槛

高中优秀作文:文化无门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馆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胜家”,获得了广泛好评。
材料二国学大师陈寅俗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锺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
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文化无门槛《水浒》一书,堪称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农民战争的史诗,可是当初竟然连作者姓甚名谁都众说纷纭,难以考证。
若问成书的时候作者缘何不敢署上大名?很大程度上怕是要“归功”于那些刻意为文化设置门槛的所谓“精英文人”。
精英嘛,自然是瞧不上文学界的那些“旁门左道”的,惟有汉赋、唐诗、宋词这类“高雅文学”方可登堂入室。
在这些人眼中,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门槛横亘于文化殿堂的大门之外。
于是乎,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之类的新兴文学样式便被当年的文化精英们不屑地赶进了勾栏瓦肆之中,只能由评书艺人去手口相传。
然而,这些“沉沦下僚”的“没有文化品味”的文人及其创作当真如此不堪?不然。
试问,自古以来那些被后代称之为“文学”的东西到底缘何而来?还不是从“俗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产生发展而来。
其中瑰宝如《诗经》者,被后世尊为诗歌的鼻祖,传之后人,历千载而不衰。
其实,这些诗歌中的奇珍当初也不过就是乡村普通百姓口中的民歌民谣。
倘真要为文化筑上一道“去粗取精”的门槛,《诗经》中的305篇作品绝大多数恐怕都要被拒之门外。
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俗文化的积淀,才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人类文明的煌煌大厦。
而所谓的“文化人”又由何而来?“人非生而知之者”,何人不是首先受着俗文化的濡染,再一点点求经问道,才得以脱颖而出?因此,还是吁请我们的精英人士能高抬贵手,鉴定文化的质量和档次时不要将“孩子和污水”等量齐观。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演讲文。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演讲文的特点,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结构严谨等。
同时,要注意措辞得当,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以确保听众能够理解。
演讲稿:弘扬“实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尊敬的各位高一新生,大家好!我是___的一名学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作为___的学生,我们有幸拥有一所以“实”为名的学校。
但是,“实”不仅仅是一个校名,更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实文化”的内涵,以及我们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字的本义。
它指的是柜子里装满了贝壳,代表家境富裕。
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
这些引申义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词汇,更是一种精神内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实”为准则,追求真实、诚实、踏实的生活态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实”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一直在我们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都强调了“实”这一精神,如《道德经》中的“至真至简”,《孟子》中的“诚意正心”,《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实”这一精神的体现。
在现代,我们更需要弘扬“实”这一精神,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那么,作为___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实文化”呢?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真实、诚实、踏实的生活态度。
其次,我们要积极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实”这一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最后,我们要将“实”这一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文化”,让更多的人成为“实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在这里,我想向各位高一新生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议。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研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实”这一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学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材料二
国学大师陈寅恪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
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命题说明: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
本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一个是“零门槛获好评”,一个是“自设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立意要求是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的思考,所以文章立意应紧扣“设置门槛”,而非“门槛”本身。
任何脱离“设置门槛”的写作都是偏题甚至跑题。
2.价值判断限制。
两则材料中行为人所持观点对立:一是扬州文化馆“零门槛”的做法获得广泛好评,一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和钱钟书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置“高门槛”。
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寅恪和钱钟书设置“高门槛”其实是秉持着严肃的学术态度而对读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并非故意刁难读者,更不是拒绝读者。
所以虽是看似对立的观点,却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考生要深入探究二者的良苦用心。
3.文体限制。
“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考生所写的必须是议论性文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两则材料对“设置门槛”持不同态度,材料一为“否”,材料二为“是”。
考生写作时可以侧重于
材料一,论述在某些方面,面对普通大众可以设置零门槛,以吸引大众的积极参与;也可以侧重于材料二,论述在某些方面必须设置较高的门槛,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学术;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是否设置门槛应该区别对待,当设则设,不当设则不设,当低则低,当高则高。
这就给考生审题立意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考生的思考是开放的。
从文化馆的“零门槛”,到陈先生、钱先生的“自设门槛”,材料中的“门槛”都具有抽象的意义,不是具象的“门槛”。
“门槛”一词具有多个意项,考生可以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门槛”展开思考,这就给考生的写作选材和论证提供了极大的自由。
解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类似于2019年浙江卷。
材料提供了两个看似对立相反的观点,比浙江卷的作文提示信息更少,相对增加了难度。
材料提供了两个观点:文化馆的“零门槛”备受大众欢迎,国学名家自设的“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零门槛”深受大众欢迎毫无疑问是对的,国学大师坚持设置高门槛的做法也不能妄加否定。
题目巧妙回避了考生一刀切的思维习惯,要求拓展思维,增强其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与以往常见的作文题目相比,本题呈现出对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侧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在这道作文题中,“门槛”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门槛”现象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本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设置“零门槛”还是“高门槛”,要区别对待。
2.设置“高门槛”还是“零门槛”,要立足生活实际。
3.如何设置“门槛”才最合理?
……
偏题立意:
1.拒绝生活中的“高门槛”。
(偏题,立意片面,犯了一刀切的错误)
2.“门槛”文化。
(偏题,题目核心词是“设置门槛”而非“门槛”)
3.对“门槛”的思辨。
(偏题,题目核心词是“设置门槛”,而非“门槛”)
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
扬州文化馆“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些学界老前辈却在自设门槛,拒人千里之外。
这不禁让人深思:要“零门槛”,还是要“高门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民智已开,资讯发达。
曾经贵族化的教育变成了人人都享有的权利乃至义务。
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权、知情权、点评权等众多权利,早已经实实在在下落到了民众手中。
进一步开启民智,社会的全民建设早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种情形下,扬州文化馆的“零门槛”推广无疑是大势所趋,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然而,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这种“零门槛”现象,太多“门槛”甚至“高门槛”的设置,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对于这个现象,国民最有感触的莫过于高考了吧。
那一道一道的分数线,就是一道一道的门槛。
高高低低的门槛,决定着你进入的是综合实力或强或弱的学府。
就像清华北大,你上或者不上,高高的门槛都立在那儿,不会改变。
那一道一道门槛,更是一个标杆,是一种实力和水平的象征。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和追求,也有拒绝接受的权利。
弟子不会乱拜师父,师父也不会乱收弟子,姑娘和小伙子的择偶也有着自己的标准,绝不会来者不拒,不设门槛。
那一道一道门槛,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理想的坚守。
陈寅恪先生立下遗嘱,其作品必须繁体,也必须竖排。
钱钟书先生要求《管锥编》只能繁体印刷,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在设置“门槛”的背后,他们承受着版税的缩水,承受
着一些人的非议。
但他们坚守着风骨,宁愿让自己的作品“藏之名山”,也一定要“传之其人”。
这道门槛,来自于他们的学富五车的傲气和超然于功利的心态。
这道门槛,是他们深谙“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的人性,而为作品修筑的一道智慧的壁垒;是他们认识到“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而在精神传承方面拒绝了世俗的诱惑。
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那个高高的龙门,对悲观者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逾越的难关;对乐观者来说,它却是一个目标,一种激励,一种蜕变前的努力。
门槛是可以不设的,比如全国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那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而在某些幽深的庭院面前,门槛又是不得不设的,因为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向上的精神。
这道门槛,可以是分数,可以是学历,可以是能力,可以是金钱,可以是人品,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东西。
喜欢“零门槛”,但不要惧怕挑战“高门槛”。
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