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性与艺术性_中国电影市场化问题

合集下载

电影产业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

电影产业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

电影产业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第一章:导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和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电影产业已经迎来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时代。

本文将从市场化和国际化两个方面,探讨电影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电影市场化的发展1、电影市场化的定义和特点电影市场化,是指利用市场机制为导向,运用各种营销策略,进行电影创作和推广,以达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电影市场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商业利益:电影市场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利润成为制约电影创作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2)消费者导向:市场化的电影制作必须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和口味,制作出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作品,以增加票房收入。

(3)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市场化的电影运作必须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包括宣传、预告片、场景还原等方式,提高观众的购票意愿。

2、电影市场化的现状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电影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制片公司和电影院,电影票房的数量和收入水平也逐年攀升。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3、电影市场化的未来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影市场化也朝着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市场化将更多注重于网络营销和移动终端的推广,融合更多的科技手段,开发更多的观影方式,以适应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的观影需求。

第三章:电影国际化的发展1、电影国际化的定义和特点电影国际化是指将电影作品的内容、风格和制作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并应对本地化的多样性,进而拓展电影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和国际市场空间。

具体特点如下:(1)主导因素是人才:电影国际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电影人才的创意和融合力度。

(2)借鉴和创新并重:电影国际化要充分借鉴国际电影的成果,同时也要为之创新和贡献。

(3)制片团队的融合:制片团队在国际化电影中需要融合多样化的文化,提高电影作品的海外市场适应性。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第一篇: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现代电影的发展——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

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

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

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

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

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

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

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

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

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类型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

本文旨在探讨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现状1. 主流类型与地域特色当前,国产电影类型主要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悬疑片等。

这些类型电影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例如,动作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喜剧片则善于运用地域性幽默元素。

2. 商业化与市场化趋势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加剧,商业化与市场化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片方为追求票房收益,往往倾向于投资热门类型电影,并注重营销策略的运用。

三、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点1. 题材丰富多样国产电影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涵盖了历史、战争、现实、科幻、奇幻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2. 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产电影在特效、音效、画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使得类型化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3. 创新元素不断涌现在类型化发展的过程中,国产电影也在不断尝试创新。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或是将不同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电影作品。

四、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未来趋势1. 关注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未来,国产电影应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达正能量与价值观。

2. 强化文化自信与本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强化文化自信,挖掘并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同时,应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

3. 持续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国产电影应持续在题材、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新的类型与领域。

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视听视听解读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罗紫文摘要:中国主旋律电影经历了从诞生、发展到现如今的成熟三个时期。

由于主旋律电影具有国际化视野、娱乐性增强和政府支持的优势,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

但也存在人物形象单薄、题材较窄、表现手法平淡和营销方式单一等问题,应该从塑造饱满人物、扩大题材范围、丰富表现手法和加强营销推广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优势;问题;对策一、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以弘扬国家主流意识为目的,选材多以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为主,能够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中国主旋律电影经历了从诞生、发展到现如今的成熟三个时期。

(一)诞生期“主旋律”一词原指音乐中的术语,即一个声部所唱或所奏的主要曲调.后来,在我国,这种观点被引入到电影行业,最早出现在1979年邓小平在第四次文坛的演讲当中,因着重强调艺术的重要性,使得电影艺术观念进一步得到开放。

1987年3月,电影局首次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突出主题,坚持突岀多元化”的口号,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指导思想。

同年,创作了两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彭大将军》《巍巍昆仑》等。

(二)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虽然影片仍然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做到内容和题材的改变,但是影片却具有了一定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比如1996年上映的《红河谷》,讲述了西藏儿女生死相恋和并肩抗战的感人故事。

1997年《甲方乙方》以贺岁片的样貌在内地得到巨大反响。

随后的“主旋律”电影便开始逐渐向市场化、产业化靠拢。

在这个阶段中,过去正统的历史叙述开始淡化,反之,在生产和传播等许多方面都开始进行初步探索。

(三)成熟期21世纪,影片尝试采用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合运行的策略。

内容上大胆参照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技巧,调用好莱坞的表达手法。

比如2009年的《建国大业》,影片邀请百余位明星零片酬客串,不仅借用明星效应赢得了票房,而且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好莱坞表现手法,呈现给观众一种大手笔的制作感。

中国影视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影视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影视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中国影视业呈正向态势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普华永道的报告中,预测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将在2018年增到59亿美元,种种数据说明,中国电影行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产量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已达217.6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7.51%,这说明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在不断提高。

中国电影发展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首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如雨后春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在良好政策的导向下,中国电影有了高速增长。

从技术层面解读,新技术、新创意、新手法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画质美感和创意空间,在技术推动市场,电影票房逐年攀高的大背景下,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达到了空前规模,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持续不断地扩大。

除此之外,海外交易情况也有了大幅提高,呈现多元化、地域性合作越发加强,影院数量飞速增长。

在全球化市场的浪潮中,影视业也实现了跨文化、跨地域的双向合作,不容忽视的是,电影正在渐渐地成为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二、中国影视业正向态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的产量正逐年稳定增长,这说明,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

但在影视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背景下,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我国电影从业人员在经济观念和操作方式上有诸多不规范,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投资主体渐渐走向多元化,但中国市场和西方市场有诸多不同,导致我国电影市场的敏感程度相对薄弱。

其次,在网络剧日益兴起的过程中,广电总局点名对一些网剧进行了批评。

在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分别作了2015-2016年电视剧管理和网络剧的发展与管理的主题报告。

核心要点是,审查标准要和电视剧实施一样的监管。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摘要] 电影的商业性是与⽣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者缺⼀不可。

⽽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

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受众群体⼩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存。

⽂章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阐释两者的有机融合,探知国产电影的未来⾛向。

[关键词] 国产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1911年,意⼤利⼈⾥佐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此电影被称为独⽴于戏剧、⾳乐、绘画等六门艺术的“第七艺术”。

然⽽,电影并⾮诞⽣于神圣的艺术殿堂,⽽是巴黎的⼀家地下咖啡馆。

显然,电影是作为⼀个公共娱乐项⽬问世的。

①⾃电影诞⽣之⽇,商业性就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与⽣俱来的。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电影已成为⼀门独⽴的艺术,具有满⾜⼈类精神交流和审美需求的功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投资制作的商业⼤⽚,使得众多引进者获取了⾼额的利润,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业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孰轻孰重、⼆者是怎样⼀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

②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性是创作者秉持受众为王、⽤户⾄上的原则进⾏创作,⼤众是票房和利益的保证,最主要的⽬的就是赢取利润。

换⾔之,商业性是所谓的“利”。

⽽艺术性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所进⾏的优质艺术对话,创作者在表达⾃我的同时满⾜了⼤众的审美追求,为此⼤众对作品及主创⼈员颇为赞赏,即艺术性是所谓的“名”。

如何做到名利双收,是持续萦绕在创作者⼼头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电影创作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国产电影创作现状 中国的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且在诞⽣之初就担负起政治宣教的责任,在⼀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

浅谈中国电影文化

浅谈中国电影文化

浅谈中国电影文化当《捉妖记》狂赚20多亿票房,当《煎饼侠》一跃成为票房黑马,当《小时代》系列充斥各种纸醉金迷依然博得大众眼球,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的电影文化究竟从何处来,应该往何处去?近年来,国家不断倡导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家的文化建设。

而电影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其本质也是要呈现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

而近年来国内电影的剑走偏锋,着实让我们该放慢脚步仔细思考以下电影的艺术性和价值性。

2010年1月,国家《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对电影产业提出具体规划。

2015年11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电影业内热议话题。

该草案的正式出台,足以看出国家对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为电影强国提供法制保障所做的努力。

那么,究竟目前我国电影文化的发展现状如何?我国电影文化软实力水平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事实上,我国电影文化的发展是处于一种矛盾尴尬的状态。

一方面是电影作品数量的激增,另一方面是电影给中国观众及世界观众带来的文化冲击力作用反而越来越小,特别是对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观、意识形态及心理认同并没发挥出相应的重要作用。

相反,在中国不断改革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观众离自己民族文化与民族性电影越来越远,而从美国好莱坞进口大片和娱乐片带给当下中国观众的影响更大,美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在中国早已经全面着陆。

中国观众大多数不喜欢观赏自己国家出产的影片,特别是占观影主体的年轻人都以国外影片作为首选片。

中国观众的观影态度,似乎陷入了一种影视鉴赏怪圈。

首先,电影制作数量猛增而不代表电影软实力的增加。

电影产量数字高,但质量匮乏,粗制滥造,再多的影片出产也是垃圾,与文化自身、文化软实力毫无关系,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中空状态。

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现在主要依赖各个大导演的真实水平和才华。

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过度娱乐化、题材同质化,因此中国电影需要补“文化”的课,这不仅仅是指电影表现的内容、传达的文化诉求,也是指整个电影文化生态的建设。

浅析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汇总

浅析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汇总

浅析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姓名:蒿紫阳学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目录(一)前言------------------------------------------------------------ (二)中国电影存在的突出问题---------------------------------1. 艺术价值、文化精神与商业品牌的多重缺失和电影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突出反差-------------------------2. 审查制度的不合理---------------------3. 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突出-------4. 盗版猖獗-----------------------------(三)结语-----------------------------------------前言当前,在文化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电影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

不久前,电影业出现的一些状况,引起了诸多议论,比如,电影发行公司与院线的分账矛盾、制片商与导演的矛盾(比如;张艺谋与张伟平分手)、制片、导演方与编剧方的矛盾(如:著名编剧王兴东最近发表意见:轻视编剧已经酿下苦果)等。

当然,中国电影业快速发展更令人关注,比如最大的院线文化产业(万达)的建立、最大的电影公司中影集团积极筹备上市等,揭开了电影业发展新的篇章。

在十八大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部署的今天,电影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因为电影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也是正常现象。

一方面电影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矛盾问题很突出;另一方面这其实也预示着电影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电影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思考!中国电影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价值、文化精神与商业品牌的多重缺失和电影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突出反差近几年,观众连连反应中国的电影越来越样板化,套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